登陆注册
2925800000001

第1章 美容之风(1)

美男如玉

“看杀卫玠”

西晋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6月的一天,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让后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一个好端端的大男人,因为长得太漂亮,竟然被当时热情如火的南京市民给活活看死了!

大家一定感到纳闷:只听说过有病死的,有老死的,有自杀的,有被杀的,有遭遇不测死于非命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被“看死”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男人究竟是谁?他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发生这样的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和我们今天又有什么不一样?……不用说,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

其实,史书和文献对这件事的记载比较模糊。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那部书呢?就是六朝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这部书,很值得推荐给大家看一看,它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那些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譬如,鲁迅先生就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一文中,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傅雷家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为什么这些一流的文化人如此喜欢《世说新语》呢?因为这部书不仅富有文学、史学乃至哲学的价值,而且记载了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读之如行山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顺便说一句,为《世说新语》做注释的是南朝梁代的史学家刘孝标,刘孝标的注征引浩繁,一出世便成为文化史上的经典,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合称“四大古注”,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世说新语》共有36个门类,其中有个门类叫做《容止》。“容止”,顾名思义,就是容貌举止。我在学校开《世说新语研究》课程时,曾问学生为什么选这门课,有一女生率尔对曰:“听说《世说新语》中有一篇专门写帅哥,我就是冲着帅哥来的。”一座皆笑。其实她说的没错。《世说新语·容止》这个门类,的确记载了许多帅哥美男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位被“看死”的美男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长得太对得起观众,观众只好对不起你了!

那么,这个美男到底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卫玠。提起卫玠,一般人可能不甚了了。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700年前,一提起卫玠这个名字,恐怕会比现在的一些娱乐明星更易引起轰动效应。为什么?因为卫玠不仅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清谈家,他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美男子!

卫玠到底有多美呢?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史书记载说,卫玠小时候,大概也就五六岁吧,就曾因为长得俊美而造成交通拥堵。有一次,他乘坐一辆羊车来到京城洛阳城中的闹市区,没想到,所到之处,立马引起人群的骚动。看见他的人都说:“这是谁家的玉人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都城的都跑来围观。后来就留下一个典故,叫做“羊车入市”。可见,卫玠小时候就已经体验过被人“看”的滋味了。这几乎是他后来在南京城里的遭遇的一次“预演”和“彩排”。

我们知道,古时候没有照相技术,所以史书上介绍卫玠的美,只能用烘托法,或者是反衬法。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字武子),也是个有名的美男,可是他每次见到外甥卫玠,就感叹地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就是说,卫玠就像珍珠美玉在旁边一样,让他舅舅王济觉得自己黯然失色。成语“自惭形秽”就由此而来。还有一次,王济对人说:“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与卫玠一起游玩,感觉就像有颗明珠在身边一样,光彩照人。可见卫玠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一种极具轰动效应和杀伤力的美,他是真正的阳光男孩,让人不敢正视,还想看了又看。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卫玠风华绝代的美貌,却也给他“设计”了一个瑕疵。什么瑕疵呢?就是体弱多病。

关于这位美男的身体状况,《世说新语》记载得很清楚。东晋丞相王导第一次看见卫玠时,就感叹道:“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他的身体实在太羸弱了,尽管每天精神舒畅,还是一副弱不禁风、体不胜衣的样子。记得《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开玩笑,说过一句话:“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这“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用在卫玠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林黛玉是个病美女,那么这个卫玠就是个病美男了。这是一种惹人怜爱的“病态美”。事实证明,这跟他后来的死大有关系。可以说,体弱多病才是卫玠死亡的真正杀手。

关于卫玠之死,《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豫章,即今江西南昌。永嘉六年,卫玠从豫章流亡到下都。为什么说流亡呢?因为当时正值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由于西晋王族你争我斗,进行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所以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羯、狄、羌等割据势力趁虚而入,进攻中原,引发了历史上着名的“永嘉之乱”,也叫“五胡乱华”。当时,西晋政权摇摇欲坠,很多北方的大家族为了保存门户,都纷纷南迁往江南,这在历史上又叫做“永嘉南渡”。卫玠家族也是这南迁士族中的一支。永嘉四年(310),他携母亲举家过江,颠沛流离,百感交集,先是寄居武昌,接着再到豫章,然后又辗转来到下都。

下都是哪里呢?就是当时的建业,今天的南京。“下都”在古代略相当于陪都,就是在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个都城。西晋以洛阳为都城,历史上就称建业为下都。312年6月卫玠来的时候,还叫建业,半年之后,建业便改为建康,因为313年元月登基的晋愍帝名叫司马邺,为避皇帝的名讳,遂改建业为建康。又过了五年,317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建康便成为东晋的首都。

可想而知,公元312年的建业城,作为北方南渡士族的集散地,作为未来的首都,是个非常繁华和热闹的大都市,所谓“六朝金粉”之都,“富贵温柔乡,烟柳繁华地”。经济中心的南移,南北文化的合流,使得这个地方成为当时的首善之区,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所以,卫玠这个当时最有名的清谈名士,花样美男,在当地有着很高的“人气”也就毫不奇怪了。估计卫玠还没进城,消息便传开了。这天千不该万不该,卫玠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他在哪里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估计是秦淮河或者乌衣巷之类比较热闹的地方。于是,就发生了《世说新语》记载的那一幕:“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大家听说卫玠来了,纷纷赶来围观,不一会儿,看他的人便围得像一堵墙,可以说风雨不透,水泄不通。卫玠本来就体弱多病,哪受得了这种劳累啊?终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当时的人就把这件事叫做“看杀卫玠”。

每次读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我都会陷入真相与审美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明知这有可能是个“假新闻”,不可尽信。因为关于卫玠的死亡问题,《世说新语》还有另一个版本: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昔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

故事说,卫玠渡江之后,依附于大将军王敦。王敦很赏识他,有一天夜里就让卫玠和一个叫谢鲲的名士清谈。清谈是魏晋名士非常热衷的一种很高雅的学术沙龙活动,谈的内容多是老庄哲学的抽象哲理,不仅对人的学养、口才要求很高,而且清谈的人还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行,否则很难应付那种高度紧张激烈的辩论局面。卫玠偏巧是当时最喜爱也最擅长清谈的,只要他一开口,简直是妙语如珠,让人神魂颠倒。无巧不巧,这个谢鲲也是一个清谈高手,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于是大谈特谈,因为谈得太激烈,竟然通宵达旦。东道主王敦只有做听众的份儿,整个晚上都插不上一句话!我们知道,卫玠的身体本来就羸弱不堪,他母亲经常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参与清谈活动,就是怕他身体吃不消。估计这一次母亲没能管得住,结果这晚过后,这位美男体力严重透支,导致病情加重,终于一病不起。“不起”,一般而言就是死亡。所以,我把这个版本叫做——“谈杀卫玠”。

但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无论是“看杀卫玠”也好,还是“谈杀卫玠”也好,其实都有故作夸张、耸人听闻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这事儿有点“八卦”!我在处理“卫玠之死”这样一个问题时,经常采取轻松一点的方式加以推理:估计卫玠先是通宵达旦地清谈,然后病情加重,接着很快又在建业城的闹市中被疯狂的追星族和粉丝们一通“猛看”,终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病死”和“谈杀”、“看杀”是三位一体、牵一发动全身的。打个比方吧,就像英国的黛安娜王妃,你说她是被车祸杀死的,还是被“狗仔队”的闪光灯给“闪死”的呢?恐怕兼而有之。

叙事夸张,有些不靠谱,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呢,我又觉得,这个记载背后传达的东西真是美极了。有时候,太靠谱的东西可能反而不美了。比如,“梁祝化蝶”的传说靠谱吗?不靠谱。美不美?太美了!我们的古人真是太有才了,不说卫玠是病死的,也不说他是累死的,偏说他被“看杀”,这里面传达的是一种非常唯美的信息,就是人们宁愿相信,卫玠是因为美丽而死亡!这真是“史上最美的死亡事件”!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的十分蓬勃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此之前,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乃至“倾国倾城”等典故成语,都是用“反证法”证明了美貌的魅惑性和杀伤力。而到了“看杀卫玠”,它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众人的“看”的杀伤力也凸显出来了!古今中外,有哪一个写美人的名着如此深刻地揭示出了“美的危险性”与“看的杀伤力”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有道是天妒英才,卫玠死时,年仅27岁。《晋书·卫玠传》记载,谢鲲听到卫玠的死讯,“哭之恸,人问曰:‘子有何恤而致斯哀?’答曰:‘栋梁折矣,不觉哀耳。’”王导更是称卫玠为“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号召天下名士“可修薄祭,以敦旧好”,可见卫玠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后人对卫玠也是情有独钟。如唐代诗人孙元晏有诗云:“叔宝羊车海内稀,山家女婿好风姿。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宋代诗人杨备《卫玠台》诗云:“年少才非洗马才,珠光碎后玉光埋。江南第一风流者,无复羊车过旧街。”企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卫玠的英年早逝,的确是个让人感伤的悲剧,但我们中国人常常有这么一种能力,就是在死亡中发现氤氲的诗意,在废墟中看见明媚的花朵,在无边的痛苦中还能擦干眼泪,“拈花微笑”。人们创造出“看杀卫玠”这个故事,不正是为了以此来安抚那些“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吗?要我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精神”和“喜剧精神”,而这两种精神,正是在魏晋那样一个乱世潜滋暗长并发扬光大的。

美是“看”出来的

从“看杀卫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对魏晋时代的什么印象呢?我想至少有三点:

第一,魏晋时代是一个对美好的事物无限神往、无限崇尚、无限留恋的时代。魏晋风流之所以令后人心向神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热爱美,追求美,更创造美!

第二,魏晋那个时代很特殊,审美的观点和我们今天不太一样。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男人总要高大威猛一点、肌肉发达一点,才叫帅,才叫酷吧?像卫玠这样的体弱多病的小白脸儿,我们会有一个比较贬义的词送给他——“奶油小生”!

第三,和古往今来人们大都重视女性美不同,魏晋那个时代,似乎男性的美更受重视。男性美不仅被发现、被欣赏、甚至被“消费”了。有人说,如今的娱乐圈里颇有一些“花样美男”大受追捧,说明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男色时代”。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今天的这股对男性美的欣赏和追捧的风气,比起魏晋时代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魏晋的这股对于男性美的欣赏和追捧的风气,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容之风”。

同类推荐
  • 梦之大唐

    梦之大唐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曾苦恼于是自己在梦中与蝴蝶的主次问题,或许现在都没有搞清楚。现在一个名叫李鑫的学生,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他清楚的是自己变成了唐朝王爷家的世子李欣,那么唐朝的事情也是在李鑫的到来后有所改变。
  • 李云龙戏民国

    李云龙戏民国

    总想一朝穿越,事事料敌于前,纸上谈兵终觉浅,成事千阻万难;携兄弟三千,欲竟全功于此间,枕戈以待二十年,吾必死在今天!
  • 圣明的帝王

    圣明的帝王

    想看一个大学生怎么做皇帝的吗?想看一个单纯的大学生怎么在勾心头角的人群中生存的吗?想看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学生怎么稳固江山的吗?那就进来吧!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无可争议的权威著作,蒋介石赏识的历史学家理性讲述近代中国史。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热门推荐
  • 替嫁丫鬟:冷清王爷下堂妃

    替嫁丫鬟:冷清王爷下堂妃

    “我会保证的你的清白之身,治好溪儿,你大可远走高飞。”男人冷酷的话语在她耳边萦绕。可真到她想脱身之时,他却又狠狠拖着她,强行要她跪在另一个女人的病榻前,对她极尽羞辱!她奉旨嫁入王府,本该守住自己的心,可却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那个冷漠伟岸的男子。只是在他眼中,她从来就不是他的女人。她给了他倾尽全力的爱,他回报她的却是永无止境的憎恨。再见之际,她挺着孕肚倚在敌国太子的身侧,冲他盈盈一笑,风华绝代,语笑倾城……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 大猫

    大猫

    乡土时景下,由乡长这一微小的政治细胞的心曲隐微勾勒出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大致轮廓与官场规则。《大猫》独立的乡土小说,描绘了不同人物在京西土地上的堕落与坚守,腐朽与变革,为读者展现出乡土中国最堪回味的原生态。作者的乡土叙事或许不够雅逊精致,但真实而准确,具有土地自身的品质,以民间的立场、民间的视角写下了诸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时代变迁赋予乡土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自守与异化,抵御与妥协。
  • 千金散尽还妇来

    千金散尽还妇来

    他温文尔雅,富可敌国,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淡然从容。她视财如命,吃和银子是她的人生追求。他们因为一千两银子结缘,他对她却情有独钟,她是否一步步跳入他温柔的陷阱。而贵为天子的他为爱又太过执着,只能使自己深陷其中,是命还是劫。面对友情,一次次的背叛。她如何抉择。她把他看作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张口就来:“公子,给点银子呗。”他却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女的吗?”从此她为了他的一千两银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她看到她的好朋友和她的青梅竹马抱在一起的时候,她说:“我成全你们。”当她再次看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她只有无比的辛酸。他太好,太优秀,他步步紧逼,她步步后退。她对她说,我看上公子了,你把他介绍给我吧,她该如何抉择。她和他误会重重,最终缘深还是缘浅。时事都难料,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步步都精彩。
  • 蜜爱萌妻:总裁大人深度宠

    蜜爱萌妻:总裁大人深度宠

    她是叶家大小姐,却在二十岁被曝出不是父亲亲生,她被送上手术台,将心脏移植给患有心脏病的妹妹。后来,陆景深出现,他是她名义上的三叔,神秘莫测的陆家三少。陆二少说让陆三少娶叶久久,陆三少就娶了。婚后的叶久久被陆三少宠的无法无天,弄垮了渣爸的公司,让继母坐牢,让同父异母的妹妹和未婚夫声名狼藉,叶久久踩着渣渣的肩膀走上了人生小巅峰。
  • CEO的契约游戏(全本)

    CEO的契约游戏(全本)

    第一次见他,她是为了她的化妆品代言,但是当她半天都等不到他时,有些生气地离去,却不想亲眼目睹他在电梯内上演限制级的画面,让她对他没有一点好感。男人果然是只为下半身思考的沙文主义种猪。她扬起天真无邪的笑脸问身边的秘书:“你确定这里是总裁办公室,而不是动物园么?”“动物园?”“是啊!因为只有动物才会随时随地的表现出自己的本能啊!”这个该死的女人,竟敢说他是动物,他一定要好好惩罚她!就在同一天,他被母亲逼婚,而结婚的对象竟然是她。他答应娶她,只是为了惩罚她;她嫁给他,却是因为母亲的遗愿。新婚之夜,她递给他一份契约书。“以后我们各过各的,谁也别干涉谁的私生活!”耻辱,绝对的奇耻大辱,新婚妻子竟然这样对他,他一定要将她收服,一定要让她爱上他只是这同时,他的一颗心似乎也在渐渐沉沦……芭芘——原名方落雪,是当代著名的偶像歌手,却洁身自好,在污浊不堪的娱乐圈中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大批歌迷的追捧。可是在遇到那个冷总裁之后,她的人生似乎开始逆转。冷少骅——冷氏集团总裁,身价过亿的黄金单身贵族,却视女人如衣服,只是供他发泄的工具。
  • 网游之徒弟请赐教

    网游之徒弟请赐教

    箭羽破穹苍的流光,折扇动九天的逍遥,于幽影处起舞的阎罗,在刀尖上逐日的开阳,银针能救能伤人的杏林,长棍可攻亦可防的少林,仗剑救济苍生的乾坤,持枪镇守山河的穹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百艺,披坚执锐血性不屈的神策……一阁二盟五势力,七侠对七恶;六军战十门,域外百国争九州!这是他们的盛世,亦是所有人的江湖!风里雨里,乱世江湖我等你……所以,徒弟弟你死这么快,为师连台词都没来得及念完是什么鬼?!咱们能不能帅过三秒?!本书又名[网游之徒弟,请赐教!]
  • 女扮男装:我的花美男(全本)

    女扮男装:我的花美男(全本)

    龙业天:龙氏企业继承人,从小就以男孩身份成长,二十多年未被发现的身世之谜。龙业俊:从小与龙业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被父母当成谋夺家产的棋子,却只信龙业天一人。闫少熙,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只顾事业,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与冰封的心。三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各自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伤痛,却在同一所充满喜剧色彩的校园相遇,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场景一:闫少熙一脸坏笑地看着龙业天说道:“龙业天,你就乖乖做我的女朋友吧!别红杏出墙了。”龙业天一脸鄙夷地看着闫少熙:“女朋友?”闫少熙浓眉一挑,邪邪地凑近龙业天:“别得意,是试用期女朋友。”推荐:《危险总裁欺上瘾》http://m.wkkk.net/a/480104/【虐宠】《穿越:天降倾城妃》http://m.wkkk.net/a/382394/【超级好看】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