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300000014

第14章 李鸿章的得意门徒袁世凯

李鸿章坐镇天津,公务繁忙。这个老人高谈阔论,权倾朝野,似乎整个大清国都是他给支撑着。可是近来,朝鲜问题弄得他心烦意乱。以李鸿章的敏锐和远见,他隐隐觉得朝鲜问题弄不好的话,中国会跌个大跟头。

那时,朝鲜的李氏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之态。政界的派系斗争,无休无止,官吏压榨农民,腐败到了极点,而派系斗争的幕后,是清廷和日本牵着线。

朝鲜承认清廷为宗主国,但清廷实际上并未派出监国。明朝时也是如此,宗主、从属,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的。作为例外,元朝时倒是有过,但已经是600年前的事了,无人记得。清政府对朝鲜的内政外交也过问极少。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事变”,清政府为稳定朝鲜局势,拘捕了朝鲜国王之父大院君。但数年之后,清廷发现实际控制朝鲜政权的闵妃一族开始接近俄国,为了对付这个局面,李鸿章开始考虑释放大院君,借以抑制朝鲜亲俄势力和抬头。

李鸿章把大院君召到天津晤谈。

“我已向各位军机大臣请求,关于你的释放问题,眼看就可以解决,不过,你归国之后打算做些什么呢?”李鸿章问。

“我吃够了苦头,再也不想担任国事了。”大院君答道。

这时,他看出李鸿章的脸上闪现出一丝疑惑和失望,于是又补充道:

“如回宗主国能派我去监国(国政监督官),做些进言之事,还是可以的。”

朝鲜形式上承认清廷的宗主权,而实质是独立国,但一旦迎来监国,瞬间就会失掉独立。大院君为获释,做了一笔非常失算的交易。

“假如有关外交上的事,令郎要同你商量,你将如何回答?”李鸿章问。

“指的是什么事?”

“大清政府现在也是多事之秋,对朝鲜不能处处予以关注,需要让其他国家也分担支援之责。例如:我大清已同日本订约,双方撤出驻防军,以后,军事教官怎么办?”李鸿章又问道。

“劝他向美国聘请。”大院君立刻答道。

大院君知道清政府最不戒备的外国,就是美国。

“那太好啦!……还有别的吗?”

“有……”大院君有点儿吞吞吐吐。“忠告王妃,不要干预朝政。”

“噢……这可是件难事……”

“这有何难,自古以来女人……”

说到这里,大院君噤口不言了。他想说,自古以来女人不许干预朝政,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想起清廷正由慈禧太后这样的女人一手掌权,赶紧闭上了嘴。

“你的心情我全明白了。尽我的力量,说服军机大臣诸公吧。”李鸿章结束了谈话。

其实,只要他决定放,就可以做,用不着请示军机大臣。即使慈禧太后反对,他也有办法叫她让步。

派谁送大院君呢?李鸿章琢磨起人选来。这是需要胆量的任务,还是那个年轻人最合适……

“往项城打电报。……那个年轻人目前有点儿怨气……”

那个时代大都是一个家庭在一起共同生活。在河南省项城县堪称郡望的袁家,在县北的张营修建了碉堡式宅院,左近的人们称之为“袁寨”。

在重视亲缘同乡关系的时代,家族中出了杰出人物,就会给这个家族带来兴旺。

袁家出了“大官”,那就是袁世凯祖父之弟袁甲三。他在道光十五年(1835)中了进士。曾国藩是3年后的道光十八年中的进士,所以袁甲三是他的前辈。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比曾国藩晚三期。在清代,同期考中的进士称为“同年”,相互之间如亲戚一样,交往密切。查考进士及第的年份似乎很无聊,其实,明白了这个问题,对许多事情就易于理解了。

进士出身,在军务上威名远扬,这一点,袁甲三与后辈曾国藩、李鸿章相同。袁甲三是漕运总督,但这是名义上的官职,实际上他又指挥军队与捻军作战。

因为出了个总督,项城县张营的袁寨当然是一片兴旺景象。袁甲三出征时,也要从家庭中挑几个可靠的青年当幕僚,被选中的有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

中国的大家族中,同一辈分的人,包括堂兄弟,名字里一般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字。比如,袁世凯的上一辈都含个“保”字,他的父亲就叫袁保中。

袁世凯排行第三。叔父袁保庆膝下无儿,这也许是跟随袁甲三频频出征的缘故吧。子女满堂的袁保中把袁世凯过继给他。

虽然当了养子,起初仍住在同一个袁寨里。袁世凯8岁时,养父袁保庆调任山东道员,于是被带往山东。道员也称道台,正四品。

不久,袁甲三的密友马新贻当了两江总督,他认为同样当道员,还是江苏好一些,于是袁保庆安排了职位,先是扬州,继而是南京。袁世凯自然也跟随迁移。大概在南京易于谋生,袁保庆调任南京后,袁保中也举家而来。

袁世凯是个称王称霸的人。养父母觉得他不是亲生儿子,有所容忍,而亲父母因为已经把他过继给了弟弟,尽管住在一起,也不便多加干涉。袁世凯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情况。

袁世凯受到两边父母的溺爱。他们为他请了家庭教师,然而,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经常逃学。

家庭教师中有一个姓曲的人,擅长拳法、马术和其他武艺。袁世凯对读书写字只是应付而已,却专心致志地跟曲先生学武艺。他十二三岁时就能骑烈马,为此而自鸣得意。

同治十三年(1874)袁保庆死在南京任上。此时袁世凯16岁,已经在江南度过5个春秋。这期间,马新贻、曾国藩、何景、张树声先后就任两江总督。马新贻在任上被暗杀,曾国藩也在任上病死,匆匆接任的何景因父丧离职,于是江苏巡抚张树声代理两江总督。这是仅仅5年间的事,在袁世凯幼稚的双眼里会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养父袁保庆的葬礼,由他的好友刘铭传和吴长庆主持,办得极其隆重。他们对故友的遗属也做了安排,袁世凯又回到项城县。

袁世凯作为政府高官显宦的公子住在南京时,当过总督的人中,曾国藩是李鸿章的前辈,马新贻、何景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张树声和李鸿章是同乡。刘铭传和吴长庆都是李鸿章创建的淮军的将领。袁世凯虽然同这些人没有直接关系,但似乎已经注定他是属于李鸿章派系,大概明智者早就给他们这样分群归类了。

养父死后,袁世凯在家乡无所事事。堂叔袁保恒看了训斥道:“年纪轻轻,一天到晚游游逛逛,成何体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喽,住在乡间,优哉游哉,还是把你这小子送到北京去吧!”

袁保恒的弟弟袁保龄,是直隶候补道,即道员候补。袁保龄不论哪方面,与其说是官吏,毋宁说是学者。教育族中子弟,他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而且,因为赴京应考的书生很多,袁保恒指望竞争意识能激起袁世凯的求学心。

第二年,生父袁保中去世。

这时,最为严厉的袁保恒从陕甘总督左宗棠的酒泉守将升任吏部右侍郎,调到北京。

那段日子可真难熬啊!每逢想起这一时期的往事,袁世凯总是皱起眉头。袁保恒本来就是冷若冰霜的人,再加上怀有一种族长意识,总是对族中子弟毫无顾忌地施加体罚。

娇生惯养的袁世凯开始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束。他并不怕体罚,怕的是读书。每天伏案读书,真不如让叔父殴打一顿好受些。

袁世凯次年回乡应乡试,名落孙山。乡试合格,才能成为有资格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他失败了,生母和养母两人乘机劝他与于家姑娘结了婚。

18岁的袁世凯偕新婚妻子返回北京。适逢河南一带大旱,袁保恒被派往赈灾,于是袁世凯又随行回乡。

光绪四年(1878)四月,袁保恒死在河南开封。

这个毫不留情的监督者一死,20岁的袁世凯顿时觉得如释重负。

后来,袁世凯经常这样说:“我好歹能读书,能写不太难看的字,多亏了叔父……”不过,当时他对袁保恒的死,一定抱有一种解放感。他把手边所有的书都烧掉了。

再也用不着读书了!袁世凯对朋友们说:

“丈夫志四海,安能郁郁于笔砚之间,虚度岁月?”

“丈夫志四海”,是三国时代的诗人曹植的诗句。

袁世凯丝毫不喜欢读书,对诗却有几分兴趣。背诵四书五经,他厌烦得不得了,而喜爱的诗总是主动地背诵。

叔父去世那年,袁世凯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这就是长子袁克定。

两年后的光绪六年(1880),他向督办山东海防的庆军统领吴长庆求情谋事。吴长庆听说袁世凯要来,不禁有些犹豫,说:“那是袁家的不肖子孙呀!”过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似的说:“也好,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袁家的事情,吴长庆听到过种种传闻。袁世凯厌弃读书,行为放荡,是人所共知的。

吴长庆本人也不那么爱学习。他不是进士出身,而是参加淮军以后一步步升上来的。他跟随李鸿章出入沙场,看到读书人在战争中毫无用场,非常厌恶。

挚友的遗孤袁世凯从小喜爱骑马舞剑,吴长庆也略有耳闻。也许这样的人反倒有出息吧。

淮军是国家军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吴长庆指挥的兵团叫“庆军”,刘铭传的军队叫“铭军”,张树声的叫“树军”,都冠以个人名号。由此可见,清末军队已经私有化,代价是养兵费用必须由首领自己掏腰包。

“好!就让袁家劣子当幕僚吧!”吴长庆这么决定了。

同类推荐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中国历代八景文化故事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是一种人文文化的历史体现。它是指一种风物景观,后来各地也称自己的风景名胜为八景,例如青岛八景、燕京八景等。对于八景之说,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有人便视这种现象为社会危机实存下的附庸风雅和粉饰升平,但始终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 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

    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

    如果你想要一本书看完人类音乐的历史,崔佳编著的《一本书读完人类音乐的历史》是你最好的选择,本书几乎囊括了人类音乐范畴内的几乎全部的历史。如果你想学习音乐思维,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本书更是你的不二选择,音乐家的轶闻、名曲诞生的过程、各流派音乐的兴衰史,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解。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带着手机闯大明

    带着手机闯大明

    一个资深宅男,带着手机穿越明末成了一个马贼二代。为了在乱世活下去,他带领山寨人抗雪灾,入川蜀努力打拼。只是乱世岂能让他安隅一方。无奈之下他杀贪官,护一州人民。为了不让历史重演,领兵拒张献忠入川,联手李闯王抵抗青狗,用自己的热血去完成汉人祖先们的梦想!
热门推荐
  • 纸玫瑰(全集)

    纸玫瑰(全集)

    小护士白雁与青年才俊康剑闪婚,突然发现这不是一出灰姑娘与王子的剧情。他心里早有一位红颜知已,婆婆视她如眼中钉,公公与她妈妈居然有旧情,到处是迷。后来,白雁定义:如果你是只麻雀,不小心成了凤凰,别太当真,这只是个传说……康剑与白雁分手后,生活几经波折,情路漫漫不知归途,命运之手翻云覆雨,两人最终情归何处?是相忘于江湖还是相濡以沫?
  • 霸神决

    霸神决

    甚么?你是神?哦,好吧,我看上你女儿了,把她嫁给我,不愿意?那老子就抢了,老子管你是仙是神?活得逍遥自在便可,天算什么,地算什么,老子不高兴,照样挑翻你,老子是虐神的存在,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 MC之风云记事簿

    MC之风云记事簿

    那时,我的世界中国版尚未面世,盒子还是我的世界的主导,此事发生在一个叫作《风云361年》的服务器中。
  • 都市之绝世狂仙

    都市之绝世狂仙

    【绝对无敌】修真界化神境强者龙昊,遭逢意外,来到地球。龙昊只想完成师父心愿,然后重返修真界报仇,却总有不开眼的人惹上门!你是狂霸江湖大佬?拍死!你是顶级豪门大少?拍死!你是天才古武传人?拍死!凡是敢惹我的,通通拍死!什么,你有强者做靠山?不好意思,我无敌!
  •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武帝

    修罗武帝

    身为太子,被人夺皇位,废尊血!重入武道,定叱咤风云,成武帝!
  • 本田雅阁

    本田雅阁

    他是一个油工,在揽活儿的人堆里,畏畏缩缩如一根蔫萝卜。然而谁也未曾料想,他竟会成为几条人命的凶手。赵匡胤的赵,老虎的虎,铸铁的铸。赵虎铸向薛力平介绍他自己时,薛力平已经在桥头上站了有一段时间了。薛力平是为了孩子念书才从偏远的村里搬到黑市的,一开始为了房租便宜住在城边。没多久,一个街道社区的办事员来薛力平的家登记基本信息,问几口人有无避孕措施分别做什么工作,薛力平一一作答:三口人,他、老婆、小孩儿,小孩儿是女孩,在附近小学念书,他做油工,老婆在饭馆里端盘子,父母在乡下种地。
  • 琼台

    琼台

    有臣子神情悲切,拱手作揖:“请王上赴死!”有人闻之难以自己,有人面露鄙夷。有人生性坦荡,胸怀沟壑。“君子无嗣,敢为天下谋。”武夫尚且持卷,文人却也不少豪情。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时代,只要学有所精,必有用武之地。试想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木蓝作妖

    木蓝作妖

    木蓝能做药,木蓝能作妖。话说,木蓝是根草,然某人闲着闲着衔着衔着一不小心就伤了嘴,竟誓要讨些补偿。
  • 狼子野星

    狼子野星

    野兔子跳起来想打狼结果你猜怎么着?————狼,他蹲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