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祖文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司马光在记叙中,称曹丕为“帝”,称刘备为“汉主”。现在开会搞活动,最费神的就是给主席台上的各类领导排座次。过去写历史,最难办的也是“必也正名乎”,给刘备这样的历史人物定位,是件麻烦事,需要史家有相当的智慧。锐圆哥哥没有读过朱熹的《通鉴纲目》,想来在朱夫子的书里,说到“帝”时,缺省值肯定是刘备哥哥。
朱熹《通鉴纲目》的主要目的是“拨乱反正”,恢复孔夫子倡导的“微言大义”的光荣传统。这个传统对于平常老百姓吃饭拉屎影响不大,但在庙堂之上却也是个事儿。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相处,就经常要激活这个传统,首先如何称谓对方就是一个政治问题,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到台湾见了马英九怎么称呼?各种猜测和评论占足了台湾各大报纸的版面。
219年农历十二月,关羽死在孙权部将手下。到公元221年,经过至少一年半的“积极”准备,刘备决定向孙权发起复仇战争,或者更准确地说,开始正式回应孙权破坏联盟、侵占地盘的挑衅。在这十八个月的时间里,刘备忙里偷闲登基做了皇帝。
小时读《三国演义》,也许是读得不够仔细,印象中刘备为关羽报仇是紧赶紧的,包括张飞为了给二哥报仇,也是赶紧地逼部下做什么白旗白甲,部将范疆、张达因怕误了工期受责罚砍头,这才砍了张飞的大脑袋。现在仔细一算有一年半的时间,要多少白旗白甲也是可以从从容容做出来的。
如果刘备算定了可以夺回荆州甚至彻底消灭孙权集团,那么为关羽报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理由。不过,我们从地形分析,刘备既已失去荆州,不仅失去了《隆中对》中“一出秦川一向宛洛”夹攻曹魏的可能性,也失去了顺流攻击江东的可能性,从长江顺流而下,如果在宜都(今宜昌)至江陵(今荆州)间没有自己的基地,出来容易,回去就难了。如果江陵还在刘备手中,刘备率兵顺江而下搞个袭击,即使占不到便宜,也能退回来,不至于太吃亏。
从整体实力来讲,刘备似乎还差孙权一点,孙权所惧者,北方之曹丕乘人之危也。他最害怕的是两线作战,至于妹夫兼老哥刘备,孙权并不怵他,何况荆州新胜,士气正高。
刘备如果痛感兄弟之殁,动作应该再快点,从江湖道义讲,做了皇帝才想起给兄弟报仇,不免有点那个;刘备既然有政治野心,而且做了皇帝,那么他决定先攻孙权,不仅有替关羽报仇的意思,还应该有更深更全面的考量。关羽进攻襄、樊,曹魏集团上下受到不小的震撼,战略上处于守势。刘备也可能认为曹丕才不若乃父多矣,仅足以守成,所以才放下心来,想一举扫荡江东,报仇是嘴上要讲的,说不出嘴的是想扩张地盘。
刘备的东进战略,在内部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上下同欲者胜,这个“欲”,既是统一的利益,更是统一的意志。刘备伐吴,赞同的不多,反对的不少,原来蜀地的文官武将,在成都涮火锅早就涮麻了,何况连关羽的面都没见过,根本没有切身的悲痛感受,更不想到湖北吃热干面;原来从荆州跟随入蜀的人马,虽然对收复荆州乐见其成,但是对关羽却未必有多少好感,他们可能会看诸葛亮的眼色行事,而诸葛军师联吴是积极的,攻吴是消极的;至于“老井冈”,除了张飞,也没有什么人起劲,赵云更是指出刘备伐吴缺乏一个正当的理由。因为你既然做的是汉家皇帝,从道义上讲,应该先报国仇后报私仇,先讨伐曹魏再料理孙权。刘备对群臣的谏阻概不听允。
刘备在关羽危急时没有任何动作,死了一年半以后却要对孙权大张挞伐,其中的心理变化诸葛亮应该是旁观者清。正因为诸葛亮知道刘备的行事逻辑,这里可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
入川以后,特别是取得汉中以后,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股飘红,在刘备面前更是如日中天。刘备加封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许靖的太傅是虚的,而且是法正推荐的,但法正的尚书令绝对是个有实权的位子。汉中战役打响后,诸葛亮借机推举杨洪为蜀郡太守,把法正在“外统都畿”的权势削弱了。但是,汉中在战役胜利以后,跟随刘备的统统升官,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他人也都有进步,魏延更是派驻汉中独当一面,只有军师诸葛亮原地不动。诸葛亮的实职是“署左将军府事”,“左将军”是刘备原来的公开职务,所以诸葛亮等于是刘左将军办公室主任。刘备做了汉中王,上表把“左将军”辞了,诸葛亮这个办公室主任毛将焉附?这时的诸葛亮,更多地埋头于内部治理,对伐吴这样的军国大事,不方便说,也不好说,于是报之以冷眼。
刘备和诸葛亮革命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革命路线图不一致。刘备知道这个,也不为难诸葛亮,决定用结果教育年轻的诸葛亮:要完成恢复汉室的宏图大业,先消灭东吴也是可以的。至于赵云所谓“国贼”云云,在刘备看来,是被自己一贯的对外宣传搞糊涂了。后来史家多指责刘备此役师出无名,放着篡汉的国贼曹丕不讨,却要攻击孙权,是政治错误,都大赞赵云讲政治。其实,刘备对外宣传是继承大汉遗志,在自己心里,曹丕、孙权都是国贼,都是俺一统天下的拦路石,本质上魏、吴并没有什么区别。赵云把宣传当真了,不必戳破也不必理会。
刘备之错,在于对敌我实力估计不足,用兵部署不当,遂招致失败。如果刘备是役拿下孙权,回头再与曹丕争衡,大家也只能闭上鸟嘴,转过来称赞刘备的革命路线英明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