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孝章皇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
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一。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
范晔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奉承明德太后,尽心孝道;平徭简赋,而民赖其庆;又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谓之长者,不亦宜乎!
太子即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
汉章帝刘炟在今天看来,绝对是短命皇上,古代医疗条件差,一场感冒就可能要人的命,虽贵为天子不能免也。要是放在今天,可能就是吃盒药、输瓶水的事。所以我就在想,古人迷信,畏天命,忌讳多多,做了很多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有必要设身处地理解一下。
史家一般都认为,后汉政治到章帝是一个分水岭,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总体上有良好的治理,往后则每况愈下。在此之后,后汉朝廷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冲龄践祚”,继位者不是少年就是儿童,甚至是婴儿,全部是未成年人,而且好像除了汉献帝活了五十多以外,其他人活得都不长。
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一共196年。其实真正对全国有效统治的时间掐头去尾后(平公孙述于公元36年,汉献帝从公元189年继位起,汉祚已移),也只有150多年。我粗略算了一下,这中间大概有40年,皇帝的宝座上都是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用现在媒体的俗腔讲,这也算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了。
中国的皇帝专制制度,讲究的就是“一人在上”,但是这一个在上之人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是个孩子,这一方面说明了制度的缺失,另一方面又说明这个制度太牛了。
漫长的皇帝专制时代,有道明君没有几个,多的是昏君和暴君,此外,还有的就是“童工皇帝”。帝国的泥头车,司机座位上码着一个小屁孩,旁边的人七手八脚地驾驶着这部车。
后汉之后,出现了十几个小皇帝,其中有五六位活到三十多岁,自然也培育不出成年的太子,这就是气数,没话可说。但是,其中有几位又不是在任皇帝的嫡亲儿子,是从宗室近支中挑选出来的,另立的新君都选儿童团,这就有猫腻了。
皇帝是孩子,母后临朝就是必然。母后临朝,没有制度的干预,外戚专权也是必然。前后两汉,防宗室不防外戚,从景帝削藩到明帝大兴楚王案,对宗室看得都挺紧。中间历经外戚王莽篡夺,但防范外戚的这根弦一直没有绷紧。
传统的史家采用倒推法,认为后汉的这些问题,第一责任人是光武皇帝刘秀,因为他不顾成法废立太子。章帝刘炟也有样学样,也废立太子,致使国家元气受损。从现实来说,刘秀更换太子,群臣莫敢争,那么后来外戚、甚至宦官擅立皇帝,没有人操心过问也是正常的了。仅有的一点成法都被刘秀破坏了,所以他要为后来的“这一道风景”负责。
“立嫡者,家天下一定之法也。”(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国的皇帝专制玩了两千年,但是我老纳闷帝位继续法何其简何其陋也。
期望周公(据说“立嫡长”是他的主意)完成一部像英日等国的现代的《皇位继承法》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觉得即使有这么一部法律,我们的皇帝也不会认真执行。皇帝是最自私的,皇帝是把天下当做私产的,所以叫家天下,家天下“家”到什么程度?私到极处,兄弟、侄儿都是外人,虽然后来历史无数次教训证明“国赖长君”,但是,如果自己有儿子,哪怕再小,哪怕再傻,哪怕再不合适,都不会传给有能力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兄弟侄儿。政权稳定的时候是这样,到了政权风雨飘摇不立长君很可能要全体倾覆的时候,也还会作这样的选择。
皇帝专制有相当的稳定性的,加上中国人世世代代都配合这种制度,一姓万世也不是没有可能。为什么天下经常嬗变,为什么会改朝换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能保证皇帝是起码合格的。出一个不合格皇帝不奇怪,奇怪的是连续出N个不合格皇帝,不出好皇帝。
汉章帝对自己的死应该没有思想准备,遗诏云“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这多半不是临终的遗言,修建寝宫陵墓是皇帝一上台就要安排的事情。不论让英武的刘秀还是宽厚的刘炟为一百多年以后汉献帝刘协所受的痛苦和屈辱负责,都是一件让他们难以理解和绝对不接受的事情。
十岁的刘肇(zhào)接任了,开始了后汉雇佣童工皇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