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孝宣皇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
春,诏有司论定策安宗庙功。大将军光益封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车骑将军富平侯安世以下益封者十人,封侯者五人,赐爵关内侯者八人。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为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及昌邑王废,光权益重,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夏,四月,庚午,地震。
五月,凤皇集胶东、千乘。赦天下,勿收田租赋。
六月,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愚以为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故皇太子谥曰戾,史良娣曰戾夫人。”皆改葬焉。
秋,七月,诏立燕剌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胥少子弘为高密王。初,上官桀与霍光争权,光既诛桀,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皆尚严酷以为能;而河南太守丞淮阳黄霸独用宽和为名。上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乃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对于皇帝来说,臣子做什么功劳最大?
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开国元勋的功劳应该最大。如果你这样回答,王小丫姐姐或许说:“答对了。”但是锐圆却要说:“错了。”
最大的功劳是拥立之功。
紧跟领袖打江山,功劳确实大,但是,打江山不是一个人包办的事,你有功劳,人家也有功劳,你是功狗,人家还是功猫、功鼠,打江山,平天下,最后都会形成一个功勋集团,上凌烟阁,评十大元帅,都是一帮人,没有人可以独占鳌头。而拥立新君则不同,有时确实是一个人就能决定一切。我们知道,能做皇帝是N多人的梦想,刘邦做了皇帝,是一大帮人奋斗的结果,而刘病已能坐到皇帝的位置,显然是霍光给他的机会。所以,每当皇权交接出现麻烦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奋勇向前,舍命一搏,就是希冀能立拥立之功。跟刘邦这样的开国皇帝打天下是开发产品做企业,拥立刘病已这样的皇帝,是公司上市发行股票,钱来得快多了,而且相对省事。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加封霍光一万七千户,加上原来的三千户,就是两万户,双倍的万户侯,大伙翻翻史书,看还能找出几个来。
宣帝封霍光万户,霍光肯定要辞一辞,让一让,但最后肯定还是要接受的;霍光要还政于宣帝,宣帝也要辞,但是霍光却最终没交出去,因为宣帝肯定不会接受。宣帝初期,帝国中央的最高决策程序是“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最高层的工作气氛是:“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从宣帝的立场看,尊重霍光是正确的,给他极高的待遇也是正确的。后世有些儒臣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宣帝应该适当弹压一下霍光,让霍光意识到他也有君君臣臣的问题,不要太跋扈,这也是霍家自处之道。说白了,宣帝对霍光不客气一点,就是爱护霍光。这种观点没有什么错,问题是两个当事人都不会这么想。宣帝早有如芒在背的感觉,这个感觉只能压在心里,直到霍光死了才敢说出来。至于霍光,骑虎难下,尽管表面上没有居功自傲,但如果宣帝真的要对他不客气,他心里肯定不舒服,说不定再来一次御前会议,把皇帝炒了。
宣帝在尊崇霍光的同时,极力提拔扶持车骑将军张安世,为霍光培养势均力敌的政治对手,呵呵,小皇帝也不是白给的,还是有心眼的。
车骑将军富侯张安世是霍光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他是张汤的儿子(张汤事迹参见第二部《再说酷吏》)。高干的儿子继续做高干,白领的儿子整不好整成民工。张安世的经历和霍光有点像,都是高干子弟,秘书出身。张安世同样也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他也给汉武帝做过秘书。有一次,皇帝丢了三箱子书,皇帝的书居然也没有登记,丢了以后,到底丢了哪些书,谁都说不上来了,张安世却记得很清楚,一本不差地重新买来补上去了。说来说去,做事认真是一种优秀素质,对于高干子弟来说,做官也是一家门手艺,耳濡目染,所以也有不少高干子弟有能力,会办事,也不全靠老子的荫庇。
昭帝时代,张安世就封侯了,原因是“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在昭帝以及后来的宣帝眼里,张安世都是谦恭可亲。宣帝登基,满朝都是霍光的人,霍光的权势达到巅峰,儿子霍禹及霍去病的孙子霍云皆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霍光曾任此职),霍光的两个女婿则担任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宣帝要真正享受为君之乐,必须建立自己的权力基础,必须培养自己的干部队伍,但是,任用自己的人,在当时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昌邑王刘贺就是带着自己的队伍进长安的,拉队伍拉得太早了,太明显了,为霍光等中央帮所忌,结果被扫地出门。霍光等还算厚道,给刘贺一个海昏侯,一般情况,像刘贺这样的,要么显戮,要么莫名其妙地就“翘”了。宣帝非常聪明,借鉴了刘贺的教训,不拉自己的队伍,而是在霍光的队伍里打楔子,掺沙子,挖墙脚。
宣帝看出来张安世和杨敞、田延年不同,不是霍光的私人,而且他的哥哥张贺曾是卫太子的亲信,虽然他和霍光一起参与了废立的活动,但基本上也是出于公心去做的。所以,宣帝借表彰拥立之功,在重赏霍光之后,同样封张安世万户侯,把他的三个儿子皆任命为中郎将侍中,调到御前工作。宣帝重赏重用张安世,表面上是爱屋及乌,对霍光的同僚嘉奖,实际上隐然有培植张家和霍家分庭抗礼的意图。
宣帝在国家事务上,绝对尊重霍光,不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在个人的事务上,却很巧妙地表达着自己的主见。
根据当时的情况,傻瓜都能想到应该让新皇帝娶霍光的女儿(霍光的女儿似乎很多),霍光的马屁系统肯定会天天打报告,请求皇帝和霍大将军“亲上加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拟霍将军女”。宣帝在落难时已经娶了许广汉之女为妻,宣帝没有对提亲的表态,而是下诏让大家寻找他平民时期用过的一把旧剑,意在不忘旧也。这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其他人不好再说什么,宣帝巧妙地拂了霍光的面子。
另外,就是下诏要求重葬自己的爷爷刘据和父亲,并提出要追加谥号。一来当时礼教还没有过分意识形态化;二来宣帝也比较收敛,没有更改皇统的意思,宣帝刘询对亲生父母一系的追谥没有惹出什么麻烦来,不像明朝有“大礼议”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