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
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在古代,封疆大吏与中枢内臣形成了两个互相牵扯的集团(可能还有第三、第四种势力,如宦官、外戚等等)。权始于朝廷,利源于四方,内外大臣互相勾结、互相攻讦、互相利用、互相包庇,都是围绕着权力和利益展开的。
君主折冲其中,所以需要“明”,“明君”是皇帝称职的最好评价,君主兼听则明,但要做到兼听,却不那么容易。
齐威王左右有些人,就是利用自己接近君主,有“誉之”、“毁之”的权力,并用这个权力寻租,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要小看领导身边那些官衔不大的人物,包括秘书、司机,他们舌下,波澜壮阔,好多人的仕途往往就决定在这些人的舌尖上。
归根结底还是官员的业绩考察缺少科学的机制,缺少选民的监督,没有正常的渠道。人总是相信眼睛胜过相信耳朵,领导信任身边的人一般会胜过在外的官员,所以对不在眼皮底下的外臣,总是不放心,越是这样,左右兴风作浪的机会就越多。
君主固然害怕内外勾结,同时也担心内外攻讦。内外勾结则易受蒙蔽,内外攻讦则上下无所措,贻误政事。所以,从历代政治的情形来看,有作为的君主只能在内外之间寻求一种适度,所谓中庸是也。
齐威王一定是在许多事情上感觉到左右的势力甚于外臣,所以他一面姑且听左右毁誉,一面又派人实地考察,这是什么人?和“左右”是什么关系?未考。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也曾派警卫战士回家乡搞调查研究,也是想从正常渠道以外听到一些违章。齐威王找来了两个典型。矫枉必须过正,于是他狠狠整了一下左右近臣,“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血的教训都记在那里,一般人,特别是官瘾大、贪心大的人,是听不见被烹之人的哭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