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200000015

第15章 文化民生与文化软实力(2)

“鸟巢”的地面并没有全部用水泥铺起来。水泥地是一块死地,不透地气,冬冷夏热。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上海读书的时候,夏天持续高温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若是超过一个星期也关系不大,因为晚上会有海风沿着黄浦江,沿着街道的弄堂呼啦啦地吹进来,感觉好极了!后来我就留在了上海。但最近二三十年,上海夏天连续高温的日子越来越长,甚至有连续高温四五十天的纪录。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城市的天气会恶化成这样!从市区转到郊区工作后,我找到了答案。上海郊区原来都是稻田,甚至整个“长三角”都是农田。农田就是湿地,湿地就是城市的“肺”,对水、空气、天气有着天然的调节作用。这二三十年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分解为三步: 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上海最近二三十年的现代化发展,把郊区的农田划分为一个个的工厂和开发园区,而每一个工厂、每一个开发园区都把地面铺成水泥地。有时候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从生地变成熟地,要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老祖宗将大片的熟地留给我们,而我们却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恰恰把中国大陆版图上最好的土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全用钢筋混凝土固化了!那么,我们给后代子孙们留下的是什么?因为这些被钢筋混凝土固化、硬化了土地,要想恢复土地的生命力,很难,很难。

幸运的是“鸟巢”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建设观念的改变。

第一,人与土地。“鸟巢”的路面用天然石块铺成,石块与石块之间不是用水泥填缝,而是由沙砾铺填。用沙砾填缝有什么好处呢?雨天的时候,雨水可以渗入地下;夜晚的时候,地气可以升上来,天气就不会很热。而现在,城市里一阵暴雨之后,雨水无法从水泥地渗入地下;雨下多久,马路上就会积聚多少水。要是胶靴还好,现在大家都穿着皮鞋,皮鞋一定会湿会潮。上海南京路倒是没有铺水泥地,而是用天然的花岗岩石块铺地。但花岗岩石块之间不留缝隙,甚至用水泥勾边,那么花岗岩路面的积水效果和水泥地基本上是一样的。而“鸟巢”的这种地面就不会积水,雨水会从沙石中渗透到地下。从路面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当初在建造城市的时候,你有没有考虑到下雨天穿着皮鞋打着雨伞在积水路面走的人们?有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这类细节,就是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以普通市民的生活需要为建设的尺度与标准。

还有地气的问题。什么是“香港脚”?从生到死都穿着皮鞋,双脚不接触地面,你的脚就容易患脚气。地气这个东西,你如果一直生活在农村一定感受不到,你要是一直生活在城市也一定感受不到。如果你自农村来到城市,你就会突然真切地感受到地气的异同。春天早晨心静的时候,或者夜晚散步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地气的存在。

第二,人与河流。“鸟巢”东边有一条小河,河道两边没有用钢筋水泥将其固化。河流与土地,就相当于血管与肌肉,它们之间有着互生关系。如果把一条河流的两岸全部用钢筋水泥固化,那这条河一定会变臭,变成死水沟。湖泊亦是如此。如果一个湖四周全用钢筋混凝土固化,那么这个湖的湖水迟早会变臭。因为,河岸(湖岸)具有净化功能,土地是有生命的。

第三,人与物种。很多城市地产开发商,为营造楼盘所谓高贵的居住环境,常常仿建一些欧式雕塑。再是外出旅游时,看到椰枣树好看,就决定绿化种椰枣树;看到草地好看,就决定种荷兰草。而那些荷兰草地上常常竖着个牌子说:“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搅。”我就纳闷了,这小草睡觉怎么睡个一年到头啊?(笑声)我任何时候想去草地上坐坐都不得允许,而欧洲并不是这样的啊!每到周末节假,那草地上到处都是人呀!而在我们这儿,为什么把小草伺候得像小姐一样娇气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这些草不是本地物种。它不是本地物种,就会水土不服,过得很是“娇气”。你们看,现代城市小区里种着多少椰枣树啊!一到冬天,天气一冷,物业公司就赶紧叫保安用草绳把树干缠起来,甚至是用被子捂着。可全副武装之后,它们还是半死不活的样子!为什么?因为椰枣树不是本地物种。

如同人一样,物种具有地域分布差异。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物种已适应当地的土地与气候环境,才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而作为城市规划者,是否有自信心使用本地物种进行绿化,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观念的问题,即对本土文化有没有自信心的问题。有自信的人,绿化就会选用本地物种,用那些和我们的老祖宗相守共生千百年的乡土物种。

“鸟巢”周边的绿化,就选用了本地物种。这是北京野茅草,极其有生命力。“鸟巢”东边有一个停车场,绿化植物种的竟是红薯。有北京的朋友告诉我说,先前有很多人不认识红薯,但附近的农民工认识,插队落户的人家认识,于是晚上的时候便有人偷偷地到花坛里挖红薯。可我觉得,怎么要偷偷地呢?如果我们城市中所有的绿化带都种上庄稼种上油菜啊花生啊,那多好呀!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入主白宫后,就在白宫的绿化地种上蔬菜,这多好呀!

再看一个例子,是世博后滩公园的天然水净化工程,我推荐大家有机会去看看。世博后滩公园,位于卢浦大桥往西的黄浦江沿岸浦东地区,世博园区欧洲国家馆区域的尽头处,长约2千米、宽约100米的滨江狭长地段,占地面积约18公顷。这里原先是一家钢铁厂和船舶修理厂,搬迁后留下已经被深度污染的工业棕地。经过两年多的规划整修,休养生息,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原有的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让上海地区本地生物、植物和农作物发挥生态净化功能。

现在的后滩公园,每天“喝”进黄浦江的劣五类水,不使用任何工业资源和能源,经过园区垂直和水平两种生物、植物净化方式,共计八道自然生态净化过滤,在园区停留大约七天后,“吐”出来的是优三类水。区别在于,劣五类水有明显臭味,一般不可以触摸;而优三类水则比较清澈,可以洗手。这个生态水岸景观净化系统,设计日净化水量达到2400立方,可以满足整个世博园区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和室外设施清洗等用水需要。

在这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奇迹。黄浦江边上那五十年一遇的防汛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项目设计师和上海防汛部门沟通,做出承诺不破坏防汛墙本身构造而获得许可之后,用植被将这防汛墙“包裹”了起来。“包裹”后这儿便形成了滩涂。两年之中,就有黄浦江里的乌龟,爬过防汛墙,爬到这净化带里来了!如果运气好,你们会在世博园里看见乌龟!(笑声)这些乌龟不是放养的,而是真正野生的乌龟自己爬进来了!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水坝也只是用石头垒起来,而不是用混凝土钢筋固化。用石坝输送水体,本身就是一个净化过程。再看这里的梯田,其本身也能起过滤净化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园里选用的物种,全是农作物和本地物种,没有任何物种是外来的。春天种向日葵,夏天向日葵收获后种荞麦,冬天荞麦收割后再种油菜。在上海,看到这样大片大片向日葵的场景,你会发疯的。(笑声)

这是荸荠,这是茭白。它们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再看,这是非常浪漫的一种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就是荇菜。有了水草,就会有鱼儿生长。这是一道石坝子,石坝子本身也具有水净化功能。大家看,这野草长得多茂盛!因为它是本地物种,生命力极其强。这是茅草。秋天茅草花开的时候,你们会惊叹,上海城怎么会有这样的地方!

我举“鸟巢”和世博园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明: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有文化,不仅仅在于城市建筑如何。因为真正的文化,通常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一种功能性存在。什么是功能性存在?就是在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你是否考虑到人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动物的生命。考虑到这些,你的城市规划便体现着文化内涵。

三、 文化功能

(一) 赋予意义

我小的时候,有种钢笔叫做“新农村”钢笔,那是很时髦的文化符号。当时穿的中山装胸前有个小口袋,要是这个小口袋上挂一支钢笔,大家就会觉得这人很有文化;要是挂两支钢笔,大家就羡慕得不得了啦!有人为显示自己有文化,甚至挂上三支钢笔!(笑声)挂上三支钢笔,就能说明你有文化吗?我认为,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在乎口袋上挂着几支钢笔,也不在乎手腕上戴着多么名贵的手表,更不在乎穿着多么名贵的衣服。有文化的人是,当你与他交往时,你会觉得他非常亲切,非常温暖,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他。大家想想看,可亲,可敬,可钦佩,这些是你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多时候是看不见的。它不是一种实体性存在,更多时候是一种功能性存在,当你感受到它时,它便存在。

文化为什么是功能性存在呢?这就在于,它能够赋予意义。产品加文化成就品牌。城市若有文化便有魅力。我学中文,有道是,文学是对生活的一种综合反映。以前我就纳闷,我每天过的日子为什么就不能叫做生活呢?后来我才知道,如果我每天过的日子没有文化没有意义就不能称之为生活,而只能叫做过日子。生命也只有加上文化才能称之为人生。

(二) 意义在人生与社会中的作用

首先,人生有意义吗?很多同学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回答是,人生本没有意义。一个人生下来时和一个小动物一模一样。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体会到的人生意义就是把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掌声)

其次,与人生意义相对应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平等吗?我认为,社会永远都不会平等,我们生活的社会永远不可能实现绝对平等,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也都不会实现平等。那么,政府存在的意义在哪儿?它的存在有哪些价值?那就是尽最大的力量把本来不平等的社会变得平等或者趋向于平等。这就是一个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要向政府纳税?那是因为政府维持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老子曾说:“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是说你本来处于弱势,在竞争的环境下你将变得更弱。而“天之道”与“人之道”正相反,“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意思呢?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以补充不足。一个人占有所有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事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漠视自然,破坏自然,我们迟早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这是我们这几代人面临的最大困境。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在物质上确实养活了我们中国人,然而,文化的缺失让我们活得没有尊严,让我们的生活缺少品质,让我们时时刻刻警惕自然对我们的报复。

四、 文化民生内涵

(一) 家园重建

这是文化民生的第一层内涵。你可以不知道文化的概念,但是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判断一座校园、一个城市或一个时代有没有文化的标准是什么呢?不在于文化的物质性存在,而在于文化的功能性存在。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在这个城市生活,或者你来这个城市旅游,当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归属感、认同感的时候,那就证明这个城市是有文化的。相反,你在这个城市的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地区买了一套豪宅,但你却没有家的温暖感、归属感,即使门铃的响声也会让你惊诧,那么,这不是家,这座城市没有文化。

文化的这种“家园重建”内涵和现代科学相对立。现代科学不能给我们家的温暖感。

(二) 生命绽放

通俗来讲,文化就是衣服。当一个人拥有自由选择穿何种衣服的时候,那么衣服就是他的生命外在展现形式。文化之于城市,就像是人穿衣服一样,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这个时代和社会提供的文化消费的多种可能性;第二层含义是在文化创造的时候,这个时代和社会能够提供的多种可能性和宽容度。

有两个地方的人穿衣服不一样。一是部队,部队里的人穿着统一。那里有没有文化存在?有,统一着装就是部队里的文化。还有就是医院和精神病院,那里的人们穿衣着装也统一。那儿也有文化,但那儿的文化是我们常人所不愿接受的文化。常人期望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宽容性、多样性、复杂性的文化。所以判断文化民生的标准就在于,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们,生命是否像花朵一样自由地绽放。

(三) 精神守望

什么是精神守望?你所生活的城市,你所生活的时代有没有出现一个精神领袖?他用自己的人格思想守望着我们的家园,而我们其他人会因为有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比如南昌的“八大山人”,就是生活在南昌这块土地上的参天大树,他就是南昌城有文化的标志之一。判断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用文学的方式来表示就是看这座城市有没有出现高山大河、参天大树式的人物、事件或品牌。品牌也是判断的标准。曾经有一个朋友很骄傲地跟我说: 你可能不知道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微软,微软就在我们那儿。他讲得如此自豪,让我觉得微软这个商业品牌就是他生活的那个城市的高山大河、参天大树。

我曾经在上海参加过一个“文化论坛”。在论坛上,我严厉地批评了上海图书馆门前的雕塑。上海图书馆门前安放一尊罗丹的“思想者”雕塑,我觉得不伦不类。上海图书馆有两个功能: 一是收藏人类文明,另一个是传承上海城市文明。那么,如何传承上海城市文明呢?那就要找出在上海历史上,能够代表上海形象的高山大河式的人物、事件、品牌。在上海历史上,能够被冠以如此高评价的人物有哪几个呢?

第一个人物是春申君。黄浦江为什么叫申江?缘由来自春申君。现在的上海就是当时春申君的封地。我相信,春申君时代的上海一定是滩涂荒芜之地,是春申君带领着属地的老百姓们开凿了河道、整治了河水,由此土地才可以耕种。老百姓为了感念他,才把这条江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申江”。第二个人物是黄道婆。第三个人物是徐光启。历史的发展如果按照徐光启和利玛窦的规划,中国近代就很可能不会出现被欧洲列强欺凌的历史。第四个人物是鲁迅。第五个人物是巴金。“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过去之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四人帮”的责任。而巴金写文章却暗含着不同的意思。他认为那不仅仅是那四个人的责任,当时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也有责任,”他这样写道。

因此,上海图书馆门前应该安放这些人的雕塑,他们才是上海文化的标志。

对于文化民生我不下一个结论,我只讲它的感受,那就是——有没有家的感觉?有没有生命绽放的光彩?有没有出现标志性的人物?

同类推荐
  • 本色中国人

    本色中国人

    全面、客观地描绘中国人的性格、品质,既包括缺点,也包括优点。缺陷和不足纠缠在一起,相映成趣。理论分析,与场景描述和故事记录相融合。
  • 幸福的柠檬

    幸福的柠檬

    “本书精选了作者74篇小小说,题材宽泛,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成长、励志等,语言鲜活,富有灵性。透过这些篇杂,可以让读者触摸到真善美,触摸到一种大爱情怀。作者的笔触立足鄂北本土,倾向于底层,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被人忽视的东西。在塑造小说人物时,用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朴实真挚的语言,不经意间戳中人们心底那处柔软,让人回味无穷。”
  • 阿娌葩和鸳鸯花·相思鸟:土家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娌葩和鸳鸯花·相思鸟:土家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含两部土家族民间叙事诗。前者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阿娌葩是一位寨主的女儿,她诚实、聪明,向往真挚的爱情,爱上了撑船的阿贝,却遭到父亲的阻拦。姑娘在歌会上被王子选为妃,被迫出逃,被土司的卫队虏入宫中,阿贝殉情,变成圣洁的水花树,阿娌葩变成鸳鸯花。后者的内容是书生依麟追求尼香的故事。依麟为能见到意中人,不惜到宫里当佣人。寨王发现了依麟的才华,聘请他为家庭教师,他才得到与尼香接近的机会;尼香被逼婚而私奔,寨王采纳了依麟“找替身”的巧计,把丫鬟冒充尼香嫁给了花花公子,依麟和尼香也巧结良缘。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神王模组

    神王模组

    “我是诸异的共敌,我是盖代的风华。”在无限的时光长河中,他曾有过许多为人称颂的名号……但是无人知晓他的真实来历。他不屑于被人歌功颂德,也不觊觎凡众言谈之中的圣名,更加不会理会愚昧的世人对他的诋毁和抹黑。他去过太多的位面。驻足,留下一段事迹,又悄然离开。就像飘零的树叶,终要归于树下的土壤。他一直在寻找梦境中恒久遗存的家乡。
  • 在哈佛听演讲

    在哈佛听演讲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精选了16篇各界名流在哈佛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韶光寒

    韶光寒

    制香和布匹两大家族的年代爱情传奇。“北楼南杜”是齐名天下的制香世家,各自以“风间香”和“水底凤”两味香名驰天下,杜家的水底凤于百年前失传,楼家的风间香也满门被劫杀而失传。云南杜家和上海孙家的一场联姻引发制香业的震动,打破世局。一场大朝倾覆的命运洪流中,两个因身份之谜而引发的跌宕情缘就此拉开。“北楼南杜”在的制香传奇迎来世纪对决,三大家族在乱世中联合,即是互保平安,亦是相互牵制。一场追杀在几家的少主之间展开,互不信任,又不得不互相结盟,人前携手和睦,背后针尖麦芒,互拆东墙,共同追查 ,却不料揭开一场纵横全国,的前朝惊天秘密……
  • 至仙道

    至仙道

    李春明,本是娇贵的豪门少爷,一夜之间被人灭门,沦落成乞丐,却不想偶然救了修真仙人,获得修真奇法“庚金诀”,从此踏上一条不归的求仙之路。仙道茫茫,物竞天择。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叱咤修真界,驰骋仙界,乃为至仙之道也。
  • 那一曲军校恋歌

    那一曲军校恋歌

    书中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娓娓道来了六个军校女生四年的情感路程,性格运命各不一样,共同的是执着,军人骨子里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和所有大学校园一样,即便是在严谨的军校,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小米和所有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有关信仰、有关使命,同时也有关爱情。
  • 妖心泪

    妖心泪

    两个主角,两个世界,两个不同生活,两个不同的经历,能否在一起!记忆初世者——忆忆花,没有他的改变,异缘石的牵连,而答案就在眼前!
  • 最强基因

    最强基因

    你听过幸运光环吗?当陈锋发现,自己的幸运光环竟然可以自由控制的时候,他就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来了。————PS:新书《超神制卡师》已经上线,万订精品保证~欢迎阅读~
  • 霸少的午夜新娘:38°C妻

    霸少的午夜新娘:38°C妻

    为着白马王子只有三个月的生命,她甘愿做他的午夜新娘,忍受他的肆虐,安慰他的痛苦,三个月后,她才知道,生病是假的,爱她是假的,邪少和她都只是一场报复游戏中的棋子。
  • 跟上巨人的脚步

    跟上巨人的脚步

    在巨人的背后,绵亘着一道什么样的历史与精神的地平线?古今中外纷繁驳杂的思想资源,开阔着青年毛泽东的思想理路。早期大力倡导精神上的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五四运动后则从个体自觉延伸到了群体联合和民主自治,激情主张“民众大联合”和建立“湖南共和国”,他的思想探索显得蹒跚而又坚毅...
  • On Islam

    On Isl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amed theologian Abraham Kuyper toure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and encountered Islam for the first wkkk.net travelogue, part cultural critique, On Islam presents a European imperialist seeing firsthand the damage colonialism had caused and the value of a religion he had never truly understood. Here, Kuyper's doctrine of common grace shines as he displays a nuanced and respec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lim world. Though an ardent Calvinist, Kuyper still knew that God's grace is expressed to unbelievers. Kuyper saw Islam as a culture and religion with much to offer the West, but also as a threat to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Here he expresses a balanced view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slam that demands attention from the majority world today as well. Essays by prominent scholars bookend the volume, showing the relevance of these teachings in ou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