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300000009

第9章 王之涣(二首)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迁居为绛郡(今山西新绛县)人。早年做过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去官。此后漫游十余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晚年任文安(今属河北)县尉,不久病逝。

他是盛唐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人相唱和,相传有“旗亭画壁”的故事。诗风慷慨雄浑,流传很广。《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雄浑高远而又富有哲理的传世佳作

——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登临眺望,写下了不少关于登鹳雀楼的诗篇。如畅当《登鹳雀楼》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曾被誉为“不减王之涣作”。据《全唐文》卷四百三十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早在中唐时期,以登鹳雀楼为题的诗就已汇编成集了。王之涣这首五言绝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鹳雀楼,又作鹳鹊楼,在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楼高三层。蒲州地势高峻,鹳雀楼耸立城上,气势雄伟。它的东南是著名的中条山,西面可俯瞰滔滔不尽的黄河,据说此楼“时有鹳雀栖其上”,因而命名为鹳雀楼。它是唐人登临游览之胜地。后来被洪水冲没。王之涣的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情景和感受,诗以昂扬的激情和富有哲理的诗意为千载所传诵。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登楼远眺所见到的山河景色。诗人举目西望:只见夕阳沿着雄伟矗立的中条山渐渐地沉落下去,直至被山所掩盖,终于看不见了。俯首鸟瞰:滚滚不尽的黄河水,汹涌奔腾,向遥远的大海流去。

首句“白日依山尽”,主要写落日,写太阳依山而落的历程。在这里,诗人并不是单纯写落日,而以中条山为陪衬,从而构成幽美壮观的图景,使落日有了着落。诗人用一“白”字,写出了夕阳之颜色。并通过白色,间接地点出了登楼的时间是在傍晚。用一“依”字,写出了夕阳西沉时那“恋恋不舍”的情景,并通过“依”字巧妙地把“白日”与“山”联系起来,使之相依为据。用一“尽”字,写出了“白日”与“山”的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使“依”字有了着落。由“依”到“尽”,活画出夕阳缓慢地下落,直至最后沉没的黄昏图景。在这里,诗人写的是动景,是遥望,从这幅具有无限活力的图画中,我们还能觉察出诗人观赏时间之久和对这一景色的极度迷恋。

次句“黄河入海流”,与上句相对,是诗人登楼俯瞰所见之景,主要写黄河。“黄河”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入海流”则是虚写,是诗人由“黄河”东流而想象出来的景物。这里用一“入”字,极为生动贴切、恰到好处。通过“入”字把“黄河”与“海”联系起来,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使人的思想由近及远,由黄河入海,联想起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壮阔场景。

总括前两句,诗人以相同的结构和对句的形式,在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中选取了“白日”、“黄河”两种自然景物作为歌咏对象,显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在“白日”和“黄河”这两种景象中,前者是迟迟而落,静谧的,变化缓慢的,静中有动;后者则是滚滚而去,喧闹的,飞驰的,动中有静。“依山尽”的“白日”和“入海流”的“黄河”互相映衬,构成其景象博大、境界别致、雄伟壮丽而又富有活力的晚景图画。读了这两句诗,使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品味,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那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志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是上句的继续和升华,诗人在意境上作了进一步的开拓,用“欲”字转入抒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要想把千里的远景都看遍看尽,还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是从目的上讲的,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的景物,而是要饱览千里以外的自然景象,这就必然要提出“更上一层楼”的要求,这是从条件上来讲的,要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说明景外有景,天外有天。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含蓄而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注入了诗人昂扬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乐观豪迈精神。在这里,诗人把无限客观景物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欲望之中,在抽象的说理中,包孕着无穷无尽的自然景象。诗到“更上一层楼”便戛然而止,但诗人的思想并未就此而止步。对极目千里所见之景,诗人采用了虚写的手法,白日落下去的山那边的景象,黄河所到的大海的境界……都是想象之中的虚景。大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奥妙,读来耐人寻味。

在诗的形象对比上,结尾两句是对前两句具体事物描写的补充,使意境更加开阔、视野更为拓宽。在诗的说理上,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而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登高览胜方面是如此,而人们从事工作、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又何尝不是如此。故这两句诗具有流传不衰的魅力,成为千古传唱之佳句。

这首五言绝句,在艺术成就上是很高的。想象丰富,意境非同一般,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给后两句抒情奠定了基础;后两句抒情,情由景生,一意贯通,为前两句写景注入灵魂,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就写景而论,既阔大又精细,既明朗又含蓄,既具体又概括,既奔放又凝炼。无方向而方向鲜明,无地势而地势在于言外。诗的富有哲理性的结尾,显得细密、精巧、含蓄、洗炼,最后一个“楼”字,十分自然地点明了诗题,无意中打开了人生的奥妙,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为诗句赋予新的意义,从而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首《登鹳雀楼》千古传诵,今日各家选本以及有关教材均作王之涣诗。《全唐诗》于题下注“一作朱斌诗”,而朱斌仅此一首,题下互注“一作王之涣诗”。因为沈括《梦溪笔谈》提到鹳雀楼的名诗,说是王之涣作,所以大家相沿不提朱斌。然其中有可疑者。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年(744),其时王之涣卒才两年。《国秀集》选王之涣三首,无此诗,而选朱斌一首,题为“登楼”,即此首。芮与王、朱时代相接,所选必有据。故笔者以为此诗仍应存两见,不可仅断归王之涣而不具朱斌之名。

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读《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凉州词》是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凉州词》原为凉州一带流行的地方歌曲,后成为唐代乐府的曲名,人们据此曲填的词,称为《凉州词》。《新唐书·乐志》云:“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唐代《凉州词》多写边塞风光,其内容就不一定与凉州有关了。如王翰填写的两首《凉州词》,其中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就是西域的风光。

王之涣的《凉州词》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编入《横吹曲词》,题作“出塞”。《唐诗纪事》亦作“出塞”。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王之涣条,知此诗又题为“听玉门关吹笛”,而且是作者在玉门关与高适的唱和之作。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这两说究竟谁是谁非,2世纪6年代学术界为此展开过争论,但也难下结论。持“黄沙直上”之说者,根据是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距黄河千里之遥,不能写入一幅图画之中,而且“黄沙”一词,抓住了边塞的景物特征,更能表现塞外的荒漠,并认为唐代均为写本,“河”与“沙”草字形近,因而把“沙”讹作“河”。持“黄河远上”之说者,认为古人写诗,只求情景融合,构成意境,至于地理方位、距离等问题,有时略而不顾。笔者的理解倾向于后者。从意境上分析,“黄河远上”比“黄沙直上”要好得多,而地理位置可以泛写,这在古诗中也并非少见。如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香炉峰在东林寺东南,下即白乐天草堂故址,峰不甚高,而江文通《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诗云:‘日落长沙渚,层阴万里生’,长沙去庐山二千余里,香炉何缘见之?……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若刻舟求之,失其指矣。”又如王昌龄《从军行》诗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与远在甘肃省敦煌县西的玉门关并不相干,诗人却把它们拉在一起,用来渲染气氛。王之涣此句也采用了这种笔法。“黄河远上白云间”,起笔突兀,气势雄浑,引人入胜。李白《将进酒》诗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是由远及近,看到黄河上游的水仿佛是从碧蓝的天空中一泻而下,而王之涣则是在玉门关外的荒漠上,伫立回首,从下游望去,由近及远,只见黄河缓缓向上升,一直隐入白云深处。“远上”二字,变黄河汹涌澎湃之势为迤逦闲远之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美,从而衬托出塞外风光的荒阔。这应当说是艺术的直观,尽管两位诗人的着眼点不同,视线不一,观感也不相同,但两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同样写出了黄河的奇观,表现出祖国山川雄伟壮阔的气势,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向近处收缩,写眼前戍守之地。孤城,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古代由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要道。“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八尺或七尺。这里的“万仞”极言山之高。王昌龄《从军行》之七中有“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峰”的诗句。玉门关这小小的城堡,就坐落在绵延重叠的万山丛中。诗句以“一片”与“万仞”相形对照,一寡一众,一小一大,使高山愈见其高,孤城愈显其孤。着一“孤”字,寓情于景,既写出了戍守之地的荒僻,同时也暗示戍守者的愁思。一字两用,手法十分高妙。

以上两句写关内山川之壮观,写关外景象之荒凉,都为下两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了铺垫。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出羌笛之声。“羌笛”,是古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原居于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怨”字含有两重含义。一是作形容词,怨杨柳,即指哀怨的《折杨柳》的曲子。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其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陇头人。”“何须怨杨柳”的“何须”后面省去一个“吹”字。二是作动词,怨杨柳,是怨恨无杨柳可折。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习俗,唐代尤为盛行。“柳”与“留”谐音,赠柳以表示留念。如裴说《柳》诗云:“高拂危楼抵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柳,不解迎人只送人。”王之涣《送别》诗云:“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两首诗写的都是折柳送别。而“羌笛何须怨杨柳”句则别具匠心地把折柳相赠的风俗与羌笛吹奏《折杨柳》两事糅合在一起,委婉蕴藉,悲切动人。

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既承上句,又另有寓意。明人杨慎认为“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唐王朝边境战争频繁,统治阶级荒淫纵乐,花天酒地,早已忘了玉门关外还有戍边的战士。我国古典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目睹这种情景,作者是不会没有感触的,只不过写得比较含蓄罢了。再说,形象大于思维,乃至作者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却不妨作此想。我们读诗要注意挖掘它所孕育着的内涵,品尝出它的“真味”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西北边塞的景物来抒发征戍离别之情,同时也寓意了对唐王朝不关心戍卒的讽刺之意。

在写作上,诗的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抒情,情中寓理。全诗紧扣一个“怨”字,层层深入,前后暗合。前两句写景,抓住了“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等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勾画出一幅深远壮阔而又荒凉冷落的边塞风光图,显得气势雄伟,格调苍凉;后两句抒情,情由景发,写关外无柳,愈见离情难堪,说“何须怨”,而“怨”自出;言关外无春,暗喻皇恩不及于远戍之人。诗句委婉曲折,寓意深刻,因而被明人王世贞誉为“唐人七绝第一”。

杨慎《杨升庵外集》说:“唐人乐府多唱诗人绝句。”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就被乐工配上乐曲来歌唱,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的故事,便是一例。

同类推荐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人心的省悟

    人心的省悟

    由于消费文化的介入,大大地改变了文学固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读者的方式,这必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世界越来越浮躁,利益神话越来越刺激人,这些,都肯定会影响一些作家的写作。不影响是不可能的。稍微比较一下成名作家前后的写作,就会发现,哪怕是一些相当有成就的作家,也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下,开始变得沉不住气了,看他们的新作,就知道他们这些年沉潜下来的东西不多,心灵探索的力度也在减弱,明显是写作的心开始慌乱了,不知不觉就和现在的消费文化合流了,读者喜欢什么方面的刺激,他就写什么方面的题材,而不问这样的题材,是不是他所擅长或者他所关注的。
  • 拥抱与决裂

    拥抱与决裂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描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张国焘如何由一名马列主义者蜕变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中披露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更是令人深思。如毛泽东的妻弟在毛尔盖被击毙,成为党内严酷斗争的牺牲品;廖承志靠一杆铁笔和一杆画笔保住自己脑袋没有“搬家”;为实现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 春在云坊

    春在云坊

    李永清的散文,显然跟他专修的哲学专业有关,在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他在后记写道:“当生活的扇面和着季节的表情,推来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空气或障目的云翳时,心底的浪花依然会随着或高或低的起伏,让思想的耕耘在喜怒哀乐中翻山越岭。”他在那些俗常的“喜怒哀乐”中寻找着生命的哲学意义。
  • 神仙传奇故事

    神仙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
热门推荐
  • 戒因缘经

    戒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家蜜婚,司少是个爱妻控

    独家蜜婚,司少是个爱妻控

    他曾为了救人不慎失明。他易怒、冷酷、阴暗,说一不二。可偏是这样一个女人叫他暴跳如雷无可奈何,“凡是她碰过的所有东西,全都给我消毒!”他摔杯子,扔椅子,她反倒越起劲,“碰了你几个东西你就要全部消毒,那我要是摸你,你还不得割肉了司先生?”
  • 学会与爱犬对话

    学会与爱犬对话

    狗与人类经过了10万多年的相处,可以说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与狗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但我们与狗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我们经常以人类的简单想法来解释狗的行为动机,忽略了狗特异于人类的思考模式。也因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我们在与狗的沟通、管教及训练上,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与狗狗进行有效对话,让我们与狗能心意相通,在狗帮我们完成各种任务的同时,我们也能让狗生活得幸福。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美人恩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美人恩

    《美人恩》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女主角常小南生在底层穷苦人家,以捡煤核为生。一次偶遇失业潦倒的洪士毅,对她的命运深表同情,用在慈善会打替工的微薄收入接济常家生活。二人萌生爱恋之情。貌美体俏的常小南后被杨柳歌舞团领班相中,从此在爱情上见异思迁,先后甩掉洪士毅、乐师王孙,最终落入纨绔子弟陈四爷之手,导致常家家破人亡。
  • 喂!我不是故意爬错床的

    喂!我不是故意爬错床的

    一次酒醉却爬上了别人的床,一觉醒来,才得知昨晚并非春梦一场。看着那得意的笑脸,她真有扯破他嘴脸的冲动。*~~~~~~~~~~~~~~~广告时间,推荐一下敛心其他的文:《权倾后宫》(完成)《情倾后宫》(完成)《暴君囚奴》(完成)《血鸢泪》(连载)《误惹黑心王爷》(新作)##########
  • 我是夸雷斯马

    我是夸雷斯马

    新书《我在足坛疯狂刷钱》已经发布,请多支持!......记者:请问斯科拉里先生,如果夸雷斯马和C罗这对葡萄牙的黄金兄弟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斯科拉里:当然是先救夸雷斯马,因为C罗会紧紧抱住夸雷斯马的大腿,也就跟着上来了,虽然我觉得夸雷斯马可能会一脚再把他踹下去......夸雷斯马表示,他真的只想安安静静的踢球,安安静静的拿冠军,安安静静的成为世界足坛第一人,可身边总有一群逗逼不让自己好好踢球。我也很无奈的!继《我是瓦尔迪》后大布打造《我是》三部曲的第二部,欢迎入坑!王大布竞技二群:912454135,还没有几个人,进来的都是元老。VIP群:629072568,2000粉丝值以上进。
  • 败家系统在花都

    败家系统在花都

    起点首发新书《当首富只是我的副业》已发布。这次老风没幺蛾子了!主持人:您的梦想是什么?吕小布:混吃等死,为所欲为。主持人:既然如此,那您是怎么成为全球首富的?吕小布:我特么哪知道?你问败家子怎么赚钱?真的是!我要回去睡觉了。主持人:别……吕小布:赏,五千。主持人:跪送小布少爷,小布少爷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吕小布:哇咔咔!
  • 煎茶水记

    煎茶水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间诗话

    梅间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双标大佬有点撩

    双标大佬有点撩

    萧辰看着身旁的人儿,邪魅一笑:这次,你可跑不掉了。他步步为营,攻心为上。只为让喜欢的人喜欢自己。可是对方毫无波澜,就快他要放弃了的时候。“你来干什么?”萧辰醉醺醺地说,眼神迷离地望着徐秀。“走,回家。”徐秀声音如同湖水一般平稳,却充满着不可抗拒的威严。萧辰乖乖地回家了。徐秀一手搀扶着一米八几的萧辰回到家,她发现萧辰喝醉还发了烧,细心照料着,萧辰望着眼前为自己忙碌的人儿,手握住了对方纤细的手腕,一把抓入怀中,自言自语地:“我再也不会放手,是你招惹我的。”“……”徐秀木讷,对于萧辰的举动略感疑惑,倒没有抗拒,医生说过,要顺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