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400000004

第4章 于无声处(1)

——有关妇女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理论

程郁

由于传统社会的长久压抑,妇女成为失声的群体,尤其在文献资料中难以找到她们的身影,而口述史是近年兴起的新方法之一,为近现代妇女史研究所采用。多年前笔者尝试在妇女史研究中运用口述史的方式,那时便想到采集解放前就业的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这个题目,我也意识到这是非常有意义又紧迫的工作,但还是一再搁置。

考虑到这些妇女大多已届八十五岁以上,正在加速离我们远去,因而抢救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自2010年中开始,尽管未得到任何基金的资助,笔者决定开始行动,在独自寻觅采访一年之后,2011年组建了一个八人团队,在2012年初获得上海市教委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又获得朱易安教授所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竹枝词与都市性别文化”的资助,访谈得以全面铺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找到二十位合适的采访对象。由本次调查来看,上海职业妇女遍及工商业、学校、医院,既有在租界外国人家中从事家政的劳动妇女,亦不乏女知识分子;从其解放前的职业来看,已采访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计有教师四人,职员一人,护士一人,商贩及家政服务人员各一人,农民三人,作坊女工一人,纺织女工八人。上海开埠后即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因而女工理所当然占解放前就业的上海职业妇女的半壁江山,更由于上海曾是我国最早的纺织大城,纺织(包括制衣)女工自然成为采访对象的重头。她们工作的场所既有国营大厂,亦有本地民族资本家兴办的私营厂,更有两名曾在原日资企业工作。

在多年的访谈及整理工作中,笔者产生许多困惑与经验教训,汇报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 在中国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年鉴学派”所提倡的新史学逐渐成为西方史学界的主流,早在上世纪中叶,口述历史已为主流史学界所接受。1948年,艾伦·内文斯(Allen Nevins)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的口述历史档案馆。1967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成立,会员遍布全美及全世界,如今美国各地图书馆及主要大学图书馆都保存大量口述史成果。据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都有口述历史计划,而历史学家的目光也已从精英转向“来自底层的历史”。

海峡对岸也很早就开展了口述历史的收集,而且早已为主流学术界所接受。这项工作主要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承担,自1959年以后,主要以政、军、外交、交通、财经、学术各界人士为主要对象,共访问千余人。其中与妇女史有关的成果有《走过两个时代的台湾职业妇女访问记录》(1994年)、《女青年大队访问记录》(1995年)、《烽火岁月下的中国妇女访问记录》(2004年)等。据中研院口述史网页,《开创与发展》,http: //140.109.152.48/oralhistory/index.html。

而在中国大陆,谈起口述史,人们往往将它与著名媒体人崔永元联系起来。实际上,重视口述资料的传统可上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不朽的史学名著《史记》更明载书中有关战国及汉初的许多历史细节来自人们的口述,如《韩信传》:“太史公曰: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明末清初顾炎武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亦曾遍历兵家险要,寻访当地父老,收集口传的资料。然而,这只是个别史学家的行为,而且它始终只是史学著作的细节补充,中国史学的传统更重视成文的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与现代口述史采集相近的行为,如果将这样的活动也算作口述史的话,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50—70年代,主要集中于对革命运动与战争的口碑资料搜集,其代表作为《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2)20世纪70—80年代,口述调查主要集中于文化事件与文化人物,如北大所从事的西南联大口述史工作;(3)1990年至今,口述史由精英转向大众。

2004年以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刊《史林》每年皆出版一本口述史专号,这也是国内唯一的一本口述史专门杂志。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很快介入这个领域,可谓异军突起,已有多种成果问世: 如李小江主持的“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项目,已出版四册成果;张晓《西江苗族妇女口述史研究》;定宜庄《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等,在许多方面弥补了文献资料的不足。

本世纪初,我意识到口述史的采集是一桩极有意义又非常紧迫的工作,从那时起就想到几个非常有意义的专题。2001年,笔者在撰写有关蓄妾的论著时开始尝试,即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一个蓄妾家庭的生活细节。此后,又指导研究生进行妇女口述史的采集,那几年的成果都发表在《史林》的口述史专号上。2010年中,我开始着手本项目的第一个访谈,通过亲戚介绍,找到曾在私营纺织厂工作过的叶女士,文本题为“上海的纺织女工生活”,发表于《史林》2010年口述史专号。然而,偶然的尝试与较大规模的采集完全不是一回事,待本项目全面铺开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从事口述史研究的艰辛。

(一) 口述史难以得到科研基金的资助

中国内地的口述史研究兴起不算太晚,但由于种种原因,口述史至今尚未进入主流史学界的视野,很难得到资金的支持。而口述史的采访必须有录音器材,聘请助手也需要一定的交通费补贴,更重要的是需要给予口述者一定的经济补偿。近期骗取老人钱财的案件多发,媒体一直呼吁老人不与陌生人交谈。给予口述者以适当的经济补偿,起码可使老人的家属放心。然而,妇女研究本来就难以得到资助,妇女口述史的立项更是屡战屡败。在主管部门看来,似乎口述史只能算资料性工作,往往未上报便中途而废。

2011年,我又陆续找到几位合适的采访对象,意识到不能再等下去。在屡次申请项目未果之后,决意动用自己的其他科研经费开始采访。次年初,以学生为主体申报“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终获上海市教委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仅有一万元资助。项目经费只能主要用于支付给学生的采访报酬,而给口述者的现金补助,却由于报销制度的限制,难以支付。在朱易安教授的支持下,这个项目终得以艰难前行,本书最终能得以问世,亦感谢以杨剑龙为首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的资助。

(二) 口述史的研究成果缺少发表阵地

实践证明,这项工作十分烦难,从寻找对象到最后定稿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而且做出的阶段性成果也缺少发表的阵地,往往会影响团队的士气。好不容易访谈完成,筹措出书的费用又是一桩难事。

口述史的采集及整理可谓费时费力费钱,又得不到重视,受过良好训练的史学工作者往往不愿意从事这桩事业,因此难以找到同行帮忙。如果立志从事这项事业,一定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

但笔者相信,持续不断的努力,终究可以水滴石穿。本小组在新浪网所开设的“老上海妇女口述史”微博,本意为项目工作所用,却意外地寻找到一批志同道合者,不仅吸取了他人的经验,而且取得某种宣传的效果。后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相继发表于《史林》与《档案春秋》,尤其要感谢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罗苏文研究员与《档案春秋》的王永炳副总编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三) 做口述史最难在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完成一篇成功的口述史作品,大约经历三个阶段: (1)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2)访谈;(3)文本整理与定稿。未做这项工作之前,人们大都会认为文本的整理最为艰难;然而,实践证明,最难在于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其次是采访,而文本的整理则相对简单了。

1949年以前就业的女性,如今大多已离我们远去,健在者亦已年届八十五岁以上。她们散布于家庭与养老院,本来就极难搜寻,而口述访谈的对象又要求思维清晰、表达流利,就更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笔者首先通过本校大学生搜寻采访对象,结果并不如意。在本专业四个班发出搜寻呼吁,只找到三个对象,其中两个还只是勉强符合标准。由于目前在校的学生已是九零后,他们的祖母辈大都年事不高,要找到符合本项目要求的对象已非易事。

笔者亦曾向上海市妇联寻求帮助。在市妇联一个为退休同志召开的年会上作了十分钟的说明,当场便找到四位合适的采访对象。但第二天即有一位反悔。另一位在第一次访谈前说不能谈家里的隐私,只能泛谈妇女的地位问题,只得放弃。第三位采访时十分顺利,谈话也没有过多的顾虑,然而,在最后定稿时却基于种种考虑不同意发表,因此本书仅收十九篇口述史稿件。

其间我给所有上海籍的同事打去电话,并给已毕业的学生群发短信,又向亲戚求援,因而所找到的采访对象,基本都是零敲碎打一个一个找到的。

千方百计找到的对象,往往还会有一大半拒绝采访,已定访谈也会因子女等家属的反对而取消。在文本发表或书出版之前,一切都可能发生。这种变数更使口述史的工作充满风险。对此,在从事口述史研究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四) 阻碍访谈的原因及其对策

如上所述,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却往往被拒绝,或者接受采访了却并不积极配合。这些挫折大大影响本团队的情绪,同学们问: 既然这是一桩有意义的工作,对采访对象也不无好处,为什么那么多老奶奶不愿意呢?我想,应该有如下因素导致拒访:首先,由于近期刑事案件中骗老人钱财的案件多发,使老人难以对采访者产生信任,而其家属也会充满疑虑。

通过熟人介绍要比组织介绍更有利,往往可使采访对象打消一大半的顾虑。第一次访谈时,采访者要主动呈上工作证,最好带去已发表的文本,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明本项目的意义。呈上经济补偿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给予经济补偿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由于口述史极难得到资助,我们所给予的经济补偿也不可能太多,何况受访的上海老人皆有退休金,少有经济困难者,有的虽然收入不多,出于自尊她们对金钱也极为敏感,一般同意采访者并不计较报酬。一个已毕业学生通过其母亲联系到两位合适的采访对象,学生强调说有经费云云,对方回以“给再多的钱也不做”,一下便令此事不可商量了。因此,在联系采访时最好先不要提及报酬,我们总是在第一次采访结束时呈上劳务费,而且事前又反复对学生强调: 一定要套上信封,呈上时也要态度恭敬,千万不要使对方形成为钱而谈的印象。

其次,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有的人认为谈往事便意味着去日不远,出于迷信而拒绝访谈。因此,采访者的遣词一定要谨慎,尽量避免谈生死问题,少一些“您这一生”之类总结性的语言,第一次见面不妨多些寒暄,先谈谈令她骄傲的儿孙,称赞老人的身体和头脑的灵敏,总是受到欢迎的。总之,采访者对早已走入老境的老人多些理解和同情,才能展开深入的交谈,而年轻学子往往缺乏与老人交谈的经验,一上来就直入主题,结果往往很快陷入冷场。

再次,许多老人经历复杂或出身贫苦,认为过去的苦难是不光彩的。如前述学生约采访对象时,她们首先回答说:“现在生活挺好的,讲起过去的事会不开心,而且也不想让后代知道。”学生商谈时又缺乏技巧,一下子谈到经费,更触动老人的自尊心,因此此事便无可商量了。口述者向女士曾介绍一位解放前坐牢的难友,她因申新九厂罢工事件1948年1月30日,全国最大的民营棉纺织厂——上海申新九厂七千余名工人,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罢工斗争。2月2日,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军警攻入工厂,三位女工牺牲,二百三十六名工人被捕。入狱,我意识到如果做成这一个案会成为重要的证言,不料被她断然拒绝。曾在外国人家做过家政的杨女士,采访时坦然谈起过往,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证言,定稿时也曾请她过目,并签署了发表委托书。但发表于《档案春秋》时,编辑删去前后的叙述,将她在外国人家中的经历凸显出来,何况标题中的一个“佣”字刺痛了老人的心,为此她非常不快,打电话向我抱怨多时。可见,一着不慎,会有许多麻烦。

当话题涉及自己家人或健在的同事、朋友时,老人也会十分敏感,这时采访者要把握住适当的度,只是倾听,千万不要评论其家人,更不要卷入其内部矛盾。到后期修改时,应充分听取老人的意见,一些具体的人名不妨省去。上海历来有“宁波阿婆难伺候”的传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不知道这种说法的内涵,郑女士的口述极好地还原了“宁波阿婆”的面貌。但定稿时郑女士却有所顾虑,她恐怕婆家的亲戚看到会不高兴,提出省去丈夫名字的要求。作为历史学者,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地保留历史的细节,而这时也只能尊重她的意见。总之,一定要对口述者多一点理解。

同类推荐
  • 铁血王朝

    铁血王朝

    民族大学学生和田,痴迷于转轮大法,崇拜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天下,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到末代皇帝元顺帝,魂魄断续,一会是现代版成吉思汗,一会又成了懦弱的鲁班天子,啼笑皆非之下,万众期盼之下,竟然成就了一番大业,多瑙河畔、南洋诸岛、亚美利加、大海洋时代的梦想逐步实践。
  • 马过江河

    马过江河

    从某些方面来讲,每一个灵魂,都是有意义的。沈归一直都这样认为。他从原本平凡的人生中,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至此。从而参演了一出大戏。从冰天雪地的幽北,到纸醉金迷的南康;从悠久历史的北燕,到瑰丽神秘的异域;这位来客,曾马过江河。
  • 探寻碑林名碑

    探寻碑林名碑

    本书运用历史学、考古学、金石碑帖学、艺术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论述了探寻碑林名碑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的图片。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汉起

    汉起

    这是一个膏粱跋扈不法,商贾豪掷千金,贫贱一捧黄土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是千万草根励志地奇迹。年幼丧父,长于单亲,虽受大儒之教诲,平生却好衣马。寒门白身,从军搏命,鲜兄弟伯叔襄助,一生坎坷百折。兄弟义气,铁马弯弓,刀剑生辉,问,这江水属谁之物?红妆迷醉,枕戈入梦,登高赋诗,望,哪块云是我的天!群号:429629561
热门推荐
  • 疯狂的主仆

    疯狂的主仆

    公元29世纪,人类的科技达到一个毁灭性的巅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珍稀物种相继灭绝,绿色植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地球上逐渐消失。一场全球性的资源争夺战悄然来临,无声无息掀起了全信息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战后十年,地球上只见满目疮痍。核武器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许多地区无法挽救的生态崩坏。人类,开始了他们漫长而艰辛的休养生息之旅。
  • 仅一人得道

    仅一人得道

    这个世界,由我主宰,不会有人何的不悦与烦恼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本书分为张仪、蔺相如、范雎等部分。
  • 溺爱丑夫之夫人威武

    溺爱丑夫之夫人威武

    据说将军府的少将军年少有为,出战必胜,深得君心,却三十好几了好没有娶到老婆。因为少将军的脸上有一道狰狞的疤痕,再加上他魁梧的身材,女子见了皆是惧怕,稍微胆小点的直接晕倒。太后娘娘心急如焚,下旨丞相府必须嫁一女儿过去,嫡庶不论。从不为人知的相府三小姐,惊天出嫁。一时之间,各大赌坊相继摆局,赌的是,这位三小姐会不会在新婚之夜吓死。第二天,三小姐笑意盈盈送夫出门,一脸幸福。世人下巴皆掉,这是什么情况?!从此以后,世人皆知,少将军夫人宠夫上天。谁要是敢说一句少将军的不是,就等着倒霉吧。**她三世为人,终是逃不过那层层阴谋,注定要在这阴谋圈中周旋。上一世的灭门深仇,让她怎么也抛不掉撇不开,要用尽一切力量,将所有的真相都揭露出来。只是眼前的男人,却是她亏欠最深的人。她什么都依他,什么都顺他的意,只希望他平安顺利。只是没想到沉默的羔羊实际上是吃人的大灰狼,吃下去连骨头都不吐!**据说某一日,少将军想让夫人抛弃心中的仇恨,于是……“你什么都依我,说是出嫁从夫。”“恩。”“那什么条件都答应?”“恩。”“那可愿意为我抛弃心里的恨?”“……”夫人僵硬,摇摇头,“除了这个什么都可以依你。”“恩,为夫帮你报仇。你只要乖乖听话就好。”少将军熟练的宽衣解带。“……”第二天,夫人后悔了。腰好痛……谁说出嫁从夫的,老娘不干了!
  •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本书按西医学系统分类,收集临床常见的168种外科疾病,分为12个章节。包括普通外科疾病46种、皮肤科疾病29种、肛肠科疾病9种、眼科疾病44种、耳鼻喉科疾病20种、骨科疾病20种。每种疾病均统一按概述、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基本处方、加减、备选处方)、警示5个部分加以阐述,内容丰富。在诊断要点中吸收西医学的各种检查诊断方法,在辨证论治中既充分反映前人的经验,又着重反映近几十年来的新经验、新方药,并设警示以告知临床中应注意的问题。
  • 洞庭之上

    洞庭之上

    这个数以万计的候鸟家族们,从西伯利亚、从日本等地迁徙而来。冬季的洞庭湖裸露出来的湿地,无疑成了它们度假的乐园。它们热爱这个冬天里的春天,才从遥远的国度翩翩飞来,年复一年。途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它们用飞翔的姿势写诗,发表在天空的纸张上,所到之处,留下不止一路的鸟语声,还有人类惊喜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去翻译和阅读大自然如此美妙的诗篇!人类为俗世所累的心情,刹那间得到释放。这些年来,我时常迷恋洞庭湖的这块湿地,放牧被世俗压抑的心灵,把自己还原成自然人。我喜欢像牛羊一样欢喜这里,像鸟儿一样沉湎这里。
  • 仙本为魔

    仙本为魔

    他拥有修仙界万中无一的龙阳之体,但却没有修仙者必有的灵根,他身为陈家猎头之子,却身体孱弱,招人耻笑。遇到了灵界大魔天尊,拜其为师,修出灵根,少年踏上腥风血雨的霸途,震慑天地的大魔之道。吞虚寿,获灵根,被称魔,却做仙。仙本为魔,傲然天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纽约,我来了!

    纽约,我来了!

    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作家弗兰克·迈考特“安琪拉的灰烬”系列作品的第二部。《安琪拉的灰烬》中那个在贫民窟长大却始终坚持梦想的小弗兰克,终于在19岁时重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纽约,我来了!》中,他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移民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教师。在纽约这个炫目的大城市,弗兰克做过清洁工、厨房杂工、打字员,应征参了军,又在没有高中学历的情况下,半工半读地念完了大学,并选择以教师作为终生职业。在此期间,他结婚生子,又遭遇婚姻失败;他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述着文学的魅力,而他自己却要背负生活的重担……当梦想变成眼前的生活,它还是不是你脑海中憧憬的样子?当新天地展现在你面前,它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 三爷宠妻,无下限

    三爷宠妻,无下限

    一天,陆府的下人看到敷着面膜在书房办公的三爷,均是虎躯一震!这是号称在世阎王的陆三爷吗!画风不对啊!这时从卧房蹭蹭蹭跑出一个妖精样的少女,进去一把揭下面膜,手挑男人下巴。男人一把将人搂进怀里,委屈万分:“谁叫你嫌弃你老公老。”下人把嘴巴合上,既然是夫人说的瞎话,三爷无脑盲从就很合理了。自从国民女神结婚起,国民就万分八卦这婚后生活,担心他们的女神受欺负,陆府下人第一个急眼儿。说什么鬼话!在三爷家,又要负责赚钱养家还要保持貌美如花的可都是他们三爷!在外一匹狼,回家哈士奇,说得就是我们三爷!
  • 魔女妖娆,腹黑少主请接招

    魔女妖娆,腹黑少主请接招

    一朝穿越,让二十一世纪美少女阿子变成了一只心魔,而她的宿主却是那腹黑美少年褚叶!说好的帅气王爷俊美皇帝呢?说好的凤逆天下笑看江山呢?为了重回现实世界,看他有几分美色,她也就忍了。但为什么回家的路这样举步维艰!摊上个路痴指路鸟,误入险境,褚叶受伤她也要跟着受罪。既当爹又当妈,还要当救世主拯救他的玻璃心。流血流泪又流汗,还要面对他的精分人格!但她等到终于收齐了魂眼,准备回到现实世界,这个家伙却说要忘记她?没门!她要把他拖到二十一世纪,让他做自己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