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400000006

第6章 于无声处(3)

我们所采访的老年妇女,大部分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经验,而采取聊家常的方式就容易打开话题。成功的访谈不可能是口述者的独角戏,采访者的引导包括讲别人的故事给她听,包括与她谈些未必会写入文本的寒暄,总之,始终要使口述者感觉不到压力,使她觉得是在与晚辈聊家常,这才是访谈的最佳状态。

学生独立采访时,最初交来的录音往往听不到采访者的声音,或者提问题也充满学生腔,而口述者讲着讲着就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冷场,这就是所谓的谈不起来。一位男生负责采访自己的祖母,那是一位曾在日本纱厂工作过的老太太。由于他们关系特殊,所以第一次采访让他自己去。然而,第一个录音文件让人吃惊,从头到尾几乎只听到奶奶一个人在讲自己的履历,而且声音颤抖紧张。这是因为培训时这位学生没有到场,也许他以为录音只能呈现口述者的声音。

培训时我也曾交代几个常见的原则,如提问必须是开放式的,少提答案为是或否的问题;访谈的节奏应该是闲适的,只有让口述者非常放松,才可能谈出有价值的事情;绝对不能幻想一次搞定,但每一次采访一定要设法使她深入;偏离主题时,采访者当然应该将她拉回来,但需要找到适当的机会,等等。但在实践中,年轻的采访者不免带有学生腔,很难准确地运用这些技巧。我意识到,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采访者没有放低身段。大部分口述者文化程度不高,而采访者都受过高等教育,如果将研究的意识带入现场,不免有些故作严肃。

3. 追问细节

口述史最令人着迷的便是那些文献从不会记载的历史细节,但没有经验的整理者往往会将访谈写成个人履历书,虽详尽地记载哪年在某厂做某事,但那个厂究竟是怎么样的,却语焉不详了,她同时代人的音容笑貌也看不到了。因此,每次访谈前我总会强调“追问细节”。口述史不是个人履历书,我们要通过她的眼睛观察社会,讲述她与社会上各色人等的互动故事。

杨女士是我们找到的唯一曾在外国人家中工作过的女工。第一次采访我带一位学生去,讲了两小时,只讲完她的家世及做童工的经历,那天我才知道她曾在多家俄罗斯、波兰侨民家中做过家政,她非常健谈,又和我相当亲密,是一个难得的最佳采访对象。由于本项目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第二次只让学生自己去,然而交来的第二次录音及文本完全成了个人履历书,只记载她几岁到犹太人家做家政,哪年到白俄人家做,等等。我非常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采访对象,以后又先后去了三次,每次长谈都收获甚丰。通过杨女士的讲述,我才知道许多白俄人直到1960年才离开上海,她说: 因为他们都是长辈,我也不方便叫他们名字,就叫Master或Madam,叫老太太的哥哥brother,他们就叫我俄式名字捷妮娅。塔妮娅伸着大拇指说:“妮克洛芙脾气那么坏,你能给她干那么久,一定是很耐心很善良的人。”我做事守规矩,所以他们很信任我,他们家明显比约西卡家有钱,一叠叠五元的人民币就放在桌上,也从来不锁。他们常说:“中国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那家人也非常好,我也常带两个女儿去他家玩,塔妮娅最欢喜我的大女儿咪咪,每次都要抱着她亲个不停。每天面包房送面包来,老太太总是把吃剩的面包扔掉,再把新鲜的面包分给我,说:“带回去给咪咪和丽丽吃。”有时她会把一瓶油或一袋奶粉塞进我包里。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很多人家粮不够吃,只能煮菜粥吃,我们家虽有这么多小孩,但孩子们都没吃什么苦。

所谓细节包括人们之间的称呼,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妇女工作的环境,等等,一个合格的采访者首先要有充分的好奇心,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现场的感性能力,这样才会追问细节。

4. 案头工作与访谈结合

诸多口述史的著作都强调这一点,而在本人的经验中,深感案头工作对访谈的成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首先,采访者必须对口述者及其时代有一定的了解。要了解口述者本人可以向介绍人或其家属打听,但在事前其实很难在这方面做好功课,而了解她所处的时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总强调采访者要有现场感,但现场感从哪来?比如要了解民国的女性,起码应该读过张爱玲、苏青的小说;要了解老上海,起码应该读过一些上海史的著作,哪怕它是通俗性的;而读一些他人做的口述史,也会对那个时代产生感性的认识。如果采访者没有对历史的好奇心,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即使他很认真,也很难做好采访。

其次,在第二次采访之前,必须整理好上一次的文稿。学生们的困惑是: 我提不出问题。通常第一次采访已基本摸清采访对象的身世与履历,第二次采访以后就必须深入了,而深入要靠采访者的引导,通常在仔细重听录音并整理文本之后,你会发现有无数可深入的线索,然后才能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没有经验的采访者往往未整理前一次的文本,便漫无目的地前去第二次,其中当然也存在责任心的问题。

案头的文献调查与文本整理,往往可在下一次采访时引出新的话题,达到化琐语为珍贵历史证言的目的。采访之后,我都会上网搜一搜口述者提到的人名、地名或事件,一方面印证口述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次采访作准备。如果找到一些图片,让口述者一起看这些图片和资料,往往会有新的收获。潘女士的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有一个家族企业。第一次采访后,我在网上找到她家企业的股票,又找到她父亲的有关资料,第二次谈起来就更有话说了。向女士的父亲是教师,我在网上找到她父亲写的诗及学生写的回忆文章,我们念给她听,自然便使谈话深入。至于那些家世普通的女性,可以查找她所提到的地名,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记载,让她看一些当时的照片,也可使口述者兴奋起来。

当然,发现问题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经过历史学的训练,对许多细节才会更敏感,这也就是需要专业历史学者从事口述史的根本原因。

再次,从访谈前直到定稿,案头的文献核对是经常性的。

由于我们采访的大部分口述者文化不高,她能说出这个地名,但写不出,这时就有赖于整理者对文献的查找。如叶女士提到上海早期的火葬场,她用方言说却写不出,后在有关的上海社会史著作中慢慢翻才找到。老人常会提到上海的老路名,如果不去认真核对也会记错。如杨女士用方言说shenmuyuan路,采访者想当然地记为神母园路,其实当时她说过现在叫瑞金路,只要查一下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表就知道应记为圣母院路。很遗憾,有的采访者往往不肯翻书或检索。

口述中常出现专有名词或人物,如查阅结果放不进正文,可加脚注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了解其时代背景。如士林布、拿摩温等所谓来自老上海洋泾浜英文的词汇,上海的老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后代则未必知道;又如1950年大轰炸、“下关事件”等,也需要加注解释。

由于采访对象年事已高,或由于其他原因常令记忆有所偏差,凡提到具体的人与事,皆应与文献资料核对,以印证或纠正口述者的记忆。如向女士谈到,1946年“沈钧儒等七君子到南京去请愿,我们也组织去送行”。从时间上说,她应指1946年6月23日上海代表到南京请愿被打的“下关事件”,但查阅文献发现,代表有十一名,其中并无沈钧儒。很明显,她把1936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事件与“下关事件”混淆了。又如一位男生采访其祖母,口述者说她原在日资的同兴二厂工作,从国棉九厂退休。而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纺织工业志·日资八大系统在沪经营史略》称,同兴二厂解放后改为国棉十厂,而国棉九厂的前身是“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嘱学生再问,才得知解放初的确叫国棉十厂,后因浦东又有一家国棉十厂,所以又改称国棉九厂,这才解决疑问。

采访整理者是历史学者,对口述者所讲的内容应负有审核的义务。

三、 口述史的价值

(一) 口述史对社会史、工业史及上海地方史的意义由本项目的调查来看,上海职业妇女遍及工商业、学校、医院,她们跨越两个时代,其叙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能为妇女史提供史料,更为上海工业史、上海社会史提供珍贵的旁证。

关于上海英法租界的情形,杨女士说得很生动: 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是英法租界的交界,巡捕各管各的,如果黄包车夫犯点小事,比如在法租界闯闯红灯什么的,这边的巡捕猛吹哨子,车夫仍然猛跑,跑到马路对过的英租界,那边的巡捕就不管了。从我记事起,我家就住在华龙路(今雁荡路)51弄,当时属于法租界的地盘。华龙路走到底有个法国花园,门口有外国人看门,中国人也可以进去,但要买张月卡,而且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长衫或西装才能进去,我们穷人是不能进去的。

上海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近年史学与文学更把上海描述成小资的乐园。然而,上海既有“上只角”,也有大片的“下只角”。杨女士说: 弄堂里的人家穷到什么程度呢?不但没有钱送终,而且连死人的衣服都要的。当时小孩死掉既不土葬也不火葬,只是给他穿上一身干净衣服,再用席子包一下,就扔在弄堂口的垃圾桶旁边。第二天早晨,席子往往被人打开,尸身上的衣服也被剥光拿走了。有一个小姑娘病死时十四五岁了,家里人当然很伤心,给她穿上干净衣服,再用席子包好放在垃圾桶旁,第二天早上,我亲眼看到衣服还是被人剥光了。有钱人家有人死亡,都送到胶州路的万国殡仪馆做丧事,而穷人家只能靠搞慈善的收尸。在跑马厅一带,就是现在的上海大剧院那里,原来有一个普善山庄,专收穷人尸骨,不管有没有棺材,都会来收的。如果小孩尸体碰巧被有钱的好心人看到,打个电话过去,那里的人就会来收的。收尸的人骑着自行车,自行车旁边挂一个又长又扁的帆布袋,把尸体放进去,再把袋子的拉链关上就带走了,收走后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家属也不会过问。

杨女士的回忆既详细描述了城市贫民的生活,也谈到上海的丧葬业,这些都值得做社会史专业的学者注意。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本书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到建立拿破仑帝国的传奇故事。他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家,创造了无数大小战争奇迹;他又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展自己的帝国,但最终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帝国之业。拿破仑的军旅历程虽然是悲剧性的,但这从来就没有掩盖掉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掩盖掉他那令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都望尘莫及的众多军事奇迹的伟大价值,更没有减少人们对拿破仑的缅怀和敬仰。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北汉简史

    北汉简史

    北汉与后汉王朝的关系,犹如南明永历政权与明王朝的关系,是中原政权在更小范围内的延续。要了解它的历史,还须从后汉说起。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热门推荐
  •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精选100个关于管理的寓言故事,内容涵盖了管理科学和实践的诸多领域。通过它们,读者可以轻松学习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并营造一个愉快的阅读氛围。
  • 和傲娇竹马官宣了

    和傲娇竹马官宣了

    【完结宠文】转学第一天,竹马校草竟然当着全校的面强吻了她!还宣布她是他的女朋友!他一路宠她、护她,虐渣渣,掐桃花,就是傲娇的不承认自己喜欢她。直到有一天——【宠文√】【青梅竹马√】【禁止转载与改写√】
  • 私人科技

    私人科技

    本来想硬科技,但……后来想软科技,结果……谁在路上给我挖了一个言情的天坑,我好像爬不出来了……世界随着科技的改变而改变。改变科技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一个人的科技,一个人的改变。PS1:新人新书,单女主,非明星、名人。PS2:请务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书,这不是一本严谨的科技向小说。
  • 成长的分界线

    成长的分界线

    本作品讲述了一个在懵懂与成长过渡期间的女孩,对孩提时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成长之后面对现实的苦与泪,茫然与恐惧,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勇气的故事。
  • 独爱缉捕:瘾上亿万少夫人

    独爱缉捕:瘾上亿万少夫人

    从六岁开始,时溪追在容司景后头跑了十几年。她让他做她男朋友,他乖乖照办,她让他跟她结婚,他没有异议。可当她想跟他离婚时,‘乖巧听话’的男人突然变了脸。他说:“时溪,你欠我的,要用一辈子来还。”她无语又有点生气:“我对你千般好万般好,要欠也是你欠我好不好?”没想到男人一把将她压在了床上,暧昧低语:“我还,拿一辈子来还。”
  • 废后谋天下

    废后谋天下

    她成了皇帝废黜的弃后,为了报复她,竟然让她眼睁睁的看着上百条活生生的生命在她面前人头落地!她惊震!不是因为那是她的“家人”,而是自己生活的年代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血腥的场面。皇帝说:看到你这么惊慌失策,朕很痛快!她冷笑:皇帝,你也会求我一天的时候,即使你是皇帝又如何?她不信,也绝不认输,因为她命运由她自己决定!当终有一天,她扔了一把匕首,冷冷的对闵国最尊贵的、最受宠的皇后说:“杀了他,我就带你去见你心里一直爱的男人。”他看着自己的心爱女人手拿着匕首要刺向自己心口,发狂对她地怒吼:“你这个蛇蝎女人!!”然,她却华丽而冷漠的转身……
  • 快穿之仙气玖玖

    快穿之仙气玖玖

    一个平平凡凡的高一学生林玖,因为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小巧精致的戒指从而获得了机遇,小酒系统可以带他穿越到每个小说里面体验生活,并且每次都可以把在小说里学到的东西保存从而变成现代自己的能力,从此他便开始了白天上课晚上穿越的生活。
  • 智觉禅师自行录

    智觉禅师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八月迷城

    八月迷城

    一个鲜为人知的海岛,一家名叫八月的咖啡厅。当不羁的警察遇上“盲人”的她,又会是怎样的火花?深海浮尸,楼阁失声,种种纠缠,声声嗟叹。泪水背后的挣扎,真情乍现的温情。你以为你看到的就是善恶?你以为你追寻的就是真相?做了错事,总是要还的。你是我的红药水,他只是杯黑咖啡。你会问我累不累,他却让我不能睡。
  • 真仙真指语录

    真仙真指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