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4000000030

第30章 尼古拉·克鲁舍夫斯基...(8)

“我们在了解语音规律行为的规律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在这些沉积中期待一定规律性和一致性”。(页34—35)

“我们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的音素组合的不变化性和固定性,将其看作是语音规律沉积中的第一不变化性。如果同样的音素(静态规律)没有发生同样的变化(静态规律),那么这第一不变化性是不可能存在的。”(页35)

在数个世纪中,我们用代数的方式,借助于n1,n2,n3,n4,n5,n6,n7,n8,n9,n10展示一个音素的一系列变化。与此相关,克鲁舍夫斯基通过如下方式表述了“语音自发性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素n1变化为音素n10,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音素n1变为音素n5。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不是直接的变化。在一个音素和另一个音素之间是我们不熟知且不明确的一系列过渡环节。”(页39)克鲁舍夫斯基在下列句子中作出了关于动态规律的结论,即“音素变化规律只能被认为是第二性的规律(生产性的),只是发音变化规律的非直接结果,这些规律不是第一性的”(页52)。

从列举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克鲁舍夫斯基在表述动态规律时,没有表现出在阐述静态规律时的自信和果断性。有“自发的语音规律”(页96),而且还有“一般的、普遍的自发性规律”(页43—44),但是它们沉积的一致性却不是绝对的。因为在语言中还有其他的规律(页38)。这样一来,克鲁舍夫斯基的动态规律具有不定性和神秘性。这是某些不可知的规律(页38),但究竟是什么规律,不得而知。

4.“语言发展的主要规律:词语世界与思维世界的对应规律”(页68,69),换言之,“语言在发展中不断追求词语世界和概念世界的全部和部分对应”(第五章,页87,89)。现在我们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分析这些规律。

从形式方面看,“音素和语音系统的静态规律”(Ⅰ)只是长久以来为人所知的逻辑同一公理“A就是A”的改用句子而已。所以,它们不能成为确定规律的公式。从内容上没有任何新东西。

在最好的情形下,也只能算是提纲而已,是研究的基础,关于语音现象思维的基础,但却不是规律。

克鲁舍夫斯基将语言学术语替换到早已熟知的逻辑要求,即公式中,暗示自己和他人,他发现了或者发明了语言规律。但这只是乐观的自欺自慰。至于他迷惑他人的程度,这要看他们批评的程度。

限制语“近乎于”在这些规律中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规律”与“近乎于”(第17页中三次提到)这两者好像没有关系。

因为本身存在不确定性,“语音组合的静态规律”(Ⅱ)不能被认为是规律。从未知的x,x1,z,z2不能构成任何的规律。所以,最多只能算是规律的框架,形成固定规律的体系,是需要填写的表格、登记卡,以某些固定单位替换空洞的x1,x2,z,z1而已。在这里我们与生活打交道,在这里利用没有内容的符号是不够的。

这也与借助于一般的、没有内容的n1,n2,n3...n10表达的“自发性的语音规律”(Ⅲ)有关。克鲁舍夫斯基完全没有阐述其他类似的“静态规律”,而他所说的那些规律,只是在兜圈子,而不是精确的分析。

“语言发展的主要规律”可能是一个用于表达追求理想、理想状态的公式,但不是表达规律的公式。

所以,从形式方面克鲁舍夫斯基滥用“规律”一词,或者只是从逻辑学中拿来的规律,或者只是用这一名称粉饰完全不是规律的概括。

我们开始从内容方面分析克鲁舍夫斯基的“规律”。

“音素和语音系统的静态规律”缺少了“近乎于”(Ⅰ)就是一个客观的谎言。克鲁舍夫斯基自己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增加了限制语“近乎于”。我已经指出,这个限制语在阐述“规律”时完全不合适。在这样的公式中,不可能谈论客观的真实性。这里只有逻辑真理。我们在从对象的变化性得出抽象的概念,也得到了对象的稳定性、一致性和不变性。我们从科学角度将A看作A时,我们应当认为这个A总是一样的,至少从某一个立场或者在某一个问题范围内是一样的。这个公式当然应当用于语言学概念中。

克鲁舍夫斯基说:“音素……是一样的。”准确地说,语言的音素是不存在的。每一次,在发音时才形成音素。所以,音素的一致性就是发音的一致性或者是机体的机械性行为的一致性。而这样的一致性首先与心理学印象和由潜意识回忆某一个音位发音而构成的表象一致性有关。所以,需要以句子代替克鲁舍夫斯基的“静态规律”。

同类的语音表象唤起和决定了来自于机体行为印象的一致性。而这些机体行为对于被理解为(被听到和被感受到)同一个音位的音位(音素)而言是主要的。

由x和z构成“音素组合的静态规律”(Ⅱ),由n组成“自发性语音规律”(Ⅲ)没有足够的固定内容,不能从内容方面研究。被克鲁舍夫斯基称为规律的“静态规律”、“音素变化规律”(页33)根本不是规律,只是过程,替换的事实,一般的替换事实。

从一号规律中得出结论:音素和语音系统应当是稳定的,永远不变化的。因为在那里提到:“从音响和生理上看,在某一个土语和某一时间内的所有个体的每一个音素都是一样的(确实,只是近乎于一样,而且永远一样的)。”还有,“某一个土语和某一时间内的所有个体语音系统近乎于一样”。这样,我们可以预测,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语的个体数量是固定的。比如几千个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比如在一年内,有部分人死去了,但却没有改变个体的总数量,没有影响到该部落剩下的大部分个体的音素一致性、稳定性和不变性。在这段时间,由部分个体死亡导致的空缺,通过新个体的诞生得以绰绰有余地补偿。这些个体在语言关系上发展的同时,应当在自己的音素和语音系统方面被说话的一代人同化,即掌握那些音素和语音系统。所以,这个过程是不断重复的,不可能走出语音一致性的迷惑圈。因此,某一部落个体群体由于死亡越来越稀少,但由于新个体的出生,经常补充的个体群体应当永远使用同一个音素。

但三号动态规律一定会导致音素的变化,向固定方向逐渐运动。克鲁舍夫斯基用整个一节的篇幅解释音素发生自发性变化的方法,其中借用了保罗的主要思想。但这必需的变化永远与上面强调的音素一致性和不变性完全相矛盾。

我们不奇怪有这个矛盾性存在。不仅在语言中有这样的矛盾,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也有这样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之一,任何的科学思维都应当依赖这个矛盾。但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现象的一致性,还是它的变化性都不是客观真实的。它们只是暂时的逻辑性公式,而这样的逻辑公式完全不适合从中构建存在与发展规律。

但是,关于某些涉及全人类的动态规律,关于总是体现在一定音素同一变化中的全人类规律的观点在克鲁舍夫斯基的大脑中深深扎下了根,迫使他牵强附会,用毫无益处的“哲学性”束缚自己。我们在第44—45页可以读到:

“如果我们发现,同一个音素在两种语言中变成了两个不同的音素,那么这完全不能抵消语音规律的不变性和统一性。这只能说明,在两种语言中用同一个字母表示的音素变为两个不同的音素,变为两个不同的生理行为群。但我们如何知道这个字母表示了同一个生理行为群呢?或许,它表示了两个不同的甚至很接近的、具有亲属关系的群。这时就完全明白,这两个群在开始时差异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发展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群。我们认为,就是这一点为我们解释了虚假缺失语音规律统一性的问题。可以找到不同的事实证明这个推测。我们指出若干个证明:

“r化音是德语中固有的现象。即在一些情况下,用音素r替换音素s。斯拉夫语中没有这种现象。根据我们在前面论述的内容,我们应当预测,德语的s的发音被替换成r。或许,现代的s也与斯拉夫语的s发音不同。研究现在s的亲属关系后,我们发现这个s与音素z发生语音交替。如果字母s位于元音之前,在这个字母之前是元音、响音或者零音素,那么字母s就发成z的音。斯拉夫语中却没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我们在铭文的基础上在具有r化音的拉丁语中有权利预测s音发成z音的一些情况。所以,在现今s的亲属关系中,我们可以看见对所预测的德语和斯拉夫语音素s差异有力的事实。”

我们非常满意这样的一个例子,并且用这个例子驳斥克鲁舍夫斯基的结论。

首先,试问,我们是否应当将德语、斯拉夫语、拉丁语、希腊语看作是同源的,也就是起源于同一个消失的语言状态?好像,我们在克鲁舍夫斯基这里已经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如果是这样,这两类语言中的s应当是从一个同类的s,从是原始语言特点的s中发展来的。因为克鲁舍夫斯基认为,某一个土语和某一时间内所有个体的每一个音素永远近乎于一样(请看第189—190页)。所以,这种推测德语、拉丁语、斯拉夫语等中有不同s的观点完全是不必要的、辩证的练习,完全不能消除难点。因为最后在向后移动,向原始印欧语或者其他某种共同的原始状态移动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同类的s,但是这个s应当已分化为不同的音素。另一方面,这个同类德语s或者同类斯拉夫语s是纯粹的假象。就像不同的斯拉夫人一样,不同的德国人也会发出不同的s音。

最后,不应当忘记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发展,由于一种语言的整个语音结构不同,同一个音素会向不同方向发展。德语中s因此可以发展成为r,整个德语语音系统就会完全不同于斯拉夫语语音系统。因为在斯拉夫语中没有遇到这样的变化。

至于任何的“语音规律”,“静态的”和“动态的”,我认为有必要说出下面的观点,这是我对这个问题长期思考的结果。

执著于发现规律是一项徒劳的工作。从说话的个体立场出发,语言是纯粹的心理现象。所有这些表现形式的基础只能是心理的、中心—大脑的。所以,主要“规律”,甚至针对语音学的规律只能在这个中心—心理领域寻找,而不是在边缘,不是在外部的言语器官中。没有语音规律,也不可能有语音规律。而“音素的变化取决于纯物理原因”,存在“一般的语音规律,准确地说,生理规律”,以及一般的、稳定的、不变化的、就像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一样的规律的语音规律,“与物理规律或者化学规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类似的观点是没有足够理解语言本质的结果,将语言看作是与人脱离的结果。

“语音的”或者“声调的规律”只能出现在声学中,而不是语言学中。这样从音响角度理解的“语音规律”只是不同类型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的个别情况。甚至在生理学领域,都不可能提“语音规律”,更不用说在以心理运动、心理学为基础的领域内。

说完克鲁舍夫斯基关于语言的语音方面“规律”,我们现在分析一下“语言发展规律”的内容。克鲁舍夫斯基将这个规律表述为“追求词语世界和思维世界的完全或者部分对应”。

同类推荐
  •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的艺术

    本书主要讲述了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家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教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家风。家庭是孩子人生路中的第一所学校,家教、家风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本书从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总的概述了中国家风思想精髓,从第二章到第九章从不同角度为各位家长阐述了教子理念,让家长能深入体会,并优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提升家风素养。
  •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犯罪妇女访谈实录

    这是一群服刑妇女。她们被判有罪,她们自己也已认罪。她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们又为何和如何走上犯罪之路?且听她们自己的讲述……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滋生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没有父母在身边悉心照料,没有好的教育学前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因此,农村中小学工作者的责任更加沉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
  •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百岁隽语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理念是:“语言使人类有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有别于野蛮,教育使进步有别于落后。”这三句话可说是他生命的纲领,核心是启蒙。而作为启蒙思想家,第三阶段无疑是最亮的亮点。因为,还在延续的第三阶段,老先生已经达到了横扫中外,贯通今古的境界,并且仍在扩展和提升。他的历经前清、北伐前民国、北伐后民国、人民共和国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厚重的知识结构,加上惊人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效果,经过疏理、锤炼、融合、升华,使他当之无愧,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奈格里之魂

    奈格里之魂

    聆听我的召唤吧!永罪之龙、进取之灾、先行者、永宁之乡、灼魂之焰、深居魂所者、根源之音、万物第一因、圆环之理、……伟大的奈格里啊,您的仆人召唤着您!黑暗之中,某人在低声吟唱,他露出笑容,他知道他终将和神融为一体。而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一个被骗到异界,丢失了主角光环的残魂。新书《永续之镜》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ps1:虚鸣已有150万字完本作品《旧日篇章》,请放心阅读ps2:本文无女主ps3:书友群:578342111
  • 天匠土鳖

    天匠土鳖

    放弃一切非要重生的云北歌有三个目标。第一,离帝君宝座远点,谁爱当谁当去。第二,换个不那么天才的肉身,轻轻松松把仙修了。第三,做个渣男,甩了结发八万年的老婆!(尤其第三条!)结果....老婆也重生了。
  • 大集譬喻王经

    大集譬喻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墟上的精魂

    废墟上的精魂

    我从未像读《白鹿原》这样强烈地体验到,静与动、稳与乱、空间与时间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被浑然地扭结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异的魅力。古老的白鹿原静静地伫立在关中大地之上,它已伫立了数千载,我仿佛一个游子在夕阳下来到它的身旁眺望,除了炊烟袅袅,犬吠几声,周遭一片安详。夏雨,冬雪,春种,秋收,传宗接代,敬天祭祖,宗祠里缭绕着仁义的香火,村巷里弥漫着古朴的乡风,这情调多么像吱呀呀缓缓转动的水磨,沉重而且悠长。
  •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她,大学一年级的校花,聪明,活泼,集美丽、智慧于一身,是个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女。却因带上一个古董玉镯穿越到古代。遇上了俊美冷情的王爷。他,一个堂堂的王爷,是皇上最亲密的堂弟及朋友,富可敌国,相貌堂堂,却对女人不重视。直到遇见一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让他费解、让他发怒、让他欣喜、让他忧伤、让他兴奋、让他痛苦,让他情不自禁,欲罢不能。火与冰相遇,会发生什么?大家肯定会说:“冰被火融化了呗。”哈哈哈......大家全猜对了。不过,火融化冰的过程很精彩,不要错过喓!
  • 烈皇小识

    烈皇小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业攻城狮

    职业攻城狮

    高中时期的杨峰自2008年怀抱梦想致力成为顶级软件工程师,同桌王紫凌则默默地不断鼓励和支持他的梦想,智力超群的他不断展露头角,被各大互联网巨头所觊觎…
  • 阵痛

    阵痛

    《阵痛》描写了从1942年到2008年,三代身份、际遇迥异的母亲,经历了同一种形如铁律的宿命,由此折射并概括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的风波险恶,生命的无常无奈,和足以洞穿一切苦难困窘的母性的坚忍不拔。
  •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小时候形成的做人与做事习惯,常会阻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所以,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应从小抓起。本书特设了36堂课,手把手教您关注影响孩子一生的做人与做事细节,一步步改变和提升孩子做人与做事的习惯和能力。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