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000000013

第13章 论老舍笔下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2)

老舍是从一个古老的农业国走到现代文明的工业国,是从封闭自守的老北京走到开放发达的英伦敦的。他到英国的头一天就感到“这不是一个农业国”。老舍:《头一天》,《老舍文集》第14卷,第21页。伦敦的房屋、街道、广场、教堂、饮食习惯、服饰衣着、节令习俗、生活观念,等等,都与北京不同,他笔下呈现的不是一个农业国的文明,而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的现代文明。他刚到伦敦,就发现车站、地铁、咖啡馆等地方,“外面都是乌黑不起眼,可是里面非常的清洁有秩序”。伦敦中等人的住房,大多是二三层的小房,红砖青瓦,“那些房子实在不是很体面,可是被静寂,清洁,花草,红绿的颜色,雨后的空气与阳光,给了一种特别的味道”。他从伦敦人住房感受到“它是城市,也是农村”,而这些房屋“表现着小市民气,可是有一股清香的气味,和一点安适太平的景象”。同上,第22页。老舍在伦敦的住房以及《二马》中的温都太太家的住房(马则仁、马威到伦敦住在温都太太家),也都体现着老舍所记述的“表现着小市民气”的景象,具有静寂、清洁、安适的特点。这与老北京市民居住的多是四合院的平房和“大杂院”的旧房不一样了,同是在住房中体现“小市民气”,伦敦的“小市民气”带有“工业国”的现代文明特征,北京的“小市民气”带有“农业国”的安稳、凝固、沉静的特点。就街道论,《二马》中温都太太家住的戈登胡同,那是个不大不小的胡同,路是柏油碎石子的,两旁都是些两层小房,走道上有小树,多像冬青,结着红豆,这些胡同给人的感受同样是静寂、清洁、安适的。与这种寂静、清洁的房屋、胡同不同,伦敦的广场、大街则是喧闹的。《二马》描写最多、最细致的是牛津大街,它位于伦敦中心,是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街上的铺子“差不多全是卖妇女用的东西”。平时人很多,人挨人,人挤人,一刹步,一伸手,就要碰到别人。除了人多,便是车多,“街上的汽车东往的西来的,一串一串,你顶着我,我挤着你。大汽车中间夹着小汽车,小汽车后面紧盯着摩托自行车,好像走欢了的鸵鸟带着一群小鸵鸟。”远处近处全是车,前后左右全是车,“全冒着烟,全磁拉磁拉的响,全仆仆吧吧的叫”,整个街道形成了“车海”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407、445页。。老舍对伦敦繁华喧嚣的景象,如此的“车海”并不欣赏,他感受到那现代化的繁华喧嚣的背后,带来了“车海”对空气的污染,对静寂、清洁、自然的环境破坏,因此才有对伦敦的感喟:“伦敦真有点奇怪:热闹的地方是真热闹,清静的地方是真清静。”同上,第446页。显然,老舍对伦敦形象的两面,欣赏的是那“真清静的地方”。

从老舍对伦敦房屋、街道的描绘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不是一个农业国”,体现了都市文化现代化的人文景观,那么再深入考察老舍对教堂的描绘,就更能够体味到伦敦都市文化的特殊的人文景观了。《二马》重点写了圣保罗教堂,李振杰曾对这个地方做过核对与统计:“在小说中圣保罗教堂出现过11次,是作家着意最多的一个地点。马家的古玩铺就在教堂左边的一个小斜胡同儿里。”李振杰:《老舍在伦敦》,第47页。其实这11次有9次只是提到“二马”(马威、马则仁)到圣保罗教堂或从古玩铺望见教堂或听到教堂的钟声,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带过。他没有对圣保罗教堂面貌做整体的描写,也没有对圣保罗教堂的历史做文字的讲述,只是有一处提到了马威听了李子荣讲了教堂的历史,然后就关了古玩铺的门回去了。值得注意的有两处写圣保罗教堂,虽然用墨不多,但很能够体现老舍的文化思想。一处是在一天的中午,父子两个出了古玩铺,他们望见教堂的塔尖,老马说教堂是不坏,塔尖把铺子的风水夺去了,他似乎把基督教全忘了,一个劲地抱怨风水不好。而马威不同,他“仰着头儿看圣保罗堂的塔尖,越看越觉得好看”。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第455页。另一处是写马威因失恋带着沉闷,“走到圣保罗堂的外面,他呆呆的看着钟楼上的金顶;他永远爱那个金顶”。同上,第437页。从这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老马是信基督教的,可是他从中国的风水迷信观念出发,抱怨教堂破坏了他家铺子的风水,可见他忘了对基督教的虔诚。而小马对基督教是非常虔诚的,所以他看到教堂的塔尖,“越看越觉得好看”,特别爱那个“金顶”。在老舍看来,“金顶”象征着基督教的精神,他同小马一样,爱那个“金顶”,对基督教十分虔诚。老舍对基督教的深厚情感,也隐藏在他对伦敦圣诞节的生动描绘中,“圣诞节的前一天,伦敦热闹极了”。街上拥挤的人们,忙着购买送人的礼物,“街上的铺子全是新安上的五彩电灯,把货物照得真是五光十色,都放着一股快活的光彩。处处悬着‘圣诞老人’,戴着大红风帽,抱着装满礼物的百宝囊”。圣诞晚上,人们盼望着“救世主”的降临,祈求天下四海兄弟的太平。“教堂的钟声和歌声彻夜的在空中萦绕着,叫没有宗教思想的人们,也发生一种庄严而和美的情感。”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第560页。联系他早年参加基督教,而眼下对教堂的“金顶”的热爱以及对教堂的钟声和歌声的衷情,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基督教文化思想在《二马》里也做出了“庄严而和美的情感”表现,而且这种基督教文化思想在他以后的创作中仍有着时隐时现的表露。

老舍在对伦敦的人文景观进行考察时,总不忘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的审视。在老舍笔下,英国人在饮食方面是以面包、牛肉、甜点心等为主,爱喝啤酒,喝茶要加牛奶,饮食简单而富有营养,讲究卫生,甚至饮食的摆放也要体面、干净、漂亮。老舍借着马威的眼光写道:“马威再细看人们吃的东西,大概都是一碗茶,面包黄油,很少有吃菜的。”李子荣则向马威发出感叹:“唉,英国人摆饭的时间比吃饭的时间长,稍微体面一点的人就宁可少吃一口,不能不把吃饭的地方弄干净了!咱们中国人是真吃,不管吃的地方好歹。结果是:在干净地方少吃一口饭的身体倒强,在脏地方吃熏鸡烧鸭子的倒越吃越瘦……”同上,第461页。由此显示出东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如果我们将这里的李子荣的感叹与《老张的哲学》里所写的进北京的饭馆要经过的“五关”(以表现脏、乱、差、喧闹、醉酒为主)对照着读,就会感到老舍对中国饮食文化持一定程度的批判、讽刺态度,而对英国的饮食文化有衷情、赞赏的成分。当然,老舍对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尤其是生活观念,又多含批判、否定的因子。《二马》一开头就写马威到海德公园,领受了那里自由演说、自由辩论的情景:一圈圈的人群围着站在红旗下的演讲者,演讲的内容各种各样,有谈政治的,有讲宗教的,有评论世界大事的,听者有赞同的就报以热烈的喝彩,有不同观点的就进行激烈的辩论,而警察又在自觉地维持秩序,使这里显得既热闹又文明,没有像《赵子曰》中所写的学生们打校长、打教员、闹风潮的“起哄”局面。因此,对这样的自由论坛,马威愿领受,老舍也比较欣赏。但是,老舍对伦敦的各种赛会、赌赛马、赌足球比赛的结果等不以为然,带有揶揄与讥讽,他看到了英国人贪玩贪闲的一面:“溜冰场,马戏,赛狗会,赛菊会,赛猫会,赛腿会,赛车会,一会跟着一会的大赛而特赛,使人们老有的看,老有的说,老有的玩,——英国人不会起革命,有的看,说,玩,谁还有工夫讲革命。”老舍:《二马》,《老舍文集》第1卷,第399页。“英国人的好赌和爱游戏,是和吃牛肉抽叶子烟同样根深蒂固的。”同上,第614页。但是,老舍又认为“从游戏中英国人得到很多的训练:服从,忍耐,守秩序,爱团体”。同上,第636页。他对英国人的“守秩序,爱团体”的国民性格多有赞赏。他还对英国人的守法度、遵守时间观念大加赞赏:“英国人是事事讲法律的,履行条件,便完事大吉,不管别的。”同上,第441页。老马睡懒觉不按时起床吃早饭,过了规定的时间,再想要早饭吃,温都太太答应给他重做,但要再付一个先令,可见温都太太是严格按照他们双方签订的契约行事。英国人讲究法度、讲究时间观念,老舍深深感到:“城市生活发展到英国这样,时间是拿金子计算的。”人们的交际来往是遵循“时间经济”同上,第510页。的。老舍到伦敦的头一天就深有体验,赞赏埃文斯的遵时守信:“易教授早一分钟也不来;车进了站,他也到了。”老舍:《头一天》,《老舍文集》第14卷,第21页。他在《我的几个房东》中称赞两个老姑娘中的妹妹的“勤苦诚实”,佩服她的“独立精神”,同时又认为“这种独立精神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逼出来的”。老舍:《我的几个房东》,《老舍文集》第14卷,第70页。英国人虽然“守秩序,爱团体”,遵时守信,有“独立精神”,但他们对外人冷漠、傲慢并且有偏见,万事不求人,不易交朋友,“非常高傲”。老舍:《英国人》,《老舍文集》第14卷,第65页。总之,老舍对英国人、英国形象的审视,显示出他对伦敦都市文化思想的双重矛盾性:他既欣赏英国人的特立独行、勤奋自强的精神,又不屑于英国人的冷漠、傲慢的“绅士”风度;他既称赞英国人的“守秩序,爱团体”,讲文明,又反感他们的保守、冷漠、自私;他既倾慕英国的富强文明、民族自信,又特别痛恨他们对华人的极端的民族歧视,因而他在《二马》里抒发了对歧视、奚落中国人的亚历山大等英国人的愤懑,表达了对“真爱中国人”、无民族偏见、富有新思想的凯萨林这样的英国人的亲近感。

老舍在《我怎样写〈二马〉》中说他写《二马》时“开始决定往‘细’里写”,这往“细”里写不仅包括老舍自己所说的“心理分析与描写工细”,而且在我看来还含有小说叙事视角的多重性。《二马》里既有老舍视角下的或“二马”视角下的伦敦城、英国人、英国形象,又有着英国人、伦敦城视角下的中国人和中国形象。这小说叙事视角的多重性,是由他创作《二马》的文化思想决定的,他写《二马》的意图是“在比较中国人与英国人的不同处”,分析“他们所代表的民族性”。老舍:《我怎样写〈二马〉》,《老舍文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75页。这种比较分析、鉴别、判断、批判的文化审视,又是作为“哲理诗人”的老舍往“细”里写的重要内容。

老舍在写《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时就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现代性”主题,《二马》同样坚守了五四“思想启蒙”的新传统,以“启蒙主义”为主导审视中国人的国民精神。不过,《二马》的文化审视与《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不同,它是通过对中国人与英国人以及中国与英国两个民族进行比较分析,既展示了现在的中国人和中国形象,也展示了现在的英国人和英国形象。上一节我们主要论述了中国人视角下(主要是作者视角和作品中的人物“二马”视角)的英国人与英国形象,本节主要论述伦敦城和英国人视角下的中国人和中国形象。在伦敦城和英国人的视角下,老马(马则仁)这位“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处处显得落后、守旧、愚昧与荒唐。他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伦敦城格格不入:到伦敦的第一个早晨就因睡懒觉吃不上饭、用不上热水而生气,“早知道这么着,要命也不来!”他过不惯西方生活,为吃不到北京的饽饽而纳闷。英国人喝茶加牛奶,吃饭少菜,爱养狗而不爱种花,他感到奇怪而不屑一顾。英国人时间观念强,把时间当作金钱,他则慢条斯理,懒散闲静,毫无时间意识。英国人满脑子商业观念、市场意识,做买卖赚钱,他认为做买卖是“没出息,不高明”,俗气。英国人讲究地位,但并不贪求做“官”,他则满脑子的“官本位”思想,认为“发财大道是做官”,他要马威读书,也是为将来回国好做官。英国人自尊自傲,有进取“独立精神”,而老马则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老舍:《我怎样写〈二马〉》,《老舍文集》第15卷,第176页。英国人做生意讲究商机、策略,以“利”为重;老马则讲究礼仪文明,以情义为重,保持老北京的古旧商业情调。李子荣按西方人做生意的法子,给古玩铺做广告,老马则按老规矩、老气度,拒绝广告。英国小孩骂他“老黄脸”、“挨打的货”,他则投以笑脸、无动于衷。亚历山大欺骗戏弄他,将他灌醉,他不思反抗,还依然和他交往、讲交情。老舍以如此老派的中国人与英国人对比,既表露了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精神,又彰显了他对英国人的某些民族性格的欣赏态度。但是,老舍对英国人的欣赏是有限的,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民族歧视又使他特别反感、愤慨。他在《二马》里写出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不单是学校、商店、大街上的行人鄙视中国人,就连饭馆跑堂的甚至连妓女也看不起中国人,由此发出了国弱受人欺的呼喊:“国家衰弱,抗议是没有用的;国家强了,不必抗议,人们就根本不敢骂你。”他真诚地期盼着中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老舍在《二马》里又通过新一代中国国民小马(马威)、李子荣与英国人的对比,让人看到作为“新文化”代表的中国人的进取务实精神。中国新一代的国民热情谦和、敏感要强、活跃进取,“个人的私事,如恋爱,如孝悌,都可以不管,只要能有益于国家,什么都可以放在一旁”。老舍:《我怎样写〈二马〉》,《老舍文集》第15卷,第176页。同时又让人看到了英国的年轻人像保罗之流,则整天无所事事,喝酒肇事,自私褊狭,妄自尊大,显露出西方物质文明烛照下的精神危机。老舍在英国还体验到“英国人很正直”,做事认真,“自重”,但英国人又傲慢且对人存偏见,“非常高傲”,万事不求人,不愿谈政治、谈宗教、谈书籍,乐于“论赛马、足球、养狗、高尔夫球等”。老舍:《英国人》,《老舍文集》第14卷,第65页。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英国人的保守、安稳、不喜革命、高傲冷漠的“绅士”风度。可见,英国的国民精神潜藏着抑制现代化发展的危机,而中国新国民如饥似渴地向西方现代文明求科学、求进取的精神,又预示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与前景。

同类推荐
  •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颠沛时光浮生梦:丁玲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丁玲是我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一生坎坷,情路几经波折,是一位 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丁玲:颠沛时光浮生梦》感情充沛,以诗意的语言 讲述了丁玲光辉而曲折的人生。
  • 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共同成长

    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共同成长

    在书中作者把各式各样的爱情一一摆在你面前,同你一起看看、想想,你的认知会慢慢通透。不管你曾爱过、正在爱、将爱上什么人,你的感情都会在此对号入座,你的观念会因此提升,你的见识亦会因此增长。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劝诫说教,而是直言不讳的开导提示。
  • 草原上的情人节

    草原上的情人节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草原上的情人节》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社会写真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社会写真中篇故事资源。故事严肃深刻,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鞭辟入里,让热爱社会写真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这是一代人隔着数十年历史,对另一代人的怀念和回想,这是作者对“家族”一词的重新感知,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切理解。这是一个儿子对于父母的思念以及想象:回忆,叹息,感慨,愧疚,迷惑和内心的疼痛。载着超重的记忆,这一本书如同一叶扁舟,飘流江湖。该作首次出版后获得广泛赞誉,并获得华语传媒文学大奖。
热门推荐
  • 彪悍狼女:山野将军宠妻无度

    彪悍狼女:山野将军宠妻无度

    她,一个特警警痞,一场事故她穿越成一个弃婴。他,一个山野小子,一次他在山中救了受重伤的她,莫夜笙霸气地说我救了你,你就是我的小媳妇儿了!以后给我亲亲、生娃娃。他才说完狼悠然就给了他一拳。之后在她无聊时的调教中把一个无知野小子教成一个居家必备之贤夫。但有一天一直被打压的他反抗了,时不时撩得她脸面通红,还对他无可奈何,她说野小子我不成亲了,但最后的下场是三天下不了床。莫夜笙说小然以后这些话还是不要说了,你跑不掉的,你就乖乖给小风小雪生个弟弟妹妹吧!但是有些极品总是找麻烦。于是两人携手虐狗挣钱养家教孩子!
  • 交友金言

    交友金言

    《徽商的智慧:交友金言》主要讲述了,朋友的高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今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需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缕缕清新的空气徐徐而来。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能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一切烦恼也许就能迎刃而解,内心的坚忍不拔胜过人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徽商的智慧:交友金言》试图汲取徽商人生交往过程中睿智语句,加以释读,并以作者孔蕙心对所能感悟到的某一层面加以延伸,以期为读者提供感悟人生的线索。
  • 美食私人词典

    美食私人词典

    美食不仅是美味的食物,还是享用美味过程中所闻到、听到、看到的一切。子曰:“食不厌精”,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法兰西亦有自己精致的食文化。本书将通过对近百个关键词的精彩描述,带您神游以法兰西为代表的美食之旅。
  • 相识恰如迟暮

    相识恰如迟暮

    青春是一场是无忌惮的岁月,深如远山的遇见,毫无顾忌的追逐。起先你只是简单的走了进来,后来你贯穿故事的始终。以前最怕的就是疼,可是顾南城,你说我们不适合,披荆斩棘想努力成为你的适合,其实我不知原来会遇上你,原来那个人就是你。
  • 灵武诛神

    灵武诛神

    废材少爷因一块神秘黑石的力量而修炼,一路斩妖兽,吞兽魂,灭宗派,带着心爱的女人问鼎武者之巅,辱我者,阻我者、欲杀我者,皆杀!
  • 绿玉杖失窃案

    绿玉杖失窃案

    本书为着名故事作家李洪文先生的传奇故事集。本书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秘密的森林

    秘密的森林

    别把秘密告诉风,风会带着它穿过整座森林……——韩娱作品,单女主,剧情慢热,不喜勿入。
  • 凰醒

    凰醒

    凰醒凤觉两姐妹千年前与天庭有一战,终因不敌陨落,凰醒被人封于雪原山千年后苏醒,战争记忆被人有意抹除,于是去寻找觉得应该在凡间的姐姐。途中遇见了很多人很多事,最终成长。
  • 勇者崛起(王与巫师·第二卷)

    勇者崛起(王与巫师·第二卷)

    An action packed fantasy sure to please fans of Morgan Rice's previous novels, along with fans of works such as The Inheritance Cycle by Christopher Paolini…. Fans of Young Adult Fiction will devour this latest work by Rice and beg for more.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下)

    该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土地完整的主要战争,包括收复新疆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护国战争、抗击沙俄等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