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
舒乙,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国家文史馆馆员,老舍之子。
《剑北篇》是一部长诗,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40年、耗时近一年的一部重要作品,记述的是他于1939年下半年在长江以北各战区慰劳抗战将士的经历。那次远行历时165天,从1939年6月28日到12月9日。行程一万九千多里,四进西安,两过延安,北到陕西榆林、宁夏石嘴山,西到甘肃武威、青海西宁,东到陕西秋林、河南洛阳,南到湖北襄阳、老河口。共到过七十四处地方,遍及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宁夏、伊盟、甘肃、青海八省,所见所闻极为丰富。《剑北篇》原计划写10000行,后因身体不支,实得27段,共3661行。《剑北篇》边写边发表,并于1942年出版了土纸的单行本,曾被誉为抗战时期的致力新诗改良的两部最好的长诗之一,但历来对其重视不够、研究甚少。
一、《剑北篇》是一部重要的作品
说《剑北篇》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它所记述的旅程是老舍先生一生的一段重要经历,当时他四十岁,正值中年,一路上在体力上是很劳顿辛苦的,在精神上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见识,遍游了祖国大好河山,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和博大,又深入到大小城镇和乡野,接触了许多在苦难中挣扎的普通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因此,对他本人来说,这是一次修炼和积累,宛如人生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剑北篇》可以当成老舍先生人生的一个小的里程碑。二、《剑北篇》并未写完,只是完成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但已耗时近一年,写得很慢,也很苦,自找了一道难题。因为虽是白话诗,是新诗,但要追求形式美,讲究音韵,故意行行押韵,而且每大段一韵到底,平均一百四十多行只用一个韵,纯属自讨苦吃,有时一天才得一二十行,坚持了一整年,应该说由《剑北篇》的创作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勤劳和坚韧。当时正值抗战的高潮,生活很艰苦,老舍又孤身一人,环境非常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终日为艺术的完美,为韵脚的推敲而冥思苦想,确实体现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艺术家的执著和毅力,道出了老舍先生创作成就的来之不易。所以,《剑北篇》宛如一面镜子,如实折射出老舍性格的一个侧面,它是很难得的一个好例证。三、《剑北篇》的政治立场非常有趣,表面上看绝对中立,须知,老舍先生加入的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形式上是个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组织,体现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有各方面的代表参加,老舍先生是无党派人士,代表文艺界。但总团团长是张继,辛亥革命元老之一,政治立场上是个一贯极右的政治家;北路慰问团团长是贺衷寒,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实际上该团的官方色彩是很明显的。在这种背景下,作者绝对中立的态度,实际上是持远离国民政府的立场,这是需要相当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政治勇气的,说明此时老舍先生的政治成熟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写什么和怎么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有着完整的构思和既定的方向,这一点既很独特,又很不简单,也构成了《剑北篇》的重要性之一。四、《剑北篇》的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它曾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新诗改良尝试方面的两部最好的长诗之一。
二、《剑北篇》的行程
1939年6月28日老舍先生随团由重庆出发。当夜住在内江。29日抵成都,住两晚,7月1日抵绵阳,7月2日抵剑阁,7月3日到广元,7月4日出川。
7月4日入陕,住褒城,7月5日过武侯祠经勉县抵汉中。7月6日到石门。7月7日到留坝,谒留侯祠。7月8日经双石铺(凤县)到宝鸡。7月9日到西安,停5日。7月15日经灵宝到潼关。
7月16日入河南,路过陕州,遭日军轰炸,险些遇难。7月17日抵洛阳,停留18天。7月30日抵临汝。7月31日到叶县。
8月1日抵南阳。8月2日抵邓县,8月3日出豫入鄂,到达湖北老河口,活动6天。8月10日启程赴襄阳,8月11日到达,活动2日,8月14日返回老河口。8月15日再度入豫,抵邓县。8月16日经内乡,抵西峡口,8月17日入陕。
8月17日住商南的龙驹寨。8月18日经武关、蓝关,过四皓寺,至商洛县。8月19日经蓝田抵西安,在西安活动到月底,共11天,到过临潼、终南山,8月31日离西安向北。
9月1日经泾阳、三原、耀县至黄陵。9月2日过洛川到宜川,在途中桥断车翻二度遇险。9月3日到秋林、兴集,活动4天。9月8日到富县,途中过洛水时洪水暴发,几葬身山洪中。9月9日经甘泉抵延安,活动1天。9月11日到清涧。9月12日到绥德。9月14日经米脂、镇川抵榆林,活动4日。9月19日返回绥德。9月20日住永平。9月21日回延安,活动1日。9月23日到洛川。9月24日经同宫(铜川)到耀县。9月25日过三原抵西安,活动5天。
10月1日离西安,10月4日抵甘肃平凉,10月5日到通渭,10月6日达兰州,活动7天,其中10月11日去榆中的兴隆。
10月14日抵青海西宁,活动5天。
10月19日抵甘肃永登。10月20日到武威。10月23日经永昌返回兰州,活动5天。
10月31日抵宁夏固原。
11月1日经同心到中宁。11月2日到吴忠。11月3日抵银川,活动2天。11月6日到石嘴山。
11月8日到伊盟的陕坝,10日到五原,12日到临河,13日到渡口。11月14日至23日经宁夏的石嘴山、银川、中宁、固原、甘肃的平凉、陕西的邠县(彬县),返回西安,活动3天。11月27日离西安,经宝鸡、庙台子、宁羌入川,经四川广元、梓潼于12月3日抵成都,12月8日离成都住内江,12月9日回到重庆。
共经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宁夏、伊盟、甘肃、青海八省,约七十四座城池。
其中四进四出西安、两过延安、兰州、银川、老河口。慰劳团曾向一战区的胡宗南将军(西安)、二战区的阎锡山将军(秋林)、三战区的李宗仁将军(襄阳)、汤恩伯将军(老河口)、五战区的朱绍良将军(兰州)、第十七军团的马鸿奎将军(银川)、第十八军团的朱德将军(榆林)、八路军三五九旅的王震将军(绥德)以及五原的傅作义将军和西宁的马步芳将军等献旗并慰问官兵。
总行程约一万九千多里。(见附图)
第17页的图
三、《剑北篇》对陕甘宁边区的描述
现在看来,《剑北篇》的一大历史功绩是老舍先生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有较大篇幅的描述,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对解放区最早的记录,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剑北篇》共27段,总计3661行。
《剑北篇》的第24段叫《宜川——清涧》,第25段叫《清涧——榆林》,第26段叫《榆林——西安》。这三段都有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内容。其中第24段《宜川——清涧》里自第66行起,共有129行是描写解放区的;第25段《清涧——榆林》整段都是,共有158行,第26段《榆林——西安》前19行也是关于解放区的。这三段里描写陕甘宁边区的诗句加起来共有306行,占《剑北篇》全诗的8.4%,即有十二分之一的篇幅是用于描写陕甘宁边区的,其中关于延安的描述共有79行。其余依次是关于米脂——镇川、清涧、榆林、绥德、永坪——延川的,分别是65、40、36、25和19行。
对延安的描写借用了反衬法,一开始想象着期待的是人稠影乱、万家灯火和气暧声喧,但城里城外看到的却是一片断瓦颓垣,只有默默的水和寂寂的山。原来,日寇的飞机此前已把延安炸成了一片废墟,敌人妄图用这种办法去征服延安,去毁灭延安。写到这,诗人的笔锋突然一转,请看:
看,那是什么?在山下,在山间,
灯光闪闪,火炬团团?
那是人民,那是商店,
那是呀劫后新创的:
山沟为市,窑洞满山,
山前山后,新开的菜园梯田;
噢,侵略者的炸弹,
有多少力量,几许威严?
听,抗战的歌声依然未断,
在新开的窑洞,在山田溪水之间,
壮烈的歌声,声声是抗战,
一直,一直延到大河两岸!
在这里,长发的文人赤脚终年,
他们写作,他们表演,
他们把抗战的热情传播到民间,
冷笑着,他们看着敌人的炸弹!
焦急的海盗,多么可怜,
轰炸的威风啊,只引起歌声一片;
唱着,我们开山,
唱着,我们开田,
唱着,我们耕田,
唱着,我们抗战,抗战,抗战!
老舍先生用这种热情的笔法歌颂了延安的新生、延安的不屈和延安的抗战实际行动。他特别提到了延安的歌声,把歌声当作延安的象征和化身。
据报道,慰劳团到达延安时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各界代表的欢迎。9月10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招待处会见了慰劳团全体成员,并设宴款待,毛主席和老舍还碰了杯。宴会后一同前往中央大礼堂,参加延安各界召开的盛大欢迎会。会上老舍听到了《黄河大合唱》,极受感动,连说:“气魄真大,好热情!”在当晚的欢迎大会上,毛主席、张继总团长、贺衷寒团长和老舍先生先后致词。第二天的延安报纸《新中华报》全文刊登了毛主席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晚会上老舍先生还被与会者“拉歌”,他站起来当着毛主席和延安各界代表的面清唱了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