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400000013

第13章 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2)

张贤亮曾经是个“重要作家”。●60◆但是,八十年代后的他“下海经商”,似乎不再有创作的激情,或者说即使时有文字发表,业已无法引发《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发表时的社会反应。可以猜测,至少到目前为止,写作上的变化在于作者可能是一种内心枯竭的表现,也可能是他在等待产生重新寻找激情的内心需求,但也可能由于八十年代的“现代化”想象与市场化的文化逻辑相符,使“欲望”通过物质上的满足达到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如果没有新的反思,很难在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其作为“重要作家”的影响似乎随着他社会身份的改变而停留在了八十年代。与此同时,同样不再写小说的张承志,却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写作道路。按照其本人的说法就是从虚构走向直接表述自己的想法。●61◆最近,张承志在回答有关他在九十年代中期所说的“不再写小说”时说,尽管并非完全如此宣布,但是当时的言说“里面确有对文学形式,以及文学所处时代的想法”。●62◆他写作上的“转身“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直接相关。与莫言,余华等八十年代同期出道的作家相比,张承志似乎没有完全放弃八十年代式的“忧患意识”,但在对时代重新拷问的时候,把“忧患意识”从一种“现代性的焦虑”,转换成一种社会转型中对人心的拷问。如此,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市场化改革加速了文学的中心地位被以大众传媒为机制的大众文化所代替,以及以作家和评论家为主力军的文化精英被相对边缘化的历史语境中,在“人文知识分子”面对市场作出的不同的选择中,也有了张承志式的拒绝调和的选择。

在“大西北”,有作家“下海”将“黄土地”变成商品,也有作家则走进其深处,寻找“心灵”的历史。两者在写作道路上的变化,不但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更反映了面对社会变化个人所作的选择,以及这样的选择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不同的思考。王安忆在阅读“张承志的《心灵史》”时,坚持认此书为“小说”,因为她从中观察到“这个故事与我们现实世界的关系”:“我不是强调它是一个心灵世界吗?那我就要解释一下这个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其实就是我们写小说的毕生要努力解决的东西,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毕生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找到这种关系。”●63◆作为“实践”(praxis)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上显现出文学与社会的关联。王安忆强调“写小说的毕生要努力解决的”是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既涉及社会层面,又涉及价值观层面。这一强调进而点出“思想”在文学写作上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我将在后面回到这一点)。在这个意义上,这两位张姓作家面对“现实世界“的不同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间接的)交锋,显示出不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对“创作”本身的影响。

在张贤亮“下海“,张承志以个人的写作形式的变化作为对时代和社会的抵抗的同时,王朔,余华,莫言等过去的二十年的写作也都在“大众化”和“纯文学”之间呈现出各自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轨迹。●64◆王朔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看似反精英的姿态,在多变的写作和言说中,嘲弄和试图消解的似乎并不真正是教条式的理念,而是任何社会都应有的对精神的坚持和自觉。看似反潮流的话语,实在是对应了物质主义盛行时期犬儒化文化的走向。与之相反,莫言在其近作《蛙》出版之后的一次采访中,显示出其并不多见的面对社会急剧变化所作的思考的言说:“我想说的是文学逃不开政治,大于政治。写作从来都离不开当代历史和现实。我们也经常地听到一些西方的媒体或者西方的批评家,对中国当代的作家进行批评,说我们不敢正视社会的复杂问题,我们老是走中间道路,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我不同意,我这几十年的写作,从来没有回避社会上尖锐复杂的问题…..”。●65◆尽管实事上他这几十年的写作的一些理念底蕴值得商榷,也不可能一惯而之,但是他对那些西方批评家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为后者对中国文坛的了解是有限的,理解的立场本身也受其自身理念的局限。韩少功在过去二十年的写作中,更是表现出思考的自觉:“文学不一定使世界更好,但不关切世界的文学一定不好,至少是不大好。文学为天地立心,但这颗心不是成天照镜子照出来的。哪怕卡夫卡和佩索阿那样的人,他们的孤绝也不是来自娘胎,而是在社会中磨砺的结果”。●66◆

不言而喻,在这些作家的写作中,试图坚持的是什么,改变了的又是什么,在他们自身写作生涯中说明了什么,与转型中变化了的社会关系如何,等问题,都不单纯只是写作者“个人”写作风格的变化,而与社会的急速变化以及其中出现的人与社会关系等“大问题”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八十年代过来的“重要作家”与很多很多“后来者”一起,共同处在社会转型的现实中,主动或者被动地在自己的写作中回应着时代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过去的二十年里,不少其他作家超越了他们而成为加速了的市场改革时期中的“重要作家”,通过写作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变化背后的理念、价值观、和心灵问题。从“政治小说”到“底层文学”,从写小说到写散文,从博客写作到演讲加问答,使中国当代文学不仅在内容上让“现实”重新“主义”(曹征路语),在文体上和载体上也都出现了多种形式和新的渠道。其中不乏对社会矛盾的揭露,对社会价值堕落的鞭挞,和对人心的拷问。这一切,既呈现出当下中国“文坛”的纷杂多元,也显现出在纷杂多元的现象里,存在着不同的立场和理念的交锋,通过创作(或者拒绝创作),以及不同形式的评论和批评表现出来。

在当下中国急剧的社会转型中,现实世界不可避免地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世界。如果如王安忆所言,作家们应该努力关注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的话,那么值得追问的就是现实世界在文学创作中是如何被认识的,引起的是什么样的内心反应,支撑这些反应的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样的追问,可以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学批评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层面上,看到更多,涉及层面更广的思考。

二

就文学批评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更是在各种“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不同“话语”及其之间的质疑和争论。事实上在当今中国,尽管文学相对边缘化,但是“拿文学说事”仍然与中国社会,与理解中国的过去和当下以及如何想像未来,有着直接的关联。事实上,诸多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现象,尤其是作品与不同的“阅读”之间的交锋,在批评,影响,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诸层面上,起了比较复杂的作用。即使是(亦或尤其是)在物质主义当道的当今中国,文学创作和不同的“阅读”不但依然活跃,而且更与对社会现实的追问相关,引发并且引领思想的交锋和撞击。

确实,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由于与时代的大变化紧密相连,不断引发出创作的变化以及不同阅读之间的论争。比如,面对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的笼统批评,面对将人性抽象化以后对文学“人性化”回归的简单化了的“人道主义”,面对告别革命进而告别文学社会性的主张,面对“纯文学”的“政治正确”以及对“现实主义”的否定,等各类文学流派和批评潮流,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走过了一个从相对一致到出现质疑,争论和交锋的过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争论和交锋往往不彻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在继续加深,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在继续扩展和加深。无论是在文学占有中心地位的八十年代,还是文学面对市场化以及相对边缘化的九十年代至今,这些关注和争论同时又出自不同的“阅读”角度和立场,在“客观”上,通过对变化着的文学创作(包括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反馈,在当下的社会转型中,直接或非直接地引领着文化层面上一部分关于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的理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交锋。

就批评的(理论)话语而言,过去三十年中出现过关于文学主体论的讨论,关于文学形式的变革及其理论依据的讨论,关于“毛文体”以及“先锋文学”的讨论,关于纯文学的讨论,对“现实主义”的否定,对文学边缘化和文学市场化的焦虑,各类“写作”(包括身体写作,新人类/新新人类写作,八零后/九零后写作,海外华人写作)的出现及其媒体对它们的炒作,对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作为显学的接受,等等,都曾经在某种“西方理论”的关照下出现并推而广之。随手拈来的就有“新批评”理论,“话语”理论,“解构”理论(包括对“现实主义”流派的解构),后现代理论,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无疑开拓了批评界的思路。但是基于这些理论形成的“学术话语”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九十年代以来“去政治化”的文化政治的一部分,主要表现在继续强化简单的“西方的便是有权威的”思维逻辑,表现在学术的“理论术语化”,为学术而术语,甚至为学位为升职而术语。“理论”究竟为中国面临的历史和现实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思路和理念,则往往认识不清。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罗素:唤起少年中国

    1920年,罗素来到中国作了一年的讲学,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作了大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文明作了深层的分析、透视,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评析了中西文明的特征、优劣和价值。他当时在中国各地的演讲以及回国后不久就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著作(后来结集为《东西方文明比较》),受到我国进步人士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孙中山先生称他是“唯一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罗素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作了许多天才的预言。本书从这一角度摘选了罗素的众多言论以及同时代中国名家对其的评价。
  •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德育专家张万祥从引导审美、关注青春期、排解苦闷、疏导“早恋”、注重安全、疏导心理、化解叛逆、提升修养八个方面,精选了100个女生教育的智慧妙招,帮助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妙地解决女生教育中的各种难题,在保护女生身心、培养女生气质的同时,也提升自己教育事业的价值。
热门推荐
  • 诸天逆流证道

    诸天逆流证道

    无意中,踏足一条逆流万古岁月之路,既有长生,便誓意追逐永生,当立足顶端,肆意傲视诸天!
  • 遗梦千年·寻秦

    遗梦千年·寻秦

    卫龙是一位历史系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立刻参加工作,而是留校参与研究有关秦始皇之死的历史课题。阴差阳错中他在考察时穿越回秦朝。依靠自己的运气与贵人的帮助,逐渐走近秦始皇,并走上了一次惊险的旅程……
  •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种田,宅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重生后的苏喻歆发现原身真是个笨蛋+蠢蛋+倒霉蛋!生母亡故,嫡母狠毒,姐妹虚伪!前世被一块豆腐噎死已经够窝囊的了,原身竟然受尽恶奴欺压,活得够窝囊的!嫡母善妒,我丢个姨娘到爹爹床上让你妒忌个死去活来!姐妹使诈,我让你自食其果,生不如死!神马?在她大婚之日也敢暗算她?花痴小妹恬不知耻想取而代之嫁给她亲亲相公?香蕉你个芭乐!老娘不发威还当她是hellokitty好欺负呢!欠我的通通还来!!!
  • 末世之我的世界

    末世之我的世界

    王浩宇穿越到了末世,得到了一个“我的世界”系统。这里不但能改造房屋建筑,还能兑换物品。在现实与末世中不断穿梭和奋斗,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堂。“你好,请帮我定一间房间,什么?要88000魔晶,这么贵?别别别,帮我定下。”某国联邦基地王子殿下。“求救求救,我方遭变异兽群攻击,请求支援,钱不是问题,请火速赶来。”南方某联邦政府总统。在末世中,他就是神,创造了无数的神话。现实中,他同样是神,各方领域的全能神!读者QQ群:109368201
  • 古邪魂炎

    古邪魂炎

    少年得神秘力量,亘飒大陆强者林立?呈神秘力量的意志,少年化身铁血战士,强势成尊。
  • 快穿系统:世界欠我小金人

    快穿系统:世界欠我小金人

    “我是一匹悍跳狼,请叫我演技派。”熬夜猝死的陈熙为了自己的重生带着系统一路秀演技拼命完成任务,没想到最后还是搭上了自己。【你自己招惹的债自己还。】官方吐槽666,最为致命本文1v1,各种脑洞出没,男主各种精分。每小单元风格各异,有苏有爽也有可能虐。作者菌:“求求你们看我一眼!”
  • 家有忠犬

    家有忠犬

    别人家养的都是小猫小狗,为啥她家的……扔出一块红烧排骨,壮硕的汉子欢快地蹦跶上前,低头大口大口吃得有滋有味,酱汁与骨头齐飞,仪态风度神马的都是浮云。秦明月见状不禁叹息,仰望长空喃喃地问:“老天,我干了什么坏事,你让这家伙爬我的床,吃我的肉?!”
  • 重生第一奸商

    重生第一奸商

    轮回符启,时光逆转。前世的陆芷筠爱而不得,选择远渡重洋逃避现实,最后落得个机毁人亡尸沉于海的下场。重生回到七年前,她克服前世心理,凭借自身能力,玩转《仙魔有道》,重振君止之名。只是功名利禄,不及心上人。苏然,我从来不曾后悔过遇见你,只是遗憾没能早些遇到你。【重生、言情、姐弟恋、未来世界、全息游戏】
  • 零基础炒股:从入门到精通

    零基础炒股:从入门到精通

    股票操盘大师王鹏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和成功心得,结合中国股市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条分缕析,历时五年,终于写成这本经典之作。 本书堪称适合中国人阅读的股票指南手册,是股市小白的入门必读之书,也是资深股民的进阶宝典。全书全面系统地讲述炒股的基础知识,如何选股,如何把握最佳买卖点,如何分析股票的涨跌趋势,如何解读K线图等等,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你练就扎实的操盘基本功,迅速成为散户高手。股神手把手教你炒股,详尽的讲解、精准的图表、丰富的知识,方便新股民阅读的同时即可投入实战。读懂了这本书,你就彻底把握了中国股市的精髓,领悟了炒股的本质,打开了财富的辉煌大门。
  • 我爱足球之信仰力量

    我爱足球之信仰力量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农村少年木紫枫和他的小伙伴们,怀着对足球的挚爱与信仰,在绿茵场上,他们向着心的方向出发,为胜利而战;在学业上,他们一起互帮互助,进入理想的象牙塔;在事业上,他们怀着进取之心不断超越;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怀着对生活最热忱的爱,一起创造崭新的历史!主人公机缘巧合,获得黄老传承;从一个家徒四壁的山村少年,踏上人生一个个崭新的阶梯;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展露才华;带领西北狼冲入中超联赛、夺得首冠;在意大利翡冷翠,创造传奇之路,成长为国际巨星;梦圆伯纳乌,创造足坛神话;带领国足勇夺2022大力神杯,傲立世界巅峰!亲情,友情,爱情,家庭,事业,一切都可以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