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400000014

第14章 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3)

经过九十年代立场的分化,尤其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越来越多自觉意识到简单借用西方理论的局限性。在一些引领当今中国思想论战的杂志,网站,以及个人的(博客)写作中,出现了对中国和世界问题的新思考,出现了一种可以被称为中国人的以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文化自觉”。开始自觉运用中国自身的,同时又源于不同“知识谱系”和历史经验的思想资源,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理念,价值观,和理想的重要性。作家和批评家通过“拿文学说事”进入对中国社会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价值观和理念问题的反思,通过对“人”在急速的社会转型中所呈现出的方方面面的复杂性,思考“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思考“精神”在把人“经济化”了的社会里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在“被经济改革了”的社会里找回中国文化和思想资源里的社会和人文理想,加以反思并重新坚持。

如果说,真正有意义的“交锋”是不同立场和不同理念之间的交锋,因为,就中国而言,它涉及到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那么,九十年代以降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对“现代化”的反思,以及由于“新左翼”思潮的出现而引发的中国思想界立场的分歧和变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的变化。网络写作的出现,更是在写作的形式,传播的方式,以及参与的人数上,革命性地改变了参与“创作”,参与写作,参与发言,讨论,和争论的可能性。在文学领域中,引领当今中国各种“反思”和“拷问”的除了人们熟悉的《读书》杂志以外,还有《天涯》,《批评与理论》,《当代文学评论》,以及“左岸文化网”,“乌有之乡”等杂志和网站,以及敢于阐述己见的知识分子的博客。其中关于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文化理论等的各类文章,承载着各种思想的火花和力量。反映出的一个共同的特色便是走出对西方理论的简单套用和依赖,去思考中国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其中所反映的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去思考与这些问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历史问题,去思考理念,价值观,和其它精神层面的问题。可以说,从“理论”到“思想”便是当下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在中国的特色之一。

概括而言,这一特色的第一表现在于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第二表现为对“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第三为对接受了的(西方)理论的反思,第四为对中国自身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资源的再思考和再认识。与文学创作以及电影创作中出现的社会批评角度想呼应,作家和批评家们的反思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形式汇集成当代中国“思想着”的力量。人们只要关注一下上述的和其它杂志,网站,以及博客,便可发现十多年来,不但有“重要作家”在创作中与批评/“阅读”之间的积极互动中,出现写作内容和文体上的变化,以及他们自述的变化“原因”,更有作家和批评家“从理论到思想”的“思考自觉”。“思想”在这里指的是反思,一种基于自身立场的较之八十年代的“文化反思”更具自觉的批判性反思,反映在对全球化资本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想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对文学与社会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的反思,对中国包括革命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的重新思考和辨析,等等。一些“反思”基础上的所思和所写触及理念,价值观,理想,和精神层面上的问题,并且引发多方的回应,讨论,和争论。

以身兼作家和《天涯》杂志发起人之一的韩少功为例。把“在熟悉中发现陌生”作为写作的基本前提的他,经常由于他写作本身的变化和多面性,引发争论。但是他不停顿的思考和言说,更由于《天涯》杂志在当今中国引领思想探索的地位,使他的所写和所言成为当今中国“思考着”的力量中颇为重要的一份子。早在2003年“文体与精神分裂主义”一文中,韩少功就针对(实质上是受西方影响而)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一种“共识”提出质疑:

“眼下,一个学者不写理论专著,去写一些接近文学的感性文字,是不可能被学术体制接受的。他既不可能拿到职称也肯定争不到研究项目资金,只能被视作不务正业或者穷途末路的自弃。同样,一个作家不写正宗的、或者‘纯’的文学,而写一些接近理论的智性文字,也是不大能被文艺体制接受的……在很多时候被视为越俎代庖的狂妄,或者是江郎才尽的敷衍”。●67◆

“……在一种流行的误解之下,专业化一开始就订制了人们各自必须遵从的生活方式和意识方式。事情似乎是这样的:学者是不需要关切感觉的,不需要积累和启用个人经验……他只需要从书本到书本地忙碌下去就够了,哪怕一本本不知所云的学舌,也是他从业的心血成果。同时,作家是不需要投入思想的,不需要拓展社会人文知识视野,鸡零狗碎,家长里短,男盗女娼,道听途说,似已构成了自足的文学乐园……至于追问笔下故事是如何被一种心理定规所汲取和加工,这些故事是否承担着价值意义的探险,是否回应了人心世道中紧迫而重大的精神难题,只能让很多作家打出疲惫的哈欠”。●68◆

韩少功的质疑是多层面的,但根本上是针砭文学创作和学术批评被人为“隔离”但源于同一种“现代体制”的逻辑,而这种“体制”拒绝的恰恰是最为重要的“思考”和思想。正因如此,由这样的体制为主导的社会“的修复和改造不能不从人的心智开始,不能不从解除心智的病态开始。因此,一个理论与文学无能的时代,也是一个学者与作家有所作为----只是需要从头开始的时代”。●69◆

这样的一种自觉反映在韩少功九十年代后期至今的写作和言说中。王尧和栾梅健曾经如此评价其写作轨迹的变迁和意义:

“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潜在的分歧,在九十年代初逐渐显露出来。在这个文化转型期,种种思想交锋再次突出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品格问题。韩少功是最早意识到八十年代现代化想象局限的知识分子之一,并在关注‘中国问题’的过程中,转换着自己的思想模式和创作方式,在对现实社会与现实文化的关切之中,突出了知识分子的实践品格,突出了一批知识分子对理论解释实际问题能力的关注。《暗示》附录二的索引,不仅是韩少功的自叙传,也表明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想方法,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换,在实践的意义上,发现在既有知识体系中被掩盖的问题,从而在基础性知识原理上作出清理和探讨,重新确立了知识分子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的思想路向。这样的作为,使我们时常所说的‘继承鲁迅传统’不再落空”。●70◆

通过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它们背后的政治经济以及历史语境的思考,越来越显示出知识分子不但地对“人文精神”有所思,更对作为人生根本的一部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坚持有所思。与此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坛中知识分子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一个反省自己立场的过程。从文学出发的文本阅读,文本互读,历史阅读,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阅读,以及哲学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阅读,“思想”在这些阅读的过程中引发反思,不仅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更产生对现实,对历史,对自身的拷问。而这样的拷问可能正是当下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最需要的思想交锋,在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责任。

在这个意义上,回头再看本文开头所引的几段话,可以感受到近年来我个人在阅读自己比较关注的几份文学和人文杂志里以及一些网站上出现的很多文章时,经常让我感到的部分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作家和批评家――思考的活跃和对思想的坚守,以及其中一些旗帜鲜明的思想交锋及其正在形成的新的思考力量。在此我想以作家兼批评家的曹征路的另外一段话来结束本文,因为他的话里集中了近年来中国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的一些批评的共识,显示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一种从“理论”导思想的自觉:

“可以说,在整个90年代,学科的自律性诉求逐渐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主流声音,专业化和知识化成为相当一部分批评家获得自我认同的依据。批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默认的潜规则:只有在自己的边界以内进行的批评工作,才是正当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边界,所获得的成果则不具有合法性。学科的边界圈定以后,批评家又纷纷开始在其中认领自己的领地。有的人按照体裁来认领,诸如小说、诗歌、散文、影视;有的人按照年代来认领,诸如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此外,还有人按照作家、地域、流派来认领,不一而足。这种在大地盘中再划定小领地的做法,不仅使批评家失去了全面把握社会历史的整体能力,而且失去了对社会发言的知识前提。最终造成的局面是,十几年下来,批评界已经出现了一批形式上规范的“学术著作”,但曾经的思想锋芒和艺术敏锐却大面积消失了。曾经站在思想前沿的文学批评只在内部生产着自我抚慰,甚至演变成为影响时代精神演进的一种负面力量……面对急遽分化的中国现实,文学还有没有作为?文学究竟是一种文字技术操练还是思想感情的表达?我们对此是作出历史的解释还是道德的解释?把世界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还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制度的安排还是个人的命运?底层和上层的关系,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是不是“一根藤上的苦瓜”?这些,可能都是严肃的知识分子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一般而言,对文学存在多种多样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可以有华盛顿认识,伦敦认识,巴黎认识,但必须反对“华盛顿共识”,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经由体制性放大成为一种影响文学发展,甚至影响社会进步的压迫性力量”。●71◆

在当下的世界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学对社会的承担完全不必被限制在或者“载道”或者“言志”的二元对立中。除了要问“载”什么“道”,言什么“志”,更要问“道”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志”为何人之志,源于何处,展向何方。●72◆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正是当今中国文学作为话语和思想交锋的一种表现。

同类推荐
  •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收入这个集子的学术报告,是一些大学的机构在大学之外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大学按照这些报告中的一个报告人丁学良教授的说法,没有一流的大学,就没有一流的国家。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没有一流的国家图书馆,也就没有一流的国家。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热门推荐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 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

    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有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力开发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传世经典)》在《人性的弱点》每一章、每一节的开篇部分,增设了导读文字,希望能提供给读者一套实用而全面的励志读物,让戴尔·卡耐基的《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传世经典)》继续作为励志经典,指引我们前进。
  • 农家恶女

    农家恶女

    疼!头好晕,好疼!失手从高低杠上摔下来磕到了头,夏小翜疼得忍不住呲牙咧嘴,连睡觉都无法睡熟。“娘,二姐好像醒了。”小女娃稚嫩的声音响起,也就五六岁的样子,夏小翜听着,皱了皱眉,不知道是谁在说话。“是吗?我看看。”又是一道温和的女人声音,“二妞儿,二妞儿?你醒了吗?”夏小翜很不耐烦,张嘴就吼,却吼得毫无气势:“靠!谁特么开着电视呢?吵我睡觉……
  • 盛唐见证:大明宫

    盛唐见证:大明宫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予你三生情缘

    予你三生情缘

    中二死宅意外重生异界:天生废渣,只能耕地?呸!什么叫做隐藏天赋懂不懂?分明是“柔弱”小女子,却一身蛮力,修为更是开火箭一样蹭蹭蹭↑↑↑!废铁开光,斩尽一切忤逆!驱使恶鬼,叫人闻风丧胆满地跑!“等等,等等!他是谁?为什么要纠缠我!自带光环的男神?呸呸呸,明明就是超级无敌大坏坏!救了我一命,就一口一个小娘子,不要脸!洞房?吃我一记——拔腿就跑!”坑品保证!完结姐妹篇:《帝尊你怎么又着火啦》,欢迎宰书!!!
  • 弃妃

    弃妃

    她是异世一缕孤魂,在魂飞魄散前附身于黎国公主之身...重重阴谋,真真假假,谁曾真的把谁当真……当冷眼看着自己的骨肉化为一滩血水,该恨的又是谁?待自己如亲人的嬷嬷死于非命,身边人的处处陷害又该如何自处?那个说要保护自己疼爱自己的男人最后皆因权位而选择放弃自己时,将该如何立足?本文虐身虐心,心脏弱者勿入,第一篇文文,希望亲们可以多多收藏,多多投票,鞠躬,表示感谢。如果喜欢,请给咱留言,记得喜欢要收藏哦,不得不看的好文,不能错过哦。
  • 邪妃撩人:魔尊大人,宠上瘾

    邪妃撩人:魔尊大人,宠上瘾

    (本文1v1,双洁双强)她妖娆魅惑的血族之王;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北冥摄政王。一场蓄谋已久的必死之局,她与他『灵魂互换』,从此牵扯不断。中秋宴上,她惊鸿一舞,让他永世沉沦;他一句“就算她掀翻这天,也有我给她补上”彻底乱了她的心。五族十界风云聚起,且看她如何携手他以舞定乾坤,以谋算天下!
  • 埃里汪奇游记

    埃里汪奇游记

    这故事描述一个英格兰人的一次奇妙经历。为了发财而远寻一片合适蓄牧的荒地,历尽艰辛,主人翁最终到达一个名为埃里汪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法规和习俗与其他国家有许多分别,主人翁记下了埃里汪的风土人情和一些主要的观点,如对机器、未生人和死亡的看法。主人翁的遭遇使读者进入奇异的国度,惊讶万分。其实,作者在书中多用讽刺和颠倒逻辑的手法来反映维多利亚时代的现象。这趟旅程蕴含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感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也是最早提出机器作为一种生物会进化出自我意识的作品。
  • 饕餮衔首金簪

    饕餮衔首金簪

    “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本公子和别人出门吃饭,总是能遇见美女,而和你出门吃饭,总是会遇到死人?”青天白日之下,彩华楼中,一位骨瘦如柴的白衣公子瞪眼看着另一位衣裳朴素、袖角打着补丁的灰衣书生,“你身上带瘟神是么?”那灰衣书生叹了口气,慢慢地道:“出门?这里明明是你家的家业,你当我不知道你每次请客吃饭,都上自己家的馆子?”这骨瘦如柴的白衣公子,是江湖“方氏”的大少爷“多愁公子”方多病;而这灰衣书生自是江湖中大大有名的神医,号称能令人起死回生的吉祥纹莲花楼楼主李莲花了。
  • 极致网游:搞定腹黑校草

    极致网游:搞定腹黑校草

    游戏里‘赌气’结婚,无奈却钻进了一个设计好的圈套。前男友的不辞而别却意外进入同一所大学,结局会如何?腹黑前男友,游戏里的天下无双,究竟是不是一个人?PS:本人简介无力,内容更精彩,附小八卦一个:世界消息明教教主:今天又冲了两千块,不够花啊(流泪的表情)。Sweet月:(可爱的表情)唔,教主哥哥充钱做什么呀?买装备?明教教主:嗯嗯。Sweet月:(两个手指对戳装萌的表情)唔,穷人啊,我连70套都没有弄全。风吹屁屁凉:小月月,你让教主哥哥送你一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