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400000015

第15章 鲁迅之“罪” 反启蒙与中国的现代性(1)

鲁迅之“罪”、反启蒙与中国的现代性

——对刘小枫先生“基督神学”的批判●73◆

吕新雨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的鲁迅研究就已经开始呈现出强烈的分化,这个分化本身已经是中国“新启蒙”的知识分子群体分化的标志。对鲁迅进行全面的否定,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其实并不是始作俑者。刘小枫先生最初发表于八十年代的著作《拯救与逍遥》●74◆应该是一个代表性的论述。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演变为对中国五四以来启蒙思想的全盘否定和解构,所来有自,并非空穴来风。它同样是我们八十年代的精神遗产。

在这本著作中,刘小枫先生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二十世纪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个问题的展开过程中,作者进行了中西文化的历史对比,中国被列为重要对比人物的是屈原、嵇康、陶渊明,曹雪芹及其“新人形象”,和鲁迅。虽然上述人物各有不同,但是刘小枫先生对他们的结论却是一致的,也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对整个中国文化及其作为文化承担者之知识分子群体的全盘否定。然而,这个思路如果放在八十年代启蒙思想的整体中,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中西二元的对比是当时知识界的主要研究和思维范式,《河殇》中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对比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75◆。但是,刘小枫先生并不同意中西二元,在他看来,中西并无不同,这个中西大同的思想要延伸到他之后的研究中才能看得更清楚。对于他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双重批判,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也是对中西启蒙思想的批判。在这双重批判中,开辟的是通往上帝的路,——基督教神学,这惟一的拯救之路。

一鲁迅的双重“罪”

这里先以其鲁迅研究为考察。他对鲁迅的否定,从初版到2001年的修订版,不仅是延续的,而且是强化的。刘小枫先生对鲁迅的批判中,援引了双重资源:“鲁迅所置身于其中的文化传统,从来就没有为他提供过对爱心、祈告寄予无限信赖的信念,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情怀和气质似乎可以理解。但据说鲁迅通西学,事实上,他的确知道遭‘众犹太人磔之’的耶酥基督,知道西方精神在深渊中祈告的基督教信念,而且也晓得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问题在于,鲁迅并不相信认领基督的信念,而是相信恶的事实有力量”。●76◆

在作者看来,鲁迅的“伟大”在于他有“觉醒的冷眼”,但是,这只是证明了他是西化式的逍遥:西方现代虚无主义的同路人,这是他把中国文化中魏晋的狷狂、怪诞和曹雪芹的石头之无情加以改造的结果。这样,刘小枫先生就给鲁迅定下了双重罪,一重是从西方启蒙主义角度对中国“封建”性的否定,这就是鲁迅自己再三强调的灵魂中的黑暗,“为了我背负的鬼魂,我常感到极深的悲哀。我摔不掉它们。我常感受到一股压迫着我的沉重力量”(《坟·写在〈坟〉后面》)为此,“觉醒的人……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些表述在刘小枫先生看来,它说明的是“肩起黑暗的闸门所导致的心灵的黑暗这一结果,已经包含在其前提之中:黑暗的闸门是由一颗黑暗的心肩负起来的。”●77◆如果肩起黑暗的闸门的心灵本身不是黑暗的,而是对恶有尖锐的敏感,肩起黑暗的闸门就不会成为闸门本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就是例证”。

“顶起石头的英雄会不会被石头的压力扭曲、甚至被同化为石头、被石头性吞噬?如果这位英雄自己肩起石头是以化为石头为代价,否则就没有力量肩起石头,人们从他身下匍伏而过会不会被石化呢?即便这位英雄肩起了石头,人们进入新的天地仍会以石头为路标,那么,他所指引的新的天地是否仍然是一个石头世界?既然这位英雄是靠自己的自由意志肩起石头,他的牺牲会给后来的人们带来新的生命品质?”●78◆

最后问题的答案自然是不能。所以,鲁迅为了肩起黑暗的闸门,“他的灵魂就越来越阴毒”。这样的毒气和鬼气,是一种“怨恨”:

“鲁迅的灵魂在怨恨中早熟,怨恨的毒素已经把人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噬蚀净尽,空虚的灵魂除了鬼魂的自我刻画、冷嘲和热讽,还能向往别的什么高贵的精神?在怨恨中早熟的灵魂不可能倾近高贵的精神,基于怨恨的人道精神的爱,也不过是朝所恨的对象打出去的一张牌”。●79◆

以下为刘小枫先生的著名论断:

“鲁迅因批判国民性而成为国魂,这国魂是否就是他批判的国民性自身呢?如果不挪开鲁迅精神这道‘黑暗的闸门’,中国精神有指望见到光明的未来?”●80◆

鲁迅就是他所批判的封建黑暗,此为罪一。另一重罪是鲁迅并没有引入新的力量和阻断旧的东西,这其实是为了否定了鲁迅所代表的启蒙意义。“鲁迅并非根本不想唤醒民众,而是知道民众根本无法唤醒。以为启蒙本身对于人类生活终归是一场灾祸,与认为启蒙本身根本不可能,完全是两码事。”●81◆启蒙本身是灾祸,这是刘小枫先生对“后启蒙的深刻”的认同,当然不是鲁迅的,因为“对于启蒙理念,鲁迅根本上没有觉得什么不好”,因为“鲁迅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这与卡夫卡的绝望、以及卡夫卡始终不敢言说希望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才是鲁迅需要批判的地方。鲁迅不过是用启蒙之恶去反抗封建之恶,“鲁迅改变的只是吃人的口实,屈从的却是吃人的事实。这是否就是‘肩起黑暗的闸门’的实际含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洞见是:启蒙理性没有消除神性与人性的紧张关系,他仍然有对上帝的绝望信念;鲁迅的洞见是:既然恶是生命世界的事实,必须且应该称颂恶,不可相信、祈告神圣的东西,除了人的生命权利,一切价值都是虚假的,它们帮助历史的恶扼杀生命。”●82◆

在刘小枫先生看来,基督教神道主义大于鲁迅的启蒙的人道主义,因为鲁迅从西方盗来的启蒙之火,并无法解决人的虚无主义的问题。既然这种人道主义的启蒙结果就是虚无主义,而西方的虚无主义已经被海德格尔指出是植根于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所以鲁迅的“拿来主义”的启蒙不过是把西方的虚无主义嫁接到中国的虚无主义之上。他断言:中国的虚无主义植根于儒家信义传统,庄禅是一个例证,而“现代中国的虚无主义”是另一例证,但“都是儒家信义传统的结果。”

“中西方都存在虚无主义的信念和情怀,而中国的虚无主义远比西方的虚无主义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另一方面,中西方的虚无主义在现代世纪的极端推进,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83◆

因此,刘小枫先生对鲁迅黑暗面的批判即是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这一点上,他借用了鲁迅自我批判的启蒙视野。但是他接着把鲁迅打入“西方虚无主义”的阵营,于是对鲁迅的批判便成为对西方现代启蒙主义/虚无主义的批判,这时他借用的是西方的“反启蒙主义”,——保守主义,因此他的拯救之路也是从西方而来,这就是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宣扬的“文化基督教”神学,他要以此来为整个中国文化换血。抱负不可谓不大矣!这就是为什么他义无反顾地要“打断”鲁迅作为中国“人的脊梁”,以便让中国人跪领神恩:

“以鲁迅为国魂,中国精神永远不屑于打断这根‘人的脊梁’,也就永远不屑于祈告领承上帝的神恩”●84◆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震惊的论断。对刘小枫先生来说,对鲁迅的否定意味着双重否定,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也是对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及其历史的否定。他既要鲁迅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失败负责,也要中国五四以来的启蒙知识分子为中国的革命与暴力负责。这两项否定,分开来看,其实都不算新鲜,刘小枫先生的不同只在于他把这双重否定推向极致,以便为基督神学的降临杀出血路,这就算得上大破大立了。

站在这样的立场上,不仅对鲁迅的否定已经预定;在其后的研究中,刘小枫先生继续用“怨恨”学说去解释中国革命和文化大革命这两项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他的结论也已经是预定的了。

二,“怨恨”、平等与中国的现代性

刘小枫先生借用舍勒的观点说,怨恨是宗教改革的原动力,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来源。既然马克思学说中,无产阶级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制度中诞生的,那么怨恨也是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怨恨是一种生存性伦理的情绪,涉及的是生存性的伤害、生存性的隐忍和生存性的无能感。它体现的是一种伤害者与被伤害者的共生关系,是一种把自身和“他者”进行比较的社会化心理结构。从马克思、尼采到佛洛伊德以及今天的后现代论者的意识形态批判和知识权力批判,都是怨恨心态的表达。它的发生往往由于两个原因,一是当社会政治权力和经济资产发生位移的时候,二是天赋人权的社会平等的文化机制出现的时候:平权感和平等理论成为社会性怨恨的积聚机制。所以,与等级的社会相比,阶级的社会产生怨恨心态,所以这是资本主义的伦理。从十三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不断冲向历史舞台,在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要求解放,怨恨也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出现政治民主运动,现代社会的运动中都是怨恨在起作用。“启蒙思想从实质上说是怨恨的产物,它的后果是价值的颠覆或价值偏爱法则的反常”,●85◆从文化秩序上讲,是群众的评价压倒贵族精英的评价。在对舍勒做了如上阐述之后,刘小枫先生为自己确立的任务是:“资本主义精神在现代化的中国的社会化中断后,主要成为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精神的理念性对抗因素。因此,在中国问题的论域中,怨恨与现代性之关联,当在社会主义精神来勘察。”

这样,当启蒙价值中对平等的诉求被置换成怨恨问题,启蒙也就被挖掉了正义的基础。当“怨恨”被界定为自我和“他者”的惟一关系,犹如主人和奴隶彼此作为影子,“他者”与自我之间其实是被设定为同一的,怨恨就是同一的推动力。这样的理论里是没有真正的绝对的“他者”位置的,“他者”当然也就无法成为正义的起点。就如勒维纳斯已经批判过的那样,“他者”一旦被设定为尚未完成的自我,这个理论就已经包含了专制的因素。

刘小枫先生对舍勒学说的继承与发扬在于:为什么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会成为价值偏爱,是因为平等感既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动力,也能够煽动怨恨而导致社会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理念是民族主义诉求,是在一个竞争型世界性文化秩序中因国族的生存性比较而激起的怨恨,“三民主义或社会主义以平等为基本价值偏爱的政治理念,包含着两个层面的怨恨根源,除现代国际政治格局中国族性生存比较意识对‘主义’或政党精英分子的支配外,还当考虑到,社会变动中原有的阶层秩序解体,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的传统渠道丧失后,新兴知识人在社会变动中积聚起来的怨恨。”●86◆社会主义道德观与十四至十五世纪的人本主义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有内在关联,也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思想有家族类似。

同类推荐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又称文件,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政令、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向题,报告和交流情况,联系公务。
  •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同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独有的特点及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国内外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与职业。
  •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关概念的简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体系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转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研究等。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具体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政话语分析创新、转型的建议。
热门推荐
  • 殇蝶迷途

    殇蝶迷途

    “找你二十七块三毛,谢谢惠顾,欢迎再来。”宋晓的脸上挂着热情的微笑。暂时没有新的客人过来结账,她可以稍微休息一会儿了。她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二十分了。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就下班了。她的丈夫今晚不用加班,说好过来接她下班,两人一起去吃夜宵。宋晓有些期待。最近丈夫工作很忙,早出晚归,他俩已经好几天没一起吃饭了。此时,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来电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你好。”宋晓接通了电话。“嫂子,是我!霍奇侠!”
  • 影帝盛宠:爱你不止两三天

    影帝盛宠:爱你不止两三天

    他是万人崇拜的新晋影帝,她是声名狼藉的过气影后。林西汀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栽在一个比她小的男人上面,而且一栽就是一辈子。杨寄生:“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情。”林西汀:“你能不能别那么肉麻?”杨寄生:“不能。”
  • 红楼情缘

    红楼情缘

    亲情在他们的眼里是利用的工具。黛玉只当是看了一场戏。主仆之情在她的眼里只是让她富贵加身的筹码。黛玉也只淡淡而笑不与理会。朋友之情在他的眼里只是夺取更多利益的,黛玉也只当是过眼的烟云不放在心上。他们将这些都看做理所应当,可黛玉却不想做任人宰割的羔羊。她不愿大张旗鼓地表示出来。她只是消无声息的反击,却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那盛世繁景下的种种罪恶,却都在黛玉的反击下显现了出来。慌了、惊了。没有了那富贵的外衣,他们才发现自己竟是跳梁的小丑。真是一场红楼一场梦,回头望来却是空。黛玉——世外仙姝。有着空灵的容貌。也有着满腹的才华。在贾府之中,她不想将自己的才华尽数展现,可是那不经意地风华惹来多少人嫉妒。黛玉将她们的嫉妒不放在心里,用着灵牙利齿成功的让贾府的当家人——贾母放弃了联姻的想法。友情推荐:古心儿《傲雪凝寒》雨若菲彤《红楼之玉溶潇湘》粉雪蝶舞《教主夫人别装纯》
  • 鸾殇

    鸾殇

    传说成为东盛国安陵王爷的王妃绝对活不过三天.她本性淡然散漫,却为了自己心中唯一的亲人嫁给了安陵王爷.新婚之夜,他百般羞辱,她却淡然处之,将易怒的他气得不轻.他将她发配到王府最清冷的院落,她却毫无怨言.只是,当他诬陷她因嫉妒是杀害他心爱侍妾而欲要置她于死地的时候,她却冷笑这告诉他,她从来就不曾在乎过他!自己所表现出来对他的在乎,原来只是因为和另外一个男人的赌约!高傲的他从来不曾被人如此看轻过,原本想要狠狠地报复她。可是最后,却是将自己的一颗心沉沦了下去!而她却风轻云淡,践踏他的一片真心!他不甘心,凭什么他交由了真心,她却依然潇洒无拘地和别的男子把酒欢笑?就算是下地狱,他也一定要拉着她作陪.谁让,他的真心被她摘了去?(实在不知道怎么样写简介,先就这样写着吧,相信故事是不会叫大家失望!!)================U其他文推荐:《独宠丑妃》(完结文)《罪妃》(完结,已加入半价书库)《女儿情人》(完结,已加入半价书库)《鸾殇》(已完结)《抵死不从夫》(正在连载)新现代文《禁宠》(正在连载)+++++++++幽夜罗书友群:43567933(会定期清人)幽夜罗圈子:http://m.wkkk.net/
  • 托马斯·沃尔夫系列(套装共5册)(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

    托马斯·沃尔夫系列(套装共5册)(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

    本套装包括:《天使望故乡》、《上帝的孤独者》、《网与石》、《时间与河流》、《无处还乡》共5本。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名利场,天才陨落后的璀璨回光;寻找人性沼泽里的救赎之路,一部悲喜交融的长篇遗作!托马斯·沃尔夫的小说充满活力,可以毫无愧色地和我们的完美作品媲美。沃尔夫不仅对自然世界十分关注,而且还经常将人物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加渲染。沃尔夫对完美的小说艺术形式绝非漠然,但他深信浓烈的感情会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艺术形式。这种完全自我的表达方式,最终会自然成为完整的,充分的艺术表现手段。
  • 谈判高手36计:高效经理人谈判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谈判高手36计:高效经理人谈判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丛书的前瞻性:目前国内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以MBA为主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也是以概念理解和原理分析为主,本身并没有解决管理的基本技能问题。而本套高级经理人技能训练与自修教程弥补了这一空白。丛书的权威性:本书主编孙健敏博士留学海外多年,又长时间为中国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他和他的团队从1994年开始进行管理技能的开发和评价工作,先后为国内外100余家企业提供管理技能的开发与测评诊断工作,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学术研究,他们编写了这套丛书。基本涵盖了管理者自我提升所需要研习的各个方面,其权威性、实用性、针对性,已经在多家企业的实践中得到检验。
  • Beautiful Joe

    Beautiful Jo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雨星菲

    寄雨星菲

    重生于这个世界,从无到有,有些霸道的老妈,温柔体贴的老爸,从踏入这个娱乐圈子就注定了要辉煌的一生……
  • 爱至末日

    爱至末日

    阳光帅气的南宫冉一直爱慕着纪新语,可她只拿他当好朋友。当颜沐枫出现后,纪欣语虽然口口声声说讨厌他的狂傲和自大,内心却不知不觉被他吸引。南宫冉察觉到纪欣语对颜沐枫太过关注,决定趁长假带她去法国散心,可惜事与愿违,在巴黎街头,两位有情人再一次相遇,并且让纪欣语的心更进一步沦陷。然而命运早已下了判决,最后,身患重病的颜沐枫不告而别,而纪欣语则守护着那片宁静的海,固执地相信他们的爱会延续到末日降临……
  • 三高患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三高患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三高患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