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00000015

第15章 秦陵兵马俑—千古一帝的地下雄师

发现地点: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

发现及发掘时间:1974年3月发现,5月开始发掘

距今年代:2200多年

代表性国宝:秦兵马俑、铜车马

考古地位:为中国第一皇家陵园,对研究秦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打井发现世界奇迹

1974年春天,陕西省又同往年一样,进入了干旱期。为了缓解旱情,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个村民相约到村南的西崖畔打井。开始的工程还算顺利,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挖下去2米深。但是,这个时候,底下的土已经不再是正常的黄色,而呈一种焦黄色,并且土质非常坚硬。挖土的杨志发和杨彦信虽然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想,而是继续使劲往下挖。又过了两天,挖的深度已经有3米多。突然,杨志发抡下去的锄头碰到了一个硬物,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他们以为挖到了一个瓦罐,就接着往下挖,谁知道下面的东西竟慢慢显出了人身,它的上身完好,但是没有头。两个人很好奇地再往下挖,这个瓦人的手和腿也出现了。后来,他们又挖出了一堆陶俑残片,并发现了铺地方砖,只是根本没有挖出水来。

他们把这些东西运到地上,在场的人都围过来看,一边看还一边议论,有人说这是“瓦爷”,因为他们的祖辈在挖墓时也见到过这样的瓦制人像。当时的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以为是挖土得罪了地下的庙神,还有些老人来给这些“瓦爷”烧香叩头,企求免罪;也有人说是“瓦神庙”;还有人说地下是砖瓦窑……一时间,众说纷纭。挖出陶俑的这个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飞快。后来,就传到了房树民的耳朵里。房树民是西杨村所在公社的水保员,略懂一些考古知识。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就立即来到现场观看,他发现这些挖出的铺地方砖竟然和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砖一模一样,那这里会不会也是一处秦代遗址?

房树民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县文化馆,文化馆专管文物的工作人员马上赶到了西杨村。他们组织村民整理了散失的陶俑与陶片,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和研究。后来一位回家探亲的北京记者知道了这件事,并以此为题材撰写了一篇《秦始皇陵出现一批秦代武士陶俑》的报道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稿件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中央部门的重视,经考古专家初步考察,确定考古价值后,国家文物局正式组织考古队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发掘。

经发掘发现,秦陵兵马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面积约14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三号坑的面积较小,有500多平方米。而且在这三个随葬坑中共发现了7000余件陶俑、100多辆战车、400余匹陶马以及数十万件兵器,整个随葬坑可谓规模空前,出土文物也可用威武雄壮来形容。从这些兵马俑,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气吞山河的宏大气魄。

地下雄师,威严气魄

兵马俑坑位于秦陵东部1200米处的东大道北侧,坐西向东排列,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结构建筑。

兵马俑是为秦始皇从葬而设,是陵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陪葬形式,在秦代以前并无先例,并且秦俑的高度等同于真人,甚至较真人高大,这在后世帝王陵墓中是空前绝后的。

秦俑的规模和数量都非常宏大,在一号坑就有武士俑六千件左右、陶马一百六十多匹、战车约四十乘。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矩阵,前廓有3列横队的袍俑204尊,其中,3名手执长兵顺,余皆持弓弩,还有2柄吴钩,组成矩阵的前锋;南北两侧的边洞和后廓各有一列向外站立的甲俑,组成矩阵的两翼和后卫,主体包括御车、指挥和车士,车上还配备钟、鼓和弓弩、柔等,车后有随车甲俑。

二号坑有木质战车89乘、陶质车马356匹、鞍马116匹、陶俑939尊,为曲尺形结构。

三号坑的正面是一乘具有华盖的乘车,后随甲俑4尊。南北两侧室里则是夹道而立的手执长殳的甲士64尊。

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都是仿照真人、真马雕铸而成的。比例也不曾缩减,身高多在175米~195米之间,并且以兵种的不同分为将军俑、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等。这些兵马俑的雕塑手法都严格写实。将军俑一般都轮廓清晰、身材挺拔、胸背套有铠甲、双手叠压拄剑、目光炯炯,可以让人感觉到作为将领的睿智和威严;步兵俑则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多为一手执缰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似乎随时准备上马拼杀;车兵俑还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在中间驾驭着战车,军士站在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有的是立姿,有的是跪姿,都在张弓搭箭,表情专注地凝视前方。这些兵俑的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有的饱经风霜,有的纯真稚气,非常形象逼真。

马俑基本都是高15米、长2米,马头方正,两耳短促,眼睛大而有神,鼻大口阔,而且体形健硕,腿部肌肉突出,表情机警,似欲奔行,很有活力。精巧的工匠连一些细枝末节都没有马虎,如兵俑头上的丝带微微上扬,这就造成了随风飘动之感。最令人惊叹的是跪射俑鞋底上的阵脚都按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做成两头密中间稀的样子,可谓细致入微。这些兵马俑队列整齐、威风凛凛,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的战争阵法,他们向世人展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表现了极高的造型艺术,这在整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发掘过程中,一号兵马俑坑还给了考古人员意外的惊喜。在一个武士陶俑的下面,他们发现了一把青铜剑!这把青铜剑经历了2000年的历史尘封,竟然锋芒依旧。最可贵的是,这把青铜剑长达928厘米,是所有青铜剑中最长的一把。铸造这种长度的青铜剑要解决韧性与硬度的矛盾,如果在青铜中加锡比较多,剑的硬度就越大,剑锋也越利,但是这样就保证不了剑的韧性。秦始皇陵中出土的这把青铜剑不仅长而锋利,柔韧性也很好,说明秦代已经有了很高的青铜铸造技术。而且青铜剑是怎样保持2000多年不锈,这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后来,在1980年的一次发掘中,在陵区西侧还发现了两件彩绘铜车马,这称得上是真正的青铜之最。其中的铜立车长225厘米,是当时的四马战车,车上还有一位威武的军士正在驾马;另一铜车长达317厘米,是四马安车,车厢以箱板围成车蕃,蕃上有篷盖,还设有门窗,车上有一名御者正在驾马,这是给王公贵族专用的出行车马。这辆车重1241公斤,这样的形制和重量在我国古代的金属器中是极为罕见的。车上还绘有龙凤图案,显得高贵华丽。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这是大诗人李白讴歌秦始皇的辉煌业绩、描述营造骊山墓工程的浩大气势的诗句。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而它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秦始皇名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京都邯郸,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秦国在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之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秦王朝建立之后,秦始皇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统一了度量衡,强化了中央集权制。为了达到实行愚民之治,秦始皇还导演了“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后来,因不满秦始皇的暴政,陈胜、吴广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大的秦王朝最终覆灭。

据记载,秦始皇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陵园,历时39年,到公元前208年才完工。陵墓的设计者是当时的丞相李斯,这项工程共征集了72万人力,几乎相当于修建埃及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整个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它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所有帝王陵墓中,以规模之大、埋藏之丰富著称于世。

附:秦始皇陵发掘后的历史沿革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秦始皇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秦始皇陵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2002年,秦始皇陵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同类推荐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热门推荐
  • 娘娘她嫌龙袍不舒服

    娘娘她嫌龙袍不舒服

    有一天,全体大臣实在受不了了,纷纷上书皇后娘娘沈倾然。“娘娘诶,陛下已经一个月没见人影了,不然您老替陛下上一次早朝吧!”沈倾然微微一笑,“不了,那龙袍穿着不舒服,本宫不想穿。”这一局,沈倾然!完胜!!
  • 水晶瓶塞的秘密

    水晶瓶塞的秘密

    选取了亚森?罗宾探案故事中的精彩篇目,分为瓶塞初现、悬崖上的古堡、危机四伏、密约等4个章节。在本书中,主人公侠盗罗宾遭遇强大对手,不仅自己的一举一动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甚至就连对手是谁也搞不清楚。神秘的水晶瓶塞中藏着惊天的秘密,一旦公之于众,法国的整个上流社会将毁于一旦。为了维护贵族的荣耀,罗宾决定挺身而出。
  • 感动学生的智慧故事

    感动学生的智慧故事

    本书汇集的智慧故事都经过精挑细选,涉及古今中外,覆盖面广,选题多样。用心去品读这些故事吧!他人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领悟;他人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但愿这些经典的智慧故事,能够提升你的生命境界,使你的人生之旅更加顺畅、通达、从容。
  • 中国散曲史

    中国散曲史

    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介绍了中国散曲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情形,包括散曲起源、形式及特质,元人散曲,明人散曲及清人散曲四部分。明散曲独特地以昆曲流行为前后期分界,清散曲以清丽、豪放派分别阐述,并专论清小曲与道情。全书资料广博全面,论点独特、勾勒清晰,在研究中国散曲诸家之中独树一帜,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都极深厚。
  • 少年医生

    少年医生

    回家致富,幸福人生,吼~吼~吼!
  • 史上最强初级魔法师

    史上最强初级魔法师

    她是洛家的败笔,异类,是洛家最不愿意承认的存在。从出生开始自身拥有的魔法元素为零,魔力微弱,几乎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而对洛家来说,她就是废物。她是卡斯学院有史以来最耻辱的污点,她被取笑为永远的初级魔法师。一次被戏弄,落入就算是高级魔法师都无法全身而退的迷失森林。生死之间,洛晴的命运之轮终于开始运转。体内强大的魔力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出。从此,卡斯王国开始流传一个不可思议的传言。一名初级魔法师从迷失森林全身而退,还拥有了传说中的神兽。拥有了魔兽,不就意味着她有了召唤师的能力吗?!整个欧雅大陆震惊了。洛家后悔将家族天才赶出家门,开始四处寻找她的下落。却已寻不到她的踪迹。“既然已经抛弃了我,我就是自由身了。我要去寻找对我来说重要的东西。”永远穿着破旧又不合身的魔法长袍,肩上站着一只白毛虎纹猫。洛晴开始了寻找的旅行。当洛晴到达魔法师的巅峰境界的时候,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去改变你的称谓?相信只要你开口,魔法协会会很乐意将你的称谓提升。初级魔法师早就不适合现在的你。”洛晴笑了笑,“称谓什么的,很重要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的伙伴。是和我生死与共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
  • 阁主万安

    阁主万安

    金戈铁马不如一壶甜茶,西风瘦马不如平瘫在家,那么懒的姑娘谁呀?风蔚阁主,顾绝兮。
  • 妖火图图

    妖火图图

    自己的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周芷也想不起来了,只觉得那是好遥远好遥远的事情,遥远到了即使自己拼尽全力去思索,也想不到自己记忆的源头是什么,那是一副太模糊的画面了。他们谁可曾懂自己呢?
  •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孙绍振教授,幽默大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祖籍福建长乐。1936年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结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等著作多部。演讲以幽默、机智、诙谐、犀利见长。《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这本书荟集作者多年幽默演讲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操作性。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