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微反应出现在应激情况之下,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东西在控制纷繁复杂的应激反应?大脑作为人的信息控制中枢,必然对微反应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的大脑究竟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在熟知的大脑结构中,是否存在着鲜为人知的隐藏的大脑结构?
产生微反应的根源,是边缘大脑
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这个问题并非那么容易回答。在一天天长大而变得逐渐复杂的时候,我们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往往是简单的。
人的确是复杂的。我们对人复杂性的研究史很短,它却和人一样复杂。“复杂人”(Complex man)的假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提出,提出者是组织行为学家雪恩等人。然而,与其假设的命名不相对应的是其研究依据并不是人的生理机制,而更偏向于人性与潜在的社会分工问题,“复杂人”假设之后被应用于管理学,其理论被称为“超Y理论”。
鉴于人的复杂性,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管理,包含着辩证的思想,让无数工厂因此而改变了管理模式从而焕发出新的商业生机,即使在同一个工厂里,不同的员工也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实例让超Y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确是复杂的。
人为什么复杂?有人说因为我们的脑是复杂的。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质,它由1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和1,000亿个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每个神经细胞又与其他的神经细胞产生联系,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是人之所以复杂最重要的一点原因。
在当代大部分心理学专业书籍中均有人脑的相应分类:脊髓和脑被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又包含脑干、间脑、小脑、边缘大脑与端脑(大脑)五个部分,由此可见,人脑是复杂,是多重的,这些脑的不同组成部分又分为更加细小的组成元素。
脑干包含延脑、桥脑和中脑;间脑包含丘脑和下丘脑两个部分;小脑在脑干的背面,我们将其表面的灰质称之为小脑皮层,内面的白质叫做髓质……那么大脑又是由几重组成的呢?
其实之前,人脑的结构并不是这样分类的。麦克林(Maclean)提出,人类大脑由脑干、边缘大脑和新皮质构成,并提出情绪脑的理论,认为情绪加工依赖于情绪脑(边缘大脑),强调了海马在边缘系统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整合作用。他提出的较为精细的情绪脑区网络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麦克林的分类方法虽然不同于现在脑的分类,却同样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脑干又被称为爬虫类脑,在脑的结构中出现较早;边缘大脑也叫哺乳动物脑,比脑干、间脑和小脑出现得都晚;新皮质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大脑,正是它将我们同哺乳动物区分开来。三种截然不同的大脑代表着不同的脑进化历程,爬虫类脑、哺乳动物脑与大脑三重一体。
同样为大脑的组成部分,脑干支配着人的呼吸、排泄、进食、睡眠等基本的生命活动,而新皮质管理人的记忆、意识与潜意识。脑干和新皮质都因为它们重要的地位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边缘大脑与二者不同,这个名词在书籍中很少提及甚至没有出现。
对许多人而言边缘大脑一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边缘大脑的作用的确是巨大的。
案例:千年轰炸者
1999年12月,美国海关捕获一名企图炸毁洛杉矶机场的恐怖分子,他的名字叫阿默德,人称“千年轰炸者”,他和本拉登一样都对炸药情有独钟,策划多起爆破案件,行径非常恶劣。
那天在机场,警方发现有一位旅客鬼鬼祟祟,行为与一般旅客大相径庭。在海关检查时,那人看上去紧张焦虑,并且汗流不止。海关人员敏锐地发现了这名可疑人员,于是命令他配合接受详细检查,这个可疑人员就是“千年轰炸者”阿默德。阿默德察觉到局势的严重性后,试图逃跑,但很快就被抓住了。阿默德被带回警察局接受质问,在接受质问时,他矢口否认自己的犯罪预谋,并说了一些假话,但随后机场工作人员从他的包里搜出大量炸药和一些定时装置,阿默德对此供认不讳,表明了自己想要炸毁洛杉矶机场,没想到在刚入境的时候就会落网。
原理:边缘大脑控制人的各种条件反射。
分析:
在上面的案例中,阿默德紧张不安和大量出汗的表现,正是固有的边缘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边缘大脑的结构中也包括丘脑前核,当人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人体就会不受控制地发出各种信号,出现焦虑、流汗等反应。
在接受海关检查的时候,正常人都会表现自然,而阿默德的微反应过于“剧烈”,让海关人员一下子把他和其他人区分开来,最后破获了洛杉矶机场爆炸案。从而所知,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是最真实的,以此为依据,海关人员才会当机立断地抓获这名恐怖分子。
脑的进化——边缘大脑从何而来
你可知道,现在的有袋动物、食虫动物、啮齿类动物、鲸类及食肉动物以及灵长类动物其实都有共同的祖先?在以现存的物种研究脑的进化史和种系发生史的时候,专家们发现各类哺乳动物都在几千万年前有着亲缘关系,即使它们风马牛不相及。
现代猿猴并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因为我们处于同一个时代,只是猿猴的种系特征、脑容量等更加类似于我们的祖先而已。似乎我们有着怎么解决也解决不完的问题,既然现代猿类不是人类的祖先,那么我们共同的祖先是什么?人的大脑如何发展至今?边缘大脑这一神秘组织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脑的发展是一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
在谈及进化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把一系列具有哲学高度的问题引用进来并且屡试不爽,比如这个世界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世界理解成是地球,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了。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地球应该是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还是一片混沌,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地球是一片“馄饨”,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球都保持着较高的温度,地球上的众多元素都呈现游离的气态,就像是一碗烧糊的馄饨。
时间蹭蹭蹭地走,一晃就是十几亿年,地球的温度在逐渐下降,地形也变得逐渐复杂,产生了岩石、水和原始的大气层等无机物,出现了微弱的生命迹象,又过了几亿年,才产生了动物和植物的分化,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细胞阶段。
细胞阶段的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单细胞动物至今我们依旧能看到,变形虫就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一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很明显,它们没有大脑,甚至连专门的神经系统都没有,单细胞生物通过自身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各样的基本生命活动。
之后生物由于身体的不断分化而不再只有孤零零的一个细胞,而是有了两个甚至更多,细胞不断变化、分化,产生了多细胞动物。在低等多细胞生物中,依旧不存在大脑,但是已经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以及起到协调作用的神经系统,这为具有复杂结构的大脑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几十亿年的生命发展,仅仅让单细胞动物的身上多加了几个细胞,按照这样的速度,从多细胞动物发展到现代人类岂不是需要上千亿年的时间?还好,动物的发展速度总是越来越快的。
时间推进到距今大约6亿年前的寒武纪,这时候动物的身体结构已经不是简单的几个细胞,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动物——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虽然它们的神经分化不一样,但是它们都进入了动物阶段。
在节肢动物的身上依旧没有大脑,但是其神经细胞比多细胞动物更集中,形成了三大神经节,这些位于头部的神经节就是脑的雏形。
历史的脚步又向前迈进了大约1亿年,地球进入奥陶纪,这时候无脊椎动物进化成了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一般左右对称,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尾巴三个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根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因此得名。脊椎骨内有一条神经管,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是实心的,而脊椎动物的却是空心的,空心的神经组织增加了空间,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神经组织与外界物质的交换,为脑的出现提供了准备条件。随着低等脊椎动物的逐渐发展,在神经管的前端膨大形成了脑泡,脑泡逐渐发展成独立的五个部分: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和小脑,与现在人类的脑相比,至此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结构。
两栖动物的前脑已经发展成为两半球,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低等脊椎动物也逐渐变得高等、复杂起来。
低等脊椎动物变成了高等脊椎动物,这两者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大脑的结构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变化。这里说的高等脊椎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作为高等脊椎动物,其神经更加完善,已经分化的两个半球出现沟回,在扩大了大脑皮层表面积的同时脑各部位的技能也日趋分化,这时候我们的边缘大脑正式进入脑发展的历史舞台。
我们的边缘大脑
边缘大脑是我们大脑内的一个复杂而又经常被忽视的组织。
首先,边缘系统拥有一些基本功能,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调节内脏活动,引起睡眠活动;其次,作为一些高级脊椎动物和人类专属的边缘系统,它必然拥有一些高级的功能,如影响或产生情绪、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等。我们在此主要探讨的便是情绪及反应方面。
边缘系统和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有表情的面孔或有情绪色彩的图片都会使边缘系统某些部位如杏仁核显著被激活……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行为都与微反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理学家对狗、猫、猴等动物进行实验发现,损伤它们的杏仁核、海马等区域,可使动物出现“假怒”反应或“愤怒的行为”;也有研究证明,如果只将扣带回损坏,会使动物的情绪反应减弱或不易出现。
当我们遇到麻烦——如一只凶猛异常的野兽,或者一个铁石心肠的美女的时候,边缘系统就会调整我们的外部行为,表现出许多无意识的反应,它们与边缘系统一样没有太多人会留意,但蕴含的意义却非常丰富,这些反应就是微反应。
然而,当我们知道微反应的生理机制以后,我们依旧对微反应这个陌生的名词知道得太少了。如果说人的情绪是一个未知数的话,那么微反应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微反应究竟让我们的身体如何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微反应是否有规律与原则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