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0400000003

第3章 严明纪律:好行为来自好习惯

营造循规蹈矩的环境

公司制订出来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成为摆设,作为领导,应当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规,便加以惩治,绝不手软。

为了形成遵守纪律自觉性的好氛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明确的措施。

(1)广泛宣传

许多领导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些规定谁都知道”。但是,新来的员工,甚至有时有些老员工,直到他们违反了某条规定时才听说有这么个规定。

国外有些领导按惯例给每个员工发一份公司规定,并让他们签署一份声明,表示已经收到、阅读并理解了公司的规章。这种做法很值得效仿。

(2)保持镇定

无论违规行为多么严重,你都应该保持镇定,不能失控。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失去冷静,那就应该等一等,直到恢复了镇定再采取行动。

怎样才能恢复镇定呢?闭上嘴巴,待会儿再开口,做些拖延时间的事情。告诉员工半个小时之后再到办公室来见你,或者请这位员工与你一起去办公室或休息场所。

切记:千万不要对员工大发雷霆。

(3)调查了解

作为领导者,不应无视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如果这样做,就是在向其他员工表明你不打算执行公司的规章条例。但你也不应该走向另一个极端,草率地惩罚或处分员工。在行动之前,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必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员工为什么这样做。

(4)私下处分

如果公开进行惩治,那么受处分的员工会因当众受批评而产生怨恨,形势就可能恶化而起破坏作用。因此,处分一般应私下进行。

关于私下处分的规则仅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员工在其他人面前公开与你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当众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否则就有失去控制的风险。如果你不能果断地行动,就会失去员工对你的尊重,失去控制,大大损伤士气。

(5)一视同仁

公司制定出的规章是让大家共同遵守的。当然,并非每个违规行为都受到同样的处罚。一视同仁不是说对待所有的人要完全一个样。一视同仁的原则是指在同样条件和同样的情形下,应该采用同一种处罚。

(6)坚决公正

坚决不是指粗暴或仗势欺人,不是指滥施压力和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是对员工和公司都要公道。对员工要公道是指要有充分的根据,它包括解释清楚公司为什么要制定这条规章,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纪律处分,以及希望这个处分产生什么效果。

(7)消除怨恨

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而不是惩罚。因此,你应该向员工表示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执行纪律处分后以这样积极的调子跟员工谈话,将有助于消除员工的苦恼和怨恨。

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良好的习惯,做人如此,管理企业也是如此。我们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不听话的孩子就应该送到军队去锻炼锻炼。为什么不听话的孩子到了军队就能变好呢?因为军队改掉了孩子身上的许多不好的习惯,使孩子具有了军人的素质、军人的作风。

军人良好的素质来自于平时的训练,操练的目的不外乎有三点:一是增强团队意识,二是学习战斗中的攻守技能,三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企业的管理仅凭“温和的刺激”还不行,还需要“强化”。通过“强化”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形成自觉意识,循环往复,良好的习惯就可以慢慢形成。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反复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当管理者要求员工形成良好的习惯时,他们自己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当良好的习惯在企业上下都形成后,管理者希望的轻松高效管理也就不远了。

防微杜渐,把好“入口关”

惩罚的关键是防微杜渐,但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呢?

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尽可能雇用最好的员工。员工的综合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既不能片面强调学历,也不能忽视实践能力。

“我们寻找那些有潜力的人才,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将应聘人员置于一种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微软公司项目主管莎侬·彼得斯如是说。借助于模拟这些真实的工作情景,评估小组可以挑选出最佳的应聘人员。

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培训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培训的内容根据公司的要求而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是第一课。要告诉新招聘的员工,今后一定要照章办事,凡是违反规章制度的,公司绝不心慈手软。到处罚的时候,不要说“不知者无罪”的话,听不听是他们的事,执行不执行也是他们的事,但是否聘用则是公司的事,公司有这个权利。

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要进行认真的观察考核。不否认员工有伪装的可能,但隐瞒是不能持久的,包括学历证明和工作能力。

试用期满,正式成为你的雇员后,从开始工作的那一天起,你就应与他们商定工作责任、目标、重点和标准。将这些用文字写下来,并制订日程表定期总结进度、查找问题。要确保你的员工能毫无疑问地完成任务,并达到你预期的效果。

向员工提的要求必须具体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不要说“尽快”、“尽量”一类的话,一定要说出准确的日期,并交代具体的方法。

同时,还要向员工经常提供反馈意见,通过与员工边喝咖啡边聊天等简单的手段进行检查和总结,你可以使用一种随意、温和的方式查找任何问题,并定期评估所有员工的工作表现。这对于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同样珍贵的,不仅你自己可以发现工作中的强项和弱项,你的员工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奖励和惩罚的依据。“这对于你以后不得不解雇某个员工也很有帮助,”微软公司项目主管莎依·彼得斯说,“关于有谁参与、发生了什么、何时发生等情况要记录下来,到时候你就有案可查。”

文字依据还包括会议记录和员工的临时请假条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凭记忆往往容易出差错,到时说不清。

总而言之,防患于未然,惩罚才能做到防微杜渐。

规章制度是条“高压线”

路边有条高压线,旁边高挂的警示牌警示路人:不得上前触摸。如果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听劝告,非要上去摸一下,结果就会被电击中。对于这种人,我们除了心生同情之外,多少觉得他有点“活该”。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制度明明规定了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好像是标明了在那里有“高压线”,这样如果偏偏还有不信邪的人要去碰碰,结果即使被碰得“头破血流”,又岂能怨别人?只能是咎由自取。

企业的规章制度包括《员工手册》、《员工的行为规范》、《纪律处罚条例》等成文的制度。

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第一课就是向员工说明规章制度,对老员工也要不断地提醒,让所有员工都了解企业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规章制度,让员工认同这些规章制度。如果员工提出了新建议,只要是对企业有利的,不仅要采纳,还要奖励。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要不断地告知新老员工,只有在大家不断知情、不断被提醒的时候,公司才可以用这些制度去处罚员工。

向员工说明了规章制度以后,公司还要不断观察员工的表现,并且经常给予反馈。经理要告知员工:“你这么做是不对的,那么做是对的,这么做可能违反了哪一条规定。”如果在经理不断提醒、不断反馈的情况下,员工依然犯错误,就要对其实施惩罚。这种提醒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中层经理的执行权中包含这样一条规定——你指导员工不断反馈,如果员工依然做不到,你才能惩罚他或辞退他。

在实施惩罚前,还要将犯错员工的表现和成文的规章制度作对比,比较二者是否相差很多,差距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可以为下一步骤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如果员工的行为背离规章制度很远,就要遵照规章制度对其实施恰当的处分。

处罚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员工受到教育并以此为戒,才是真正的结束。

制度的“高压线”,还是不碰为好,为自己,为他人,更为了集体。

从改变人的习惯开始

应该如何对员工进行培训呢?

首先,要严明纪律,要向员工讲清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说明遵守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如果员工因为不明白条例犯了错误,应该讲明白纪律后再给他一次机会,不能一下子就将其“打死”。古代的“兵圣”孙武为吴王训练女兵。吴王选了150名宫女让孙武教习。孙武挑出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作队长,让宫女们都穿上战甲。孙武申明了军令之后问宫女们听懂没有,宫女们表示听懂了。孙武发令“向左转”,宫女们都哈哈大笑。孙武说:“令出不明是我的责任。”于是又三令五申一遍纪律,又发令:“向右转。”宫女们又哈哈大笑起来。孙武这次毫不客气地斩了吴王的两个妃子,宫女们都吓得发抖。孙武重新选了两个宫女作队长,这次女兵们都很听话了。

另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督导员工,从他们的生活抓起。在他们用餐时,可以组织一个检查班子,看他们是否很讲究卫生、打饭前碗冲洗了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把他的做法纠正过来。再看他们吃饭的坐姿正不正确,看他们拿筷子的方法正不正确。吃完饭后,看他们每个人的盘子里还剩多少菜,发现小错误就说服他们、纠正他们,让他们养成服从纪律的习惯。

制定了如此一系列条例后,还需定期进行检查,评出优、良、差,或者用打分的形式,以保证条例得以贯彻。

如果单位条件许可,也可以每年对员工搞一次军训或者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对纪律进行强化,这样就可以强化纪律,达到培训的目的。

告诫员工要收到实效

告诫是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告诫的目的是使员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比如旷工、迟到、工作不负责任等。但是,管理者如何告诫员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使员工容易接受和乐于改变呢?下面的建议可供借鉴。

(1)事先要让员工知道组织的行为规范

作为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告诫之前,应当让员工对组织的行为准则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员工不知道何种行为会招致惩罚,他们会认为告诫是不公平的,是管理者在有意“找茬儿”。因此,为组织制定一个行为规范并公之于众是至关重要的。

(2)告诫要讲求实效性

如果违规行为与告诫之间的时间间隔很长,告诫对员工产生的效果就会削弱。在员工违规之后迅速地对其进行告诫,员工会更倾向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替自己狡辩。因此,一旦发现违规,要及时地进行告诫。当然,注意及时性的同时也不应该过于忙,一定要查清事实,公平处理。

(3)告诫时应当明确提出具体的理由

对员工进行告诫时,首先应当清楚地向员工讲明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实施了什么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则。如果管理者自身掌握的事实与员工讲述的事实差别很大,应当重新进行调查。同时,仅仅引证公司的规章制度还不足以作为谴责员工的理由,因为这样他们往住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应向其说明他的行为给组织带来的损失,比如,迟到会增加别的员工的工作负担,影响整个组织的士气,导致组织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等。

(4)告诫要讲求一致性

一致性要求对员工进行告诫要公平。如果以不一致的方式来处理违规行为,规章制度就会丧失竞争力,会打击员工的士气。同时,员工也会对管理者执行规章的能力表示怀疑。当然,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是说对待每个人都完全相同,在告诫员工的时候,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告诫时,应当使其相信这样的处理是有充分根据的。

(5)告诫必须对事不对人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告诫是因为其行为违反了规则,因此告诫应当与员工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时刻记住:告诫的是违规的行为,而不是违规的人。告诫之后,管理者应当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公平地对待员工。

(6)以平静、客观、严肃的方式对待员工

告诫是基于权力之下的一种活动。管理者在告诫时必须平静、客观、严肃地实行,以保证告诫活动的权威性。告诫不宜用开玩笑或者聊天的方式来实行;同时,也不能在告诫时采取发怒、怒斥等情绪化行为,这同样是不严肃的。告诫是为了让员工改变行为,而不是吵架。

不妨“杀鸡给猴看”

某公司为整肃纪律,对公司里的不良现象进行整顿,规定凡工作时间打牌者予以开除。一天中午,离下班还差十分钟,经理刘某路过食堂附近,忽然听见里面有几个工人在吆五喝六。他猜想:这准是有人违反制度,躲到食堂打牌来了,于是立刻上前撩开门帘走了进去。谁知道那几个打牌的人动作十分敏捷,没等刘经理看清是谁,撒腿就从另一个小门跑了出去。身体矮胖的刘经理在后面紧追不舍,但等他追上楼,那几个违纪的人员早已隐入人群里。不过刘经理自有办法对付。他立即叫来车间主任,宣布全车间停工开会,整顿纪律。几乎没费多少工夫,就查出了那几个员工的名字。在会上,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全体职工,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纪律,通过从严治理来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接着,他当众宣布:对那几个被当场查出来的违纪员工,立刻予以开除。就这样,刘经理通过抓住这个典型事例,惩一儆百,很快就扭转了该公司纪律松散的局面。从那以后,该企业员工再没发生过类似事件,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

当一个组织陷于无序状态、主管的命令无法产生效果时,不妨针对整个组织进行“苏醒疗法”。方法之一便是痛斥一个特定的违纪人员。因为如果责备整个部门,将会使大家产生每个人都有错误之感而分散责任;同样地,大家也有可能认为每个人都没有错。所以,惩戒严重过失者可使其他人员心想:“幸亏我没有做错”,进而约束自己尽量不犯错误。如此一来,部属们各自遵章守纪,并且一定会加倍努力工作,组织则会自动回到有序的状态。

同类推荐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马云内部讲话系列(全3册)

    本书全面阐释了马云对电子商务、数据时代、未来技术以及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畅想,详细解读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乃至未来三十年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马云宣告DT时代即将到来,eWTP平台必将建立,一场电子商务的革命即将展开。他对企业与个人在未来十年的机遇和陷阱,一一提出对策,具有实战性。马云把过去十几年自己在创业、管理和处世上的人生哲学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除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马云还对未来十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和人的智慧升级做出了全面分析和惊人预测。在展望未来之余,马云还多维地分享了他关于阿里巴巴上市、公益活动、女性权益、环境保护、农村脱贫、打击假货、乡村教师、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
  • 杰克·韦尔奇给青年管理者的11条准则

    杰克·韦尔奇给青年管理者的11条准则

    杰克·韦尔奇,一位曾经领导着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其卓越的管理准则正在影响着每一位渴望成就辉煌的青年管理者。杰克·韦尔奇无疑是世界上最受称道的CEO,担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长达17年之久,亲手为美国企业界的重组画下了一张极具价值的蓝图,其管理准则也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管理者。每一位青年管理者都希望有朝一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杰出。如果你仔细阅读并思考本书中杰克·韦尔奇给你的11条准则,那么你一定有接近他甚至超越他的可能。
  •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成功,就会与成功更近。将成功的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智慧与大家分享,让众多的总经理在打理公司的过程中走得更轻松、更踏实。本书深刻地剖析了总经理打理公司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和管理金律,给总经理们提供了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最具实战性的200条经验锦囊妙计。融深刻的哲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于一体,总经理们可以在畅快淋漓地饱览公司发展经典实例的同时,学会让公司精于竞争的提升之道,掌握令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顽强能力。
热门推荐
  • 超级无敌世家主

    超级无敌世家主

    变异仆人,狐妖侍女,金属机械狗,罗尘木随手给自己嘴中填了一颗修为经验丹,看着满院的仆人,心中满意。试问这世上,还有谁,敢跟他比逍遥自在?世家一出,谁与争锋!敢笑天下英雄,皆是一群没蛋的玩意!
  • 重生之食全酒美

    重生之食全酒美

    美食美酒,空间种田。厨艺之巅,谁与争锋。一代酿酒大师凤致穿越到现代,莫名其妙多了个儿子。从此带儿子发家致富,重拾老本行酿酒,没事做做美食,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些人的眼中钉。极品亲戚层出不穷,神秘客人各种难搞,名厨世家轮番上阵,凤致以厨争巅,顺便还遇见了儿子他爹。凤致:儿子我收下了,孩子他爹可以退货吗?孩子爹:不行。凤致:“QAQ”--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徒弟又在作死了

    我的徒弟又在作死了

    悲惨的身世,厌世的性格。温然妥妥的成为了恶毒女配的标配,但是童鞋你是不是拿错了剧本,这分明是女主的待遇啊喂!温然是一个典型的外冷内热的神女子,但是,如果没有面前的几个逗比的话,温然的形象可以崩坏的更慢。但是现在,温然常常因为自己不够煞笔而感到自卑。
  •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The Cloister and the Hear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偷心:强宠穿越妃

    邪王偷心:强宠穿越妃

    她光荣的穿越了,爱上一个双重人格分裂的男子。她知道,他只是生病了,所以,她决定要陪在他身边。直到——“我从没爱过你,我只是把你当成她的替身。这,就是真相!”当他亲口说出这句话时,“我真是疯了,才会傻傻的爱着你!从今以后,你我夫妻,恩断义绝!”然而,她真的可以与他恩断义绝吗?
  • 沉鱼七秒

    沉鱼七秒

    鱼的记忆有七秒,人的一生有很长。美好的瞬间就在那短短的七秒之间。
  • 锦绣嫡女

    锦绣嫡女

    她本是梁朝唯一布衣皇后,扶帝登基却被嫁祸巫蛊之祸,最后身怀六甲竟被活活害死,重生后,她发誓她定要复仇!指腹为婚的傻子王爷到底是有什么背景?前世渣夫再度垂青,她又该何去何从?阴谋诡异,重生这一世,她定然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大杀天下,我曲无容想要,必定到手!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或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已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 天命大陆

    天命大陆

    武道一途、千难万阻。一旦踏入、非死即。没有谁是与生俱来的强者、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敌人。落魄家族子弟凌时一、惊得无上传承。怀揣上古神器、手握绝世神剑。从此修行路上一路畅通无阻,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佛阻杀佛、魔挡诛魔、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兄弟,我甘心与世为敌,予佳人,吾情愿倾其所有!!!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