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9000000002

第2章 一花五叶

祖师西来意

“祖师西来意”与“佛法大意”一样,都表示佛法的奥义。禅宗初祖达摩从西方的印度来到中国传弘禅法,对“其真意为何”加以反省考察,以究明诸佛列祖悟道的根本精神,是禅宗开悟的机语,是禅门中最为热门的话题。禅僧对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佛法大意的回答,反映了禅宗思想体系的四个最重要的部分。

一、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

(一)佛法大意具有超越性,语言文字不可表达。龙牙和尚问洞山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洞山说:“等河水倒流的时候我就跟你说。”龙牙听了,顿有所悟。

(二)佛法大意是引导人们发现本心自性。坦然禅师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旨?”老空禅师说:“为什么不问自家的意义,问他人的意旨做什么?”

(三)本心圆满,不劳外求。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赵州禅师反问:“你的名字叫什么?”僧人说:“我叫某某。”赵州说:“含元殿里,金谷园中。”含元殿里即长安,金谷园中花最繁。所以不必向他处觅长安,不必向他园看花柳。

(四)本心寸丝不挂,连悟的意念都不能存有。僧问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答:“真呕心!赶快把这种见解吐掉吧!”

(五)纵是不悟本心,本心也未曾遗失。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示偈曰:“刹刹现形仪,尘尘具觉知。性源常鼓浪,不悟未曾移。”一草一木,一粒沙尘,都体现着真如,具备觉悟的潜能。性灵之源虽然常常因境风的吹拂而生起波浪,以至丧失了澄明的观照,但它澄明的本性,却从来没有失去。

二、迷失论——揭示本心扰动、不觉、缺憾、执着的状况及缘由。禅宗指出,向外寻求佛法大意,就导致了本心的失落。僧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禅师答:“你已经离它十万八千里了!”

三、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禅师用种种机法粉碎学人的疑情妄念,不胜枚举。此处例证从略。

四、境界论——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

(一)一切现成的现量境。僧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禅师回答:“日里看山。”日里看山,清清楚楚。佛法大意,明明白白。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云门禅师答:“春来草自青。”春来草自青,触目皆菩提。

(二)能所俱泯的直觉境。僧问首山:“什么是佛法大意?”首山说:“新妇骑驴阿家牵。”新妇骑驴,婆婆(阿家)牵绳,两人都处于无心状态,泯除了尊卑之分,贵贱之别,其中即存在着活生生的佛意。

(三)涵容互摄的圆融境。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云门禅师答:“面南看北斗。”面朝着南边,看到的却是北斗,表现了南北一体的圆融体验。

(四)随缘任运的日用境。僧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答:“天冷的时候烤火,天暖了晒晒太阳。”纯乎天然,毫不做作。

传灯

佛教认为佛法能照破世界“冥暗”,像灯一样,所以把传法叫传灯。《维摩经·菩萨品》说:“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点燃了百千盏灯,黑暗的地方都被照得透亮,光明永不熄灭。”《大智度论》卷一百说:“你应当教化弟子,弟子再教化百余人,这样一代代传下去,最后的情形就像是一盏灯点燃了无数的灯。”

《坛经·忏悔品》:“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证道歌》:“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在这个意义上,禅宗把师徒间的传授,叫作“传灯”,把记载传法语录的著作,也冠以“灯”的名字。最著名的如《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后来宋代的普济禅师对这五部书进行了删削,编成《五灯会元》,至今仍然是了解禅宗的最基本的典籍。

《竹窗合笔》:“自拈花悟旨,以至舂米传衣,西域此方,灯灯续照。而黄梅之记曹溪曰:‘向后佛法,由汝大行。’乃南岳、青原,灿然为五宗,大盛于唐,继美于宋,逮元尚多其人,而今则残辉欲烬矣。”说自从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承接了佛陀的大法后,传到东土六祖慧能,开创了中国的禅宗,西域和中土大地,一代一代地弘扬禅法。当年五祖弘忍大师在黄梅对六祖预测说:“从你之后,禅法要大大地盛行起来。”六祖传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等,青原行思数传而开出云门、法眼、曹洞三宗,南岳怀让数传而开出沩仰、临济二宗,由唐及宋,禅风大炽。等到元明,还有高峰、中峰等一些著名禅师,到了清代,就开始黯淡无光了。

无功德

达摩大师是南印度香至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投般若多罗出家后,精勤修持,深得师父器重。达摩遵从师嘱在本国弘法,成为传法第二十八祖。达摩后来辞别四众弟子,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前往遥远的中国弘传佛法。

达摩乘船远渡重洋,三易寒暑,在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到达南海。南海是梁朝的领地。当时萧昂担任广州刺史,他听说有西方高僧渡海而来,连忙备礼迎接,同时写表章一道,派人飞马赶至金陵,上奏梁武帝。

梁武帝经常口诵《放光般若经》,起寺度僧,支持佛教,人称“佛心天子”。梁武帝阅过奏章,知道从南天竺来了一位高僧,龙心大悦,立刻派使者前往广州迎达摩来到金陵宫中。

梁武帝问达摩:“朕自从即位以来,起寺、写经、度僧、造像不计其数,不知有什么功德?”

达摩断然地回答说:“无功德!”

“为什么没有功德?”武帝一脸的疑惑。

“如果做善事而希求果报的话,就不是实在的功德。”

二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达摩一眼看穿了梁武帝贪求福报的心理,知道自己的机缘不在这里,便在一个深夜,暗地里离开驿馆。

达摩来到江边,随手折下一枝芦苇抛入江中,苇叶立刻漂浮在水面上。达摩飞身跃向江中,轻落其上。芦苇借助风势,如一叶扁舟向江北驶去,须臾便到达岸边。这便是传说的达摩大师“一苇渡江”。

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五乳峰,在那里面壁修行,等待时机。由于长时间面壁而坐,日光照射着他的影子,竟然在石壁上留下了一道印痕。

行善而欲为人知,乃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若只为求功德而行善,则其善行都是虚伪的,所以说“无功德”。一个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把这种恩惠记在心头,更没有存着让别人赞美的观念,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一个用钱财帮助别人的人,不但计较自己对别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回报,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文钱的功德。施恩惠给别人而要对方感恩图报,那么连原来帮助别人的那点好心也会变质。被世人誉之为“佛心天子”的梁武帝竟然问出那么没有深度的问题,恰好露出了他行善而欲为人知的尾巴。

主持镰仓圆觉寺的诚拙大师,深感他用来教学的地方太狭小,不能满足各地前来求学者的要求,因此想谋求更大的场所。

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诚拙大师提起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建一座较为宽敞的讲堂。

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大师的手里,大师一边接钱,一边随口说道:“好吧,我收下了。”

梅津虽将一袋黄金交给了诚拙,但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了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

梅津不由得提醒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

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经对我说过了。”

梅津被大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

诚拙大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

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

大师不由得板起面孔,严肃地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主才应该感谢!”

一花开五叶

达摩来华在嵩山面壁九年,前来拜师求法的人中,有一位叫慧可的僧人,立雪断臂,最受达摩的器重。达摩临终前将禅法传给慧可,说传法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花开五叶”指我国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由达摩传入中国的“如来禅”;“五叶”指禅宗之流——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

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佛遂将大法传于迦叶。“一花”就是世尊拈花,是“如来禅”的象征。达摩来中国后,就是弘扬这种禅法,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自达摩经过六传,至六祖慧能。慧能之后,中国禅宗分为两系,两系又分化出五宗,“五叶”就是指禅宗的这五家。后来,临济宗又衍化出黄龙、杨岐二派,所以又叫作“五家七宗”。

《法眼语录》:“拂袖空山,九年冷坐。后得慧可,以续慧命。递相授受,至六祖大鉴,衣钵不传,单传其法。一花开五叶之谶,其若是乎。”意思是达摩与梁武帝机缘不合,拂袖而去,在嵩山面壁九年,后来得到了慧可,将禅法传授给他。传到六祖慧能之时,为避免纷争,不再传衣钵,而单传禅法。“一花开五叶”的谶言,说的就是这个。根据这段话,法眼禅师是把达摩的禅法看作“一花”,二祖至六祖慧能的五代相传称为“五叶”。这也代表了禅宗对“一花开五叶”的一种看法。

立雪断臂

在达摩面壁的第三年,有位叫神光的僧人,为了求得正法,慕名而来。达摩在洞内打坐,理也不理他。

神光并没有失望,他知道过去那些伟大的求法者,为了求道,没有不经过严酷考验的。他坚定地守护在洞外。

有一天夜晚,天空飘起了大雪。神光一如既往地站在雪地里,后来大雪埋住了他的双膝,一直埋到腰部。

达摩终于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说:“我是来求和尚开示的,希望和尚打开慈悲之门,普度苦难的众生。”

达摩说:“只有吃世上之最苦,忍世上之最难忍,行世上之最难行,才能体会诸佛的无上妙道。小德小智,岂能了解佛道?”

神光为了表示自己献身佛法的决心,挥刀斩断左臂,呈献在达摩面前。

达摩感动地说:“诸佛为了求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你立雪齐腰、断臂求法,可见你的心意之诚。你说说你有什么困扰,我为你解除。”

“我的心不安稳,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说:“你把这个不安的心拿出来,我替你安。”

神光寻找好久,说:“我找不到它。”

达摩说:“我已经把你的心安顿好了!”

于是达摩为他起名慧可。

得骨得髓

达摩面壁的第九个年头,一天,他召来四位弟子,郑重宣布自己就要启程返回南天竺了。徒弟们一听,含泪挽留。达摩说道:“为师也舍不得离开你们,但是九年前我已答应南天竺国王,在我确定中土传人之后就返回故乡。现在就请你们各自说说跟随我修习禅法的心得。”

道副抢先答道:“依我所见,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确切表达的,所以不能拘泥于文字,但必要时又必须用文字加以说明,所以也离不开文字。”

达摩对道副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

尼总持回答说:“我认为实相就好比阿难见东方妙喜世界,一见更不再见。所以我认为那描述感官事物的文字是虚妄不实的。”

达摩看了看尼总持说:“你算是得到我的肉了。”

接着,道育回答说:“我的见解是无一法可得。因为宇宙万法都是虚幻的,既非语言所能描述,也不是凡心所能感知。宇宙万法尚且如此,更何况能感知到的色相哩!”

达摩注视着道育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只见他向前跨上一步,恭敬地向达摩行了个礼,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默然而立。

达摩望着慧可,师徒二人相视而笑。达摩点点头说:“慧可,你算得到我禅法的精髓了!”

达摩密示慧可说:“过去,如来以正法眼藏付嘱迦叶大士,辗转相传以至于我,我现在就把它传给你,你要善加护持。我还要将祖传袈裟传给你,作为我派佛法相传的信物。今后你遇劫逢难时,可出示袈裟并说出我的传法偈,用以表明身份,便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约到我圆寂之后二百年时,就可以停止传授佛钵袈裟了。因为那时我所弘扬的禅法将传遍中土大地,以心传心,用不着以衣钵取得征信了。现在你仔细听着传法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慧可暗将传法偈记在心中,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后来,中土禅宗形成了沩仰宗、临济宗、法眼宗、云门宗、曹洞宗五大派,果然印证了达摩“一花开五叶”的预言。

有情来下种

《坛经·行由品》载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的禅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众生具有灵明不灭的自性,遇到明师指点(“有情来下种”),机缘成熟,即可结出硕果。相反,如果是根性愚钝的人(“无情即无种”),就难以开悟成佛了。即使有明眼宗师费心启悟,他也不可能荷承大法。

因为这个缘故,禅宗付法,尤其注意选择对象,像五祖的禅法,只能是“能者得之”(“能”暗指慧能),而对于那些钝根之人,师家的态度是“千钧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独掌不浪鸣”,就没有必要多费口舌了。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本是广州一位卢姓人家的孩子。当他听到弘忍大师在湖北黄梅弘法时,就投到弘忍门下,一番应对,深得弘忍的赞许。为了进一步磨炼他,弘忍让他去碓房舂米。慧能依言在碓房劳作。由于身子轻,就在腰间系了块石头踏碓。

过了若干日子,弘忍知道自己选择继承者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召集门下七百名弟子,严肃地说道:“正法难传,不要只是把我的话作为你们修行的准则。你们应按照个人的体验作一首偈子,谁的偈子与正法相契合,我就将衣钵传付给谁。”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知识广博,通晓佛教内外的学问,为其他弟子所推崇。众弟子议论道:“五祖求偈传法,非神秀师兄莫属,我们都可以免作了。”神秀听此赞誉,暗自高兴,仔细琢磨,作了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作成之后,便书写在墙壁上,众人一见,纷纷叫好。弘忍听到众人围观叫好之声,读了之后,知道是神秀所作,赞叹地对众门人说:“你们按照此偈所说的去修行,必能有所成就。”然后叫众弟子念诵此偈。

这天晚上,神秀来到弘忍的房里,弘忍说:“你的这首偈子写得不错,但还不够透彻,下去再作一首吧。”神秀听了,精神紧张,怎么也作不出来了。

神秀的这首偈子把坚持不间断修行的原因以及结果充分表现了出来,体现了北宗禅法渐修的特色。由于弘忍见偈后未加印可,神秀遂未能得到弘忍的衣钵。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众人喧传神秀偈子的时候,慧能正在碓房舂米。他听到外面有议论声,就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弘忍大师准备传付衣钵,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表达对禅的体验。谁的体验最深,就将正法传给谁。神秀上座作了一偈,弘忍大师对此偈很赞赏,大家现在都在传诵,看来衣钵肯定是要传给他了。”接着把神秀的偈子朗诵了一遍。

慧能沉默了一会儿,说:“神秀上座的这首偈子写得不错,可惜还没有能够见性。”

那僧听了,不相信地摇了摇头,说:“你一个舂米汉能知道些什么!”

这天晚上,慧能也作了一首偈子,请一位居士写在神秀偈的后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天,众人发现神秀上座的偈旁又多了一偈,诵读之余,纷纷赞不绝口。弘忍闻讯赶来,看了之后,却说:“这是谁写的?”然后,脱下草鞋将偈语擦去,背着手走回方丈室中去了。

慧能这首偈子说,既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它们都是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又哪来的尘埃?既无尘埃,又怎用得着拂拭?这首偈与神秀的那首针锋相对,比神秀的偈子更能体现禅的精神。它直指人心,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它是天生清净的,谈不上有什么尘埃,只要见到了这个本心,便能顿悟成佛。时时勤拂拭的功夫,如同画蛇添足,纯属多余。

这天夜里,慧能忽然接到师父的密令,赶到方丈室去见他。来到方丈室,弘忍用袈裟遮住窗口的灯光,免得外边的人看到。他先是为慧能讲授了《金刚经》的精华,然后对他说:

“诸佛出世是为了使众生开悟成佛这件大事,因此往往随机缘的大小、根性的深浅而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有十地修习、三乘解脱、顿悟成佛等佛法要旨,这些都是佛教修行的途径。我佛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将大法传付给迦叶,再经迦叶辗转传授,遂有四天二十八祖。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将正法传给慧可大师,然后代代相传到我。今天我将佛钵和袈裟再传给你,你要好好地珍惜爱护,切记不可断绝法统。你现在听我说一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跪拜在地,恭敬地接受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

风动、幡动

慧能得了弘忍衣钵,隐居在广东曹溪,待缘而化。十余年后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有风吹幡动,两个僧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是风在动。

慧能听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的心在动!”

二僧大惊,禀报了印宗法师。印宗一听,知道来者并非凡人,就请他登上法座说法。慧能登座说法,一座大惊。

这天晚上,印宗把慧能请到自己的房间里,说:“我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南传了,莫非你就是他的传人?”慧能说:“正是。”于是取出袈裟,金光灿烂。印宗拜倒在地,当即为慧能削发,拜慧能为师。第二天亲自搀扶着慧能登上法座,宣布这一特大喜讯。

从这以后,慧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风动幡动的故事,最早见成书略早于敦煌本《坛经》的《历代法宝记》。二僧争论风动还是幡动,注意的只是施者与受者的关系,是毫无意义的肤浅之争。慧能的人心自动之说,则纯属禅门本色。慧能在否定了风动、幡动等观点后,明确提出了“心动”之说,这就把全部问题归结于“自心”。

慧能说过“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世间一切万有,尽由自心变幻而生。佛家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意思是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心”的变现和展开。所以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

在慧能看来,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因为诸相都是心念妄起执着的产物。慧能在否定了风动、幡动等观点后,直接指明风幡之动,根源于一念妄心。正是这一念妄心,决定了眼识追逐风动幡动的色尘,不能解脱。

这则公案,由于意义重大,宋代以后,已成为文人、禅客的熟典,引发了无数禅僧、诗客的吟咏。仅《颂古联珠通集》卷七,就记载了吟颂风幡的诗偈五十余首。其中值得注意的有如下数例:

其一,风幡公案自古以来知音罕遇:“不是风动是心动,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孤鸾谁得髓,何人解合续弦胶?”(崇觉空)诗意说这则公案像请长爪麻姑搔痒一样,给人的感觉真是痛快无比。古代神话,称凤麟洲以凤喙麟角合煮做胶,名续弦胶。诗用此典,说风幡公案犹如弹奏鸾凤之音的琴弦,久已绝响,慨叹无人能够接续这则公案的意旨。

其二,本则公案系祖师明白晓示:“沧溟直下取骊珠,觌面相呈见也无?到此不开真正眼,膏肓之疾卒难苏。”(道场如)骊龙颔下的宝珠是极其珍贵的东西,诗意说这则公案直探珍宝,把要义明明白白地告诉给你。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没有打开智慧之眼,就是病入膏肓,不管用什么药也救不过来了。

其三,对本则公案不可以知性解会:“浪静风恬正好看,秋江澄澈碧天宽。渔人竞把丝纶掷,不见冰轮蘸水寒。”风微浪止,秋江澄澈,碧天辽阔,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致啊。可惜打鱼的人纷纷用丝网在捞鱼捕虾,不肯停下来欣赏冰轮般的明月映在水里的美妙景色。用丝网捕鱼,却无法捞取明月,比喻用机巧之心来看待本则公案,是无法得到它的真正意义的。

其四,认为“仁者心动”的“心”指真心,认为真心不动,而对慧能提出异议:“不是风幡也可疑,却言心动甚言词?天生不受形容者,举世何人见得伊!”(朴翁铦)这是做的翻案文章,说真如本心,不受任何语言的形容描画,从来没有人能够见到它。

其五,认为“仁者心动”的“心”指妄心,主张摒弃妄心趋向真心:“相争但见风幡动,不肯回头识动心。从此老卢露消息,松风江月尽知音。”(梦庵信)

同类推荐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道行天下

    道行天下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的人生智慧,为幸福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本书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活在二次元的修仙者

    活在二次元的修仙者

    本应在仙界修炼仙法、仙术的凌尘墨,因为无聊没人陪而修炼一种名为“超时空”仙术,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往无前的二次元高级位面人在凌尘墨的到来后变得不再一样。妈的,我到底穿越到哪儿了??在线等,急啊!孙悟空:“尘墨,和我大战三百回合吧!”漩涡鸣人:“尘墨,你看我新开发的色诱术,是以你为原型!”蒙奇·D·路飞:“凌尘墨!让我们大吃特吃吧,哈哈哈哈!”江户川柯南眼镜骤然闪烁着银光,一脸阴笑臭屁的表情:“看来是时候去尘墨哥家拍一集了!”书友群《仙界乐园群》:874059856,欢迎读者大大们前来催更!!
  • 超神武道副本

    超神武道副本

    穿越了,有一个游戏副本外挂。通关之路,永无止境。血煞屠人庄,不名言状的追杀,副本读取上古历史!颜浩斩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剑:“再刷一次否?”
  • 特工逃妃桃花多

    特工逃妃桃花多

    金蝎子白欣,特工三组头把交椅,冷艳妖娆,手段残戾,魔鬼般的尤物。然而,功高盖主,上头背后阴招令她穿越异世。白欣,将军的懦弱遗女,武道白痴,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南陵国,被众人视为废材。一次试炼中被活活吓死,然而,再睁眼时,举手投足间已是绝代风华。【本文强宠,女强男更强,美男多多,男主绝对干净】什么?她是千机老人的入室弟子,还是天赋最差的那个。什么?身负血海深仇,好,她报!一纸婚约,好,她嫁,就看他有没有那本事。什么?她只是要收集秘宝,不是要收集男人,打得过流氓,斗不过美男,收拾包袱,逃!霸道腹黑的一朝丑王,国人避之不及。“即使逆天改命,我都不会让你逃离!”邪魅妖娆的风流堡主,红颜知己无数。“我愿独守你一人,不离不弃。”残忍孤僻的冷面杀手,江湖人闻风丧胆。“为你,杀光天下人又如何!”痴情爽朗的北国王子,国内女子的梦中情人。“江山虽美,怎敌你笑颜如花。”横走江湖,收集秘宝,不穿回去报仇她白欣二字就倒着写!废柴变天才,开红楼,建组织,闹军营,闯皇宫。只是,王爷太难缠,还有他、他、他!片段一:“女人,要不要秘宝?”美丽的男子循循善诱。“要!”白欣淡定地看着那张比女子还美上三分的脸庞。“那就嫁给本王。”美丽的男子露出微笑。“不要!”白欣撇过头。“那你不要秘宝了?”男子有些薄怒。“要!”白欣淡定地看着他。“那就嫁给本王。”男子轻叹一口气。“不要!”白欣再次拒绝。“哼,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来人,送王妃回房,择日完婚!”男子挥袖夺门而出。片段二:“表哥,给我做主啊!这个女人不但抢了我的发簪,还打我!”俏丽的女子捂着脸冲着来人哭道。“哦?怎么做主?”妖娆的男子冷眼挑眉。“哼,发簪还我,让我打她一次。”俏丽的女子得意的说。“师妹,给她十支发簪,再打十次!”妖娆男子温柔地看着白欣。片段三:“报,主上,白姑娘翻墙逃了。”暗卫急急来报。“哦。”冷面男子淡淡地转过身,吩咐道,“传令下去,孤星楼聘楼主夫人,将以千年秘宝为聘礼。”“报,主上,白姑娘来应聘了。”暗卫急急来报。“你无耻。”白欣一脚踹开大门,怒视悠哉的冷面男子。“那你答不答应。”冷面男子嘴角微翘。“……天要亡我!”白欣甩鞭夺门而出。喜欢本文的亲们可以加偶滴读者群198940629敲门砖,文中任意人名《妖娆痴帝》《懦弱王妃》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贫僧是个和尚

    贫僧是个和尚

    施主,贫僧见你印堂发黑,你今天要破财呀;老衲法号八戒,请施主把盘缠留下。跑什么跑,你一个男人,老子是个和尚劫财不劫色!女施主,小僧看面相,你命里缺我,贫僧本着我不入地狱水入地狱的伟大,你敢打我,老子劫色!达摩大陆光怪陆离,魔兽争霸,人类更是大陆主宰。萧林穿越后竟然附在了一个小和尚身上,他想过无数的逃跑办法最后都是被带回来寺院。僧人不打诳语,萧林道:我只是感悟佛家真谛;僧人不杀人,萧林道:我只是防卫过度;僧人戒色,但萧林道:我只是游戏人间;那魔界魔女呢?那妖界妖后呢?萧林怒道道:你有完没完,老子迟早还俗弄死你!不,阿弥陀佛,施主我见你印堂发黑,你今天要被我打死。
  • 儒林公议

    儒林公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修

    魂修

    在一个遥远的大陆,居住着一群貌似地球人的人类。这块神奇的大陆叫子虚大陆。在这神奇的大陆上,普遍流传着一种修炼的功法,整个大陆也只有这一种功法,这种功法主要靠吸收天地灵气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此种流传甚广的功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吸收天地星辰之力,撼动宇宙无所不能,穿梭时空都是随心所欲的事。天地再无所限制了,不过那样的境界,从子虚大陆创世以来都从未曾出现,只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古书中代代相传。
  • 哭有啥用

    哭有啥用

    本文囊括了哭有啥用,空屋,秀色满,白骨说了假话,尖叫,我的心空如大海,乡下人进城出城的经历,星星闪耀在村子里,涂色几大部分,讲诉了何翠红,秀英,赵晨曦等人物为主线发生的小故事,来体现种种现实社会的生活。
  • 食味记

    食味记

    一朝穿越入农家,花小麦表示,奔放的人生无须解释。 朝起炊饭香,晚来烹鱼虾,日子有色又有味,节操什么的,都是浮云。 二姐说,遇见好男人,便要果断扑倒之,花小麦摩拳擦掌,某男倒退三步。 “娘子莫急,这种事,还是放着我来。” ------------------------------ 新书《娇颜》上传,欢迎少年们围观么么哒O(∩_∩)O
  • 海底探险的故事

    海底探险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