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9000000003

第3章 禅风禅法

当头棒喝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

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

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

棒喝之下,使学人根尘震落,大彻大悟,明见本心。而一旦开悟之后,作为方便法门的棒喝就纯属多余,因此清远禅师说:“着肉汗衫如脱了,方知棒喝诳愚痴。”把“着肉汗衫”生命中的一切执着都放下,此时方知行棒行喝,都是教化愚痴之人的方便手段罢了。

在禅门里,以临济义玄最善于喝。临济在黄檗处三度问法,三度被打,后参大愚禅师得悟,回复黄檗。黄檗云:“这疯颠汉,竟敢来这里捋虎须。”临济便大喝一声。此后应机接化,多用大喝,有著名的临济四喝。

据称,一喝之时,大地震动;一棒之下,须弥粉碎,棒喝遂衍为禅的宗风。

与天下人做阴凉

《涅槃经·圣行品》说,住在佛树阴凉底下的人,能完全摒弃烦恼的毒素。禅者严格地修行,最后成为庇荫天下人的大树,给苦恼的人生以阴凉。

临济义玄俗姓邢,曹州(今山东菏泽)南华人。他的师承颇为广泛,而直接启发他大悟的,则是黄檗希运禅师。

临济落发受具后,精究佛教律学,博通经论,随后辗转来到江西黄檗山参见希运禅师。在黄檗会下,义玄以行业第一著称。当时睦州担任首座,看到义玄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就点化他说:“你到这里已有多时,为什么不去问话?”

临济问:“问什么呢?”

睦州说:“你就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临济便去问黄檗,话还没有说完,黄檗抬手就打。

义玄回来后,首座问:“你去问话怎么样?”

义玄答道:“我话还没有说完,和尚就打。”

首座说:“你再去问。”

义玄又去问,黄檗又打。就这样三度发问,三度被打。义玄便对首座说:“承首座提醒去问话,我三度去问,三度被打。恐怕我的因缘不在这里,我还是到别处去参访吧。”

睦州说:“你如果要走,也要去跟师父说一声。”之后,睦州先来到黄檗处,对他说:“这个年轻人,非常难得,师父何不雕琢雕琢,使他成为一株大树,留给后人做阴凉呢?”

黄檗点头同意。义玄来辞行的时候,黄檗说:“你要想获得开悟,不能到别的地方去,只要到高安滩头大愚和尚那里,他一定会启发你。”

经过黄檗、大愚等精心培育,临济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伟大的禅者,以无尽的阴凉庇荫后人。

老婆心切

临济来到了大愚那里,问大愚:“我在黄檗师父处,三度问法,三度被打,我到底错在哪里呢?”

大愚说:“黄檗这么老婆心切,只是为了使你能够早日开悟,他都快被你累死了,你还在这里问有什么过错!”

临济听了,顿时大悟,说:“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

大愚一把掐住他说:“你刚才还问有过无过,现在又怎敢说黄檗佛法无多子。你看出了什么道理?快说,快说!”

临济便向大愚肋下擂了三拳。

大愚一把推开临济,说:“你的师父是黄檗,不干我的事。”

义玄辞别大愚,回到黄檗处。黄檗一见就说:“这家伙来来去去,还有完没完?”

义玄说:“昨天领受和尚的意旨,参见了大愚后回来。”

黄檗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义玄说:“只因为师父您老婆心切!”

黄檗说:“大愚有什么话语?”

义玄把经过向黄檗叙说了一遍。黄檗说:“这大愚太饶舌多事,待明日见了,非痛打他一顿不可!”

义玄说:“说什么明天,现在就揍他一顿!”

一边说着,一边向黄檗飞掌而击。

黄檗呵呵大笑:“这疯颠汉,敢来这里捋虎须!”

义玄便大喝一声。

黄檗回顾侍者说:“领这疯颠汉参堂去吧。”

“老婆心切”指苦口叮咛,在这里用作褒义。禅宗提倡“直指人心”,反对拖泥带水、絮絮叨叨,因此称像老太婆那样爱絮叨者为“老婆心”或“老婆禅”。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拈出禅门著名公案一百则,加以评唱,集为《碧岩录》十卷,影响很大,方回在《碧岩录》序中说:“禅宗所说的第一义,哪里用得上什么言句?圆悟对公案有如此详细的解说,真是老婆心切。”《碧岩录》流行开来后,人们往往通过圆悟的解释来理解公案,而不再亲自去苦心参究。大慧宗杲为了救此流弊,火烧《碧岩录》版,禅林为之震动。大慧在谈到其中原因时说:

“如果让我开始时给弟子们拖泥带水地说老婆禅,等他们一朝真正开悟后,肯定会把我骂死。所以古人说:我不看重先师道德,只看重先师不为我说破。”

啐啄同时

冬夜,山风凛冽,百丈禅师一觉醒来,冻得浑身哆嗦。他伸手探探床前的火盆,尚有一丝温热,于是吩咐侍立一旁的灵佑说:“你拨一拨炉中,看看有火没有?”

灵佑拿起火棍草草拨了两下,说:“师父,炉中没火了。”

百丈禅师站起身来,拿过火棍深深一拨,拨出一点火星,给灵佑看,并说:“你说没有火,这是什么?”

灵佑顿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悟,忙叩首谢师。

百丈又说:“灵佑,你先前未悟只是暂时的。经书上曾说,要想认识佛性的义理,应当观察时节的条件和关系。时节既然到了,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才能了悟本体心性不是从身外去寻找的。对此你今天已经有所认识,自己应好好地爱护。”

“火”喻比本体心性,原本自身已具备,迷时不见悟时逢。沩山由此发悟,百丈因此说对于本体心性的了悟,就好比小虫蚀木一样,虽则偶然,但点滴积累,总会了悟的。

不管覆盖在修行者纯粹人性之上的烦恼有多厚,只要不失时机地深拨,终究还是可以使纯真人性显露出来。由此可见,一个高明的禅师,往往能把握住啐啄同时的时机。

《碧岩录》第十一则说:“大凡云游的人,应具有啐啄同时的应用,方可称为衲僧(真正的禅僧)。”鸡蛋快要孵出小鸡时,小鸡在壳里嗑,这叫“啐”;母鸡在壳外嗑,这叫“啄”。啐啄同时,新的生命才能产生。如果没到一定的时机,则母鸡的啄不但无益,反而会给壳里的小鸡带来危险。沩山悟道因缘,就很好地体现了把握得恰到好处的啐啄之机。

箭锋相拄

与啐啄同时一样,禅宗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

过去的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年幼门徒的论辩功夫。

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你到哪里去?”其中的一个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另一个答道。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于是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

师父对他说:“明天早晨,你遇见那个小家伙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他:‘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

“你到哪里去?”前一个问道。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另一个答道。

这句答话又难倒了他,于是他又向师父求教。

师父提示说:“你去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孩子又相遇了。

“你到哪里去?”前一个问道。

“我到市场去。”另一个回答。

黄叶止啼

《涅槃经·婴儿行品》说,小孩子啼哭的时候,父母就拿了一片黄叶哄他:“不要哭,不要哭,这钱给你买东西吃。”小孩子看到了,以为真的是金子,就不再啼哭。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黄叶,并不是真金。

婴儿无知,比喻众生;婴儿啼哭,比喻众生作恶受苦。所谓“黄叶止啼”就是指佛门中常说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黄叶止啼”属于权教,即应机设教、暂用还废的方便法门,属于渐修而不是顿悟。因此神晏禅师说:“禅道不过是止啼之说。佛陀祖师出现于世,看到人的根性有高低的不同,就如同黄叶止啼般地运用了种种方便法门。”仰山禅师也说:“禅宗大师运用各种方便,是为了遣除你粗浅偏邪的见解,就好像黄叶止啼一样。”

四种马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开示。

佛陀结金刚座,慈祥地说:

“世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扬起鞭子,它一见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迟速缓急,前进后退,都能够揣度得恰到好处,不差毫厘。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了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驰飞跃,也算得上是反应灵敏、矫健善走的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不管主人多少次扬起鞭子,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皮鞭如雨点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能开始察觉,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之极,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刺骨髓,皮肉溃烂,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化的驽马。”

佛陀说到这里,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看到弟子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心里非常满意,继续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

“弟子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根器的众生。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殒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精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丧身失命后悔莫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族好友经历死亡的煎熬,肉身坏灭,看到颠沛困顿的人生,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忧怖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四大离散,如风前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禅宗著名的公案集《碧岩录》记载,有个外道自以为智慧无双,到处找人斗法。一天他找到了释迦牟尼。

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佛沉默不语。

外道便说:“世尊大慈大悲,拨开了眼前迷云,让我得以进入奇特的觉悟之境了。”

外道走后,阿难问佛:“外道悟了些什么呢?”

佛说:“这就像第一种的良马,瞥见鞭影便知赶路。”

云门三句

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用以接化学人的三种语句是: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

“涵盖乾坤”,指真如自性充满天地之间,涵盖整个宇宙。

“截断众流”,指用峻烈的机法断除学人的烦恼妄想,截断其奔驶的意念之流。

“随波逐浪”,指师家对参学者应机说法,施行活泼无碍之化导。

这三句广为云门宗所用,称之为云门剑、吹毛剑。

“云门三句”虽然各有其强调的重点,但这仅是方便权宜;云门同时又强调“一镞破三关”,因此他回答学僧的话,经常使用一字或一句,而在这一字或一句中,又含有“三句”的意思,所以圆悟禅师说“云门一句中,三句俱备”。

云门法语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如:

僧问:“什么是清净法身?”

云门答:“花药栏。”

云门用“花药栏”表示清净法身,既表露了清净法身遍于一切处,大道无所不在,是涵盖乾坤的第一句;又是对学人清净意念的断除,是截断思维之流的第二句;同时又是对机接引,是随波逐浪的第三句。

僧问:“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谈?”

云门答:“蒲州麻黄,益州附子。”

也反映了一句中具有三句的特色。蒲州产麻黄,益州产附子,药性不同,需要对症下药,正如禅师应学人根机的不同而对机接引,是随波逐浪的第三句;这些药材蒲州、益州处处皆有,是涵盖乾坤的第一句;麻黄附子,都是平凡普通的药材,是用平凡截断奇特的第二句。

黄龙三关

临济宗黄龙派的说教方式是著名的“黄龙三关”。

黄龙慧南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

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

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

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

第一问意为人人皆因前世因缘转生而来,谁也摆脱不了业报轮回;第二问谓人的心性与佛相同,都有成佛的可能;第三问,认为人与其他众生,也无本质区别。表示既能轮回六道,也能觉悟成佛。第二问和第三问乃是建立在博大深广的同情心的基础之上的,既让人看到成佛的可能和希望,又使人警觉堕落于轮回的危险。

对黄龙三关的另一种看法是:黄龙设此三关的用意,是针对当时的文字禅而试图展开一种简易的、令人触机即悟的教学方法,不致让参学者堕于言句之中,以恢复过去那种明快的禅风。所谓三关,实指开悟的三个阶段。一是“初关”,二是“重关”,三是“生死牢关”。它们的关系是一“破”,二“立”,三“出”。

初关,是要求参学者首先破除世俗“邪见”,立一切皆空的“正见”。

重关,是说由于悟得一切皆空的道理,故而明白所见宇宙万有只是一心之所现,境智一体,融通自在,这时便进入精神上相对自由境界。

生死牢关,是学人的最后一关。出得此关,就进入悟后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野狐禅

百丈禅师说法的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去听。众人散去,老人也离去。

忽然有一天,别人都走了,老人还不走。

百丈问:“你为什么还不走?”

老人说:“我不是人啊。过去迦叶佛在世时,我曾住持此山,宣讲佛法。当时有一个学生问我:‘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我说:‘不落因果。’就为这一句话,五百世堕为野狐身。现在请和尚大发慈悲,为我转迷开悟,好让我脱离野狐之身。”

“好吧,”百丈说,“现在你就问我好了。”

老人便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果吗?”

百丈朗声答:“不昧因果!”

老人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经脱离野狐之身了。我住在后山,希望和尚能按僧人去世的惯例为我做法事。”

百丈遂令人击鼓示众说:“饭后送亡僧。”

众人都很疑惑:大家都很平安,一个病人也没有,哪来的亡僧可送?

饭后,百丈带领众僧,到后山岩洞中,用禅杖挑出一只野狐,依亡僧的仪式把它火葬了。

因果律是佛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生灭有为之法,均受其支配。老人以为“大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自误而又误人。百丈一字之易,使他体会到因果不可昧,便脱了野狐身。禅宗习用这个典故,斥责那些远未见性而妄称开悟、似是而非、不契禅之真义,却自许为得禅之三昧、欺世惑人者,就是自误误人的野狐禅。

以下,是一则日本野狐禅的例子。

在日本,任何游方僧人想要留宿寺院,必须在法战中获得寺主的首肯。

某寺住有师兄弟二人,师兄博学多闻,师弟不仅根机迟钝,而且有一目失明。

一天,有一游方和尚远来投宿,依规矩应当辩论上乘义理。这天,师兄因为读经太多,身体疲乏,便嘱师弟以“无言对答”代他接应来僧。

于是,师弟便与来僧同到法堂坐定,开始法战。

不久,就见来僧起立,走向丈室说道:“大师师弟果是法将,学人已被击败,特来告辞!”

“试将经过道来!”方丈说道。

来僧说道:“首先,我竖一指,表示大觉世尊,人天无二;他就竖起两指,表示佛、法二者,一体两面,是二而一。

“之后,我竖三指,表示佛、法、僧三宝,和合而住,缺一不可;他就在我面前捏起拳头,表示三者皆由一悟而得。至此,我已技穷,无法再战。因此,他赢我输,无权挂褡寄宿,只得离去!”

来僧走后不久,师弟追到方丈室,追问道:“刚才那秃驴躲到哪里去了?”

“我知你已赢他,恭喜师弟了。”师兄说道。

“一点也没赢,我要揍他一顿!”师弟气哼哼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师兄不解地说。

师弟解释道:“哼!他向我瞧了一眼,接着就竖起一指,讽刺我只有一只眼睛!我因他是来客,必须礼貌,所以就竖起两指,表示他有两只眼睛,比我幸运。谁知这秃驴无礼,竟然举起三根指头,暗示我们两个人只有三只眼睛!你说气不气人!因此我举起拳头,正要好好揍他一顿,谁知这个软蛋拔腿就向你这边逃来!”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禅师经常与弟子们一起劳动,锄草、种地、收割、打麦无所不能,即使到了八十高龄,仍然坚持不辍。

弟子们见他年纪大了,怕他劳累,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弟子们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师父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他找不着工具,就不会去劳动了。

这天吃过早饭,百丈禅师习惯地去拿工具,然而任他怎么找,也找不到一件工具。

百丈禅师当日没有做工,也没有吃东西,第二天仍然如此。

弟子们为此议论纷纷,说:“师父是因为我们藏了他的工具而生气了。”最后大家商议,还是把工具放回原处。

第三天早晨,他们悄悄地放回了工具。于是,百丈禅师又开始工作,同时也开始吃东西了。

到了晚上,他对大家训示说: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表面上看,这句话是说一天不工作,一天不吃饭。深一层的含义则是,一天不修行,一天不吃饭。

禅需自悟

圆悟克勤禅师有一个得意的弟子叫大慧宗杲,是宋代非常著名的禅僧。

大慧宗杲的门下,有一个和尚名叫道谦。他参禅多年,仍没有发现禅的奥秘。后来,大慧宗杲派他出远门去办事,他非常失望。为时半年的远行,在他看来,对他的参禅有害无益。

他的同门宗元和尚对他十分同情,说:“我同你一块去好了。我想我可以尽我的全力来帮助你,没有任何理由使你不能在路上继续参禅啊。”于是,他们一起远行。

一天晚上,道谦向宗元诉说了自己久参而不能悟道的苦恼,并请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能帮助你的事尽量帮助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无法帮助你的,这五件事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忙问是哪五件事。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不能代替你吃饭、喝水,你必须亲自吃饭、喝水;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来,我一点也帮不上你;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这席话立即打开了道谦的心扉,他顿时感到快乐无比。

于是,宗元说:“我的事已做完了,再伴游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你继续前行吧。”

半年之后,道谦回到了原来的庙里。大慧宗杲在半山亭远远地看见他,高兴地说:

“这个人连骨头都换了!”

打开无尽藏,运出无价宝。不依倚一物,显示本来人。

参禅悟道,是为了明心见性,即见到本心、自性。这个本心、自性,在禅宗看来,澄明、纯真、无染、圆满。为了表示它,禅宗使用了“本来面目”“无位真人”“桃源春水”“寸丝不挂”等一系列禅语。

“本来面目”侧重于本心的澄明、无染;“无位真人”侧重于自性的独立、尊贵;“桃源春水”侧重于自性的纯真、美丽;“寸丝不挂”侧重于自性的超越、洒脱。

在每一组禅语中,又使用了一系列禅语来表示,从而形成了博大、丰富、厚重、精彩的表达本心的禅语体系。

同类推荐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热门推荐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灯指因缘经

    灯指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由的半兽人

    自由的半兽人

    意外来到大陆并且变成半兽人的白祖武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地奋斗。这个世界之中,在人类的掠夺和屠杀之下,半兽人数量极为稀少。白祖武的遭遇让他深深的同情起了这些半兽人,这些半兽人虽然头脑简单,十分好斗,但也淳朴善良。为了半兽人的自由,本是人类的白祖武却不得不与人类为敌,与人类世界展开一场生存大战。
  • 重生之晓晓

    重生之晓晓

    谁说的穿白衬衣的男人就是王子?她被他该占的便宜都占了,却成了传说中的第三者。她作为老爹的女儿,还怕行情不好?踹开这混球就是!五年后华丽转身,在酒店和小时候的“小霸王”相遇,英雄救美什么滴后……那个,大哥,我真不是你女朋友啊?不要乱摸乱啃啊!
  • 凯斯宾王子(纳尼亚传奇:中英双语)

    凯斯宾王子(纳尼亚传奇:中英双语)

    《凯斯宾王子》发生在彼得等四兄妹回到自己的世界一年后。他们四人在假期回校时坐在火车站的长椅上等车,忽然感到有股特殊的力量将他们拉进纳尼亚。他们得知,自从他们离开纳尼亚后已经过去了1300年。纳尼亚原国王的弟弟弥若兹篡夺了王位,杀害兄长。在他的残暴统治下,所有会说话的动物和精灵们都隐藏起来了。然而老国王的儿子凯斯宾王子渴望解放纳尼亚,他逃离王宫,在森林里找到了纳尼亚的老居民,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正邪双方展开激战。王子在寡不敌众的时候吹响了苏珊的魔法号角,将彼得四兄妹唤回这个世界帮助他们。他们领导纳尼亚的动物和精灵们战胜了邪恶的国王,凯斯宾王子继承了王位,纳尼亚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勃勃。
  • 金达莱花开满山岗

    金达莱花开满山岗

    逃避真的可耻吗?并不可耻!现实虽然残酷但人活在这世上有那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唯有不辜负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正确的当“北漂女”遇上“深票男”两个经历相似的青年人因为缘分走到一起
  • 若不曾见过你

    若不曾见过你

    二十二岁的夏悠草是个谜般的女孩,有着清秀出尘的外表,有着令人意外的行为,还有个身有残疾的男友。秦炎柏从警校毕业回家,被这个总也看不透的女孩所吸引。但走得越近,却发现事情越脱离自己的想象。外界的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他,这是个危险的女孩。她做过牢,在夜总会打工,甚至还有盗窃嫌疑。卧室里的带血的麻绳,额头上的疤痕,似乎都越来越清晰地证实了他不愿相信的事实。他们原本应该是两条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却因为霎那的悸动羁绊了心灵。为了她,他愿意抛开一切执着前行。当真相公诸于世时,她已经奄奄一息。如果不曾见过你,或许我将永远被困在这里。
  • 深海里的星光鱼

    深海里的星光鱼

    三年前,手无缚鸡之力的她被伤的体无完肤,无尽的嘲笑、背叛与欺诈。经年后,她再次回归。洛梓潼发誓,她所承受的痛苦,要让他们生不如死……“洛梓潼,既然选择了逃跑又何必再回来”。我对于你又算什么?男人妖冶的眸子注视着她。爱上你,是我一生无法抹去的耻辱……
  • 妖孽公爵独宠妻

    妖孽公爵独宠妻

    七年之后,她用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回到了这座她当年逃离的城。她曾经是钟家的大小姐钟暖,可是父亲背叛了她的母亲。她曾经那么不顾一切地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从未在乎过她。如今她叫叶珏,她被人们称作J,是设计界神一般的存在。被一个万丈光环下的公爵宠着爱着,不卑不亢,在她看不惯的人面前也可以高傲地拒绝讽刺。女王一般地回归。惊艳了那个用了七年时间才认清楚自己感情的男人。她曾经唤过他“暖暖”,最终却成了别人的阿珏。许诺,NOIR,生于黑暗长于黑暗,不见光的私生子。是那个在雨天递给他一把伞,阳光下给了他一个浅浅微笑的女子,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争夺身份和地位——只为了给她建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帝国。雷克斯公爵的名号冠于他身,却是他用来宠溺这个女人的工具而已。他包容她的过往,默默守护七年之久。慢慢将自己的存在融入她的骨血,再也无法忘却。片段一:设计师的职业,在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最孤独的。叶珏也是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做设计稿,那段时间几乎是与世隔绝。但是在英国的时候,许诺总是会偶尔溜进她修罗场一般的房间,看着她有些疯子般地设计着,什么也不说,只是帮她泡上一杯红茶,自己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翻看过她所有丢掉的揉成纸团的设计稿。他会一张张抚平它们,好似他亲爱的孩子一般。整理成厚厚的一叠放在房间的角落里。这样的事情会在叶珏完工前重复几次,直到她完工那一天,会告诉他,然后他来将所有的被否决的设计稿收好带走。哪怕因为有事不能当天来的时候,叶珏也渐渐习惯了不丢掉废稿的,留着给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她自然也是问过的。“For/memory。”(为了纪念。)他如是说。叶珏记得,自己的小心脏,突然就小跳了一下。“噗通”好像死去很久的,沉寂很久的东西又活过来了一般。片段二:“不,放心,我不过是要你一个承诺。”许诺严重暗暗闪过一抹光,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再不出手……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要……不是当女伴。”“嗯,好。”“不是装你女朋友或者老婆。”咬咬牙,继续提着条件。“嗯,好。”装的我要来干嘛!?“不准是带有人生攻击和侮辱的!”“比如?”“不许给我取个别名什么的……不准骂我,不准……”连叶珏自己都没有发现,此刻的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和男朋友闹别扭的小女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可以要什么?”许诺无奈地打断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