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1200000012

第12章 明代的禁海与开海(1)

毛佩琦

闽都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得风气之先,历史上闽都先民就是走向海洋、开拓海洋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这种优秀传统,既受优越的自然条件所赐,又收到大的人文、政治环境所制约。在与禁海势力长时间的博弈中,闽都先民总是走在前面,功不可没。明代是中国走向海洋的重要时期。深入探讨明代禁海与开海的历史,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闽都海洋文化的历史定位,推进闽都海洋文化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对此有所助益。

一、明初的海外政策和海禁

明朝实行海禁似乎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其实,明朝海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闭关或禁止海外贸易。所谓明朝的海禁,是指在一段时间之内禁止私人出海贸易谋生,不许私人船只出海。一些著作中习惯指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片板不许下海”(《明史》朱纨传),其实,遍查文献,并没有发现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所谓“片板不许下海”是后人在追述明朝海禁时使用的概括语。

有必要叙述一下明初对海外各国的态度。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不征诸国包括: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国、爪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等。

还有,朱元璋在与海外各国交往时,本着中华帝国自古以来政策,主张厚往薄来。在一次与“西洋琐里”的交往中他说道:

西洋琐里,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年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

明朝并没有关闭海关,而是与海外各国实行有控制的官方贸易。明朝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明史》职官志:

市舶提举司……张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谷之。

明朝建立后,广泛通使海外各国,各国使者来华朝贡不断。这方面的论著很多,本文不赘述。

明代的禁海与开海

那么,明朝初年为什么要禁止私人海外贸易呢?

首先是因为明朝建国不久,曾经与朱元璋争夺天下而失败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逃往海上,继续与朱元璋为敌,骚扰沿海地区。朱元璋为打击他们,切断他们与沿海百姓的联系。

其次,是因为倭寇在沿海侵掠骚扰,朱元璋不得不禁止百姓出海,以防范。关于倭寇的论述同样很多,本文也不赘述。

另外,从根本上看,明朝以农业立国,不重视海外贸易的收入,即使不进行海外贸易,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因而缺乏开展对外贸易的动力。

但濒海人民长久以来以海为生,出海捕鱼贸易,违禁之事仍时有发生。明政府不得不一次次重申禁海令,比如: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洪武十七年(1384)正月: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洪武二十一年(1388)正月:温州永嘉县民,因暹罗入贡,买其使臣沉香等物。时方严交通外夷之禁,里人许之,按察司论当弃市。上曰:“永嘉乃暹罗所经之地,因其经过与之贸易,此常情耳,非交通外夷之比也。释之。”

洪武二十三年(1390)十月: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

洪武二十七年(1394)正月: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唯琉球、真腊、暹罗许入贡。而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见有者,限以三月销尽。民间祷祀,止用松柏枫桃诸香,违者罪之。其两广所产香木,听土人自用,亦不许越岭货卖。盖虑其杂市番香,故并及之。

明朝的法律也有严格禁止“交通外夷”的规定。《大明律》、《兵律》“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锻匹、丝锦,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物货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到永乐年间,明朝大张旗鼓地通使海外,这种出使完全是政治行为。以郑和下西洋而论,永乐七年(1409)三月,由郑和带给“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的敕书,说明了朱棣派郑和出使的目的:

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祇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黜诚来朝,咸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

这封敕书,是说:

1.得到天命的天子君主天下,有责任向全天下的人“施恩布德”。

2.天子有责任让全天下的人“遂其生业,不至失所”。

3.全天下的人都应该“祇顺天道”,遵守天子的要求,“循礼安分,毋得违越”。

4.在天子的监督之下,天下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5.天子要达到的目的是全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为了鼓励天下各国的人都纳入天朝礼制体系之中,单纯的宣示是不够的,还要辅之以物质奖励,那就是对于凡是表示愿意纳入天朝礼制体系之中,前来朝见的“诸番王及头目”,天子都要给予赏赐。这是把儒家天下为公的治国理想,向更大范围、向全世界推行的一种尝试。天下各国,“华夷无间”,不分彼此,都是大明天子的赤子。大明天子对其“抚字如一”。在经济上,中央帝国对各国采取“少取多予”、“厚往薄来”的原则。在文化上,中央帝国向各国推行“声教”,最终使全天下共享太平之福。

它体现了来源久远的儒家的天下观:天子为天下共主,在天下共主下,无论远近,无论种族,华夷无间,一视同仁。天子是天道、正义的代表,在他的主持下要建立和谐共存的天下秩序。

香港黄枝连教授把这种天下格局称为“天朝礼治体系”,我把它称作“天朝礼制体系”。朱棣就是要建立在天朝礼制体系之下的理想世界。

通过郑和下西洋和其他种种措施,明代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和位置,所谓“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朝与周边的众多国家都建立、保持了朝贡贸易关系,其伸延联系范围之广,超过以往历代,使明朝成为努力拓展国际空间的空前的时代,出现了所谓“远迈汉唐”的局面:

成祖“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迨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当时,明朝对各国既有威,也有德,它按照当时人们所认知的国际的道德行为准则,建立和维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明朝对各国以威制之,以德服之,成为维持这种国际关系的有力保障。

当一些小国受到邻国欺负时,他们往往向明朝告诉。比如占城受到安南的侵略,明朝就致书训诫:“今占城与尔邻壤,尔屡兴兵侵其土地,杀其人民,剽掠财物。占城之人困尔荼毒。夫两国土地,传自先世,而主于天子,何得恃强逾越?为恶受祸,自古有明戒,然事已在赦前,兹不深究。自今宜保境安民,息兵修好,则两国并受其福。”

郑和出使,除宣天子诏,向各国表示善意外,也为维护各国间的和平秩序不遗余力。郑和第一次出使,于永乐五年(1407)回还,“献所俘旧港酋长”,“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劫商旅。”显然,这不能为希望建立和平秩序的明朝使节所容忍。“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他的思想观念无法超出历史的限制。我们不能用今天普遍承认的国家关系准则去要求他。也就是说,他的观念与当今世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观念立意是不同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为维护和平秩序,为保护商路通畅,为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明朝不掠夺别国财物,不侵占别国领土,坚持厚往薄来,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风采,也使我们不能不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

郑和出使大大促进了海外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永乐年间,郑和所到过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就有318次(不包括朝鲜、日本、琉球)。有4个国家的11位国王亲自来华,有渤泥(今加里曼丹岛)国王、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国王、满剌加(今马来西亚)国王、古麻剌朗(今属菲律宾)国王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永乐六年(1408),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率妃子及弟妹子女陪臣泛海来朝”,于八月在京城朝见明成祖,成祖以公侯之礼待之,赏赐有加。不幸王卒于会同馆,成祖哀悼,为之辍朝三日,礼葬于南京城安德门外石子冈。其墓至今犹存。

永乐十五年(1417)来华的苏禄动望东王巴都葛叭哈剌,也在归国途中卒于德州行馆。最终埋葬在山东德州,至今其墓犹存。来华的古麻拉朗国王的坟墓则在今福州。

郑和出使还促进了与所到国之间的贸易。船队所到之处,要代表皇帝给予赏赐,还要与当地进行贸易。明朝因此与许多国家之间建立了朝贡贸易关系。朝贡有定期,或一年、两年、三年一贡,也有一年几贡的。朝廷接受贡品,给予赏赐,还收买其余的货物,也准许其在市场上出卖其货物。中国输往各国的有丝绸、瓷器、铁制工具及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药材、茶叶、货币、衡器、历法、书籍等等。输入的主要有香料、药材、制瓷原料、珍稀动植物等。

由于郑和打通了海路,维护了海上秩序,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也比以前更为繁荣。

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

虽然,官方贸易在此期间很活跃,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禁令仍然没有废止。统治者中的一些人愚昧、保守,妄自尊大,成为通海要求的严重障碍。当时的频繁、严重的倭患,以及由于处置不当而引起的与外商的冲突,又对实行通海政策造成严重干扰。根深蒂固的重农贱商思想,一些掌管海事的统治者在通海活动中肆意搜刮掠夺危害百姓,以及后来西方海盗商人的野蛮行径,又成为反通海论者的重要口实。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日趋活跃,私人海上贸易在重重困难下还是缓慢发展起来,海上商民也形成一股相当的势力。一方面,他们公然违抗朝廷的禁令,私自出海贸易甚至不惜勾引“夷人”,诉诸武力;另一方面,朝野上下许多人呼吁政府改变海禁政策。在通海论者之中,有的是从维护政权的安定、繁荣或自身的享乐出发,有的则是代表了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的利益。特别可贵的是,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某些经济规律,为了富国强兵、抵御外患,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求通海。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的禁令时松时紧,而朝野要求通海的思潮都一直没有间断。

二、海禁已经不合时宜

朝廷禁令可能限制社会的发展,却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规律。洪武末年,便有“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的记载,至“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倭寇大炽”,佛郎机(葡萄牙)、吕宋(西班牙)海盗商人相继东来,他们企图凭借武力打开与中国通商的大门。明朝为了安定海防,重申海禁政策,其规定之严,较洪武时期更甚。但是,以禁令取消官方贸易——“朝贡”贸易则可,取消民间贸易则绝对办不到。因为这时私人海上贸易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它已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私人海上贸易以武装走私的形式发展着。走私者甚至不惜作“海盗”与政府军相对抗。当时东南沿海的形势是:

顾海濒一带……视渊若陵,久成习惯。富家征货,固得捆载归来;贫者为佣,亦博升斗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乱。

以海为家之徒,安居城廓,既无剥床之灾;棹出海洋,且有同舟之济。三尺童子,亦视海贼如衣食父母,视军门如世代仇雠。

至正德中,华人通倭,而闽浙大官豪杰,实为祸首。……小民迫于贪酷,若于役赋,困于饥寒,相率入海为盗,盖不独潮、惠、漳、泉、宁、绍、徽、歙奸商而已。凶徒、逸贼、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从之为乡道,为奸细。

大官、豪杰、小民、奸商、凶徒、逸贼、罢吏、黠僧、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可以说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都与海上贸易利害相关。这种形势政府几乎无法控制。

同类推荐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在编辑过程中既注重实用性,又要照顾到全面性。《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针对部分对联还进行了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 东海瀛洲

    东海瀛洲

    有着“东海瀛洲”之称的崇明岛,它1600多年的海派文化的传奇故事,记录了崇明昂首阔步前进的闪光足迹,展示了一幅幅崇明艰苦创业、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海派文化历史画卷。崇明岛上的人们风雨同舟、艰苦创业,为着将崇明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这一共同理想,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乐章,展现了令人震撼人性光辉,显示了崇明千余年峥嵘岁月中锐意进取的独特风范。崇明海派文化是崇明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前辈对后人的慷慨赐予。《东海瀛洲》,带你领会一种励志的海派文化。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热门推荐
  • 虚空交易系统

    虚空交易系统

    一个身死之人,意外地得到了可以跨越诸天世界的交易系统,但这到底是天降的机缘还是他人所做的陷阱?谁又能知晓呢。
  • 猎凶记

    猎凶记

    雨夜飞驰的列车上,一具神秘女尸被抛下,是谁众目睽睽下,上演杀人戏码?原本躺在A市的女尸,为何突然奇迹般出现在B市?深夜街头发生多起“咬人”案件,多人声称自己看见一张血盆大口袭来,随即鼻子、耳朵被咬掉,难道真的有“吃人僵尸”?此后,城区接连发生5起凶杀案,难道又是“僵尸”阴魂不散?深夜,他两次欲望偷窥,却频频闻到死亡气息,是命运使然,还是误入死局?明明已经死亡的凶手,十天后却在异地重新作案,是绝妙的诡计,还是另有隐情?疾驰的出租车上,司机突然暴毙,期间所有乘客都不是凶手,除了他们,难道车里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人?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就是去赢得孩子的心。当你赢得孩子的心,那么,你的话就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挫折、学习、交往、生活,如何说话谈心就是父母最迫切需要学习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所以,无论是赞赏或激励孩子,还是批评和拒绝孩子,爸爸妈妈都得让说的每一句话进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这些话成为孩子自己的思想,乃至愿望。教育原本是心灵的对话,爱你的孩子,与之心灵交融,它也就变得简单了。
  • 天才炼术师:王爷宠妃无限

    天才炼术师:王爷宠妃无限

    人生无处不狗血,一朝睁开双眼,首席佣兵首领变成亲母离世,生父抛弃,受人暗害而命丧冷池的天生废物。敢不敢更坑爹?!?秉着受什么都不能受气,吃什么也绝不吃亏的优良品德,姨娘算哪个球?亲爹算哪根葱?敬我一尺,放你一马,辱我一分,死无全尸!稀世灵宠?抱歉,已经归她了,上古神兽?不好意思,名兽有主。什么?要抢她的美男?身藏绝世兵器百八十种想试试那种死法?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些美男为什么自觉的折断一朵朵桃花都说要抢她?不不,美男也就算了,那谁,你分明就是一只炼成人形的神兽,麻烦不要来凑热闹好吧?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下)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下)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选取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二十余篇,展现了英杰为人称道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崇高精神。故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适宜小读者阅读。希望这本小书能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启迪和收获。
  • 你是小爷我的啦

    你是小爷我的啦

    顾语初喜欢了四个月的男神和她表白了,她激动的不行,但却没有答应他因为学习的原因,因为父母的原因。男神不懈的追求让顾语初内心起了波澜,但是,当准备放下一切防备和男神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吵架了,顾语初的闺蜜刘梓涵趁虚而入。表白了男神,男神却意外的和闺蜜在一起了,之后的生活很平静,直到他的出现把这一切寂静都打破了……
  • 阴阳灵官

    阴阳灵官

    低调不是平庸,市井亦非等闲,一朝乘风起,但教天下惊!
  • 人气女王说话术

    人气女王说话术

    有些女人,不开口的时候堪称美女,可是一旦说话却会让人对其印象大打折扣。而另一些女人,她们看起来并不显山露水,但是谈吐动人,让人会忍不住刮目相看,人际关系也非常融洽。所以,说话是女人魅力和人气的源泉,一点都不为过。阅读本书,女人能学到:话要怎么说,对方才爱听;分寸要怎么掌握,才不会伤到人;面对不同的人,要如何区别沟通;明明是坏事,如何把它说“好”等说话技巧,让你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气女王。
  • 若有岁月可回头

    若有岁月可回头

    苏漓说:“我爱你啊。”可霍绎鸣却只当这爱是幼稚是耻辱是束缚。全桥州都知道当初的苏大小姐如今只是个笑话,被退婚被破产,只因她害死了霍绎鸣的青梅竹马。“我可以放你走,只要你跟我去一个地方。”后来她才知道,自由的代价是一场交易,她成为了一个换吴稚儿回来的筹码。命运翻转,死去的人回归,活着的人却彻底消逝。霍绎鸣开始感受到生命中没有苏漓的空怆……我多想岁月重来,到你紧拥着我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