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智慧。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懂得宽容的人往往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开、看得深、放得下。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是进步;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是利己。宽容是一种智慧,只有真正懂得宽容的人才能收获一生幸福,快乐的生活。
宽容是一种智慧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我国古语也说,“天地本宽,鄙者自隘”。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处世智慧,只有那些善于运用宽容来处理人际关系、修炼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有些人在生活中总是处处受到欢迎,那是因为他们通情达理、懂得宽容别人,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圈。这样的人一旦有了困难,就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景象。我们无法想象有哪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懂得宽容,就拥有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豁达、宽容的心境,就一定能同那些习惯信仰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能友好地相处。这不仅会对我们的个人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整天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生活,还能使我们的事业风生水起。学会了宽容,就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了宽容,就打开了成功的大门;学会了宽容,就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梦想。
宽容是一种智慧,有宽容之心的人是真正智慧的人,他能够正确地判断问题,找到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们会舍弃眼前利益,收获长久利益;会放弃小的利益,收获大的利益。
有宽容之心的人懂得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林肯总统素来以宽容之心去对待政敌,后来终于引起一个议员的不满。
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没有宽容之心的人,会一直处于委屈、怨愤、嫉恨情绪之中,用别人的过错来不断地折磨自己——但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则一点帮助也没有。
然而,宽容并不仅仅是我们所想的只是原谅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力量和智慧的体现。劳伦斯·斯特恩曾经说过:“只有勇敢者才懂得怎样宽容……懦夫是绝不会宽容的,这不是他的性格。”
一天,一名年轻的记者去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他在采访的过程中问老先生这辈子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老先生但笑不语,只是把他带到书房参观。记者很迷惑,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有一面墙上只挂了一个很大的“忍”字,看起来十分空旷。这位记者就感到十分迷惑,但又不好询问,于是独自细细揣摩,终于领悟其中深刻的内涵与哲理:简单的一个“忍”字,就能够让人生的道路豁然开朗、受益无穷。难怪老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不但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而且他的人生也是四平八稳,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出现。
古人云“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这告诉我们要牢记别人的好处,而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古人的格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告诫我们:遇人遇事要宽容大度、能忍则忍,心里一定要记得别人对你的好,哪怕只有一点点,要忘记别人对你造成的过失和伤害,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轻松自在,更加富有内涵。
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一样的,当你持续地处于怨恨状态,无法释怀时,就无法投入精力做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收获果实时,你却因为和别人磕碰了一下,然后站在那里想方设法出气,怒目而视却又无计可施,这个时候,别人已经收获了不少果实,哪个是利,哪个是弊,一目了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不得别人的错误和短处势必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鲍管分金”的故事就非常的耐人寻味,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他们俩合伙做生意的时候,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是在分配赚到的钱的时候,管仲总是会多拿,但是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很自私。他认为管仲家里条件不太好,多拿一点也没有关系。后来,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做大夫,辅助齐桓公完成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角逐,取得了胜利,管仲也因此载入史册,为后人所熟知。
管鲍之交的故事流传到后世,而鲍叔牙就是对宽容豁达之人最好的诠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鲍叔牙斤斤计较,丝毫容不得管仲的缺点,管仲的才华就很有可能被埋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能会遇到一些烦恼的人和事,并且会感到极其愤懑、厌恶。而在面对这些的情况时候,真正的智者往往会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它,使所有的不快烟消云散;而那些看似聪明的人则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本来不足挂齿的小事件酿成大灾难。通常,不懂得宽容的人常常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无法释怀的坚持,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永久的伤害。而假如我们都能够用一颗宽大的心来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增添很多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
宽容朋友间无意造成的误会,能使友谊的生命力延长;宽容别人在背后的无理中伤,能使人们友好地相处;宽容他人的暂时失控,就能使自己与他人协调一致;宽容他人无心的冒犯,能促使他人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宽容别人的一时过失,就能使幸福生活长久持续。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宽容的含义和价值,总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对别人言语刻薄,甚至得理不饶人,就会处处碰壁、处处摔跤,时不时地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一定心胸狭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知心的朋友,最后变成孤家寡人;心胸豁达宽容的人,就会时常把爱放在首位,他们待人随和,遇事冷静,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不但能够谅解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还会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慷慨的帮助,最终彼此之间会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别人犯了错,那么必要的指责是无可厚非的,但假如我们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精彩。
当你以宽容的心胸去原谅他人的过失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尊严,更重要的是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再宽容一点,心胸再开阔一点,我们的生命就会增加更多的空间。而这样的空间是宽松的,充满了信任与理解的,在这样的空间里,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纷争,人们的心灵也不会受到伤害。
但宽容之心也是有底线的,它不是包庇、纵容,也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更不是以损害整体利益为代价的妥协,而是建立在平等交流、和谐共处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宽容之心的前提是看清问题的大小轻重,忽略小的、轻的,坚持大的、重的。对罪犯的宽容之心就像农夫对待蛇一样,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对邪恶的宽容之心会带来得寸进尺的罪恶。拥有宽容之心不是让人们去当好好先生,做老好人,那样的话只能助长坏人的气焰,毒化社会空气。
宽容是一种智慧,是明辨大小轻重,从而进行取舍的智慧。因此,它也就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或者说,就是如何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智慧。
拥有宽容,你就能够受益一生。宽容不但能够善待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变得自信、随和,能够让你对人生有更多的感悟,把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看得很轻,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拥有宽容心灵的人心里留下痕迹。他们的心里总是快乐、轻松、幸福的,他们总是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件事情。
宽容是来自一个人内心的最伟大的力量,有位哲人说过: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自尊,一种自信,一种成熟,是人们对其自我的心灵超越,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大智若愚。宽容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能够让人拥有非凡的气度,强大的魄力,宽广的胸怀;能够让人拥有高贵的人品,崇高的境界;能够让你的生活充满智慧和艺术的气息;让你的人生总是那样成熟、自信和从容。
为人处世要宽容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圣贤也会有一时之失,更何况是我们?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过失我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宽容自己,能赢得快乐人生;宽容别人,能赢得成功人生。宽容是一种智慧,在为人处世中宽容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时东吴有一个叫张昭的老臣,在孙策死时曾对他委以重任,但他最终因为自己气量狭隘而未能拜相。
有一次孙权大宴群臣,让诸葛恪给大家敬酒。诸葛恪就给大臣们一一敬酒,斟到张昭面前时,张昭已经醉了,就推辞不肯喝。诸葛恪仍劝他再喝一杯,张昭不高兴地说:“这哪里是尊敬老人!”孙权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说:“看你能不能让张公理屈辞穷把酒饮下,不然这杯酒你就得喝了。”
于是,诸葛恪对张昭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还能披坚执锐,领兵作战,不言自己已老。现在,带兵打仗,请您在后,而喝酒吃饭,请您在前,这怎么能说是不敬老呢?”张昭无话可说,只得把酒喝了下去,但从此之后他就在心里记恨着诸葛恪。
有一天,孙权和诸葛恪、张昭等大臣在大殿中议事,忽然一群鸟飞到大殿前,这些鸟的头部是白色的。孙权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就问诸葛恪:“你知道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吗?”诸葛恪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鸟叫白头翁。”在座的诸位大臣中张昭年纪最大,又是一头白发,他以为诸葛恪是在借机取笑自己,就对孙权说:“陛下,诸葛恪在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叫白头翁的鸟。如果真有白头翁,那是不是应该有白头母呢?”诸葛恪立刻反驳道:“鹦母这种鸟,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吗?如果依老将军的话,那一定还有鹦父了,请问老将军能打到这种鸟吗?”张昭顿时哑口无言。
张昭气量小,因此和别人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甘宁自降东吴以后,急于立功,于是请求征讨黄祖、捉拿刘表,并自请任先锋。孙权认为可行,准备实施。张昭却不同意,甘宁很不高兴,反唇相讥道:“国家将萧何的丞相这样的重任托付给您,您坚守职责而忧患国运,为什么还要仰慕古人呢?”孙权看到这种情形,赶紧劝说道:“兴霸(甘宁字)今年如果发动讨伐战争,我决定托付给你,你只要筹划征讨大计,一旦你下令并战胜黄祖就是你的功劳,为什么要怀疑张长史的话呢?”孙权虽然为二人解了围,但明显站到了甘宁一边。
实际上,东吴众将都不服张昭。后来,孙权果然令甘宁为先锋征讨黄祖,并大获全胜。
张昭虽为东吴重臣,却看不起人,东吴有大才者:一是周瑜,二是鲁肃。而他却不把鲁肃放在眼里,他说:“鲁肃虽然有点才华,可是不够谦逊,而且年纪太轻处世经验不足,难堪大用。”张昭不仅气量小不能容人,而且胆量也不够壮。汉献帝建安13年秋,曹操率数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江东,众武将欲战,而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却欲降。幸亏周瑜、鲁肃坚持,才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了曹操。
张昭因为气量小,不能够处理好与同僚的关系,也不能以德服人,所以若是任他为相,东吴上下必会君臣离心,四分五裂,所以到最后他也没能拜相。
像张昭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气量狭小,若是遇到这种人,也不能和他斗气。应该以柔忍之术巧妙地避免与这样气量狭小的人冲突,当然,若是他对工作上有了不良的影响,那就要有应对的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旦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切记不要急躁、冲动,假如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的时候,就请首先考虑友情吧,因为利益是一时的,而友谊不但是一辈子的,说不定还能给我们自己带来意料之外的喜悦。“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只有四个字的话,那就是“吃亏是福。”这绝不是大师阿Q式的精神安慰,而是其一生修行的高度概括。
清朝时期的“六尺巷”故事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大官张廷玉的亲属因为围墙的问题和邻居发生争执,闹到了官府。因此就写信请张廷玉帮忙,而张廷玉并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而是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亲戚,信中只简单地题了一首诗:“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自家的围墙向后撤了三尺,并向邻居道歉,而他们的举动让邻居也很不好意思,于是他们也主动把自家的围墙撤了三尺,两家握手言欢,“六尺巷”的典故也从此流传开来。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做人之奥妙。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就需要拥有许多种智慧:生活中需要有博得好人缘的智慧,工作中需要有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智慧,经商做生意需要有抓住商机的智慧,教育孩子需要有洞察孩子的智慧……这些智慧,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其中有一种智慧,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很多人没有它也能一样的生活。但是一旦我们拥有了它,就等于为自己的人生插上了翅膀,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这种智慧就是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