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700000008

第8章 熊十力 “翕辟成变” 的进化观(2)

三、注重“开物成务”的实用之学

此外,熊氏对中国古代科学,亦坚认其渊源有自:“吾国古代科学思想发达已盛,虽古籍沦亡,而汉人已言八卦与《九章》相表里,是《九章算术》发明在鸿古代,岂非奇迹!《易经》为囊括大宇、包罗万象之哲学大典,虽完成于孔子,而实由羲皇本之数理以造其端,岂不神哉!天文、地理、博物、医药、工程诸学,古代并精。……科学亡绝,咎在专制,非中国从古代无科学也。”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质言之,熊氏坚认中国的一切学术、思想之源头均在《易经》。而且他深信:“孔子倡导科学之识解可谓深远至极。《春秋》一经本与《大易》互相发明。”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如此看来,他俨然以孔子已然具备了“科学识解”了。实则熊氏是将孔子的“博学于文”亦融入其宽泛之科学观了。由此,他大大批判了宋儒只谈心性的狭隘:“宋儒识量殊隘,只高谈心性,而不知心性非离身、家、国、天下与万物而独存。博文之功,何可不注重?孔子言‘博学于文’,此文字非谓书籍,盖自然与人事皆谓之文,如天文、人文等词是也。博学者,即于物理、人事、须博以究之之谓。学字有二义:曰效,曰觉。此处学字是效义。效者仿效,如自然科学的知识只是发见自然现象之公则,不以意见诬解,即有仿效义。”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页。这里,不仅出现了“物理”概念,更得出了“自然科学知识只是发见自然现象之公则”的命题。然而须注意的是,他将其与孔子的“博学于文”内在地关联起来了;而且,天文、人文范畴,自然、人事概念,都已容纳其中。熊氏是在十分宽泛的意义上,连结起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现代科学观的。这自然是一种现代儒者的识见与胸怀,因而他大力赞扬“西洋人尝有一种猛厉辟发之力随在发见,若不可御者,”“西人远在希腊时代,即猛力向外追求,虽于穷神知化有所未及,而科学上种种发明,非此无以得之也。”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页。最后一语实乃发自内心之深长感叹。

二、以《周易》开“演进”与“潜能”之新本体论而融会中西之学

熊十力主张融会中西,他坚信“大易正是融会中西之学”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页。他感触极深地说道:

今日文化上最大问题,即在中西之辨。能观异以会其通,庶几内外交养,而人道享,治道具矣。吾人于西学,当虚怀容纳,以详其得失。于先哲之典,尤须布之遐陬,

使得息其臆测,睹其本然,融会之业,此为首基。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页。

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熊十力对其本体论所作的断言:

本体不只是虚寂而已,乃纯善、刚健、进进不已者。唯其如此,故非一成不变之死物。其自身是备万理、具万德而含有无限的可能,故生生化化无穷竭也。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9页。

我们可将熊氏的本体乃刚健进进不已者作为其重要命题来看待,这样似能更好理解其本体论中含藏的注重演进与潜能的那种“具万德而含有无限的可能”之根本精神。持无限发展之可能性理念,当然与现代进化观有一致之处。熊氏不仅大谈“进化”,显示了其与现代科学意识的通融;更为重要的是其以进化观反对循环论,这当然仍有其深刻的易理基础:“《大易》本明刚健日新,与变动不居之盛德,岂可以循环论之曲见,妄测《易》义哉?……世运进化,似有若干阶段之殊。如狩猎之社会,是一阶段。农业社会,又是一阶段。过此以往,可推知也。而每一阶段中,各有其所谓否或泰即最后达于吾人理想之大同世界,……若误计否泰迭乘,为反进化之循环论,则其不究理道,而暗于《易》义已甚矣。且进化无终极也,造化固时时毁其成功,而创新不已。人群进化亦无终点,即无圆满之止境。”熊十力:《读经示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309页。此论不仅可透见出其所受现代进化论与唯物史观的历史演进论之影响,而且熊氏甚至持一种较彻底的进化观,因其不仅以此反对循环观,而且坚持了进化无止境的观念,更以“人群进化”的范畴来对应之。值得注意的是,熊十力还以“突化”、“创进”、“演进”等现代进化观范畴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然而熊十力毕竟是以其新唯识论来构建其新本体论。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新本体论虽可视为一种心本体论,良知本体论,但却是一种丝毫不排斥物质“演进”的本体论。熊氏首先肯定了“物界演进约分二层:一、质碍层。质即是碍,曰质碍层。自洪蒙始启,无量诸天体,乃至一切尘都是质碍相。……质碍层所以现似重浊,而无生活机能者,惟以组织过简,故精神潜伏于物质中而不得发露。……二、生机体层。此层依质碍层而创进,即由其组织特殊而成为有生活机能之各个体,故曰生机体层。此层复为四:曰植物机体层,曰低等动物机体层,曰高等动物机体层,曰人类机体层。凡后层皆依据前层而起,但后层究是创进与前层异类,此其大较也。”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295页。这里,熊氏不仅洞见了“精神潜伏于物质”的潜能;也清楚地描绘了生机体的逐层演进秩序。他不仅用了“演进”这一范畴,更用了“创进”这一范畴,这大概与柏格森的影响有关。有此二范畴,他当然可以十分肯定地说道:“余相信宇宙间事理只有本隐之显,决不会从无生有。……物质之组织过于粗笨,不适于精神之运用也。物界发展至生机体层,而精神吐露渐至盛大者,此非本无今有,乃从隐之显也。”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从“隐”过渡到“显”,决非无中生有。但我们不要主忘记,这种演进必至“心”本体的出现而止。故熊十力着力强调的是:“不可曰宇宙肇开,惟独有物而无心也。夫心者,大有而无形。……故心之发现也,必待物质组织逐渐精密,而后得盛显其作用。”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页。由此,熊十力得出的结论是:“物界发展到生机体层,心作用始著见,至于人类则大明之心体益盛显,而无亏蔽矣。”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这里,“心体”范畴终于凸显出来了。当然,我们在这里更想强调的是其本体观中的演进论与潜能论:

推观宇宙发展则先有质碍层诸大物,而后生机体出现,可见万物在大用流行不已中,

若隐然有前进之目的。

宇宙太初,质碍层始成,则已伏有发展生物之目的矣。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8、299页。

必须看到的是,熊氏的本体论亦始于大易理念。熊十力自称:“久欲讲明易学,复兴孔子之道。”熊十力:《乾坤衍》,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20页。因而首先肯定《易经》为孔子的最重要的文献(在这点上,他恰恰不同于钱穆)。他分孔子之学为早晚二期:“上考孔子之学,其大变盖有早晚二期,而六经作于晚年,是其定论。早年思想,修明古圣王遗教而光大之,所谓小康礼教是也。晚年思想,则自五十岁读伏羲氏之《易》,神解焕发,其思想境界起根本变化,于是首作《周易》《、春秋》二经,立内圣外王之弘规。”熊十力:《乾坤衍》,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13页。应当说,熊十力的这一结论,决非仅仅依据《论语》中孔子自述五十学《易》而来。他曾说:“余于此理,经过多方推度,又渐渐体认。”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赘语和删定记》,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2页。可见其论确由“渐进”功夫而来。他自述道:

余四十岁以前,确未识得。现行《易经》,名曰《周易》,是从西汉传来。然《周易》自有渊源,不容忽而不考。夏《易》、殷《易》为《周易》所从出。汉世博士保持禄位,民间发见古籍,非其徒党所获者,必极力屏斥。此等古籍虽行民间,而朝廷所不尚,自难发挥显扬。古称三易,夏《易》曰《连山》。昔人多以《连山》本伏羲,而夏因之。殷《易》曰《归藏》。昔人多以《归藏》本黄帝,而殷因之。《周易》,则古籍称文王在羑里演《易》,当是孔子作《易》之所根据。证以《论语·子罕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据此,可见文王在羑里演《易》,确有其事。故孔子遭厄,而引之以自况。又可见孔子实有作《易》之事。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云云,是明明以继文王而作《易》自任。孔子称天不丧斯文,信己之不死。可见孔子发明《易》理,其关系于天下后世者极重大。圣怀冲虚,尝曰述而不作。今当危难,不觉吐露其内心真实之自信心,最宜深玩。今存《周易》,当是孔子依据文王,并融会夏殷二《易》而成此书。二代之《易》,昔人多疑为后世伪托。此乃误疑。桓谭《新论》,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万言。郑氏《礼运注》云: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可见二《易》后汉时犹存。其佚文可考者,《连山易》以艮为首《,归藏》以坤为首。二《易》与《周易》首乾互不同。余以为三《易》首卦不同,不独是吾国易学上一大问题,而确是世界哲学思想史上一大问题。二《易》首卦之说尚存,最可宝贵。吾人因此可考见孔子作《周易》,实融会二《易》。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赘语和删定记》,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2—13页。(同上12—13页)

这段论述至少有三个结论:一是周易是融会夏《易》、殷《易》而得出(后熊十力又对夏易来历起疑),二是孔子作《易》的直接根据在文王(文王是宗教思想,孔子则创发哲理);三是三《易》首卦不同。熊十力在其文献中多以“大易”示其与前二《易》之区别。他认为更合理的解释是:孔子在未见古易之前,多有与伏羲遥合者,及见古易,当有更深的感触,于是作了进一步的推演,例如:“乾坤二卦,孔子自是本伏羲之意而不无推演。若其发伏羲

之所未发者,则乾元性海,是孔子所亲证而后言之也。”熊十力:《原儒》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12月版,第50页。问题的关键是,孔子“亲证”的“乾元性海”之本体到底是什么?究为孔子的亲证,还是熊十力的亲证?熊十力举出一例,以力图客观说明问题:“孔子作《周易》,其艮卦卦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从来疏家各以意解,非经旨也。夫吾面自见己身,背则不获见自身。此言背居幽隐之地,故以为本体幽隐之象。‘行其庭’云云者,庭院之间至近,而背则于至近处遇人亦无见。此以背不起意,喻本体无有作意,即不同于宗教家所谓神。”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赘语和删定记》,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4页。这种“本体”自然而然,无有造作之意的例证,无非是要揭示孔子《周易》意在以本体幽隐,取象于背。其实质是要说明“即用显体”的理论主张。熊十力还多次强调:本体是寂静的。孔子不亲证到此,便不会有天何言哉之叹。

熊十力极度肯认大易一经是儒家群经之根本:“孔子之学,具在大易,《春秋》亦从是出也。《论语》与《易》、春秋》相印证也。”熊十力:《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56页。因此,必通群经,才可悟《易》。所以他又说:“深念孔子六经是内圣外王一贯之大道。治《易》而不遍通群经,何可悟《易》乎。”熊十力:《乾坤衍》,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20页。而据熊十力的深入考察:易经以外,《春秋》最要。他坚定地认为《春秋》经、传均为孔子亲自所作,因其观念与《周易》高度一致,所以不可能出自他人之手:“此经虽亡于公羊寿师弟之造伪,而余从何休所述‘三世’及古籍散见之说,犹可考得《春秋》真象。”熊十力:《乾坤衍》,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20—321页。这些考证的详述又见于他的著作《原儒》外王篇,此不赘述。

同类推荐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 人权哲学导论

    人权哲学导论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西方人权思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马克思的发展源流,对人权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哲学解读,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客观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与研判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该书从哲学角度系统梳理并解读了古希腊至今中外人权思想的发展源流与理论内涵,对人权原则在当今世界的制度实践进行了客观评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研判了中国人权实践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作者指出,人权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权利问题。不管是作为具有高度价值统摄作用的哲学范畴,还是作为具有实际价值参照作用的法治范畴,人权实践都必须有其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权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生命真谛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更是一种行动。从世界范围看,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肆意破坏和践踏人权原则的托词和借口,人权价值理想的普遍性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或利益集团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的标签和工具。国际间的人权保护与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协商的基础之上,严格依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说人权是西方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还不如说是东方的四合院,和合相生。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中卷)

    本书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卷,从经典作家和学者们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收录文章。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探讨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类未来的观点的介绍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热门推荐
  •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自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难懂”的质疑。本书针对这一问题,在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解诗”努力的基础上,从新诗的内部建构和外部环境出发,试图建立起解读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的路径。
  • 安晴的视界

    安晴的视界

    截然不同的世界,真实与假象的一念之间,爱情、友情、亲情。旅途,追逐,探寻……————作者已死,有事烧纸。
  •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

    《齐如山文丛·民国的农村1:农事考》一书中,齐如山先生重点介绍了民国时期农工的分类和园艺的分类。
  • 我在天上有艘舰

    我在天上有艘舰

    在一个剑与魔法主宰生死的世界,在一个人类与劣化兽对抗千年的世界,林泽得到一艘半残的护卫舰,走上了举世无敌的道路
  • 贵厂真乱

    贵厂真乱

    擅长做人皮面具的慕筱雅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被蒙面人要挟了……她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做人标准,在对方百金重酬下瞬间崩塌。蒙面人要西厂督主顾锦瑜的人皮面具,慕筱雅女扮男装,化作小太监混入皇宫,结果督主没遇着,先把皇帝当刺客胖揍了一顿!皇帝捉鸡斗鸟,除了正事啥都干!慕筱雅一不小心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督主回宫,她赶紧趁机回到督主身边“伺候”,却意外发现督主竟是皇帝假扮的……不务正业的皇帝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个世界太奇妙了,慕筱雅表示知道得多,死得早,趁早溜了好,却不知自己早已被一条叫作爱情的线牢牢困住。
  • 爱妃救命

    爱妃救命

    守寡守了一辈子的太子妃阮氏一朝重生,落在乱世开启之前,都说乱世出英雄,太子妃左遇天仙世子爷,右撞高岭之花大理寺卿,家中还有位光风霁月的表哥,果真是,国之将亡妖孽尽出。御史冒死谏言:“阮氏厚颜无耻,竟然当街调戏男子啊!”幸而数载空守寡,自此阡陌多暖春。
  • 异界英雄

    异界英雄

    旧的世界勇者转生体在新世界中与新的世界勇者的故事。
  •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智慧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国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阅读国学,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 The Courtship of Susan Bell

    The Courtship of Susan B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公主

    修罗公主

    是你们给予,却又要收回。回不了头,也不想回头。下了地狱,便是修罗。一步错步步错,一招落招招落。待吾涅槃重生之时,便是汝等泪下九泉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