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700000009

第9章 熊十力 “翕辟成变” 的进化观(3)

熊十力决非腐儒。其深究本体论的心性之学,虽是他的整体思想体系的根本基础,但他却能由此而生发出一套极具现代性的经济、科学观念来,究其实,熊十力本就是一位极其注重“经世济民”的实用之学的儒者;所不同者,是他坚认中国古人早有实用之学。如其所言:“经济者,为讲求实用之学。古人经济一词,其涵义极宽。本经世济民之义,今以计学而翻为经济,则其义已狭。……博考典章、制度与军事、边务(赅外交)吏治、律例,乃至河工、海防、农桑、盐铁、荒政等等,分门研究,以备当世之用,是谓专长。”熊十力:《十力语要》(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1页。

熊十力自谓“迄中年以后,重玩大易,始悟生生不息真机。”熊十力:《十力语要》(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5页。而在熊十力看来,生生不息的宇宙原理实如不能体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社会实用之学,就不能真正成为大易的根本基础。质言之,若无积极而实用的进取精神,社会就不能持续性向前发展。这一根本理念已成为熊十力建构本体论的思想基础而体现在其深探《周易》的系列论述中,所以其晚年感叹:“余平生之学,颇涉诸宗,卒归本《大易》。七十年来所悟、所见、所信、所守在兹。”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赘语和删定记》,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4页。而“七十年来,誓以身心奉诸先圣,确如老农挥过血汗来。”熊十力:《甲午存稿》,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1页。

熊十力以“突化”、“创进”等范畴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诚然与其对高扬人的主体性观念关系密切。如其所言:“天道无有一刹那不是突化,天之化常新而不用其故也,……天道复显其突化之功,乃大生、广生,而为新物所资始也。夫物唯任天而自无突化之功,人类由其生机体发展,其灵性得以显现,故人道能法天之突化,不为形役,以发扬其灵性生活之无限性。”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必须再次强调的是,熊十力十分看重作为一种智慧资源的《周易》,他甚至认为“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大宝藏。”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赘语和删定记》,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412页。我们认为,熊十力之所以如此看重大易,实在是看准了其中不仅蕴有的一种积极刚健、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而且从中寻求到了高扬主体性并落实于实学的思想原则,这是他一生中最感欣慰的事,其实这也正与他那刚健向上的个性恰相符合。据此,他还批评宋明理学家丢失了孔子的根本精神,“宋明诸大师于义理方面(孔子哲学方面)虽有创获,然因浸染佛家,已失却孔氏广大与活泼的意思。故乃有体而无用,于物理、人事,少所发明;于社会政治,唯诵说古昔。”熊十力:《十力语要》(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可见,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对物理人事、社会政治都有所创获的实学精神。

何以理学家在浸染佛家后会失却孔子精神呢?熊十力以为佛家在根本上“以寂静言体,至于四时行百物生的意义,彼似不作此理会。缘他出世主义,所以不免差失。”熊十力:《十力语要》(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理学家耽溺于以静言体就必然失却孔学精神。故此,熊十力反复强调大易言乾元,是依健动的势用而显示之。所以他还始终以这种“大用流行,德健化神”,并于物理人事、社会政治均有创获之实学精神为孔子智慧的所在,他确信这能给人类以无限光明。

然而这种积极的实学精神何能与“与民同患”之观念搭界呢?问题须深入到另一个层面才能看清。在熊十力眼中,“与民同患”实乃孔子一种十分牢固的思想基础。熊十力一方面把积极精进的观念作为孔子思想的一个主要基调,而同时决不忽视倡导主体积极性又须“顺理而行”,使主体性落实于“即用显体”的范畴中,故求理就必然要落实到与民同患的事业中去。所以从学理上,正是即用显体的真理论才将“刚健进进”与“与民同患”结合为一种有机关联的思想观念。熊十力将二者作为了孔子的思想基础并洞察了它们的内在关联,并寻求其学理上的必然依据。

在熊十力看来,这一学理依据必定要寻求到孔子的敦仁之学上。把孔子的仁学作为其整个学说的核心部分,在这点上,熊十力和其他思想家别无二致。然而关键的是,熊十力把作为基础部分的刚健日新之德,生生不息之机与敦仁之学紧密联接并贯通起来,并以“仁”为生命动力。这无疑是熊十力最具眼光的地方。

在这里,他仍然是从孔子《易传》入手:“吾儒以大易为宗。易道刚健,刚健,非不虚寂也。无形无象、无染污、无作意,曰虚。寂义亦然。虚寂故刚健,不虚寂则有滞碍,何刚健之有?但以刚健为主而不耽溺于虚寂,故能创进日新,而无颓废与虚伪之失。横渠‘易道进进也’一语极堪玩味。非刚健,则无以言进进也。孔孟之学,皆以刚为主。《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唯刚,乃得为仁也。仁体呈现时,私欲不得干之。此可见乾德刚健,故《易》家言乾为仁。”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这里要注意的是,熊十力所指“虚寂”决非佛家“空万有之相归寂灭之体,”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虚寂不等于寂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分。然而“虚”毕竟又涉及道家的基本理念;熊十力非常合理地利用了它并将其结合进儒家易道刚健之论域,从而从逻辑上完善了儒家以刚健为主而创进日新的仁学。这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不虚寂则有滞碍”,滞碍则无刚健。然其主旨在倡导一种不耽于虚寂而能创进日新的刚健之德,故其结论是唯刚才能得仁。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学,正是在“乾德刚健”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熊十力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孔子面目。故此他多次批评朱子的“以柔训仁”。他说:“《论语》大易同以刚健言仁。《朱子语类》以柔训仁便杂于佛老,失《易》旨也。”熊十力:《十力语要》(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站在熊十力的角度,这种批评确有道理,因其前提条件是十分确定的:唯刚,乃得为仁也。

究其实,唯刚得仁一说,正是熊十力理论最富特色之所在,也是其对孔子认识最为深刻的地方,因而在其大部分著作中都可看到其从各个视角的论述,显得完密而系统。他充分认识到:“孔子言仁,以仁德生生,众德之源也。”熊十力:《存斋随笔》,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00页。同时他也深刻地感到,要把握这种“仁德生生”的理论逻辑,必须从孔子大易“乾之为仁”的理论中寻找依据。熊十力对孔子仁学的认识,确有超过汉宋诸儒的地方。恐怕这不仅仅体现在“仁是积极性”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12页。的命题上,同时也体现在他的仁之实现,须有返己之功的理论上。熊十力说:“返己之学,唯孔子造其极,立大中至正之准。余是以归心焉。”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84页。同时认为“:为道必返己,众圣皆同。……吾儒返己,在不违仁,实现我与天地万物为一。”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24页。这就在指出了返己与不违仁的必然关系后,进一步深入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命题上,尽管该命题来自于大程子程颢,但熊十力在其“体用不二”、“天人合一”的原则上进行了新的整合。他曾明确指出“:儒者说仁为本体,却是即用而识体。”熊十力:《原儒》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12月版,第25页。“吾儒体用不二、天人合一,此为探究宇宙人生诸大问题者,不可违背之最高原理也。”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84页。而孔子的敦仁之学,在熊十力眼中本身即是“遍被人天”的核心,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孔子敦仁日新之道,足以遍被人天而莫可违。”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84页。一方面熊十力是从“人天”的角度透视孔子的敦仁之学,一方面他为求得更合理的解释而提出了“仁心流行”“、仁心常是周流乎全体”的说法,从而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框架。熊十力深信:仁心常是周流乎全体,不堕于小己之私欲。(全体谓天地万物)于此,正可认识吾人生命与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来无二别。孔子敦仁之学,其骨髓在是也。所以,熊十力极为强调个体与天地万物为一,而“周流乎全体”的仁心是其唯一中介。指出孔子敦仁之学的骨髓在此,则是熊十力的洞见。最终,熊十力认为孔子仁学的目的在“以存仁立乎其大,即是于天地万物一体处认识大生命,认识自性,认识大我,而破除世人执形骸为小己之大惑。”熊十力:《存斋随笔》,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01页。熊十力视孔子敦仁之学为其理论之核心部分,实在是看准了“孔子之学,唯求仁为宗,深远极矣。”熊十力:《原儒》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12月版,第36页。何以深远极矣?岂唯返己之功与自识其性而已,实有洞识仁体、涵养性灵的更深远的一面;由此,熊十力坚称体认的本体论方法与“知行合一”的儒家精神为中国哲学的根本路数。

在现代,内圣之学能否开出外王之学并达致“开物成务”,成为现代儒学的最大症结;这恐怕是熊十力考虑最多的问题,也成为其区别于其他新儒家的特色所在。全面接触过熊十力文献的人当知,熊氏是谈现代科学及科学与哲学比较一类话题较多的现代儒家学者;而深入他的文献的人更当知,熊十力是把孔子当作了第一位倡导开物成务的外王之学的儒家开创者。他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孔子有范围天地、化裁万物之科学理论。”熊十力:《原儒》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12月版,第25页。在他看来,儒学若不能达致开物成务,就失去了它的现代作用。

熊氏哲学以此而获得了实学的动力论性格。

从“格物”论入手,熊十力是这样评价孔子的:“今考孔子倡导格物,如裁成天地,辅相万物等论,宏深至极,则古之艺学有以启之也。”熊十力:《原儒》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12月版,第39页。熊十力认为孔子的完善之处,就在于既重视格物,重视知识,又本乎良知。“夫唯孔子,格物而本乎致良知。良知是人所本有,须将良知推扩出来,用在事物上,便是格物,而知识由此成。吾人若无良知,便与木石无异,何能格物?何有知识?故良知是知识之本也。”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46页。可见良知是个根本的大前提,所以熊十力强调:“吾儒之内部生活,唯恒时保任良知作主,绝不屏斥知识。”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50页。对熊十力来说,既要保任良知,又不屏斥知识,二者缺一不可。他以为孔子原本就是要人们利用本心之明,向事物上发展。“吾人须以自力利用此明几,而努力去逐物,辨物,治理物,才得有精确的知识。”熊十力:《明心篇》,见《体用论》,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56页。同时他批评程、朱解《大学》格物,而终不肯研究格物之术。他想实现的是传统哲学的现代转换。

同类推荐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本书力求把文本研究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基本方法,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价值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观念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价值评价及其基本形式、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重要问题,不仅梳理了价值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而且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热门推荐
  • 那一曲军校恋歌

    那一曲军校恋歌

    书中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娓娓道来了六个军校女生四年的情感路程,性格运命各不一样,共同的是执着,军人骨子里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和所有大学校园一样,即便是在严谨的军校,鼓荡的青春也是永远的主题。女主人公小米和所有战友一起接受着独特的洗礼,有关信仰、有关使命,同时也有关爱情。
  • 武勋大贵族

    武勋大贵族

    带着现代思想来到了异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类似于古代的华夏文笔不好但尊重事实来了客官请一看不行在去别的小店看
  • 佛道中魔

    佛道中魔

    一个同时具有人族和魔族血统的罪子,为了在这片人魔互不两立的大陆艰难的生存下去,需要经受什么样的考验?这人言可畏的世道,善恶对错究竟要怎样去分别?最终,人们会发现,这世界!不讲对错,只管输赢!我若为魔,佛奈我何!我若成佛,天下无魔!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

    塔木德:犹太人的处世艺术与经商智慧

    有人曾说:世界的财富在美国人的兜里,而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的脑子里。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的智慧是神奇的、趋势绝伦的。本书文字简洁,富有哲理,每篇文章都充满着对犹太文化的独特理解,每一个角度和每一种诠释都蕴含着对犹太人神秘命运的破解和感悟,让人们对犹太人的思想和文化心生敬畏,并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处事交际、赚钱理财、教育子女、经商致富并不是很神秘的事情。
  • 乾坤大略

    乾坤大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军转干部

    军转干部

    市府大院最大会议室能坐两百人。市级四套班子领导三十来人,区、县和市直部门党政正职百来号人,加上工作人员和记者,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一般不超过一百五十人。可今天会场座无虚席,尤其是前区五十名参会者个个胸佩大红花,格外醒目。曹海不爽。胸口的花映得他难受,记得上次戴同样的花是二十年前,那是应征入伍,他一样不爽。当时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都忙着到广东、深圳打工挣钱,没哪个傻子愿意当兵,他是被父亲从半道截回来的。
  • 懒女逆袭:冷漠上仙也温柔

    懒女逆袭:冷漠上仙也温柔

    前世她是神之女,只因为爱人之死,她散发神力以死相随,灰飞烟灭;得人保留一丝魂魄以至于投胎转世。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梨花芳菲间,他白衣胜雪,款款动人的桃花眼微微眯起,唇里轻轻喃道的话语,却不曾想以后她的人生皆为他而倾覆。“你不是她……”风华正茂间他冷淡出声,她撕心裂肺,坠入修罗,万劫不复。“她的三世已过,如果消除不了她的怨念,形神俱灭!”三世已过,是谁成全了谁,抑或痴迷了谁的一生?
  • 女王的弄臣

    女王的弄臣

    杀人如麻的“血腥玛丽”也曾是满心慈悲的女王,一代明君伊利莎白反而拥有冷硬心肠,激烈宫斗如何扭曲了历史的真相?《女王的弄臣》以一名具有先知能力的犹太少女为主角,用她的眼睛见证了都铎家族的王位更替,见证了不同宗教信仰在英国的激烈冲突,也见证了玛丽一世及伊利莎白一世这对同父异母姐妹反目成仇的心路历程。
  •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追求幸福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顾问。南怀瑾大师一生经历广厚,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学儒、论道、参禅,职场名利、家庭琐事、人生困顿,皆在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之光,使我们离幸福更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南怀瑾大师思想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