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父母到底怎样做才能为孩子营造出这样的家庭环境呢?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对一个人来说,他最初成长的环境和在其中受到的影响对其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言传身教与家庭环境是每一个孩子在人生之初最早接触的教育,这种家庭中的教育往往是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身体、心理的特点、发展阶段与发展状况而进行的因人而异的教育,它是具体的,有极强的针对性。正是父母为孩子建立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才给孩子人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储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有益于一生的财富。
那么,父母到底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怎样的家庭环境呢?怎样的家庭环境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生活中,你给孩子营造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什么,今后就会在孩子的生活中收获什么。父母不能控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影响,但可以给孩子关爱与温暖;父母是给孩子一个和谐、民主的家,还是给孩子一个充满冷漠无情的房子,这是每一对父母完全可以把握的事情;父母是喋喋不休地让孩子为好成绩、好名次不顾一切地争取,还是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哪一个更重要,父母们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健康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到好的东西,迎接好的未来。
技巧9 家庭氛围为孩子成长奠基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氛围的熏陶,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而家庭氛围也有很多种,如民主和睦的、专制矛盾的、放任自流的,等等,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呢?显而易见,当然是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了,有调查显示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产生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比率最高。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富有爱心,人际关系和谐,人人都是主人,孩子不仅有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还有归属感、自豪感,孩子做事、求知都有一种良好的情绪,忧虑少、紧张少、烦躁少,自然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有利于孩子踏踏实实地搞好学习。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一个家庭中的孩子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深浅、家庭凝聚力的大小。
何小明是个上初中的男孩,但他的想法却很成熟,对于很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解决之道。这对于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刮目相看。为什么小小年纪的何小明比同龄的孩子想法成熟呢?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生活在怎样的家庭氛围中。
小明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了,当然首先要做饭,因为一会儿宝贝儿子就该放学回来了。
饭还没做好,小明就蹦蹦跳跳回来了。看还没做好饭,小明和爸爸妈妈说了几句话,就去写作业了……
吃饭时,爸爸妈妈在聊着一天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小明也不时地询问事情的发展。
人到中年,很多人在此时遇到了工作、事业中的瓶颈。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一时间困惑得找不到方向。爸爸妈妈问小明怎么想。这时,小明像个大人似的,告诉爸爸妈妈要制订人生、事业的规划,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就不会迷茫,不会偏离大方向太远。如想做到怎样的成绩,要花多长时间,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麻烦与困难……
“你怎么知道这些?”爸爸妈妈问。
“在书上看到的,我早就用到学习中了,现在向你们推荐。”小明说。
过了一会儿,小明的爸爸说:“妈妈换工作了,新的上班地点离家比较远,交通也不是特别方便,所以考虑在妈妈的单位附近租一个房子,可这样一来,我们虽然方便了,但你上学就远了,不过坐车还算方便,因为有直达车……”
听到爸爸的话后,小明说:“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合理。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房子租出去,我虽然远了,可没有关系,坐车方便也不错,在车上可以看书、听英语,很好啊!”
这只是小明家中一天晚上发生的事,不过她家经常这样。爸爸妈妈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是家里的事、家庭成员的事,都会和小明说,问一问他的想法,因为小明的爸爸妈妈认为虽然小明还是个孩子,但也是家庭中的一员。这样做可以锻炼小明的思考能力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这样做对小明现在不会有多大的帮助,但对以后总是会有帮助的。如果遇到小明的事,父母更会询问小明的想法与意见,让小明自己决定,父母只是提一些经验之谈和他们的见解,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小明手里。因为这是小明自己的事,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也可以让他更自信,更积极主动。
这就是小明父母的良苦用心,时刻为孩子提供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畅所欲言的家庭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启发下,在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中,释放天性,让身心无所拘束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初始环境,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人生发展的基础,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首先,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是自己的朋友,和父母在一起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事情愿意和父母商量。
其次,要尊重孩子。
将孩子视为和父母平等的家庭成员,有家庭事务要处理时,最好也让孩子一起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再次,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技巧10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数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中学到的,书向人们展示着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种子。孩子们都喜欢看童话,因为那里有美丽的生活;孩子们都喜欢看漫画,因为那里有快乐的笑声。当然,书中不只是这些,书中还有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
让孩子爱上读书,让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亲密伙伴。古今中外的这些书籍犹如一座宝山,父母只要帮助孩子走入宝山之中,孩子就一定会满载而归。孩子阅读有益之书,那么孩子的未来就是父母期待的美好的未来,书籍中有孩子们感兴趣的世界,书籍也会带着孩子们去不断地探索、开创更多未知的领域。
福特少年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里当店员,周薪只有2美元多一点。他自幼好学,尤其对机械方面更是着迷。因此他每星期都要买书,孜孜不倦地研读,从未间断。虽然他结婚时,只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其他值钱的东西则一无所有,但是他已拥有了比金钱更宝贵、更有价值的机械知识。
几年后,父亲给了他一片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和一栋房屋。如果他未研读机械方面的杂志和书籍,那么他终其一生,也许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夫而已。但“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已具有丰富机械知识、胸怀大志的福特,就大步朝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了。此时,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便助他开创了一番大事业。
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积蓄金钱虽好,但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经营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拥有知识的人是最富有的人,因为金山有用完的时候,再多的钱财都可能用尽或者是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有知识是储存在大脑中的财富,这种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无人能夺走。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学习中都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此时才会感到没有利用点滴时间读书的可惜。这是由于在小的时候没有处于一个爱读书的环境中,没有从小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家中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看一会儿书,让孩子感受这种气氛,慢慢地,孩子就会逐渐养成潜移默化的习惯。对于已经上了学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如可以丰富知识,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父母务必要明确的就是不要告诉孩子好好读书,然后可以赚大钱,当大官。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地看书,有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做不到,那就需要父母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学习查找资料,既可以增强孩子读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读书这一行为成为孩子不自觉的习惯,这样孩子将终身受益匪浅。
威廉·奥斯罗爵士是当代最伟大的内科医生之一。他很有文化素养,也很喜欢读书。但他每天工作都很繁忙,几乎没有时间读书。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把每天睡觉前的15分钟时间用来读书。如果就寝时间是晚上1 1点,他就从1 1点读到1 1点15分。如果研究工作进行到2点,他就从2点读到2点15分。这个习惯他一生都没有改变过,而且每天晚上他如果不读上15分钟书就无法入睡。就这样,奥斯罗一生读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书。
就是这样的一个简简单单的习惯,让一个忙碌的、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的人可以读那么多的书。一旦孩子爱上了读书,养成了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不小的胜利。孩子会在读书中获得满足感、自豪感,从而来丰富他的生活,而通过读书所获得的知识与涵养,将使孩子更有信心、更主动地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
知识、学识和涵养处处可以学到、获得,只要有一颗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的心。而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它能使学校中老师的讲解更加地全面、系统、完整,也能使孩子根据已知去寻找未知。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的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尔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也曾说过:“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多少热爱读书的孩子,通过读书这一行为,获得了广博、丰富的知识,从而爱上了学习,又不断地开创出了更美好的人生。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虽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六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十三至十四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不断地学习、读书、充电……”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图书馆读书;当他们熟睡时,我还在房间里学习。”后来,他经过努力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的时间,然而每个人在这24小时中作出的成绩却是不一样的,时间就像是海绵,只要你愿意,总是可以挤的,关键是有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当读书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时,自然就不用父母督促了。
技巧11 情感沟通,彼此温暖
父母的唠叨,子女有时会觉得烦;父母的责备,子女有时会觉得委屈;父母的不理解,子女有时会觉得很无奈……凡此种种,都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可是父母和孩子毕竟是感情上最亲近的人,在快乐的时候,父母与孩子是笑着走过来的;在困难、悲伤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也应该相互依偎着、支撑着共同走过艰难的时期。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最持久、最有力、最温暖的支撑。
1989年,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短短的4分钟内,使30万人受到了伤害。
一个年轻的犹太父亲在混乱中把自己受伤的妻子安顿好后,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在他眼前,昔日漂亮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双腿乏软无力,大声喊道:“阿曼达,我的儿子!”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止住悲伤,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教学楼一层的左后角处。他快步如飞地走到那里,开始着手营救自己的儿子。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谁愿意来帮助我?”这位父亲用一双乞求的眼睛看着大家,问道。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一声不响地埋头继续挖。
救火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这里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你很难过,我们可以理解,但这样既不利于你自己,也对他人有危险,还是赶快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这位父亲仍然这样问。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由于过度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而这位父亲的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坚持不懈地挖呀挖,挖了10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脸上沾满了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兴奋地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爸爸终于找到你了。”
“爸爸,你来了,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到那时,大家都会安全出去的。”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侥幸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快来人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大家开辟出一个安全的小出口。
父亲激动地说:“阿曼达,快出来吧!”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儿子一脸幸福而又坚定地说。
在经过这场巨大灾难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父亲无意间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竟然成了父子俩在生死一线的约定。在生命的紧要关头,父子俩仅靠着这个小小的约定,就令生命转危为安,这就是父亲的力量、亲情的力量。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亲情、有关爱,还要毫无理由地相互接受、接纳彼此。在一个人最无助或走投无路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因为父母往往是在孩子实在坚持不住之时的最后的慰藉,也是抚慰孩子心灵的最好的港湾。
一个在越南打仗的士兵,有一天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父母他快要退伍了,可以回家了。父母当然非常高兴,在电话中表示希望他越快回家越好。
士兵还告诉了父母一件事,以征求他们的同意,就是他有一个战友也要和他一起回家。父母当然表示欢迎。
孩子告诉他的父母,这位战友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胳膊,而且说这位战友要和他们在一起住很长时间。
孩子的父亲一听就告诉孩子,这绝对不可以。他对孩子说,只剩下一条腿和一只胳膊的人,将给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不欢迎这种残疾人和他们常住,他建议这位残疾的战友自己设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孩子听了这些话以后就挂断了电话。
几天以后,部队通知父母,说他们的孩子自杀了。
前几天才通完电话,此时的父母疑惑不解。可当这个孩子的父母去认尸时,令他们大为震惊的是,他们的孩子只有一条腿和一只胳膊。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永远是最好的父母;而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也永远都是最好的孩子,不管别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全部,不仅要用亲情温暖孩子,更要用父母无私的爱包容、理解孩子,让孩子受伤、疲惫的心在父母身边得到呵护与温暖。
技巧12 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儿童能够自己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一句话,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
父母抱着孩子走,不可能抱一辈子。尽管天下爱子者莫过于父母了,可父母也不可能陪孩子走完每一段路。一味地包办,并不是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种独立的意识,让孩子生活上独立,思想上独立,让孩子有信心、有勇气独立地去接受来自成长中的挑战。这样孩子才会明白,很多事情都必须自己独自去做、去争取、去努力,才有意义,才会成功。只有这样,父母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因为父母是在教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该怎样努力、怎样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就像小狐狸的妈妈,无论怎样,都要让小狐狸们去独立生活。
一群小狐狸渐渐长大了,狐狸妈妈便“逼”它们离开家。
小狐狸们不肯走,不想离开妈妈,它们还是愿意跟在妈妈的身后去散步。
可此时,曾经很护崽的狐狸妈妈却忽然像发了疯似的,不让小狐狸们进家门,又是咬又是赶,非要把它们都从家里撵走。
最后,小狐狸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家去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孩子只有学会独立,才能在社会中有生存、竞争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获得的。
从小磊3岁的时候起,小磊的妈妈就让小磊自己洗袜子、洗手绢、叠衣服,小磊也很听话,都按妈妈说的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只有3岁大的孩子,这些根本还做不好,可是孩子只要开始接受锻炼就可以了。每次当朋友、同事聚到一起,小磊的妈妈就会很自豪地说:“什么都做不好,他洗过的袜子、手绢我还得再洗,叠过的衣服我还得再叠……可是他却做得津津有味,从小就得让他学着独立,这样长大之后,要做的事情多了,他才不会觉得做这些事是一种负担。”
小磊妈妈的想法确实很对,只有有独立的行为,才会有独立的想法。只有从小就开始让孩子适应这种独立的状态,孩子才会更好地学会自己一个人去掌控生活。因此,小磊妈妈的这种教育意识是很好的,不同时期给孩子安排不同的独立任务,这样阶段性地进行,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过,家长也不要太急于求成。因为,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只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自然就会感受到父母的苦心——学会独立,学会自己面对一切,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希望孩子在生活上可以自食其力,将生活过得井井有条。但父母更大的希望却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纷乱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靠自己的力量勇敢、坚定地走下去,去迎接自己期待的未来。
父母不但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所拥有的知识、学问成为一个相互关联、有条理的有机整体。而这只是具体的学习方面的好处。具有独立思想和意识的孩子,还会在学习、积累各方面知识、见闻的同时,使自己具有独立的、有鲜明特色的想法,这些想法可以使孩子更有主见,这种独立的思想和意识也将使孩子的路越走越宽。
技巧13 家教小贴士
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