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2500000011

第11章 企业家的职能(3)

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家的真正贡献在于他们能认识发明的价值,并有胆识有能力将这种发明投入生产。如果没有他们,这种发明也许永远只是一个“会跳舞的机器”,发明家的聪明才智也只能在自得其乐中耗费殆尽。如果不是阿克赖特将水力纺纱机投入使用,谁能知道历史上还曾有个名叫海斯的发明家生活过?尽管阿克赖特曾受到海斯的起诉,被指控为“剽窃者”。无线电波的科学理论是由麦克斯韦尔提出的,赫兹在实验室发现了它们,然而只是马可尼和萨尔诺夫这两位企业家才使它们在商业上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发明三极管的德福雷斯也想把他的发明应用于商业,然而,他几次都把本钱赔光,次次使他的投资者感到失望。

当然,这里绝不是贬低发明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事实上,没有发明家,也就不会有企业家的技术创新。企业家的作用与其说是创造出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不如说是创造出能创造这种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发明家本身。

如果没有企业家,发明家恐怕不到现在的万分之一。企业家创造的是一种不断激发人们创新、且能使任何有价值的创新不被埋没的制度。企业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各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吸引在自己周围,给予他们物质的和精神的刺激,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别出心裁地去发现、去发明。他们懂得,企业要取得成功,没有一批革新闯将是不行的。所以,他们总是设法创造一种外部环境,以利于革新者的成长。他们不仅不处罚犯错误的革新者,甚至鼓励犯错误的革新者。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创新中犯错误是生活中的正常事情,成功常常是通过所犯错误来总结经验而得到的。事实上,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前,有时很难确定什么是错误。因为起初可能认为是错误的方法,而后来却认为是最好的方法。

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其合著的《成功之路》一书中这样写道:

出色的公司最令我们印象深刻之处,就是他们对革新闯将们支持体制的完整。事实上,出色公司的结构安排就是从创造革新闯将出发的。尤其是它们的体制故意设计得有些“漏洞”,使那些到处去物色东西的革新闯将得以有空子可钻,得到所需要的资源,把事情办成。那些从革新闯将处受益最多的公司里,总有全面的、充足的支持体制,这才使得他们的革新闯将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

当然,对企业家与发明家的关系也不应做机械的理解。历史上,由发明家转变为企业家的也不乏其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企业家化已成为新兴产业中的一种趋势,这一点在电子计算机工业中尤其明显。例如,创立和经营王安实验室的王安博士本身就是一位发明家,他以发明磁芯贮存器而著名;创办和经营著名的“苹果”公司的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也是兼有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的。但即使这样,也不应把发明家和企业家混为一谈。王安也好,沃兹尼亚克也好,如果他们仅仅是天才的发明家,而不具备企业家的胆识和才干,也许他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变成“样品”而已。发明家能把“样品”变成“商品”,那只是因为他作为企业家的结果,而不是作为发明家的结果。

还应该指出,对企业家来说,第一次将一种新的发明投入生产是一种创新,同样,在生产中进行巧妙的“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如果这种新技术还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的话。事实上,一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总是通过无数企业家的“模仿”而完成的。发明只是撒下一粒种子,企业家的责任在于将这粒种子埋入土壤,让它生根、开花、结果。当然,企业家的“模仿”,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本身就意味着对“样品”的改造。因为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使用同样的技术,企业家也要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加以适当地改进。更何况,任何新技术总是有不完善之处的。我们说日本企业家比美国企业家更富有创新精神,当然不是说日本企业所获得的专利比美国企业多。事实上,日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正表现在他们高超的“模仿”艺术上,他们能将一切先进的技术拿来,通过消化、吸收、改造,创造出自己的新产品。当然,一个企业家,如果仅仅满足于“模仿”,那他的职业生涯也将是不会持久的。

技术创新与资本形成技术创新与资本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技术要变成生产力,首先要变成物质形态的资本。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从组织人员从事研究,到实验室设计出样品,然后把样品投入生产,都是离不开一定的资本作为基础的。没有一定量的资本,企业家甚至无法招募到发明家,更不用说组织生产了。同样,资本的形成无疑也在刺激着技术进步。那么,对企业家来说,从事创新和筹措资本何者更为重要呢?

1960年代末期,发展经济学家哈根就这个问题与100多位美国企业家进行了交谈。这100多位企业家一致认为,他们公司的资本形成水平是由他们扩展的需要、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决定的。如果他们认为某一项新技术是值得投入生产的,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公司的“现金流水”里得到所需要的资本,或者从金融市场上搞到资本。如果没有新产品或新技术投入生产,他们是不会进行投资的,因为这意味着“浪费”。简单地说,在他们看来,资本形成是由创新活动决定的,创新流引起资本流,而不是相反。[1]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资本,不过是企业家为了实现“新组合”用来“把生产指向新方向,把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和“控制手段”;资本不是具体商品的总和,而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然,这样说绝不是贬低资本形成在企业家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无论如何,资本总是创新的一个制约因素。一个企业家失败了,既可能导源于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可能导源于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供使用,在经济“起飞”阶段尤其如此。一个企业家的创业史,既是一部创新史,也是一部资本积累史。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经济中,一个企业家要获得成功,也许他的相当部分精力都要耗费在筹措资金上。

管理创新:企业家与经理在常人看来,企业家就是经理。经理的职责在于管理企业。一般来说,这样讲是可以的,但它把问题的本质掩盖了。

首先,应该把企业家职能与管理职能区别开来,尽管二者的差别有时只是程度上的,现实生活中也很难严格区分。在西方的大公司中,总经理承担企业家职能,而一般作业经理则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从事管理工作。

当然,在小企业中,企业家职能和管理职能一般是由一个人承担的。

管理的职能在于这样来经营企业:在既有的知识、技术和组织范围内,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办法计划、组织、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尽量少的投入生产出尽量多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例如,企业日常的生产计划安排、质量检查、库存管理,等等,都可以称为一般意义上的管理。管理在生产理论中与生产中的其他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具有等同的地位。这4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称的,都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像其他要素一样,管理也可以实现“最优化”。

企业家的职能在于创新。他要破坏现存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东西,用新的规范和程序取而代之。他要将新的生产方式引入企业,将新产品投入生产,建立新的组织。他要“管理”的是制度本身。在企业家职能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既不存在对称性,也不存在可替代性。因为,创新作为企业家的产品,它完成的是所有投入要素作为“一组”到产出的转化。企业家创造新的生产函数,而它本身并不包含在生产函数的变量之中。

其次,应该把企业家与“经理”区别开来。经理是一种被授予的“官衔”,企业家则是职能的人格化。一个企业领导人可以长期占据“经理”的位子,但如果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循规蹈矩,安于守成,重复经营,那他的劳动就只是服务性劳动而不是创造性劳动,他就称不上是一个企业家,或者只是徒有其名的“企业家”。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这样的经理是不可能长期“稳坐钓鱼台”的。企业家从事的是创造性劳动,虽然他不一定总能成功,但他却总是试图从事新的事业,探索未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他具有眼力、胆识和创造力,他也许不是发明新方法的科学家,然而却是成功地引入新方法的人。

管理创新:一个实例1922年,史洛安先生得到一个“官衔”:出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当时,通用公司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通用公司是由几个企业合并而成的,但合并后,各部门的主管,都像是独立部落的“酋长”,完全不听“王命”。对于这种情势,传统上不外乎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办法是命令这些“酋长”退出他们的事业,这就是洛克菲勒创立标准石油公司和摩根建立美国钢铁公司时的办法(注意:对洛克菲勒和摩根来说,这种方法是创新的而不是传统的);第二种办法是留任这些“酋长”,仍由他们指挥“他们的事业”,而总公司只享有一点点干预权。事实上,通用公司的创办人杜兰特和史洛安的前任杜邦都是采用这种办法的。而在史洛安接任时,通用公司的败相已露,“酋长们”的不合作已使得公司濒于关门破产了。

史洛安是一位企业家,按传统的办法解决问题不是他的性格。他看准了问题的根本,认为这种“诸侯割据”并不是因为实行合并才发生的过渡时期的问题,而是一个大型企业习见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大型企业,需要有一个统一方向和一个管制中心,需要有实权的高层管理,也需要有积极进取的营运阶层。营运阶层的经理人,应该有选择营运方向的自由,应该有确切的责任和遂行其事的职权,应该有足以使他们发挥所长的范围,还应该使他们的成就得到鼓励。他认识到,若按传统办法,不论采取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无法达到这双重目标。这个问题要用组织结构上的创新来解决。所以,史洛安先生构想并实行了分权制度,使各“酋长们”既拥有营运自主权,又能使这种自主权与制定方针和决策的中央管制保持平衡。[2]

创新机制:利润、竞争和需求

创新作为企业家的一种基本职能,并非是企业家的一种个人癖好,而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是市场经济特有的产儿。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式,是鼓励、刺激、强迫人们创新的一种制度。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社会的组织者,正是在市场经济特有的内在机制的推动下履行其创新职能的。这种内在的创新机制就是:利润、竞争和需求。

一、利润动机与企业家创新

人类是唯一具有创新能力的物种。像鸽子能找到家,蜜蜂会筑巢一样,创新是人类寻求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的一种本能。但人类也是最讲实惠的动物。它对大自然的挑战,都是围绕满足自身需要而展开的。人类驯服自然,为的是让自然服务于自己。人类创新的本能要变成一种物质的活动,总是离不开物质的或精神的刺激。如果没有这种刺激,任何创新的火花,都可能无声无息地熄灭。而对人的内在创新能力的刺激,只能来自人类生活的制度本身。一种社会制度越是能提供这种刺激,这个社会的创新成果就越多,进步也就越快。

迄今为止,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对人们的创新活动最有刺激力的一种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把获取利润变成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企业家正是在利润的刺激下从事创新活动的。没有利润,企业家不会创新。同样,没有创新,企业家也就不可能获得利润。在传统的人看来,为“赚钱”而从事创新,也许是一种不合道义的行为,但对企业家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假使罗巴克和博尔顿不是把使用蒸汽机看成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资助瓦特发明蒸汽机;假使亨利·福特不能从生产T型汽车中获得利润,他也绝对不会创造流水线生产。这样的话,我们生活的世界也许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了。当然,创新并不一定总能保证获得利润。如果创新不成功的话,企业家甚至可能倾家荡产。但这只是同一硬币的两面而已。

有关利润与创新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做了很精彩的描述。据熊彼特的见解,在静态社会中,因产品价格受成本法则支配,所以生产者既无利润(指经济利润,不包括作为资本价格的利息),亦无损失,他的收入属于“管理工资”性质。但在经济发展的状态中,由于企业家所实行的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较旧的结合更为有利,结果在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构成生产费用)之间便产生了一种价格差额(也即我们在前面第一节中论述的价格差),这个差额归于企业家,它就是利润。例如,在一个用手工织布的社会中,忽然有人创办了机器织布工厂,那他便可以获得利润,因为用机器织布较之以往的手工方法,可以用同量的劳动得到较多的产品,而其每单位产品的生产费用则较之手工业要小得多。

同类推荐
  • 港口物流学

    港口物流学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物流最新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尝试以港口物流基本概念和港口物流知识体系的研究确立与构建为突破口,以港口物流原理、港口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技术为知识主线,按照知识线条清晰、内容完整、条理性与实用性强的要求所编写的。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俗话说“朋友多,路子广,出了事情有人帮。”如何在中国的社会中,一个人要想在没有别人的帮助下独自办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不论是商界精英,还是政坛老将;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懂得如何“求人”。“求人”是生活的一种策略、一种技巧、一种方法;所谓“求人”,是胜人一筹的谋略,是抢占先机的目光,是恰到好处的应对,是播种与收获的成功法则。本书可以作为你“求人”的指导手册,它教你“求人”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让你迅速成为“一求一个准”的求人高手。
  • 绝对成交:销售人员话术内训手册

    绝对成交:销售人员话术内训手册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说话的产物”,这是美国的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30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熟练和过硬的说话技巧是销售员征战销售市场的必杀技,销售员只有练就无敌销售话术,才能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客户,拿下每一笔订单,达成每一笔交易。本书针对销售工作中最常见的说话难题,总结出了开场话术、演示话术、攻心话术、诱导话术、提问话术、赞美话术、化解异议话术等各种销售情境中要运用的话术,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这些话术的要点及其运用之道。
  •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必修课是一个由内而外全面打造销售精英的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你明白客户拒绝你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也能够让你通过客户语言行为等因素确认客户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让客户很容易地购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得先学会如何让客户一下喜欢你;如果你希望让客户持久地信任你,那么你得让客户更好地认同你。与其说销售必修课是一门销售人员的课程,倒不如说这是一把让你打开建立人际关系大门的绝佳钥匙。销售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所以你可以使用课程中的经典技巧用于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 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

    执行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执行不力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今时代,执行力已成为企业的效率之源、成功之本。执行力的核心是人。拥有了执行力强大的员工,组织才能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企业需要执行力,更需要执行的人,需要不折不扣的优秀执行者。
热门推荐
  • 海绡说词

    海绡说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少的神秘甜妻

    墨少的神秘甜妻

    整个M国都知道不近人情的墨少把他的小娇妻宠在了心尖尖上“喂,你不是总裁吗。为什么你这么闲?”“陪你”“乖,咱们去上班把好不好?”"夫人,这是在赶为夫走吗?“”额,,呵呵呵怎么会呢,我恨不得和你天天每分每秒都在一起,怎么会赶你走呢?但是,为了千万的员工着想我只能忍痛割爱了“”不需要,公司有秦昀。夫人不用割爱“”说好的高冷禁欲,无心无情的冷血总裁呢?“”禁欲不禁你“”你还我心狠手辣,不近人情的总裁人设.............
  • 血域凰妃

    血域凰妃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一朝生死,两世相隔。她是血族公主亦是特种兵王,高冷孤傲身世扑朔迷离,自带高科技空间系统。他是一国受万人追捧的战神王爷。某片段‘悅儿,饿了吗?‘某人问道,玖菱悅扑到某人怀中,尖锐的小牙齿露出,某人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看着众人羡慕的目光一脸骄傲,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战神王爷成了妻奴。1这是一个穿越玄幻的女强爽文。2男主是夜辰晞。3甜宠双洁1v1双出。
  •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致命绝宠:早安夫人

    “女人!你欠我的,无论是生是死你必须得还!”随着他冷酷而霸道的声音,一份‘卖身契’就这么无情的扔在桌上!多年后,历史重演,只是她却成了主宰。某女华丽来袭,如当年的他一样,将一分文件扔在桌子上,冷酷的看着他:“签吧!999条!”看完合约,男人欲哭无泪,哭笑不得的看着她:“老婆,为什么不是1000条?”“今非昔比!一句话!你签还是不签!若是不签……”女人邪魅的拉长了声线,带着玩味看着他,浅扬声线决绝的道:“宝贝儿子们,我们走!”……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唯识三十论要释

    唯识三十论要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倾:凰图霸业

    帝王倾:凰图霸业

    姬清雅遇到他皇甫卓之前,她迷护卫,闯青楼,捉花贼,翻府墙……无忧无虑。遇到他之后就成了遭绑架,被调戏,受恐吓,斗亲王……惊险刺激。此人不祥!躲还躲不掉?那就交个朋友,寻求保护吧。可当一夕好友惨死,身世揭露,为报国仇家恨,她步入宫闱,与他从此陌路。处处陷阱,步步算计,他默默为她一一扫平,不惜冒死抗旨。至亲被杀,殷府被屠,记忆尘封,他带她远走,宠她入骨。陷害不断,记忆重现,女儿被杀,她跟随和亲队伍远赴异国。再见时,她是身披铠甲的赤狄王妃,而他是围城被困的大周罪臣……
  • 凤九卿.3

    凤九卿.3

    边境一役胜利后,几人本欲重返朝廷,但途中突生变故。凤九卿不过是想女扮男装上台为中原男子挣个面子,却引得那名张扬跋扈的女子芳心暗许,非她不嫁。好不容易脱身,在回京途中,凤九卿竟发现老父被囚,民众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一路顺藤摸瓜,竟发现是太子从中作梗。轩辕容锦功高震主,不仅太子想除去他,就连当朝皇帝也对他十分忌惮。老谋深算的凤九卿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轩辕容锦一一化解,但轩辕容锦不能理解,为何她为自己打下了天下之后,却要不辞而别呢?
  • 黑暗中的你

    黑暗中的你

    之前,他总是一个人孤独的活在自己的轨迹里,直到遇见她——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美丽妖人的鬼,绝美而孤傲,永远的将世界排除在外,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独守着自己的孤独。他向往着她,她就像他所遗失的世界的填补,是注定要用尽一生的赌注所追逐的幸福,即使她也将他排除在外,他也毅然决然的继续以自己的方式走向她,在这场恋爱中,他最终看清了她,看清了将她囚禁在痛苦中那可怖的黑暗·····
  • 九劫渡情

    九劫渡情

    她为九命猫妖,生来便有九条性命,却甘愿冒着元神覆灭之险施了忘情之术,将他毕生忘却,存亡攸关之际,他将她救下,却推给了她一个承载三界存亡的命数,扑朔迷离的身份,似爱又似责任的关怀,她不知,他爱的究竟是她,还是他心怀的普天众生,而这上天既定的宿命,他二人又是否可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