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2500000013

第13章 企业家的职能(5)

用汽车引进的创新来说明这个问题也许是恰当的。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流行的是高耗能的“大汽车”,因为当时能源价格十分低廉,社会对节能汽车没有“需求”。

1960年代末期,英国某一汽车公司给麻省理工学院100万美元这样可观的款项,供研究汽车性能用。在这同时,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雇员认为汽车搞得太大了,他靠自己的力量研制了一种小型汽车,上面装有精巧灵活的滚动式稳定装置,这种装置与上述的研究自然是有联系的,并可能产生确实的成效。但是,汽车公司虽然接受了所有书面上的研究方案,对小型汽车的开发却并不感兴趣。

1973年石油危机后,能源价格大幅度提高,产生了对“节能汽车”的强烈需求,各汽车厂家把降低能源消耗作为汽车产品创新的重点,各种小型轻便的节能汽车相继出现。20世纪70年代的汽车战,实际上是一场节能战。日本汽车业的企业家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捷足先登,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节能汽车,从而夺得了这场角逐的冠军。

相反,像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则是一个典型的输主,它屡屡失败,就在于对“需要”的判断不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克莱斯勒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较小型汽车“抢手”,可以占领市场,于是从1953年起缩小汽车体积,集中向“小”型发展。实际上,当时“小”型车在美国的销量很小,只占总销量的16%。货不对路,导致克莱斯勒失势,在美国汽车商家庭中的地位由“二哥”降为“三弟”,让位于福特公司。1969年,克莱斯勒改弦易辙,调整方向,再由“小”变“大”,致力于“大”型汽车生产。但时乖命蹇,恰恰遇上1973年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美国国内油价暴涨,汽车消费者又喜“小”厌“大”。不识时务再次铸成大错。1975年,克莱斯勒创亏损之历史纪录。1979年,油价再次飞涨,克莱斯勒“销售库”里的存货逾8万辆,多是耗油量大的“大”汽车。年度亏损11亿美元,远远超过1975年创下的亏损2.6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公司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销售比重一跌再跌,1979年末竟只占8.1%,积欠的债务高达48亿美元之巨!克莱斯勒在美国500家大公司中的地位降到第17位,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桩企业破产事件在即!要不是季·艾阿柯克的“回天有术”—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产品发展方向,这个克莱斯勒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实际上,石油危机对企业家创新的影响可能限于汽车行业,但它使所有西方国家的经济都陷入衰退: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增长率陡降。而振兴经济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创新:开发新的能源、生产出和目前的产品同样吸引人或者更吸引人但消耗能源较少的产品。这种需求刺激出来的远不是某几项新的产品、新的技术,而是一场全面的技术革命。即使像扩音器这样一个小小的产品,也在石油危机的刺激下改观了好多,它现在可以用比以前强得多的永恒磁铁来降低电流耗量,脉冲带宽调制放大器不仅阻抗小,而且效率高,从而降低了内部的功率消耗。

在经济落后的社会,社会需求主要是维持生存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需求”的重点已转向了消费者的爱好上。例如,一个人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满可以过得去,但他还可以认为,他需要一台彩色电视机。过了一段时间,当别人都有彩电时,他会觉得他也必须有一台,好像这是生的权力似的,直到有别的更好的新东西出现在市场上,来改变他的这种“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与其说在识别需求,不如说在发现需求。他绝不是被动地去取悦消费者,而是主动地诱导消费者。他可以通过广告宣传诱导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先有新产品,然后才有需求。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除非企业家确信有可供他销售其创新产品的市场,否则,他是不会去创新的。

政府与企业家

政府可以代替企业家吗?

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不仅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现实,即在有些国家,作为生产要素组织者的不是企业家,而是政府;政府不仅是生产的决策者,而且是“创新”的领导者。我们提出这个问题,还因为流行着这样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国家,由于缺少企业家,不得不由国家来代替企业家执行“组织”和“创新”的职能。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无论是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在推动经济“起飞”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当他们开始经济起飞的时候,面临的是强大的、发达的工业国家的竞争,这些工业国家有充裕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能生产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的产品。假使没有国家的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就难以发展起来。

而且,确实,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遗产。

与发达国家比较,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似乎处于劣势,它们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似乎不太有利于这样一个阶层的出现。当它们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开始努力赶超发达国家的时候,它们的企业家资源确实稀少,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精英分子又受到法律和制度的阻挠,没有足够的力量筹措巨额的资本和做出重大的创新决策。面对一个后起的国家来说,一个靠企业家自身壮大的累积过程也确实有点远水不解近渴。

在这种情况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中,政府不得不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充当企业家的角色:动员储蓄,从事投资,建立一些工业部门,引进先进技术,把农业中的过剩人口转移到工业中来,等等。

那么,能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代替企业家呢?事实表明,政府作为“企业家”是很不称职的。

政府可以从事投资,而且它在组织要素进行生产方面,比企业家具有更为有利的条件,企业家只能用经济的诱惑,政府却可以用超经济的强制,就提高储蓄率而言,政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榨油机”,它可以不择手段地运用诸如税收、价格、平调等手段,筹措建设资金。它甚至可以从饥肠辘辘的人口中抢出否则就会被他们消费掉的物品,把消费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建立起一座座宏伟的工厂,再让这些饥肠辘辘的人勒紧裤带在这些工厂干活。但政府却很难保证投资的效率,很难使要素的配置合理化。经济增长率=积累率×积累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但在政府充当“企业家”的情况下,等式右边第一项的增加往往被第二项的降低抵消了,以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

政府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新,它的创新成果甚至可以使企业家瞠目结舌。但与企业家相比,它的创新成果不仅数量少,而且每项创新耗资巨大,商业效果也不佳。在这一点上,政府倒很类似一个单纯的“发明家”,它常常为创新而创新,一旦这种创新成果记录在案,它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政府充当“企业家”的情况下,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率是如此之低的原因。由于社会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般来说很难像物理学家那样做有控制的实验来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但经验产生了一些东西,很接近于有控制的实验,从而使我们有理由支持我们的判断。

一个值得详细考察的例子是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对比—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最初30年的经历和日本在1887年明治维新后最初30年的经历,中间相隔80年,但在所有其他方面,在我们拿来比较的开始时期,两国的情形很相像。

两国都有古老的文明和发达的文化,又都有高度结构化的人口。日本是封建结构,有大名(即领主)和农奴;印度是严格的等级制,最上面的是婆罗门,最底下是贱民。两国都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革,有可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安排方面发生剧烈的变化。在两国国内,都有能干的、虔诚的领袖掌权,他们满怀民族自豪感,决心使经济的停滞变成迅速的增长,把他们的国家转变成大国。

几乎所有的差别都对印度有利,而对日本不利。日本经过3个世纪的与世隔绝,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在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而印度开放已久,有着一批高度熟练和有训练的民政人员,现代的工厂和一个非常完好的铁路系统。这些在1867年的日本一样也没有。印度在技术上虽比西方落后,但差距小于1867年的日本同当时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印度的物质资源也比日本丰富得多,还有大量的外援,而日本没有得到半点外援(当然靠海外掠夺抢来了一些资源)。也许,就我们的目的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差别是,1947年的印度与1867年的日本相比,企业家资源要丰富得多。

尽管1867年的日本和1947年的印度情况相似,但30年后,其结果却大不相同。20世纪初的日本,已是一个羽毛丰满的资本主义强国。而1980年代的印度,仍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次大陆。因为他们走了不同的道路。

同类推荐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打造销售人脉的终极技巧

    打造销售人脉的终极技巧

    本书向读者详细介绍如何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广交朋友,做好、做熟、做深每位客户,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建立良好的个人口碑,让客户免费帮你销售等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在销售工作中更好地与人交际,做好销售该书它既能为刚入行的销售员雪中送炭,也...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特立独行刘强东

    特立独行刘强东

    本书从创业、管理、成长、融资、竞争、用户、战略、坚持、团队、价值等十个方面,多个维度展现了刘强东创业的真实经历,以及他的整个发展历程,对刘强东的管理智慧进行挖掘、整理和总结,以满足不同读者对刘强东成功的了解与反思。
  • 短线炒手:散户致富的秘诀

    短线炒手:散户致富的秘诀

    短线操作是股票投资的重要活动,也是广大散户赢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任何买卖行为都必须在动态盘中进行。在炒股的过程中,只要了解并灵活运用短线的相关战术与技巧,就能在股海中博得生机。本书通过讲解短线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配以短线实战、技术、心态,必能给广大股民带来实用的指导。本书不是投资知识的入门类读物,更不是走马观花似的随便描述,而是通过化解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深奥的专业术语,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把原来复杂而难以表述的图形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名称,从而使不同文化层次的股民乐于接受、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和操作实践。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等你爱我

    等你爱我

    那年春天,丁乙因为阑尾炎住院,结识了年轻英俊的外科医生满文方。恰逢满大夫回老家,需要找个“女朋友”,丁乙得知后,自告奋勇要当满大夫的“临时女友”。等她跟随满大夫翻山越岭来到满家岭时,丁乙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艰苦贫穷落后,她没有被吓跑,反而对从大山走出来的满大夫更加敬佩和心疼。她放下所有骄傲,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追随满大夫。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妥协后,最终,二人结了婚。满大夫事业有成学历高,但依然没有摆脱岭上那套“规矩”,古板木讷,不解风情,婚后和丁乙因为性格、习惯的不同而频起摩擦。这种状况在俩人到美国后依然没有改善,婚姻中的淡漠疏离、猜疑不安,让对爱情充满期望的丁乙一次次地跌进绝望的深渊……
  • 嫡女娇妃

    嫡女娇妃

    她,什清,什家长女,京城赫赫有名的才女,什家一朝落寞,满门抄斩,下令的,却还是那个她曾经最爱的人。曾经辉煌的什家上上下下一夜之间沦为笑柄。“我什清发誓,上穷碧落,下引黄泉,就是化作厉鬼,我也定要你生不如死!”短头台上,什清死死的瞪着那个人。“呵。”一朝重生,什清回到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她发誓,她一定要让那些人,血债血偿!
  •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小故事,来阐述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画龙点睛的感悟,每一个故事,都能为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 岁月留痕我自珍

    岁月留痕我自珍

    本诗集从我创作的诗歌中选了九十八首,计有新诗十八首、词十二首、五绝十四首、五律八首、七绝三十三首、七律二十三首。
  • 穿越空间之唐妃

    穿越空间之唐妃

    苏琳得到随身空间和顶级武学功法的时候还在地球,时年26岁,她以为这是她此生最大的一次运气爆发,却没有想到修炼不足一年、尚没有突破功法的第一层,就莫名其妙地穿越成了李世民为秦王时的后宅小老婆之一,在不能逃又躲不掉此宅其他二十多个女人算计的情况下,苏琳开始了宅斗生涯……
  • 波澜世界

    波澜世界

    修仙者,食风饮露,以自身为容器,吞天地灵气,壮大己身,天灭我不灭,成仙者一怒,山崩地裂,日月倒悬,端的好威力……仙佛道兵血,妖魔鬼邪巫。十条长生途,任我逍遥游。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Great Astronomers

    Great Astronom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