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300000015

第15章 忆猴哥/陈小红

陈小红上海人。1991年到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商业管理系读书,1995年获得学士学位。

现就职于首都华盛顿。

十年之后的今天,想起猴哥,心还是会疼,泪也还是会无法控制地滑落!

猴哥姓孙,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继业,“猴哥”是我们这些1991年初秋来美留学的同学们对他的昵称。猴哥杭州人氏,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在我们学校音乐系学习打击乐。

秋日的宾夕法尼亚州是美丽的,高速公路两旁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新割过的绿地透着芳香,大学校园的小湖边落着无数将要南飞的大雁。初到美国,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又是那么的美好。

开学第一天,两名中国同学接到楼下住宿管理员(Residential Assistant)的电话,说有位东方新生需要帮助,他俩二话没说冲下楼去。只见一位中等身量,梳着分头的家伙正和RA比手划脚地鸡同鸭讲呢。因吃不准这两位同学的国籍,那分头和南京来的Ken同学握手时,浅浅地哈了一下腰。日本鬼子吧?Ken心里估摸着,就差和他“密西、密西”地“干活”了,那分头却忽然问:“Are you Chinese?中国人吧?”

他就是我们的猴哥,有一份谦虚,有一份友好,还有着一点滑头的小聪明!

猴哥在音乐学院读书时,有个感情甚笃的女友丽(化名)。丽来到宾州的费城读书,一心想进纽约的茱丽亚音乐学院,每每催猴哥来美与之团聚。无奈之中,猴哥申请到我们学校的半额奖学金,来到这虽也是宾州,但和费城一西一东,离着约七八个小时车程的小镇。和丽的见面是三个半月后放寒假时的事了。

我常常会突发奇想,若猴哥当年不出国,现在也应该打下一番天地了吧!

学校位于美洲五大湖之一的美丽的依利湖(Lake Erie)以南二十英里处一个叫爱丁堡(Edinboro)的小镇上,我们来之前,中国学生,甚至留学生都很少,我们那一批二三十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生第一次让小镇人见到了那么多的中国面孔。

对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来的学生,汽车是奢侈品,我们偶尔进城都是乘公共汽车,不是很方便,所以大家主要的活动范围还是在校内。

单调的生活中,大伙都盼着星期五的到来,每到周五我们就可以上猴哥的宿舍蹭电视看,猴哥那“有钱人的孩子”(猴哥给起的)美国室友凯文周末回家去了,他们的房间、凯文的电视就被我们“共产”了。我们凑钱买点零嘴,猴哥泡上国内带来的上好茶叶,我们就有说有笑地开一个又一个“穷”聊的party。

猴哥比大家年长几岁,大伙也就“猴哥、猴哥”的叫开了,猴哥却很谦卑,不以自己的阅历而欺人。他总觉得自己没读什么书,大小事,都会和我们商量。

读本科的第一年,学校规定是要住宿的,大家读的又是不同科系,平时见面就约在学校的大食堂里。有说有笑,聊上一个多小时。

最逗的是猴哥常和我那民进党的台湾室友雪儿开玩笑:“听说,你们台湾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哪有?我们的教育是你们大陆人民都在吃香蕉皮!”雪儿说。

“你看看你,再看看我,咱们谁像是吃香蕉皮长大的呢?”(雪儿的确长得又小又瘦。)

“反正我们不共产不共妻!”雪儿自恃理亏,还嘴硬。

“再说!再说我们现在就打过去!”猴哥笑着说,没有一点火药味。

其实猴哥对比他年长的雪儿是极敬重的,是啊,她雪儿背着的是一千多美金的LV包,咱不就是斗斗嘴,找个乐子呗。大家都是中国人,在异国他乡,说着共同的语言,相互帮忙照顾,情同手足。

猴哥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对中国学生极友好的导师巴巴罗教授(Professor Barbaro)。巴巴罗教授欣赏猴哥的才华,帮他申请由半额奖学金转为了全额奖学金,使猴哥可以顺利地完成第一年的学业。

过春节时,我们的饺子是在巴巴罗教授家吃的。教授和太太为我们准备了包饺子的食材,和许多意大利美食(他们是意大利后裔)。猴哥做总指挥,我做主厨,大伙帮着包,三下五除二,沾上猴哥调的醋,水饺加锅贴,欢欢喜喜过了个年!

第二年,猴哥没拿到奖学金(巴巴罗教授已尽了心),读书就有点心猿意马,想出去打工赚点钱。加上女友丽那边出了点事,提出和猴哥分手。猴哥去过之后,回来就沉默寡言,听说他打了丽。我很吃惊,生平最看不起打女人的男人,猴哥一定不是这样的人。

无巧不成书(原本不信,经历多了,不得不信!),我那年的寒假去了费城边上的一个小镇打工,前台做半工的马来西亚小姐听说我是上海来的,就八卦开了。她说有位上海来学音乐的丽也在此店做过,后来和别的餐馆的师傅同居了,那人有老婆、俩孩子,自己也没正式的身份,不懂为什么……

怕猴哥伤心,我后来没在他面前提起过。

1992年年底某周末,我正和三两个同学聊着天,学校小镇上中国餐馆的老板娘来电,请我去她家,说有人想见我,我冥冥之中猜到是猴哥(老板娘是“阿庆嫂”,她的家是我们的联络站)。一路小跑,到老板娘家时,Ken和Steve也到了,这二位也是和我们同期的,我们四人是哥们儿。

猴哥在北卡罗来纳州一间餐馆打工时,遇见了来自台湾的未来的猴嫂,一位从加州搬来的女士,她刚离了婚,两颗受过伤的心走到了一起。

猴哥问我:“要告诉我父母吗?她比我大十四岁,离过婚,有两个孩子。”

“天呐,你确定(要娶她)吗?”

我说:“终身大事,一定要上报父母,寄张合影去吧!”

“我姐大我七岁,她比我姐还大七岁,我父母怕是不能接受的。”

“只要你们是真心的,咱就先不告诉年纪的事吧。”

后来,我们见到了猴嫂,她是个很斯文、很小鸟依人,永远都打扮得优雅得体的妇人,我们都明白猴哥对她的爱。

有人说,猴哥是想利用猴嫂的美国公民身份。但我坚信,他们之后共同走过的七年,足以证明猴哥的心!

猴哥猴嫂结婚后,在宾州的匹兹堡租了套公寓,两人都在中餐馆打工,共同奋斗去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一天凌晨,猴哥猴嫂正在酣睡,门铃响起,猴哥起身,迎进了两位移民局的官员,他们要求猴哥把猴嫂也请出来,问了话。是啊,他们的年龄差异的确也引起了移民局的注意。

猴哥猴嫂平淡的日子常也因为朋友的到访变得繁忙而愉快。来自香港的同学乔治得到了一个在匹兹堡实习的机会,我告诉了猴哥。后来,一整个学期乔治就住在他们那,猴嫂照顾他的起居,猴哥利用假期带他和猴嫂一起出游。哥嫂的仗义,让乔治感动。

后来我母亲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们去匹兹堡看猴哥猴嫂,他们请了一周的假,开车带着我们纽约、大西洋城、费城、威尔明顿(特拉华州)和华盛顿玩了个遍。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猴哥猴嫂,毕业后,找工,换工,数度搬家,把我弄得精疲力竭,与朋友们失去了联系。后来听说他们去了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

2000年,我的生活也稳定了下来,静下来时,常会想起初到美国的快乐时光和那时已天各一方的朋友们。

4月28日,突然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匹兹堡发生滥杀事件,警方正在寻找凶手,电视画面上是一位30岁左右的嚎哭的东方妇人,身边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子。

5月7日晚,临睡前,我翻开了华盛顿的中文报纸,有一版的右下角一篇很不起眼的文章,写匹兹堡中餐馆联合停业一天,共同声讨罪犯,死难华人孙继业追悼会当日举行。

不会的,猴哥在凤凰城呢,我安慰自己。可是,为什么是匹兹堡呢,为什么也叫孙继业呢?我开始害怕。

一夜无眠,第二天到班上,上网查到那条新闻,找到餐馆电话,找到老板,老板说死者是上海来的,我跟她要猴嫂的电话,她说要通报一声,让我下午再打。

下午,我再打电话去。猴嫂说是他,我的泪夺眶而出!

猴哥猴嫂在凤凰城住了一年,决定搬回匹兹堡,因为他们觉得匹兹堡才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买了房子,买了车,投资餐馆业,同时正在供猴嫂的儿子念书。

两个月前,猴哥刚接受了这份工作,在这间中餐馆当经理。

猴嫂还说,好像猴哥已有预知,在找过去的朋友们,并已跟Ken、Steve、导师和一些上音的朋友话了别,唯一惋惜的是未找到我,让猴哥耿耿于怀。我哭!!!哭猴哥那停留在34岁的年轻生命!

凶手是一名失业的白人律师,他崇拜希特勒,崇尚白人主义,仇恨少数族裔,2000年4月28日,在两小时里枪杀五人,重伤一人。

2001年,滥杀事件的第二年,凶手被判处死刑,成为宾夕法尼亚州施行死刑法以来的第241个死刑犯。

2010年2月26日,在死刑犯名册上的凶手,又被批准缓期八个月执行。

期待惩罚恶魔的那一天的到来,愿亡灵可以早日得到安息!

(编者按:《忆猴哥》一文曾在《世界周刊》刊出。“猴嫂”读到了,给作者陈小红打了电话。)

同类推荐
  •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

    《收藏的旅程》穿越古今时空经纬,和岁月珍藏回溯久远年代,收藏的旅程并不寂寞,有你我一起品味珍藏的妩媚。收藏的旅程既不单调也不落寞,沿途交叉闪现的宫廷、民间、博物馆收藏的繁复风景,沉淀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收藏的旅程》在众多的藏品背后,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惊心动魄,或许扑朔迷离,它们无比生动传奇,倾诉着岁月珍藏中的艰辛和快乐,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新解冰鉴

    新解冰鉴

    《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著作,深受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喜爱。不同于一般的江湖相书,《冰鉴》强调声音、容貌、神态、气色的密切关联,注重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平衡,介绍了识人、相人的重要方法。在《新解冰鉴》中,作者以《周易》的高远思想境界关照、解析《冰鉴》,不仅详细讲述了透过外表看到他人本质的具体方法,还揭示了依靠修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深刻哲理和具体途径。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动物表演史

    动物表演史

    汉唐时期以宫廷为舞台,兽舞厮杀,恢弘酷烈,彰显了盛世帝国的宏伟胸襟与宏大叙事;宋元时期演出走向市井,禽鸟竞技,优美亲和,铺展开一幅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代人与动物互信互知的清明长卷;明清时期足迹深入民间,虫蛙鸣斗,浪迹江湖,折射出人人心中煌煌盛世背后隐藏的那份末世情怀……东海黄公搏虎的法力消失殆尽,唐明皇浩荡的百骑舞马业已绝尘。
热门推荐
  • 异世荒野直播

    异世荒野直播

    我曾生活在巨树遮天的魔兽雨林,与安徒恩正面交锋,也曾穿越过尸气弥漫的腐烂之地,与死亡骑士并肩而行;我曾潜伏在烈焰升腾的熔火之城,偷取变形金刚的动力核心,也曾混迹在似真似幻的元素位面,骑着暴鲤龙周游世界;我叫凌默,是一名武神,此时正在深渊位面为您直播,看看我身后这岩浆荒原,老实说刺鼻的硫磺气息实在太糟糕了,但我……等等!前面有一只吸血魔兽!吸血魔兽体格健壮,营养丰富,只要去掉头,其他部分都可以食用,嘿嘿!嘿嘿嘿!以上是文艺版,下面是简洁版:直播路线:魔兽雨林(自然系魔兽为主),腐烂之地(死灵系),熔火之城(机械系),元素位面(幻想系),深渊位面(恶魔系),后续待定
  • 暗黑大领主

    暗黑大领主

    天堂的渗透,地狱的入侵,夹在两大势力间的凡人界该何去何从?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亦无穷,马龙向所有人宣告,我的地盘我做主。
  • 妃子泪

    妃子泪

    【保证更新,求收藏求订阅求留言,感谢大家哟!】<br/>三个有个血肉亲情的男人,为了一个身分不明的女子柳红杏而反目而仇,他们三人从此走上了一条争妃的斗争之路,而情同姐妹的女子亦相互明争暗斗。她独钟情于他,他心里更容不下其他女子。这,其实是一场雪雨腥风的爱情战争。男人最终赢得美人归,可美人却落下伤心泪。<br/>读者群:16698382[28岁以上者入],<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3606237[28岁以下者入]<br/>&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自带系统穿越错误到漫威

    自带系统穿越错误到漫威

    至高权杖代表我的意志,永恒方舟承载我的荣光,终末之龙毁灭我的敌人。在这至高的王座之上,我,永恒之王,静候汝等的到来。(这是一个在穿越的过程中发生“车祸”,意外跑到漫威的穿越者的救世(搞事)之旅)ps:新人新书,不喜勿喷。
  • 快穿之系统总想搞事

    快穿之系统总想搞事

    别人快穿都是绑定系统,虐渣打脸,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缘浅快穿却是走上了寻找系统,捕捉系统,与系统撒泼耍赖的一条漫漫不归路。当系统亲自化身为各个位面黑化男神,坑她?欺她?该如何?缘浅揣刀冷笑。本想大杀四方,却一不小心与系统相爱相杀,联手作妖。
  •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梦里最后一缕阳光

    王琳,从小都是林雨落的保护伞,大学的校园里依旧如此,三个人的恋情究竟谁是谁的谁,众人前的面孔在背后又是怎样的呢?真情还是玩偶,谁又能分的清,爱情和伤害是三个人的毒药。为了报复她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计划?
  • 神女毒医

    神女毒医

    21世纪的某巅峰毒女子,一不小心就多了个姓,成了从高处摔下来的天才。既然摔了下来,她便再次站上去!站得更高!有人惹她?拜拜!废材?咦,你被废材秒杀了哟~身为妄想藐视世界的强者,怎么可能孤身一人?恰好这里盛产美男,帅哥数不胜数!某女静悄悄地凑上去,“不如我们……聊聊天?”某男眼都没抬,“滚。”某女转身欲走,“我这等美人,竟然有人不懂欣赏。既然如此,我便换个人喜欢罢。”某男咬牙切齿,“回!来!聊……天!”
  • 一把桃木梳

    一把桃木梳

    母亲送给她一把桃木梳,梳柄上刻着“来来茴茴,幸福吉祥!”然而,从她认识周于谦那刻起,不幸接踵而至,谁又料到,渡过重重磨难后,最终给她幸福的,竟然是他!一把预兆幸福的桃木梳,一个不幸的女人,找到幸福的故事。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人气作家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姊妹篇——从情感、生活、阅读三个角度,讨论在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书中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