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7600000006

第6章 家园印记(6)

我一时不解,母亲心平气和地说:“多碗粥,无非就是多借些米,多采些野菜,无碍事,有我们的热粥,不就暖了人的心?”母亲十分关爱那些孤寡老人,总要我们送粥什么的。母亲乐于助人,好善乐施,让村子人肃然起敬。懂事的我们在母亲的教育下,送粥手脚也就更勤快,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但年幼的我们隐隐约约感到母亲无私奉献,却把我们享受的份额节制了,眼见为实,拗九粥我们不就吃得少了?对此我们有些不解,母亲看出我们的心思,把我们叫到一旁,和风细雨地说“请客不差一双筷子”,在她教诲下,我只好默认。母亲的想法似乎简单了些,我们受了委屈。长大了,母亲雪中送炭的美德,我心领神会,记牢它,使我受用一辈子。

当他们得到我送去的粥时,先是称赞母亲“好母会藏粮”,神通广大,钦佩母亲在那么个粒米如珠的饥荒年景,竟然有“雪中送炭”的仁爱之心。紧接着就勉励我学好学乖有出息的期许。这时,我才明白什么叫付出,什么叫温暖,什么叫美德;我真正领略到淳朴的内在,孝顺的真心,情感的意味。这不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拗九粥,这里头有岁月的沧桑,有人间的温馨。

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山乡拗九节过得十分热闹。每逢那一天,村道上人来人往,有穿红着绿的姑娘,有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有送给外祖母的,送义父和义母的,有送亲朋好友的。我乡下的姐姐也给父母送来了拗九粥。它辅之红枣、花生、肉丁、莲子、香菇、番薯等“杂锦”,还弥漫着乡土的芬芳。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拗九粥,还携带着送粥往来人们的祝福,那是一种亲情的互动,亲情的沟通,亲情的融洽,堪称“感恩节”也不为过呀!

忆往昔,峥嵘岁月凋,母亲虽然仙逝30多年了,但每每拗九节来临之际,我就会想起她老人家!难忘母亲反复讲述拗九粥的故事,难忘母亲呕心沥血操劳过度的情景,难忘母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谆谆教导,想到这些,我热泪盈眶,平淡中见风范,母亲可亲可敬,可歌可泣。

2012年2月16日

大年三十拉板车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最难忘的是年三十还在炉峰山拉板车。那是生计所逼的奔波,那是汗水洗面的累活,那是斗智斗勇的硬功。

20世纪60年代初,家乡办了个长龙华侨农场,安置东南亚被排华的侨胞。要安置那么多的侨胞,就需要盖房子,于是我和农友们扛下了用人力板车运输基建石料的任务。花岗岩石料,离安置区工地足足有8公里远,且在炉峰山上,一边是山道弯弯,一边是峡谷深深,险象环生,车行十分艰难。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滚落谷地。车毁人亡不是危言耸听的事。

记得18岁那年的年三十,我加入拉板车队伍,一是出自对难侨的同情,二是凭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则因三年自然灾害,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赚点工钱,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父母听说年三十我要去拉板车,就百般规劝,但我主意已定,只好千叮嘱万叮嘱,路上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大清早,身着寒衣,脚履草鞋,肩披毛巾,我拉板车出发了。到了山头采石场,把一块块大约重百来斤的石料搬上车,用绳子绑紧。因为用力,全身很快就暖和起来,弄得我满头大汗。接着,就是拉车上路。出了采石场没多远,就是连续下坡。这当然是最令人担忧又后怕的。因为载重的板车有惯性,车子又无自动刹车,只靠车尾“木拖”与地面摩擦产生的阻力减缓车速,把握不好,车子会越滚越快,如同脱缰野马,事故就此而生。此时此刻,我牢记一个大叔经验良言:“你跟车在后,保持一定距离,随机应变,镇定掌控车把,顺应车子轨迹,保险平安无事。”于是,我专心致志,左右车把。一路上,只听风声从耳边忽悠而过,两旁草木急速后闪,车轮与路面摩擦发出“吱吱喳喳”的刺耳声……一个急弯又一个急弯,一道沟坎又一道沟坎,一条陡坡又一条陡坡,都顺利通过了,终于抵达了建筑工地,我身上已是一身冷汗。过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想,拉这么一趟板车,简直就是能力、智力、自然力的有机结合。

然而,道路并不平坦,突发情况会令人猝不及防的。当天下坡路上突然有一块隆起的石头,车轮碾过,车子跳起,车速加快,把头快要失去控制,板车滑向路沿,下面就是深谷大沟,心想这下可完了。这时,我急中生智,千钧一发之际,将把头劲力挺起,板车重心立即后移,车尾着地产生的阻力,很快缓冲了滑速,化险为夷,车子与性命才保住了。“吃一堑,长一智。”我牢牢记住了这次事故的教训。

人生总有第一次,而且有无数的第一次。这些无数的第一次串接起来,才组成人生的坎坷历程。我有了这一次拉板车有惊无险的经历,心里好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对后来的出车就不再提心吊胆了。

经过多次磨炼,我才懂得:拉板车不光凭力气,其中还有许多科学省力的窍门。比如,因地制宜地加大“木拖”触地面积,增加阻力,以缓解自上而下的惯性冲力,达到适当的前行速度与平衡的效果。又如,在平缓路段,借助车子惯性,用“单脚跳”方法,驱动车子前行可以节省力气。再如,遇到陡坡时,老远就得蓄势快速冲刺,必要路段为轻松起见,还可以约定车友左膀右臂后推助力辅之,表达一种团队合力等事半功倍效果。掌握了这些窍门,运用自如,就能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从容应变,匠心独运,才能“过五关斩六将”。

劳动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特别在山区拉板车,满目高远的蓝天,变幻的云朵,流翠的茶林,涌动的群山,常常伴随来去匆匆。每当拉累时,人歇在山道上高唱一首山歌,或对着青山大吼一声,引起群山回响,那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虽然场景苍凉、悲壮、凄美,但每每热血沸腾。当把石材从山头顺利地运到工地,看着一幢幢楼房平地崛起时,心中漾起的是一种不可言状的豪情。当接过归侨侨眷双手递来的香烟和茶水时,心里总有一阵温热与感动。这就是收获,这就是快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炉峰上拉板车给我一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退休后,我几乎一到年关,总要随家人到炉峰走走看看。没有听到炉峰山上开山炸石的声响,也看不到拉板车的人了。宽广的水泥路,盘山绕岭。青山绿水,游人络绎不绝,可谓今非昔比了。然而,面对已被萋萋荒草所淹没的昔日板车道,心里一阵感伤。我驻足默视,久久不忍离去,因为这里有挥之不去的念想,有付出辛劳的往事,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催生奋斗的激情。

2009年7月19日

捉毛蟹趣事

母校连江四中校门前,有一条从鲤溪东湾直通向大海的野蟹繁生的河塘。“秋风起,蟹儿黄”,小时候,我这个学弟常常跟学兄下水塘捉蟹。蓝天白云,河塘里水低草长;秋田里一片成熟的稻子,在阳光照耀下,金灿灿,黄澄澄。但我最喜欢的,是和同学们一起捉毛蟹,又刺激又有收获。

金秋时节,河塘里的水缓缓流淌,很浅很浊,最深不及脚踝,甚而只有脚跟深。浅水下,河塘的世界很迷人,小虾不知是欢乐还是烦躁,不时蹦出水面。鱼儿敏捷地游弋穿梭,漾起波波涟漪,只有懒散的毛蟹,安分守己,喜欢蛰伏在泥岸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缝和水草丛中休养生息。我和同学总是期待周末或假期早早来到,避开父母、老师的督查视线,想方设法邀约好友、同学上河塘,打泥水仗,捉毛蟹。

毛蟹又称河蟹、螃蟹、清水大闸蟹。毛蟹有春蟹、夏蟹、秋蟹等,马鼻一带大多吃的是秋蟹,个大、健硕、丰腴、膏黄、肉肥、味美。“形模虽入妇人笑,风味可解壮士颜”,宋人黄庭坚的诗句,道破了女人见笑的毛蟹粗蠢模样,可独特的蟹味却“已觉酒兴生江山”,令壮士品尝蟹味,笑逐颜开。《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宝玉三咏螃蟹,“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也表明其谗蟹如命的程度。

毛蟹,在我们眼里,不过是个青壳黄毛、没头没脑、额头长眼、张扬怒目、横行斜爬、大螯钳剪、霸道成性的样子。这家伙常年栖息在泥水里,8只步足只能左右伸张,不能前后迈进。憨态可掬,俗称“土八路”。因为马鼻平原与罗源湾接壤,河塘里的水咸淡相宜。毛蟹尤其喜欢这儿的优美环境。

毛蟹长相丑陋,但生性温顺。每年的枯水期,也正是河塘毛蟹的旺盛期。我们干脆徒手空拳捕捉。脱裤下塘,弯腰曲背,伸手入穴,一触蟹身,快速反应,拇指使劲,食指勾勒,迅速钳住蟹的两侧,排除大螯攻击的顾及,毛蟹只好束手就擒,乖乖地甘当俘虏。话说回头,假如你前怕狼后怕虎,束手束脚,捉拿方法不当,蟹也会乘虚而入,或伤及你的手脚,或溜之大吉。

20世纪50年代末,毛蟹特别多。我们晚自习在河塘边的路上踩到毛蟹,屡见不鲜。到河塘里捉蟹,往往满载而归。看到被捕的毛蟹在蟹桶里喷着泡泡,听着蟹们在蟹桶内窸窸窣窣、钩心斗角的挣扎声响,我由衷地感到捉蟹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经常捉蟹,我终于有了一大发现。有一回,我捉到一只大毛蟹,放在蟹桶里,一转眼工夫,它差点儿就逃之夭夭。所以,桶内仅一只蟹,一定要加盖提防;如果放两只以上毛蟹,蟹们就会妒忌本性毕露,互相用蟹足扯后腿,兴内斗,结果“要死一起死”,一只同类也跑不了,充分暴露毛蟹个性的劣根性。

“月下一壶酒,最美是蟹香”。我想,我们能不能像吃蟹一样,吃掉无知,吃掉顽固,吃掉妒忌?天道酬良,家国为重,品行为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让那么个“贫血文化”者被现实毛蟹钳几回,又何妨呢?

2011年12月6日

巧捉黄鳝

你一定品尝过许多山珍海味。你喜欢黄鳝吗?

每年春水溶田,秧苗青葱,孩提时的我,看见黄鳝在水田里游弋的时候,特别好动,心手痒痒,结果一无所得,倒沾了一身泥巴。

黄鳝,鱼纲,含鳃科。体圆筒状呈鳗形,长达50余厘米。黄褐色,有暗色斑点。头尖、口大、唇厚、眼小、无鳞,是农村常见的淡水食用鱼之一。黄鳝皮肤常年有胶状黏液分泌,是自我防卫的唯一武器。

有一天,母亲炖了一罐淡黄色的家酿,浓得像糖汁一样黏稠,内中的黄鳝滋味香醇,馋嘴的我有点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就吃。我还是第一次尝到味道酥浓甜润的黄鳝酒,感觉好极了。

难道眼前好吃的东西,就是黄鳝吗?我将信将疑,细嚼慢咽。黄鳝果然骨刺少,肉多,味道可口。如与鸡肉、鸭肉、猪肉加上家酿酒炒、爆、煮、炖、烧,其味更加鲜美,营养价值也更高。黄鳝不仅有经济价值,常吃还能滋养身体,益寿延年呢!山水本相依,悠然如情侣。农耕的日子,捉黄鳝一直是我的乐趣。

抬头不见低头见。黄鳝就生长在我们住家房前屋后的水田间,生长在终年清水流淌的水渠溪涧中,生长在碧水盈盈的池塘里。在稻丛中和水草下,黄鳝常常打洞通埂,栖息在曲径通幽的地下“别墅”地洞中,生生不息。“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是黄鳝生长发育的黄金季节,也是捕食的最佳时令。

手工捉黄鳝,零距离接触它,我有自己一道套路。不使铁锹,不带竹篓,不用手套,先准确探明目标,目光锁住黄鳝窝藏的泥土呈乳白色的洞口,然后蹑手蹑脚下水田,曲背弯腰,一只手机警地顺着鳝洞口,循序渐进。说不定黄鳝就会从另一端洞口逃遁,当然一个善于捕捉黄鳝的高手,不会让黄鳝逃生的。黄鳝刚露头,我快捷地用另一只手严阵以待——中食指一勾,扣紧黄鳝“前三寸”,等到黄鳝醒悟为时已晚,只好乖乖束手就擒。此时此刻,囊中之物的黄鳝,任你触摸摆弄,让你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黄鳝很圆滑,不显山、不露水,这是它的生活方式和性格。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为农人忽视。捉黄鳝过程中还有另一种情形出现。黄鳝自有“金蝉脱壳”之术,当它捕捉到危险的信息时,就全身深潜。人们只知道它待在洞内安生,却不知它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有化险为夷的本领。也许是钻劲帮了黄鳝大忙,也许是韧性修成了它的魅力,你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智慧。

黄鳝是淡水珍品。故乡为什么盛产那么多黄鳝成了我小时候心中的谜团。我猜想,黄鳝喜欢故乡的水土,定然和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松软、环境优美等诸多要素有关,或许就是它本身的适应性,让它们从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闲来依着田埂常打洞透水,已成为黄鳝生活的一部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在耕田耙地、中耕锄草时,特别留意黄鳝活动的痕迹,一旦发现,就跟踪追击,尽管捉黄鳝技术较老练,有时也斗不过黄鳝的隐身术。有一回,我看见一条黄鳝,正想捉。两丘梯田相差米把高,情急之中,黄鳝竟往下丘滚去,当着我的面逃逸。面对此情景,我震撼了,不由感触起来:看似渺小的黄鳝,它生命不息,钻研不止,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生机和活力。

斗转星移,我看到黄鳝,看到它总是矢志不渝地在田边地角“深挖洞、广积粮”,难道它真的只是混日子吗?不!它需要安宁的生活,它需要防患于未然,它是在磨砺一种钻劲,一种叫作滴水穿石的韧劲!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钻劲和韧劲,黄鳝原本渺小的生命才能生存到现在!倘若我们也像黄鳝那样有一股钻研精神,那不就丰富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012年11月30日

拄杖

同类推荐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李希凡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小说论丛

    李希凡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小说论丛

    本书稿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收录作者论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的评论文章41篇,为读者认识与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途径。全书具有充沛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论证严密、观点中肯,风格厚重大气。
热门推荐
  • 缘中之缘

    缘中之缘

    尘缘客栈开业四周年,新老客户享受一切消费只需八折……这里有性格彪悍的老板娘,身份神秘的店小二,连客栈本身就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因为缘分而住进店里的客人,看似简单,每个人却带着各自的目的而来。涌现出来的江湖恩怨、朝廷斗争、四国大战……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 末世的女配

    末世的女配

    夏晴职业:法医连轴工作72小时,在写尸检报告的时候,突然失去意识。苏醒后,她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然而,命运的惊吓,远不止如此……自称高等文明产物的系统,试图让她拯救世界!而她所处的异界正经历着一场大灾变,病毒肆虐,丧尸,变异生物横行。至于她,则是一个活不到剧终的'女配'。'小说'中,'女配'死在哥哥的手里,而她的身边还有'女主'的裙下臣一二三四五……。为了改变命运,她选择与系统携手。与此同时,这个世界的隐秘,以及末世背后的阴谋,也在渐渐揭晓。系统:社会我晴姐,人美路子野!晴姐:呵呵,垃圾系统!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仙剑归来:萌神逗邪仙

    仙剑归来:萌神逗邪仙

    身为天神的她,是叱咤人、神、魔的“三界魔刹”,却为了一个狗屁七世赌约,重入轮回。各路妖魔欺她凡人一枚,小三嘲笑她落难公主一个,想混口饭吃,连狗都欺负她。他是三界与五帝齐名的上古天神,却总出现在她的寻仙路上。强势恩宠下,她想要逃离,不料某人直接抓了回来“我的心没有门,既然你走了进来,就别想出去。”某女:那个,请问没有门,我是怎么进去的?某人;........呃
  • 归田录

    归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修仙鉴

    修仙鉴

    自古英雄出少年,成事必经多磨难!虽出身凡胎,最终却是不凡之命,两个身手了得的父母的强化训练让他通往强者之路,意外得到神仙赐予的法器,自是如虎添翼!逐渐退去懵懂的外衣,将修仙练的风生水起,且看主人公如何踏上仙界之路!
  • 女修封神录

    女修封神录

    主角江南絮飞升仙界,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新的环境,新的经历!仙魔两界的碰撞!已然衰落的家族等待重新的崛起!悬而未决的感情,也将在仙界获得最后的结果!
  • 蓝灵界

    蓝灵界

    星际战甲就直接自己在家自己拿在哪就是就是计算机技术
  • 理想恋人

    理想恋人

    这是记忆雕刻师才能到达的地方,人的大脑记忆区以具象化形式展现出来的宇宙,被他们称之为“忆界”。每个人的忆界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意志强弱有异。季真不断否认自己,厌恶自己爱上这样软弱的男人。而陈修彬则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望着季真的眼神充满了强烈的意志。那是一切故事的开头,幸好不是结尾。否认内心真实的感情,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到头来只会跌得重伤罢了。人类对自身的感情到底有多自以为是,居然以为仅仅依靠记忆雕刻,就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