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200000014

第14章 八佾篇(1)

原文与译文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在谈到季孙氏时说,“他竟然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行八列六十四人的舞蹈,这样的事如果我们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的呢?”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用天子之礼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篇中这两句)‘助祭的是各国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怎么能用在这三家祭祖的庙堂之上呢?”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和仁爱之心,他怎么能实行礼仪制度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和仁爱之心,他怎么能运用和欣赏音乐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你能这样提问也很了不起。举行礼节仪式,与其奢侈浪费,不如朴素节俭;举办丧事,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悲伤哀悼。”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文化落后、没有礼乐的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有传统礼乐文明的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这种‘僭礼’的行径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样的竞争,也很有君子风度。”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可爱的笑脸真美、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洁白质地上的画真鲜艳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底,然后才能画画。”子夏又问:“是不是先有仁德而后有礼仪?”孔子说:“子夏,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开始可以与你一起讨论《诗经》了。”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这都是由于文献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贤人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那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行禘礼的仪式中,当第一次献酒并以酒灌地之后,我就不愿意再看下去了。”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

孔子说:“我不知道。如果能知道禘祭道理和规定,那他对治理天下大事的了解和明了就会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吧!

(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理天下就容易了。)”孔子一面说,一面指着自己的手掌。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就在面前受祭;祭神时,就好像神就在面前受祭。孔子说:“我如果不是真心诚意去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还不如去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去祷告了。”

【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夏、商两代而成的,是多么丰富多彩啊! 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在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原文】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只要射中目标就可以了,而不在于一定要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人比箭的规则。”

【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子贡提出应去掉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用的那只活羊。孔子说:“子贡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个礼。”

【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应该怎样使唤臣下,臣子应该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的要求来事奉君主。”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度,哀愁而不伤身。”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要使老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去提起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去追究了。”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心胸真是狭小呀!”

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家府,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会见别国国君时,在堂上有放酒杯的设施,管仲也有这样的设施。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原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告诉鲁国乐官有关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和音乐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热烈而繁美;随后整个乐章展开,纯一和谐,清晰悦耳,音节分明,回旋往复,余音袅袅,直至最后结束。”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封疆长官请求晋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贤德之人到这里来,我从没有不见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黑暗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讲到《韶》 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医说

“礼”是儒家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象和冒犯周礼的行为是十分愤慨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使天下安定,这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音乐和舞蹈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仁与义则是人们内在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礼与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和仁爱,没有仁德和仁爱的人,不可谈与礼、乐相关的问题。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问题的关键是,真正的仁爱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应从内心和情感上体悟和演绎礼的根本。

孔子认为“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也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之争,而不是撇开道义的物质之争。孔子用“绘事后素”来阐述“仁先礼后”的道理,必须先有高尚的“礼”的内心情操,才会有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礼仪,外表的礼仪应与内心的情操相统一,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是不可能画出丰富多彩图案的。孔子认为,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不可将祭祀活动单纯地归于宗教和迷信的范畴,而应从道德层面加以论述。孔子虽然是“礼”学专家,但进入周公庙后还是虚心向人请教,这正是说明了孔子对周礼的恭敬和为人的谦虚。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的君臣之礼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要求当政者的道德规范是“德治”和“礼治”。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和“思无邪”的艺术观是后代学人一直追求的理想。儒家一贯倡导“节俭”和“礼制”,在现实世界很有教育意义,现在的浪费和无序是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真善美。

同类推荐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专家答疑系列)

    肝胆病一书,由众多专家就肝胆病中基础知识、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肝癌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公开专家咨询电话,方便广大读者零距离与专家沟通,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治疗保健方法。
  • 你了解疫苗吗?

    你了解疫苗吗?

    说起疫苗,大家都不陌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疫苗,一些特殊的职业也需要接种疫苗。疫苗可以帮助我们抵抗疾病,使我们远离某些疾病的困扰。但是,疫苗有时又使我们担心。看多了与疫苗相关的负面报道,在接种疫苗前,心里总会有些忐忑。那么,是不是疫苗都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呢?这里,我们将讲述各种不同的疫苗及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

    《现代口腔正畸治疗学》是一本高质量的口腔正畸学专著,由ELSEVIER推出,著者Ravindra Nanda和Sunil Kapila均为世界正畸领域的专家。本书系统论述了现代口腔正畸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在基础理论、临床诊断分析和矫治设计,反映了现代口腔正畸基础和临床的新理念,详尽叙述了各类横向、水平向和垂直向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口腔正畸研究生和口腔正畸医师的主要参考书和教科书之一,对其它学科的口腔医生加强正畸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也有指导意义。中国口腔正畸学的教学和临床发展十分迅速,此书的翻译将会对推动我国正畸学的临床和教学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末世之诸神的黄昏

    末世之诸神的黄昏

    这是一部砍丧尸的小说,没了。(众演员:放屁!)咳咳,正解:这是一部砍丧尸的小说。推荐配合核桃仁、豆腐脑、酱牛肉等零食使用。害怕的推荐午夜一个人关灯悄咪咪食用(滑稽)(注:85章以前完全胡写,不要在意!85章以后才是真实水平。)
  • 回眸

    回眸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我相信,我们前世一定回眸超过五百次。所以我不要跟你道别,也不要跟你约定。将来某天,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 神医毒妃

    神医毒妃

    21世纪毒医世家传人,身怀异禀,医毒双绝,一朝穿越,成了东秦王朝文国公府嫡女白鹤染。生母惨死,生父不认,嫡母当权,姐妹伪善。熊熊斗志冉冉升起,这一世,她要换一种活法。欺我者,打!辱我者,杀!逼死我母?血债血偿!阴谋算计?不死不休!面对不要脸的所谓亲人,她一笑森然:欲毁我者,满门皆诛!然而,在这条戾气正浓的路上,偶尔也会出现偏差。她杀人放火,他火上浇油。她打家劫舍,他磨刀霍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陶说说今篇

    陶说说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妾

    狂妾

    三年前,他残忍地毁了她的清白,三年后,她为了心爱的男人,出嫁。“你终究还是背叛了本王。”他冷冷的眸子,射出狠不得将她撕裂的目光,手中的‘证物’狠狠地摔在她的面前。她的眸子扫过依在他的身边,楚楚可怜的女人,唇角扯出冷冷的嘲讽,“没有忠诚,何来背叛?”对于他理所当然的认定,她没有任何的解释。眸中中嗜血般的暴戾,愈加的恐怖,“你以为,背叛了本王,本王会轻易的放过你吗?”淡淡一笑,如柔风般的轻飘,如星月般的眩目,“但求一封休书,从此两不相干。”话语微微一顿,双眸微沉,“或者王爷想要直接要了我的性命?”“离开?休想。”他咬牙切齿地低吼,“想死,也没有那么简单。”话一说完,便揽着怀中的女子,冷硬的离开。最后??当真像一点点的解开,他望着那一大一小的人儿,笑颜灿烂,美丽的诱人,可爱的醉人,只是却偏偏对他,冷若冰霜,视若陌路人。他要如何、、、、、、、、、、“风儿!”他直直地立在她的面前,双眸中带着自责的懊恼,也隐着欣喜与期盼。微微的抬眸,一脸的温柔,却是太过的平静,“这位公子,我们认识吗?”“让开,让开,不要挡了本姑娘的路。”三岁的小脸上,却是十足的小辣妹的霸道,伤害她娘亲的人,就是她的仇人。他双眸中的那丝欣喜瞬间的僵滞,“风儿,跟我回去吧?”只是看到仍就一脸平静温柔时,急急地转向小女孩,“宝儿,我可是你爹爹。”“哼。”小女孩昂起头,冷冷地一哼,“你才不是我爹爹,他才是我的爹爹。”一只胖胖的小手,指向前方一身飘逸的男子,拉着她的娘亲,向着跑去。片段:肃静的大厅内一片的沉寂,众人都纷纷小心地望着那个带着微微的轻笑,慢慢的品着茶的男子。突然一个蹒跚学步的大约只有两岁多一点的小女孩,攀过那高高的门槛爬了过来,却并不理会自己略显脏乱的衣衫,一脸欣喜地向着那个品茶的男子身边的一个美妇急急地走去,口中还咿呀地喊道,“娘亲,抱抱,娘亲,抱抱。”众人不由的惊住,这是他们成亲三天回门的日子,怎么会跑出这么大的一个女儿,难道他们在成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私生女?美妇的那冷如冰霜的脸快速地变得柔和,而唇角也慢慢的露出轻笑,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却猛然被那只端着茶杯的手压住,那听似轻柔,却冷到刺骨的声音也同时在她的耳边响起,“娘子?”冷冷的声音似疑问,却更似警告。而那压向她的手,也暗暗的用力,那看似温柔的动作,加注到她的身上,却成了钻心刺骨的痛。
  • 夺命密室

    夺命密室

    贺克士名声大噪。自成功地侦破侦探所成立以来最大的“遭遇战”式的“真假公主”案之后,各种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夸张和渲染,什么“中国福尔摩斯”,“当今华夏第一神探”,“超人智慧和杰出推理”,直至“一面罪犯无可遁形的神奇照妖镜”,他被捧上天了。方宏明呢,可不是一般的沾光,由于贺克士处处回避,面对镜头和麦克风的事儿主要由他负责,他自然是如鱼得水,出尽风头了。记者也就投其所好,往他头上套光环,“年轻有为的华生式人物”,“与贺大侦探相得益彰”,“一主一辅,不可或缺”,“也是神探”。
  • 刺客相伴

    刺客相伴

    禁言:来治疗我吧。莫语:你是挺需要治疗的,可是我没药。禁言:……禁言:副本缺治疗。莫语:大哥,就这点小事不能早点说么,至于埋伏我大半天?禁言:无聊啊。莫语:……
  •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这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
  •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