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①认识港口,了解其分类,掌握其构成。
②理解港口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结构经济特征。
港口是现代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为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物流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又为港口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区域间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
1.1 港口的概念
港口是指具有一定设施和条件,供船舶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安全进出、靠泊以及进行旅客上下、生活资料供应、货物装卸与必要的编配加工等作业的场所。
港口由一定范围的水域、陆域所构成,具体包括航道、港池、锚地、码头、货场、仓库、各种作业设备(运输、加工、修理设备等)、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和其他相应的管理与服务系统等,现代港口还需要相应的经济腹地相配套。
港口一般位于江、河、湖、海等沿岸,港口按所在地理位置可分为海港、河港、湖港等。本书的研究范围主要针对海港(亦适应于河港、湖港等),主要研究的是商业港和工业港,其中又以商业港为研究重点。
海港是沿海运输和各种海上活动的基地。优良的海港,通常是沟通国内外贸易的枢纽。商业港是以商船为服务对象的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与编配加工。如我国的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宁波-舟山港、大连港和湛江港等均属此类港口。商业港还可以按货物的种类进一步划分为综合性港口和专业性港口,综合性港口指装卸与编配加工多种货物的港口;专业性港口指为装卸与编配加工某专门货类的港口,如石油港、矿石港、煤港等。工业港是为临近江、河、湖、海的工矿企业直接运输原材料、输出制成品及其编配加工而设置的港口。如大连地区的甘井子大化码头、上海市的吴泾焦化厂煤码头和宝山钢铁总厂码头均属此类港口。
现代港口不仅是水陆交通的集散地,从本质意义上讲,它更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是物流企业的群集。世界上沿海国家都视港口为其经济命脉,如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国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港口业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港口设置“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以免税或低税率吸引全球商人来港口进行货物存储、中转、加工、包装等业务,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增长。
我国拥有1.84万公里的海岸线,11万公里的内河航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目前建有1460多个商业港口、3.4万多个码头泊位,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
1.2 港口的构成
港口由一定范围的水域、陆域所构成,并有相应的经济腹地相配套。
1.2.1 港口陆域
港口陆域是指有适当的高程、岸线长度与纵深的用于人员上下船、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陆地区域,该区域内一般拥有码头、仓库、货场、道路(公路、铁路等)以及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各种设备及其他各种必要的附属设施。
1.码头
码头是港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若干个泊位构成,供船舶靠泊作业(货物装卸与人员上下)。每艘船的靠泊码头长度为一个泊位。
2.仓库
港口仓库是供货物在装船前和卸船后临时或短期存放的建筑。其主要功能是货物储存、集运,或进行货物分类、编配加工、检查,以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和保证货运质量。港口仓库按存放货物的种类可分为件货仓库、散装仓库、危险品仓库和冷藏库等;按其特点可分为专用仓库、通用仓库、单层仓库和多层仓库等;按其位置可分为前方仓库和后方仓库。前方仓库是设在码头前方第一线与船舶装卸作业直接相关的,供货物暂时存放的建筑,其容量一般要与泊位通过能力相适应。后方仓库位于港区的后方,距离码头泊位比较远,供货物集中和周转的建筑。后方仓库的容量是根据货物集散的速度和港口所在地区的要求而定的。堆存时间较长的货物通常保管在后方仓库。为加速车船周转,避免港口堵塞,卸在前方仓库的货物,如超过堆存期限,货主仍未提货,港口会将其转到后方仓库堆存保管。
3.港口货场
港口货场是在港内堆存货物用的露天场地,用于存放不许进库的货物或不怕日晒雨淋的货物。根据场地所在位置不同,货物可分为前方货场与后方货场;根据货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件杂货场和散杂货场。场地要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要留有通道,便于车辆和装卸机械通行和消防作业。
4.码头前沿作业区
码头前沿作业区是从码头线至第一排仓库(或货场)的前缘线之间的场地,是货物装卸、转动和临时堆存的场所。前沿作业区一般设有装卸、运输设备,同时有道路与港外连通,有的还铺设了铁路路线,火车、汽车能开到码头前沿,进行车船直接联运;不能直接联运的货物则进库场暂存。
5.港内道路
港内道路是供运货车辆和流动装卸运输机械通行,并与城市道路和疏港道路相连接的港内通行道路。一般布置成环形,以便利运输,并尽可能减少对装卸作业干扰。当港口有大量货物运输时,可铺设铁路线通往港口,通过火车集疏运。
6.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各种设备
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载与编配加工等的各种设备是港口所拥有的各种装卸及运输机械,包括起重、运输机械和库场、船舱机械等。这些设备有利于加快车船装卸、运输与加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强度。
7.附属设施
港口陆域设施还包括为港口工程建筑物及设备维修所用的工程维修基地、燃料和淡水供应站、对船舶进行临时性修理的航修站、作业区办公室、消防站、输电系统、照明、通信和导航设备及港务管理办公建筑等辅助生产设施。
1.2.2 港口水域
港口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运转、锚泊和停泊装卸之用的,要求有适当的深度和面积,并水流平缓、水面稳静。港口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港池和港口锚地。
1.进出港航道
进出港航道是自海、河主航道通向港口码头的航道。要求进出港航道的尺度适应进出港船舶的尺度以保证航行安全,航道中线应与水流的方向尽量一致或接近以便船舶进出港口和减少泥沙淤积。
2.港池
港池是供船舶停靠和装卸货物的紧靠码头的水域。港池的面积和水深要满足船舶安全停靠和装卸以及船舶调头的需要。
3.港口锚地
港口锚地分为港内锚地和港外锚地。锚地要满足船舶安全停泊、等候码头泊位、进行过驳作业、船舶编解队作业和利于边防及海关检查与检疫之用。当港口需防护风浪时,还常需建有防波堤,以保证港内船舶的安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