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8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二)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在诸多研究中,不少学者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来寻求最佳传承实践,进而帮助家族企业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论。Churchill和Hatten基于父子生命周期提出了四阶段传承模型,Handler提出了四阶段角色调整模型,Murray提出了传承周期模型,而美国著名的家族企业研究专家Gersick则与其同事于1997年提出了著名的家族企业三环模型。并且,考虑到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动态变化的这一问题,Gersick等人(1999)进一步提出了家族企业的三极发展模式。该模型深刻地揭示了家庭、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企业所有权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将家族企业所有权的传承过程分为六个不同阶段。Murray(2003)提出了家族企业传承周期模型。他认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一个包含多阶段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持续3~8年的时间,并称之为传承周期。Christensen指出,一个企业如果代际传承缺乏计划将导致公司业绩低下。他在分析多家小企业相关数据基础上,列举了企业传承缺乏计划性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规模等七个因素。Dyck等指出,一个深思熟虑的传承计划可以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可能,同时能增加继任过程的满意度。Sharma等指出,传承过程的满意度受包括传承计划在内的五大因素影响。Pramodita等指出,家族企业成功的传承包含传承过程的满意度和传承后公司的业绩表现两个维度。在传承时机选择方面,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Dyck等通过对一个后来被认为是失败的代际传承过程进行长达30个月的实时跟踪研究后,用4×100m接力赛形象比喻了传承过程,指出顺序、时机、交接技巧及沟通是影响传承的四个因素;Miljkovic在假定继承人已指定的前提下,以期望效用的现值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用期权方法推导了最佳传承时机的理论模型。

2.国内的相关研究

(1)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陈凌、应丽芬(2003)《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理论》;范升红、徐伟军、姚明龙(2004)的《子承父业: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必由之路》。结合国外经典模型评介与创新,何心展(2002)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的继承时机模型;窦军生和邬爱其(2005)研究了家族企业传承过程演进;张瑞、徐明(2006)进行了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此外,中山大学李新春和储小平等教授学者也做了大量相关研究,企业界有关人士也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方太集团茅理翔等。

(2)目前,对家族企业管理权继任的研究较多,对所有权继承的系统研究则非常缺乏

家族资本是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之间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忽略了所有权的代际传承无疑是家族企业继承研究的致命伤。有学者认为,家族企业所有权的转移,相对于管理权转移来说较为简单,因为对父母而言,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永续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们一生所从事和建立的事业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并代代相传,这是人类的天性。然而,所有权的转移是复杂的,并非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漠视所有权继承研究的后果则会将“继承”直接等同于“继任”。为此,有必要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几种传承制度:

诸子析产制:在历史上,中国的诸子析产制是从秦代商鞅变法开始的。

商鞅为了加强秦国在争霸当中的实力,扩大农业人口和士兵的来源,采取措施强行拆散父子兄弟同居的大家庭,推行一对夫妇组成的小家庭。每个儿子单立户头之后都要生产、生活、纳税、服役,负担相同,加之血缘关系相同,所以从大家庭中分出去的财产也大致相同,这便形成了所谓的诸子平均析产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家产随着每一次分家而逐渐缩小。

家督继承制:“家督”一词最早见于中国的《史记》“家有长子曰家督”。

日本人在借用了这一词汇后,赋予了超过其本意的内涵。家督继承制认为:家系是由祖先到子孙的一脉延伸,而不顾兄弟之间的关系,具有对旁系亲属的排他性;家长地位和权利由长子继承,他与其他兄弟姐妹是上下等级关系;家产和家业由继承人单独继承,即使有的家庭中次子以下其他成员也可得到少量财产,但份额极为有限;继承人作为父母的赡养者,结婚后要与父母一起生活,其他子女则在结婚后离开父母独立成家。

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primogeniture)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一种财产继承制度。所谓长子继承制就是封建主死后,他的所有地产由其最大的儿子继承。这种继承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地产的继承者继续向封建主尽服军役的义务。

(3)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变化,人们对家族企业传承有了与时俱进的认识,在研究上也形成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新思维“创二代”的形成—— 第二代获更多发展机遇,进而提出“创二代”。很多出国留学的“下一代”,他们在国外或国内有很多发展机会。“下一代”在当地完成学习后,取得很多发展机会,若要他们回来继承父业,或放弃自己的理想、兴趣或发展机遇,他们未必甘心情愿;加上今天男女平等,“下一代”中的女性也摆脱了传统羁绊,按能力获得发展机会。因此,继承家族事业的人,有极大诱因不再“萧规曹随”,继续走“子承父业”的老路。相应地,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下一代”会在国外创业,或回到国内另起炉灶,而非直接继承父辈的企业。

“家族基金”模式兴起——以家族基金延续不朽。虽然中国人始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希望家族生意和声名“不朽”,家族创业者热盼后继有人,将自己的事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但显然如今新一代并非如此想,即使勉强“接棒”,也未必专心一意。若然接棒者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可以预见这盘家族生意,在今日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定经营得不好,甚至可能在“接棒”的下一代手中陷入困局,在竞争中遭受到淘汰。换言之,“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正在受到残酷现实的冲击。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家族企业的掌舵人必须采用崭新的思维来面对传承问题。于是,考虑把手上这盘生意卖出去,套现后,利用资源成立一个以家族命名的基金,建立另一个平台,使家族的声名和荣耀代代相传的“家族基金”模式应运而生。在这个“传承模式”中,家族出售股权时,可以考虑保持若干股份以代理委托的形式,仍与企业维持一定的联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对中小企业家或所经营的是夕阳企业来说,趁目前还有价值——有价有市,出售这盘生意,无疑是另一个理性的“传承”选择。因为采取这个策略,既取得了资源,成立一个家族基金,同时又让下一代可因应情况另辟蹊径发展,可使家族的资源得到更有效和充分的利用,故而无论对维持家族的财富还是名声来说,都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宁波帮”是“首富+首善”的象征,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宁波帮”文化。“宁波帮”文化是基于儒家文化,融浙东文化和海洋文化之精华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一种文化。它源于“宁波帮”的从商实践,扩展于“宁波帮”的从商之道,凝练于“宁波帮”的精神品格。为使这种文化更好地应用于当今,针对宁波本土家族企业的企业制度构建和传承问题,本书力图探求“宁波帮”文化中的有关元素,并挖掘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吻合特征,以及顺应科学发展观的特点,进而分析、提出当今宁波本土家族企业在企业制度构建和传承问题上的建议,并以现实的案例进一步作出诠释。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为理论探讨,包括四章内容;下篇为实践篇,包括三章内容。其中,第一章“宁波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阐述了通过综观“宁波帮”发展史的作者认为“宁波帮”是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闪光点”,更是当今宁波发展的“支撑点”。其优秀的文化基因是本章探究的重点。第二章“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融合,重点探究基于“宁波帮”文化孕育发展的家族企业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吻合度。第三章当今宁波本土家族企业制度建设现状,主要从当今宁波本土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传承制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求基于“宁波帮”精神引导下的创新思路。第四章科学发展是宁波本土家族企业的唯一选择,重在探究基于“宁波帮”文化孕育发展的家族企业在企业制度构建和传承方面的利弊影响,进而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宁波本土家族企业秉承“宁波帮”文化优秀因素、大力发展企业的现实指导。第五、六、七章,以现实的企业案例进一步诠释上篇所提出的针对宁波本土家族企业制度构建与传承的理论思考。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是两种不同而又经常被结合使用的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主要阐明一种经济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回答“是什么”或“实质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不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规范分析力图对这种经济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作出价值判断,即回答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或“应该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本书研究的基点是“宁波帮”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偏重于实证分析,并基于“宁波帮”文化视角,在对“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与传承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规范分析。

(二)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

制度创新和传承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而探求“宁波帮”文化与企业制度构建的关系、与企业传承的关系,又是静态的凝练。

(三)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

由于“宁波帮”家族企业的各异性,要想从中探寻其趋同性,必须通过问卷调查一定数量的家族企业,通过分析,找出规律,以保证研究的普遍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分析的对象中,又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家族企业,进行深入的访谈研究,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五、主要创新点

第一,首次尝试将“宁波帮”的有关研究与家族企业的有关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基于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视角,探究家族企业的制度创新与传承。

第二,研究中发现,基于“宁波帮”文化孕育发展的近代“宁波帮”家族企业的制度特征,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代表。伴随着“宁波帮”对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较大影响,“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的创新性、先进性,也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成型。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研究提出了“宁波帮”文化基因中不利于家族企业传承的影响因素,进而以案例诠释传承的博弈思考。

第四,基于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本研究认为,家族企业接班人的选择会表现出“差序有别”,并且该序列为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培养提供了基本思路——在接班人接班之前应有在社会或企业一线锻炼的经验,并且历时一个阶段。

同类推荐
  • 赢在低碳(员工版)

    赢在低碳(员工版)

    本书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具体细节之中,帮助人们树立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构筑节约型企业。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告诉读者低碳生活要从细微之处着手,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低碳生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回顾历史上著名的商人和商业案例。
  •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9章,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和意义等,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论述以人为本的金融,包括第二章“以人为本的金融”。第三部分论述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包括第三章“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第四部分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包括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和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五部分论述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内容,包括第六章“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热门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 米谷

    米谷

    全村妇女倾巢而出,这些摆脱了词典意义的“农民”,在城市各处游荡,沿街行乞。美丽的少女米谷也深陷其中,单纯的她为了生存也渐渐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同时也开启了她悲剧的命运……当生存成为唯一的信念,还有什么不能卖?
  •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龙施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莲

    妖莲

    对不起,俺不知俺编辑是谁,即将修改到VIP处,请记得帮俺解禁,谢了!本书正在全面修改。但凡改过之后,都有章节显示。请诸位大大们注意。新人不易,希望大大们能给予适当的支持!本书索引:一个穷得连老婆都娶不上的穷小子,因试图改变命运被骗入异时空,发现自己的另一世出现巨大危急。于是乎,无奈的融合,神秘的前世、看不见的大手、神秘的帝府、迷失的百年……一个个谜团如迷雾一般。穿越、转世、传承、融合……以及一个个传说,构造一个特别的故事:圣莲变妖莲有道是男儿当自强,少年血方刚。却看我们主角如何在异世这方天地挥洒激情、闯荡天地。附:心头傲啸九天,世事变化万千。一人游荡尘世,一笑千山万峦!上四句是偶写本书感言,请诸位赏之。另再附本人对书中男女感情的感慨:纷纷尘世,豪气冲九宵;茫茫人海,谁能令我恼?除他[她]有谁!情余悲,痛未了,英雄泪,儿女娇,瞬间永恒,天荒地老,又有几人能做到,又有几人能得到!另再求票票!
  • 天网

    天网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婚情蚀骨:总裁晚上见

    婚情蚀骨:总裁晚上见

    男朋友要和别人结婚,她随手牵来一帅气大叔闹场,本以为出了心中一口恶气,却不料腹黑大叔功成之后开始讨债。糊里糊涂领了证,成了他的人,过上了被剥削的日子。某日,她气鼓鼓地说:“大叔,我不干了!”他勾起她的下巴,邪魅低喃:“这是该还的债……”
  • 亡者低语

    亡者低语

    《亡者低语》是那多悬疑小说“那多手记”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以传说中神秘的“太岁”作为故事内核。记者那多奉命调查“上海钓鱼案”,在调查过程中不经意发现城市流浪汉的神秘失踪,进而发现失踪案与数年前逃掉的“太岁”有密切联系,只是这一次,事情更加复杂,神秘的失踪案、离奇死亡案件、不可思议的异现象、生物的莫名变异……冥冥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双手操纵着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该如何解析其中谜团?这个世界竟和你我所知的不同,真相即将令你大吃一惊……
  • 归潜志

    归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储说右上

    外储说右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铺的陷阱

    当铺的陷阱

    世上有一间当铺,可以典当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器官,比如手,脚,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爱情。典当出后同样可以换的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是这些都是有期限的,毕竟任何不是你的东西都不会被你无限制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