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000000003

第3章 导言(2)

不仅一切现象的终点或最终解释是形而上学探询的主题,就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所谈到该门学问的目的而言,现象发生的起点也是形而上学所追寻的目标。亚里士多德在其书中将形而上学称作“第一哲学”,系属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得以发生的第一因或初始因。现象或事物发生的起点这一问题,也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只是在形而上学处,“鸡”与“蛋”被“心”与“物”或“意识”与“物质”这样的不同代码所代替。“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也就被“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构成了事物发展和现象发生的第一因”的问题所取代。寻求第一因和最初的阐释,寻求起点和起源(英文origin或德文ursprung),也是形而上学的探询目标。事实上,一切形而上学的最初起点往往也就构成其终点,结果往往就包含在了原因之中——比如,就宗教形而上学而言,上帝既是万事万物的原因(创世说),万事万物最终也归于上帝(审判说)。第一因也即终极因,因此关于形而上学真理的原初想象被概念化为“太一”(the oneness,the great one),这颗名叫“太一”的“真理之核”与现象及事物纷繁复杂的“多”相对立。

对既是初始之因,也是最终之果的发现,对“终极真理”的发现,是形而上学研究的主题。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个形而上学的“枣核”是否可以不依赖于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一切经验而自在?换句话说,既然这个终极真理超出自然经验,是一种超验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即与我们这个由万事万物组成的、现象的、自然的世界断然有别的世界?如果我们迅速检阅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式形而上学(理式世界)、中世纪神学形而上学(神的世界)到现代康德形而上学的“物自体”概念(thing in itself)的话,那么我们发现这些“终极真理”并不存在于我们的世界,虽然我们的世界被认为是由之派生的。“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是至善和至美的完满世界,凌驾于我们这个充满了谬误、偶然、谎言、危险乃至毫无意义的的世界之上。就本质优于现象,真理派生事物而言,形而上学所寻求的世界是对现象世界以及我们实际生活世界的谴责和否定。形而上学“真实的世界”有什么特点?在时间范畴上,这个世界占据绝对的时间,能够历万古而不变;在空间上,这个世界往往构成“彼岸世界”,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在属性上,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永恒性(eternity)和必然性(inevitability)等特点。

如果终极因、第一因乃至真理所占据的那个世界,是形而上学所致力研究的主题和本体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形而上学如何认识并发现这个本体?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的设问方式是怎样的?因瓦根为我们展示了形而上学最为基本的三个问题,并为这三个问题给出了两套答案,而且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为他自己所“坚信”的其中一套答案。

首先,关涉到“终极真理”答案的基本问题有三个:

“1.世界的最一般特征是什么?它所包含的是什么样的事物?世界像什么?

2.为什么世界存在——更明白的说,为什么会有问题1的答案中所描述的特征和内容的世界?

3.在世界中我们的位置是什么?我们人类是如何适应它的?”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谓“存在者的基本特征”的问题,它寻求一个最具有普遍性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则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进一步设问,即为世界寻找一个存在的根本理由,是关于世界存在的起始因(causa prima)问题;第三个问题事实上是关于人的目的或意义的提问,同时也包含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因瓦根随后指出:“假设我们的这三个问题是这样的问题,它们的答案是关于世界的终极真理,如果我的这个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将形而上学定义为给这三个问题提供答案并在各种发生争执的答案中进行选择的研究。”对于这三个问题,因瓦根给出了两套答案。第一套是神学式的答案,或者可被称为极端唯心主义的答案,简言之如下:

第一,世界最一般的特征或本质是神性(就上帝本身是个灵而言,也就是灵性),由上帝和他(He)的创造物构成,上帝是无限的灵(spirit,即非物质的)。上帝既创造了精神又创造了物质,但创造物本身都是有限的。上帝在过去的某一时刻创造了其他事物;之前只有上帝存在,没有其他事物;上帝将一直存在。

第二,上帝的存在是自在,也就是无法进一步追问上帝为何存在,因此创造事物之前的世界也是自在的世界,“那个”上帝的世界是无法追问为何要存在的;上帝出于自由意志创造了事物,于是世界就变成了由上帝和其造物组成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存在理由只能追问上帝。

第三,上帝创造人类来侍奉上帝和爱上帝;然而人作为上帝的最高造物,分有了上帝的自由意志,因此人可以选择侍奉这一目的,也可以不选择侍奉这一目的。

另一套答案在因瓦根处被称之为“十九世纪的人所广泛接受”的答案,简言之如下:

1.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物质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物质的运动按照严格的物理规律运动;每一个体事物完全由物质构成;

2.物质一直存在,物质不灭,问“世界是否存在”无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你只能去问一个有开端的事物。

3.人类是物质的复杂构造,相对于物质的永恒性,人类只是偶然产生的一种构造形式;人类不服从任何目的,因为人类的存在及其特征都是偶然的;人类的生命没有意义,因为物质性的生命必然死亡,而死亡取消一切意义,人类只是永恒的物质世界中一个瞬间即逝的音符。

颇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和因瓦根对这两套阐释的接受上。就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们而言,上述第二套模式基本上构成了我们的常识,虽然这种常识否定人是神性的存在物,同时也从根本上否定人作为万物灵长的至高尊严;而且就“常识”而言,我们甚至无法将此称之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然而因瓦根所选择的阐释模式恰恰却是第一种,而且他并非以羞羞答答的方式宣布:“第一套答案多多少少表达了我对于万物的终极真理的观点。而且,我并不是以一种试探性的、将信将疑的方式持有这些观点。它们是我所认为的关于事物的最为重要的牢固信念,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形而上学论证,我都会坚持这种观点。”之所以明确宣告这是“我”(而非别人)对于万物之终极真理的坚信,完全是出于另一个坚信:“我的另一个坚定信念是读者不可能发现这样一本形而上学的著作,它的作者并不持有某种观点,或是如本书作者采用的坚定的、‘非中立’的方式……”因瓦根此处表明了一个以“终极真理”为追求目标的主体之认识立场,即“坚定的、非中立的”态度。我们的问题将沿着形而上学主体的认识立场和形而上学的认识对象——终极真理之间的关系延伸下去。

我们所感兴趣的,并非在我们看来因瓦根答案所具有的明显的谬误,也不是要再度强调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真正科学的认识方式,而是发现作为形而上学家的因瓦根恰恰表明了非形而上学的认识主体立场——“非中立”的立场。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声称“真理”的认识,都以主体立场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为检验标准,因为“真理”法定要求一个克服一切偏见的纯粹主体。既然是非中立的立场,既然一切中立的认识立场是不可能的,既然要如此清晰地表明这种认识只是“我”的认识,那么何以保证这种认识能够“认识”到一个“终极真理”和“世界本质”?何以这种认识不是谬误,又或者在事实上存在由每一个“我”所发现的数量巨大的“真理”?又如何使属我的真理具有一种跨越一切差异的普遍性和不依赖其他存在物而存在的客观性?

如果第一套答案作为“终极真理”,仅仅是属于因瓦根的真理,而他又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接受,那么这一“真理”就只是一种“意义”,“终极”也就仅仅意味着“最高”,属于一个纯粹个人信仰的问题。就此而言,因瓦根就避免了狭义的形而上学,而使形而上学的含义变得更宽泛了。一般意义或广义的形而上学,也就是我们平素总会挂在嘴边的“形而上的追求”,无非就是指我们坚持某一精神信念,并非相信这种信念“真的”存在于世界的某个地方,而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以力量,能让我们的“精神”获得提升,并进而让自己感觉活得很有意义。因为有上述价值,所以我们相信。广义的形而上学因而也就是一种自我设置了“最高价值”的价值形而上学罢了。之所以说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完全是因为诸如“上帝”、“正义”、“真理”、“善”乃至“美”这些理念对于某一个体或某类群体而言拒绝进一步质疑,被设置成为一种先验的价值或最高的意义。然而,形而上学家因瓦根在其书最后一章“最后的沉思”中却说,“在形而上学中没有什么比客观真理的问题更为重要了”,就“客观真理”自然要求上帝客观存在,并需要一个客观认识者而言,这岂非是一种自相矛盾?

对这些问题因瓦根并没有给出答案,然而他却指出了“非中立”和“不客观”的某些原因:“……在人们形成意见时许多因素可能影响更大。其中我将列举出宗教(反宗教),政治,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忠诚,对其他社会群体的反感,受到同行尊敬的愿望,思想原创性的愿望,想令人震惊的愿2?望,处于一个将意见强加他人的位置的愿望,归属于一个志趣相投的群体的愿望,这些群体以取笑和他们看法不同的群体来彼此奉承,还有就是成为一个开化了的群体的愿望,这个小群体勇敢地挑战大众的迷信。”这些原因显然都指向了一个并不纯粹的认识主体,因为他们的认识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干扰;然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这些原因还是显得太过“纯粹”了,因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愿望”一词似乎仅仅指向了一种纯粹意识上的原因;另外,“政治”因素可以被理解为政治信念,“宗教”因素可以被理解为个人信仰,至少没有充分显示出已经脱离纯粹的意识主体及其“自由意志”的范围。

这就为我们引出了考察形而上学的最后一个问题,即形而上学思维的认识主体问题。正是一个纯粹的、无偏见的、中立的意识主体,产生了关于“终极真理”或“客观真理”的需要,反过来也可以说,“终极真理”“客观真理”必然需要这样的一个纯粹认识主体。以尼采的话来说,是“主体派生出了实体”,也就是说,主体需要产生了作为实体性存在的真理。此处,我们需要对意识主体、意识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紧密关系进行揭示。

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哈贝马斯指出了意识哲学与形而上学的紧密关系:“形而上学最初是关于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的科学;它只有在意识理论中还能找到等价物,而这种意识理论从先验的角度阐明普遍综合判断的客观性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此处的“意识理论中的等价物”加上“最初关于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真理的形而上学,哈贝马斯所指的是从古希腊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近代以来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既包括本体论形而上学,也包括了认识论形而上学。这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连,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往往需要在认识论范式下寻求解决,简言之,本体论问题的认识论化,是何以“终极真理”或“客观真理”必然召唤纯粹意识主体的原因。在《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哈贝马斯将思考形而上学的意识哲学范式概括为:“通过理性经验的运用,来思考存在或世界的统一性。”并通过对柏拉图理式论的考察,指出了西方哲学从其希腊起源处就开始借助意识哲学范式为世界规定了永恒的秩序和设置了终极的真理。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哲学、纯粹的意识主体是到笛卡尔时才建立起来的。笛卡尔断然将身心分裂为两个部分,以“思”宣告“我”的实在的认识主体是一个纯粹的意识主体,笛卡尔说:“严格地说来,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者一个理性。”就笛卡尔处的精神、理性、理智与意识(“在思维”)在“我”的同一性旗帜下可以互换而言,不严格地说来,意识主体也就是精神主体、理性主体或理智主体,而意识哲学也可称为精神哲学或理性哲学。意识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也就是受“思”(意识活动)所确定的“我”(认识主体)所建立的主体形而上学。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

    《论道德原理 论人类理智(译林人文精选)》完整地论述了关于道德思想与人类认识之间的关系。如今,在当代思想界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整理历代经典,更能体验到人类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人类文明的反思。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热门推荐
  • 孤胆狙击手

    孤胆狙击手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第六个年头。这年冬天,日军集中了20多万兵力合围湘北重镇常德。常德素有粮仓、棉田、茶乡、鱼塘的美誉,它“左包洞庭之险,右控五溪之要”,由沅江入洞庭,走水路可达长江,顺流而下可到武汉、南京、上海入东海;往西是进入川黔的陆上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常德不仅是湘西北的门户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交通枢纽及物资集散地,更为重要的还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屏障。
  • 闪婚试爱

    闪婚试爱

    身为孤儿,却有一个疼她至极的养父,秦敏儿以为,其实老天对她还算眷顾。可原来所谓的眷顾其实只是老天跟她开的一场玩笑。养父惨死,未婚夫退婚,一切,皆因那场意外……
  • 谍血世家

    谍血世家

    《血线》是一部惊险刺激的侦探小说,它围绕着一个温馨的家庭展开,当一个简单的入室行窃案件最后被证明实际上没那么简单,罗恩·格兰杰必须舍弃他宁静的乡村生活,回到中央情报局。在他杰出的妻子瓦莱莉和足智多谋的女儿丽希的协助下,罗恩迅速作出决断。与此同时,嗜权的对手正竞逐着能够永远改变现代战争形式的技术。但当丽希被绑架后,罗恩和妻子必须在完成任务和解救女儿中作出两全之策。时间飞速流逝,罗恩明白了一件事:当你不能信任任何人时,那么相信你的家人。
  • 洪荒历

    洪荒历

    那是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故事……那是人类沉沦在无边血色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年代……那一天,一个名为盘的部落,诞生了一个名为古的婴儿……那一天,一个名为鸿的部落,诞生了一个名为钧的婴儿……那一天,一个名为李的部落中,三兄弟正在苟延残喘……那一天,一个名为耶的部落,诞生了……那是发生在很久很久很久之前发生的故事……那是人类以无穷奋斗,万千牺牲而最终开天辟地的故事,那是……洪荒历!
  • 口是心非之帅气坏校草

    口是心非之帅气坏校草

    三年前,全上流社会皆知,舒家小女儿以打不死的小强般的毅力追求夜家的独生子夜子承。最终,以失败告终。三年前,全上流社会皆知,舒家的小女儿把舒家的大小姐推进了泳池,差点儿溺水而亡。最终,以出国告终。三年后,也就是今天,夜家独生子夜子承和舒家小女儿联姻了,一个月后,举行订婚仪式。最终……?不!暂时还没有最终,因为,这是现在……
  • 一墙之隔:男神溺宠成瘾

    一墙之隔:男神溺宠成瘾

    【男女主角皆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甜文】小时候的一次意外绑架,他救了她,被她爸爸收养为养子。骄傲如他,高冷如他,却愿意为了一个不懂事事,嚣张跋扈,有时还有一点无理取闹的她,付出自己最真诚东西。每当她生气的时候他就会说:“我们家的宝贝……”在她失明的时候他对她说:“没关系,我陪你。”在她要打算和别人结婚的时候,他这样说:“她幸福,我无所谓。”从年少无知到年少轻狂再到现在的成熟稳重,他对她的心,却始终如一。
  • 重生之我要当天后

    重生之我要当天后

    孙晓琳你就是一个大笨蛋,我流着泪对着大海喊着,想到以前的种种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回放着.....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同一天被友情、爱情背叛...真想一切重来,我一定不会在这么傻.....
  • 妈咪情人(全本)

    妈咪情人(全本)

    天啊,离奇的一夜,孕育了两颗种子,为日后又一段爱埋下了炸雷。江若非和江小雨,一对离奇的母女,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几个酷酷多金男。爱,被爱,千百年来被多少人描来写去,本文也难免俗套,到底是灰姑娘和王子是一对儿呢?还是注定门当户对才是正确的呢?看看女主笔下那些帅哥美女是怎么抉择自己的爱情吧。新坑也开始填了,喜欢小白文的同学,别忘记了收哦。http://m.wkkk.net/a/106948/喜欢的tx可以加群:60595721霉运还是霉运为何倒霉的总是汤家二女小洛原本可以嫁入豪门享受一世荣华的儿沦落陪酒女好歹熬得云开见月明了却不想再次被逼成为契约情妇为了老爸老妈老姐她都可以忍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居然小算盘打到她肚子里的宝宝头上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大冰块受死吧小洛我现在可以是有人撑腰三岁的宝宝小迷糊给我上哇谁敢欺负我妈咪哼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 是英雄那就莫问出处

    是英雄那就莫问出处

    用梦想编制希望,用希望点燃心灵深处的那份执着,用执着去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主角王书行他出生在农村,他不甘现状与命运抗争,经历残酷的学业人生筛选,用汗水换取职场的认可,拿创新去拼搏时代命运,为真情付出一生,最终在这灯火灿烂的都市浇灌出属于自己的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