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小百科】
明式家具大家王世襄
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福建福州人,生于北京。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王世襄关于明式家具的研究,被学术界誉为是和郭沫若青铜器研究、沈从文古代服饰研究并列的现代三大社科研究成果之一。
1985年,王世襄出版了《明式家具珍赏》,配以精美的图片,详细介绍了明式家具的源流、艺术特色、用料和实用价值,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明式家具热,相继有英、美、法、德等九个版本问世。这本书让整个世界惊叹中国明式家具之美。
1989年,王世襄又出版了《明式家具研究》,为方便读者,书中插入了妻子袁荃猷多年绘成的八百幅家具线图和《名词、术语简释》的附录。这部著作既反映了明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形态,又图文并茂、细致入微地从对明式家具的造型规律、艺术特色、工艺要求等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研究,使明式家具研究成为了一门真正的学问。
近年来,明式家具继书画、古玩瓷玉之后,已成为国内收藏市场的第三大追逐品,这要归功于《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这两本堪称是鉴赏明式家具最权威的工具书。这两本书的出版后十余年间,明式家具的拍卖价格竟涨了十至百倍。
一、造型优美
一件优秀的家具之所以能被人们喜爱和欣赏,是由于它适用、结实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最恰当的形式,也就是说,是家具造型所体现出来的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统一。明式家具的造型简洁优美,堪称历代家具中的典范。
1.比例匀称协调
明式家具造型有良好的比例,家具的长、宽、高的尺寸关系,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获得美观的造型,同时,家具的各个部件之间谐调和恰到好处。如桌、椅等家具,其部与下部,以及搭脑、靠背、扶手、坐面、凳腿之间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等都有一种无可挑剔的比例关系。
2.线型简练柔美
简练、柔美的曲线造型是明式家具的特征之一。明式家具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造型中运用曲线比例较多,大多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简洁挺劲,圆润流畅,流畅舒展,刚柔相济。例如明式圈椅外扩内敛式曲线形椅圈,吸收了中国古典绘画用线的优良传统,宛如行云流水,有着特别柔和的观感和圆润的触感,极具自然灵动的生命气韵。再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极富艺术情趣。
二、材质天然
天然材质的运用也是明式家具的一大特点,而且在对材质美的追求中。明式家具的用材大都是上那些木质坚硬致密、色泽盈润幽雅、纹理优美生动的珍贵木材,如紫檀、花梨木、鸡翅木等。
更重要的是匠师们精于木材材性,熟悉木材的纹理、色泽,善于驭材,严于取舍,能够充分发挥了材质的自然美属性。此外,在制作时很少施用髹漆,仅仅擦上透明蜡,从而充分展示了木材木身的色泽、质感和纹理,这也正是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思想的完美体现。
三、工艺高超
1.框架结构和榫卯技术
中国杰出的木工匠师对家具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框架结构和榫卯技术的卓越成就在作为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上体现得更为充分。明式家具多采用框架结构和榫卯技术,有时只为辅助加固而使用竹钉、木钉和鱼鳔。明式家具的榫卯构造已臻完善,十分丰富多样,如格角榫、粽角榫、托角榫、抱肩榫、长短榫、勾挂榫、燕尾榫、夹头榫、插肩榫明榫、暗榫、闷榫、穿榫等等,可满足各不同结构各不同部位的要求,在局部跨度较大的部位,镶以牙板、牙条等,既美观大方,又加强了牢固性,显示出明式家具制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2.雕饰繁简相宜
明式家具注重雕饰与结构的一致性,根据结构的要求运用繁简得当的雕饰,多起画龙点睛作用和衬托作用。雕饰的部位多在家具的牙板、背板、构件的端部等处,刀法圆润,疏密适度,造型完整,形象生动。构图多采用对称方式,或在对称构图中出现均衡的图案。题材多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都各具特色。技法多种,有浅刻、平地浮雕、深雕、透雕、立雕等。
四、美在其用
明式家具充分考虑到其不同场合的家具的使用问题,如厅堂家具大都用料考究,设计得威严肃穆,既能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还能切合厅堂环境的气氛。再如居室家具,则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卧榻设计比较宽大,可以使人或坐或卧,放松惬意;杌凳设计小巧便携,适用随意移动摆放。
此外,明式家具在实用功能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十分注意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应用。尤其是座具圈椅的设计,靠背板弯曲的弧度正好贴合人体背部曲线,让人坐感舒适,轻松自得;椅圈的弧度设计科学,不仅能支撑前臂,还能使得大臂和肩膀都能得到很好的依托,充分体现了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的应用。
五、东方意韵
一件优秀的明式家具,不但整件作品的造型完美,甚至每一个构件,都达到了力学、美学和功能三者的完美统一,同时都是结构合理、材质优良、工艺高超、使用舒适的佳构。明式家具最大的魅力似乎还不在它完美的造塑和精巧的做工,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它凝结了中国传统木结构艺术数千年的结晶,所以典型的民族气派和中式神韵。
明式家具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造型和装饰,并不只注目于美观实用,而是在深层次上体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和审美观。例如,明式圈椅上圆下方,体现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哲理思考;不用髹漆,注重木材本身的纹理美、色泽美,反映出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知识小百科】
外国学者眼中的明式家具
古斯塔夫·艾克教授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明式家具:“中国明式家其装饰严谨,不带虚假,其合理性,较直接地显现出有力的形式和实用的性质。这些制品的主要艺术魅力在于纯真,刚中有柔,及无疵的光滑匀称。”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西方人对东方意韵之美的由衷赞叹。
《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1944年在中国北平出版,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创之举。艾克教授自1923年受聘来华,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执教美术史,长达28年之久。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青铜器、玉器、瓷器、绘画、家具都有深刻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艾克教授开拓了明式家具这一研究学科,指导和绘制了中国第一批科学性、准确性极高的明式家具图纸,在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基础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家具艺术的杰出成就。他认为中国传统家具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世界家具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今天明式家具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收藏者、鉴赏者的重视,并且形成了一种“热”,势头之猛,范围之广,涉及的人数之多,都是空前的。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明式家具,国内外研究明式家具的论文和专著日益增多,这一切都与艾克教授对明式家具的开拓性研究和把中国家具介绍给世界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