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弯腿:将家具脚柱在上段与下段过渡处向里挖成弯折状。这种腿足大多又有凸起的或外翻马蹄。
蜻蜓腿:腿足上粗下细呈S型,至脚头带弯外翻,形式柔媚而富有弹性。言其形如细长的蜻蜓足而得名,也有称螳螂腿的。
撇脚:足下端常分别向前向后弯出,故称撇脚。
步步高:前枨最低,两侧枨稍高,后枨最高,故曰步步高。
鼓腿彭牙:指家具的腿部从束腰处膨出,然后稍向内收,顺势作成弧形,足部多作内翻马蹄形。
开方: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家具某些部件镂挖的方形孔洞,名曰开方。家具上开圆、开方等装饰方法统称之为开光。
硬屉:硬屉指家具椅面、榻面用木板镶作。
软屉:指家具中凳面、椅面、榻面等采用藤篾编成的面子。
落膛:指闷户柜、圆角柜等家具抽屉或门下面的空间,因不易被发现,可用于存放一些比较贵重的物品。
束腰:指在家具面沿下作一道向内收缩、长度小于面沿和牙条的腰线。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束腰线也有直束腰和打洼束腰之分。束腰家具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征。
托泥:指家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垫木承托,可以防止家具腿受潮腐烂,这一木框或垫木就是托泥。供桌和半月桌一般会有托泥。
第三节明式家具产生的社会条件
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主要设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明式家具能够代表了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个性和特点,实际上得益于其独特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是深深地受到当时的家具使用环境和家具使用者的影响。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荣时期,富庶的南方地区大肆兴建民居、园林、庭院,而家具作为室内主要日用品与陈设品,需求量大增。同时,不断繁荣的海外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优质木材。这些优质的木材又需要不断创新的木工工具来进行加工。而在建造园林、制作家具中,家具的使用者往往亲自出马,按照文人士族的审美理念参与园林的家具设计,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连绵上百年之久,这就造就了明式家具的辉煌。
【知识小百科】
“木匠皇帝”
行云流水的木纹纹理、如玉般圆润剔透的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们的狂热追逐,继而征服了北京紫禁城的主人。明熹宗朱由校甚至为此放弃管理国家的天职,躲在后宫里当起木匠,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史称“木匠皇帝”。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分,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凡刀锯斧凿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史书记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
一、私家园林的潜在需求
我国的园林,自两宋以来,到了明代,极为兴盛。在明代,拥有私家园林是享受高贵典雅生活的象征。明式家具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当时达官贵人醉心于私家园林所致。园林建筑和宅第建设的大量兴起,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就相应地发展起来了。
私家园林主要用做迎宾接客的活动场所和琴、棋、书、画的文化场所和娱乐场所,其所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决定了室内家具的设计式样和设计风格,也为明式家具确立超逸自然的审美品位创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
二、海外提供的优良木材
随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实现,中国的海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往更为紧密。人们把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销往东南亚地区,从那里换来了干鲜海货、药材和大量优质硬木,比如黄花梨、乌木和紫檀等。这些高级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口到中国,为明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知识小百科】
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访问了许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等地。
三、木工工具的迅速提高
明代手工业比较发达,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成为家喻户晓的上乘精品。许多手工艺大师应运而生,如张岱《陶庵梦忆》“吴中绝技”一文中记载:“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富之岛家具,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其中,木工工匠就是其中的一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质硬木大都质地坚韧,不仅需要手艺高超的工匠,更需优良的木工工具。如没有良好的工具,就不能制作精巧的家具。明代锤锻技术已较前代大有提高,木工工具的种类增多,能够适应各种加工需要,如刨即有推刨、细线刨等。又如锯也有不同类型,长锯用于剖木,短锯用于截木、细齿锯用于截竹。
【知识小百科】
制作明式家具的工具
制作明式家具所使用的工具十分繁多。木工需要有锯子、刨子、凿子、平光锉、圆光锉、马蹄锉、三角锉、铮刀、刮刀。刨子还需有凹刨、圆刨、边刨。
雕刻工则需要有平凿、圆凿、斜凿、三角凿、月凿、弯形圆凿、刮刀、铮刀、拉空弓、平锉、圆光锉、马蹄锉。雕刻工就连使用的磨刀砖也需根据自己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而特制,并且还要掌握独特的磨刀技艺。
四、文人墨客的参与设计
许多明代的文人墨客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的审美探求,甚至亲自参与家具的设计,丰富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品种和型制,对明代家具的独特风格的形成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明式家具的产生是服务于室内陈设的。私家园林的园主是明式家具最初的、也是主要的使用者。这些园林的拥有者要么本身就是文人,要么与文人才子们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对家具设计的直接参与,为家具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明式家具从造形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洒脱的古典之美,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息。
第四节明式家具的艺术魅力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震撼了整个世界。明式家具研究大家王世襄先生曾将之归纳为十六品,即“简练、浮朴、厚拙、凝重、雄厚、圆浑、沉稳、豪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其实,这些词语只是说出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明式家具的艺术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难以言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