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5000000007

第7章 民间藏书的繁荣兴盛(1)

第一节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

一、重文抑武与图书业的繁荣

唐朝灭亡后,中国又陷入五代十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之中。有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大力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利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统兵权收归中央,重用大量文臣担任中央、地方各级官员。他常要求部下多读书,他本人身体力行,在军中时就手不释卷,做了皇帝仍然坚持读书。宋太宗进一步抑武事,兴文教,着意图书的刻印、收集,还规定自己每天读书要达到一定的卷数。在太祖太宗的熏染之下,两宋诸帝都能诗擅书,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如宋徽宗自创瘦金体,书画都达到极高造诣。这种文化政策的推行,使两宋社会文化空前繁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甚至认为宋代的文化发展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图书业必然得到快速的发展。

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一个具体措施,就是对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取消对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门第方面的限制,使凡有一定文化的士子都能参加考试。改变考试内容,进士科由重诗赋改为经文、诗赋、策论并重。读书—科举—入仕道路的畅通,“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示范效应,大大激发了人们读书的热情。许多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为通过科举考试孜孜矻矻,埋首研经,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两宋教育尤其是私学蓬勃发展,著名学者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都曾开办私学或主持书院,广招门徒,教授儒家经典。这些都成为两宋民间藏书发展繁荣的直接推动力。

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官府私坊刻书蔚然成风,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终于在北宋庆历年间出现了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

随着社会对图书需求的持续增加,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渐渐显现。雕版必须一页刻一版,一部书往往需要雕刻许多版片,费工费时,刻印一部大书甚至需要数年时间。北宋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其方法为:先用胶泥制成单个活字,以火烧硬。印书时预备一块铁板,周围铁框,板上施松脂,将活字排满铁板,压平,然后施以纸墨进行印刷。印完后,还可把活字拆下以备用。活字印刷既节省了雕字刻板的费用,又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因而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革命。在印刷技术普及与改进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蜀刻、浙刻、建刻三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刻书中心。

两宋商品经济繁荣为图书流通开辟了空间,在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形成巨大规模的书市,市中书肆鳞次栉比,书肆一般采用“前店后坊”式经营模式,后面是刻书作坊,前面是店铺,出售自家刻印的书籍。

图书是文化的载体,宋代民间藏书空前繁荣既是这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又是政治、经济状况的侧面反映。其主要表现是民间藏书家及藏书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两宋时期个人藏书量达万卷以上的就有二三百人之多,且出现许多藏书世家;区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一是江浙地区成为藏书家集中的地区,二是藏书家分布地区更加广泛;藏书家对藏书的整理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著名书坊

建安余氏。中国古代著名坊肆刻书家族,世居福建建安县崇化坊书坊镇,由北宋至明代累世从事雕版刻书。先以余仁仲万卷堂最为有名,传世宋刻本中有其绍熙二年(1191年)所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及《尚书精义》、《礼记》等。宋理宗时,有余文兴号勤有居士,因名其刻书堂。经营数代,至元时,余志安将其规模进一步发展,流传下来的勤有堂刻本有数十种,如《古列女传》、《千家注杜工部诗》、《唐律疏义》等。至明代,余氏家族数十人皆从事刻书,以余象斗三台馆、双峰堂和余彰德、余泗泉萃庆堂影响最大。他们刻印了许多带图的小说、杂著、类书,如《列国志》、《四游记》、《诗林正宗》等,颇受时人欢迎。

建安余氏是建本和坊刻的代表。

临安陈氏。中国南宋时期著名坊肆刻书家。可考者有3家:一为陈起,字宗之,浙江钱塘人,能诗,宁宗时乡贡第一,时称陈解元,室名芸居楼。开设经籍铺于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所刻图书是宋版书中书棚本的杰出代表。传世至今的有《周贺诗集》、《王建诗集》、《朱庆余诗集》、《唐女郎鱼玄机诗》等。陈氏遍刻唐人诗集,有“诗刊欲遍唐”之称。陈起与江湖诗人交谊较深,并刻有《江湖集》,后因作诗售书贾祸。陈起之子陈续芸继承父业,也从事刻书。二为陈思,亦称陈道人。著有《宝刻丛编》、《书苑菁华》、《书小史》等,汇刻《两宋名贤小集》,也居棚北大街。三为居临安鞔鼓桥南河西岸的陈宅书籍铺,曾刻《李丞相诗集》和《容斋随笔》。

二、两宋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1.北宋时期的民间藏书家

刘式(948年—997年),字叔度,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式南唐进士,入宋后,历官秘书丞、工部员外郎等职。在任时由于驭下过严,被讦告,乃罢官,49岁英年早逝。

在扬州,刘式家没有其他财产,只有藏书数千卷,藏书室叫“墨庄”。刘式去世后,他的妻子指着这些藏书教导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父亲秉性清廉,没有给你们留下资产,只有这些胜过金银财宝的墨庄书籍,你们要好好保护和学习。在刘式夫人的谆谆教导下,刘式的儿子和孙子都因在墨庄勤奋读书,而全部成才。其中刘敞、刘攽是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刘氏藏书也有散失,最严重的一次是在靖康之乱中。其后刘氏一族又经历守淮迁扬的播迁,到刘式的玄孙刘滁时复节衣缩食,悉力购求,绍兴年间始复其旧。在扬州文楼巷,又建起了新的墨庄。其子刘靖之、刘清之兄弟俩为南宋著名学者,江西清江学派的创始人。

墨庄藏书历经五代,传至南宋,刘式子孙恪守祖训,护书有加,数百年之后,墨庄藏书岿然独存。刘式夫人也被后人敬称为“墨庄夫人”,与陶侃之母、岳飞之母并列为中国古代伟大女性。墨庄藏书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藏书家都以墨庄为自已的藏书楼命名。

江正,子沅叔,一作元肃,江南(今湖北孝感一带)人。宋初藏书第一大家。曾年轻时曾削发为僧,住建康清凉寺,号曰小长老,时南唐后主李煜佞信佛教,江正因此受到后主的眷宠,可随时出入禁苑。帮助赵匡胤平定南唐后,江正入宋官至比部郎中、越州刺史、安陆刺史,晚年居安陆。

江正喜好藏书,在任越州刺史时,吴越王钱氏的藏书很丰富,江正先是借其书抄写副本,钱氏死后其藏书全部归为江正所有。宋平江南,他又得书数千卷,因此江正的藏书增至数万卷,并建藏书楼收藏。其藏书盖有“越州观察使”等印。生前编有《江氏书目》,后流失。江正去世后,后代没有好好保存其藏书,使之散落民间。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江西南昌进贤)人。是中国北宋前期婉约派的词人之一。

晏殊景德初(1004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家清俭,好奖掖后进,范仲淹、欧阳修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聚有藏书满一室,他所藏的《世说新语》、《达奚盈盈传》、《估训柳先生文集》都曾经过他仔细校勘或抄写而成为当时流传的善本。

晏几道(1030年—1106年),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北宋著名词人。

受其父影响,晏几道7岁即能文,14岁时就名满天下,被朝廷赐为进士,后累官至开封判官等。晏几道继承了其父之词风,父子以大小“二晏”之称驰骋词坛,而且也好聚书。据《墨庄漫录》记载:晏几道藏书甚多,每当搬家的时候,众多的藏书搬运起来十分不便,他的夫人非常厌烦,说“有类乞儿搬惋”,讽刺他搬书像个乞丐一样拿着一堆破烂搬来搬去。于是晏几道以诙谐的笔调写了一首《赠妻诗》,说自己“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劝说他的妻子“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表达了他安贫乐道的高洁情趣。

刘涣,字凝之,号西涧居士,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与欧阳修为天圣八年(1030年)同榜进士,很得欧阳修的推崇,欧阳修曾赋诗《庐山高》称赞之。后刘涣归隐庐山后,笃志收藏,所有家产都用来购书,留给子孙的别无他产,只有图书。

刘恕(1032年—1078年),字道厚,刘涣长子,皇祐元年(1044年)进士,官至秘书丞。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恕对史学有很高的造诣,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时,他主持编写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部分,著有《资治通鉴外纪》十卷、《十国纪年》42卷。刘恕也非常喜欢古书,在继承父亲所藏的图书后,又以百金收购散亡之书。刘恕的藏书事迹非常感人,曾不辞数百里之远,跋山涉水直奔亳州,借阅著名藏书家宋敏求藏书。来到宋敏求家,主人准备每天提供酒馔以尽东道之礼,刘恕怕耽误读书婉言谢绝。于是他足不出户,昼夜口诵手抄约十余日,把宋氏藏书抄了个遍,还为此患上眼疾。

刘羲仲,号漫浪翁,是刘恕的长子,也擅长史学,曾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摘取欧阳修《新五代史》之误成《纠谬》一书。他的藏书态度也非常认真,购书万余卷,编有他们家三代藏书书目,可惜这本《刘氏书目》没有传下。晁说之为之作《刘氏藏书记》。黄庭坚、张耒都有诗作描写刘氏藏书,黄诗云:“百楹书万卷,少子似贤翁。”张诗云:“堂有书万卷,园有竹千竿。逍遥于其间,浪漫追昔贤。”刘羲仲无子,去世后所藏书归南康军官库,后散落流失。刘氏三代藏书,到此终结。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4岁时即丧父,家境贫寒,他的母亲用荻茎画地教他识文写字。“欧母画荻”与“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成为我国古代母教的典范。正因如此,欧阳修养成了对记载文字的书籍的偏爱。年少时的欧阳修因家贫没有藏书可读,就到邻居有书人家借书,一旦遇到需要的书籍,他便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抄录下来。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在文风方面,欧阳修比较推崇韩愈式的古文,30年间,他四方寻求收藏韩愈文集的各种版本,进行校勘补缀,成为当时最为完善之本。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抨击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在目录学方面,他主编了宋代第一部官修书目—《崇文总目》,著有《欧阳文忠集》。从幼年抄录的第一本图书开始,欧阳修依靠自已并不宽裕的财力,费尽几十年心血,到晚年藏书已有万余卷。更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始开启了绵延至今的规模浩大的金石文献收藏工作。金石文献被人们称为铜铸的书和石刻的书,在纸张和印刷术尚未发明或未被广泛应用时,我们的先人是借助金石等器物作为文献的物质载体来保留古代文献的,但是如此丰富的中国古代文献宝库,在欧阳修之前未被人重视和发掘,致使这些珍贵文献经过漫漫岁月的风霜尘封,无人问津。是欧阳修开创了这项工作,他收藏金石遗文达1000余卷。自此以后,收藏金石的风气兴盛起来,大大丰富了中国藏书事业的内容,为民间藏书开辟了一条新的收藏途径。

欧阳修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书种”,将书籍作为永恒增值的遗产留给子孙,而是为了研究学问和进行著述。欧阳修是优秀学者和文人藏书家的典型代表。

赵宗绰(1035年—1096年),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袭封濮国公。官至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司徒。据洪迈《容斋四笔》卷十三载,赵宗绰年少时就与尚未继承皇位的英宗一起就学于邸府,每得异书,两人必相互交换。赵宗绰生平爱书惜书,英宗即位后,看他喜爱聚书,就赐给他大量的书籍。凭着皇亲国戚的优越地位和丰厚的财力,他成为北宋时期藏书数量最多的藏书家,时聚书7万卷。宣和年间,他的儿子淮安郡王赵仲麋曾进呈他家的藏书目录3卷,其中卷除收录所藏监本外,仅写本、印本书就有23836卷。可知7万之数绝非妄言。

王洙(997年—1057年)字原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钦臣(1034年—1101年),字仲至,王洙之子。

王洙曾为史馆检讨、天章阁侍讲,博学泛览,无所不通。王钦臣因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累官秘书少监、太平观提举、知成德军等。是当时公卿士大夫中藏书最富者。徐度《却扫编》卷下载:王氏藏书至43000余卷,如大型《太平广记》之类的卷帙浩博的类书还都没计算在内。所有藏书均经他亲自校雠且编有家藏书目。这是他们父子两代人共同辛勤搜集的结果。

同类推荐
  •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感动学生的美德故事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
  •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我的母亲不是神:优秀教师成长笔记

    我的母亲不是神:优秀教师成长笔记

    本书记录了语文高级教师钟杰成长历程中,母亲对其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自传性质的繁冗叙事,带给读者的除了100个生动、鲜活的成长故事,更有故事背后做人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对做教师后的为师之道也有启发和引导。阅读此书,定会引起广大教师朋友的共鸣。
  •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梅花香自苦寒来(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热门推荐
  • 妖孽来袭之第一女神偷

    妖孽来袭之第一女神偷

    【本文一对一,无虐爽文,女强vs男强,强强联手,宠爱无极限】她,一代神偷,大难不死,却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附身到一个痴傻小乞丐身上。痴傻被嘲笑?没关系,本姑娘已经一个不小心变成天才了!穷得叮当响?开玩笑,本姑娘天生就是活体宝物探测仪,运气逆天挡不住!废柴没修为?不好意思,几年蹦跶完你的终生追求,顺便练个你想都不敢想的五行元素!还想欺负她?没关系,她奉行的原则是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找死,送人一程!是朋友,好东西你随便拿!是敌人,坑蒙拐骗,没有下限!她堂堂鬼手神偷,还玩不转这些个道貌岸然的跳梁小丑?!唯一的败笔?大概就是在她还弱小的时候,不幸被人追杀,路上巧遇某男,被忽悠地自荐了枕席,从此奔上了不归路……【剧场一】某男轻飘飘的蛊惑声传来,“闯入本座的浴池,你说本座该给你怎样一个死法呢?”“使者大人,您最喜欢给人怎么个死法?”某卿后背冷汗直冒,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最喜欢嘛……自然是让人死在他最恐惧的东西之下。比之抽骨、拨筋、熔魂、丢进化血池什么的可有意思多了,不知道小狐狸最害怕什么呢?”眸卿愣了愣,随即她大咧咧地笑了下,“最惧牡丹花下死。”“牡丹花?”那人轻轻念道,似乎有些疑惑,“为何?”“唔,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我一怕做那风流鬼,二怕被压在下面。”“……”【剧场二】某日,某龙哭丧着脸哀嚎:“主人,我已经一个月没见小七了。”某男淡定挑眉:“嗯?”某龙又哭:“今天看到小七,她说要搬出去。”某男微微差异:“嗯?”某龙深吸一口气,忿忿捏拳:“小七说要搬去王妃刚开的伶馆。”某男脸色顿时黑如锅底,“开伶馆?走,本座倒要看看他们哪个比本座好看了!”某龙默:“……”这是重点吗?
  • 全世界陪你失眠

    全世界陪你失眠

    深夜里的徘徊,和无助,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光圈,环绕之后又是等待,又一个起点
  • 瑶溪集

    瑶溪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古天下

    白古天下

    敢打敢拼,热血江湖,手摘日月,脚踏星空,我名古天,谁与争锋?
  •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要想学好少林拳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即站桩。
  • 阿慈的生活随笔

    阿慈的生活随笔

    希望每个女孩在将来都有一双慧眼,一颗坚定的心!
  • 吉尔尕朗河两岸

    吉尔尕朗河两岸

    本书以一条静静流淌在天山腹地伊犁大草原的吉尔尕朗河为背景,通过作者十年住居生活的亲身体验,以细腻浪漫的笔调和田园牧歌式的行吟,全景式的描绘了吉尔尕朗河两岸广阔的牧场、田园、林区、山脉等四季变幻的迷人风景,并对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的独特文化、风俗、节庆、民歌等做了深入详实的了解与记录。全书充溢着作者对这片远离都市喧嚣的原生态土地上山川风物的热爱与眷恋,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与重返健康田园生活的提倡,以及对生态文明的现状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
  • 字符的游戏

    字符的游戏

    据说,相对于人类刚刚开始直立行走的那个远古时代,结绳记事其实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从颜色上,至少可以用七种色彩以及黑白两色,共九种颜色赋予其涵义。从材质上,绳子可以用动物毛线绳,树皮绳,草绳,麻绳等等,各种材质的绳子,有几十种类别。从粗细上,最少能够分成粗,中,细,三种不同规格的绳子。从经纬上,有横向绳子,也有纵向绳子,有主绳,也有支绳。而后,人类创造出了字符,以简单的视觉图案再现口语的声音,因而更加清晰,可以反复阅读,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是,当人类终于在忐忑不安之中离开母星进入到星际大航海时代之后,却惊讶的发现关于字符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误会而已。
  • 深度罪恶

    深度罪恶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一段仇恨的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105米,是人类徒手潜水的深度极限。然而在内心深处,罪恶的深度,又该如何测量?侦情档案三之深度罪恶,全力奉上!————————————————————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战争与和平(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