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400000008

第8章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文学艺术篇(1)

人生如戏。如果把人的一生看做是一出戏,那么对早期澳洲人来说戏的高潮,恰恰是他们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这段。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悬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地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出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第一节 殖民生活的剪影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块早有人类居住的土地,但在欧洲人登陆之前,当地的土着民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没有文字,只有萌芽状态的口头文学。18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陆续有大批英国流放犯人定居,此后才逐渐产生了基于文字的文学作品。因此,今天人们一般谈到的澳大利亚文学实际上是英语文学。

1.丛林诗人——口头歌谣

澳大利亚英语文学起始于殖民时期(1788~1890),以流放犯和乡野劳动者的口头歌谣为最早形成。帕特森搜集编纂的《古丛林歌》是这一时期的歌谣汇集,其中大多是抒发被侮辱与被压迫者的感受,蕴含着民主精神。最早在澳大利亚出版的诗集是英国官员巴伦·菲尔德的《澳大利亚诗歌的第一批果实》,但艺术性并不高。随后出现一批本土诗人:

威廉·查尔斯温特沃斯、查尔斯·汤普森和查尔斯·哈珀等,其中哈珀较为突出,他受英国诗人弥尔顿、华兹华斯和雪莱的影响,擅长描绘景色和叙事。

亨利·肯德尔(1839~1882)是这一时期造诣较高的诗人,他以抒情诗见长。他的一首《钟鸟》被誉为经典之作:“凉爽的河道边响起了回声,幽暗的峡谷中我听见了流水潺潺。小溪深藏在山间,妩媚的苔藓和蓑衣草触摸着河岸的岩。透过雪松和梧桐枝桠的缝,射进了给了花朵带来爱抚的光线。钟鸟的啁啾在山间回荡,比沉睡还温柔,比歌声还香甜……”

澳大利亚作家一方面把丛林浪漫化,另一方面又非常厌恶丛林,这种感情可追溯到本世纪初的诗人亨利·劳森。劳森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金矿区度过了坎坷的童年,曾读过3年书,后来在父亲承包的建筑工地上干活。16岁时父母分居,他随母亲到悉尼,先后做过油漆工、木匠等。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同情他们的遭遇,在作品中刻画了他们的生动形象,表现了他们优秀的品质。

后来诗人返回丛林,心里愈加厌恶那里。他讨厌桉树冷酷的灰绿色、乡间的单调和希望的渺茫。劳森不断抱怨小路上的炎热,他咒骂“该死的苍蝇”、偷东西的酒吧老板、傲慢的牧羊场主和野蛮的警察。丛林人却感到劳森在真正为他们说话。虽然劳森因酗酒和穷困潦倒于1922年在悉尼去世,他的观念却渗透到人民的思想中。在沃比拉小道上已经看不到背着行囊徒步跋涉的人了。空运取代了牛车。有了冷藏以后,丛林烹饪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罐头牛排。

时至今日,亨利·劳森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诗歌与小说描写了澳洲丛林生活、淘金热潮、农场经营、城市贫民的革命风暴等,体现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特色和独有的丛林风格,被誉为澳大利亚“人民的诗人”。

提起班卓·帕特森的名字,在澳大利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1895年创作的《马蒂尔达》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100多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流传,被公认为澳大利亚非正式的国歌。2000年的悉尼奥运盛会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描述的骑士形象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这届奥运会的闭幕式又是以他的短诗《马蒂尔达》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真正澳大利亚的风味。

知识小百科

悉尼奥运会

悉尼奥运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是第27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共创造了34项世界纪录,77项奥运会纪录。中国在此届奥运会上夺得了28枚金牌。

班卓·帕特森的真实姓名是安德鲁·巴顿·帕特森。他的童年时期是在家里的农庄中度过的。1874年班卓·帕特森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决定要把他送到悉尼的祖母家中,使他能够到学校里接受正规的教育。于是他进入了当时悉尼著名的公立学校“悉尼文法学校”读书,然而一读就是6年。

在悉尼读书的日子里,班卓·帕特森一直热切地盼望着假期的来临,盼望着能够重返他所热爱的家乡,重新回到他所热爱的雪河旁与自己的表兄弟们一同露营。就是在这条河边,他获得了未来创作的无数灵感。

班卓·帕特森16岁的时候开始在一家律师行里担任职员。尽管他后来说他那时依然盼望着能够在休假的时候返回家乡,但他也承认他受到的法律方面的训练使他开始认识了这个世界。1885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作,以自己乡下家中养的一匹马的名字“班卓”作为自己的笔名。从此,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班卓·帕特森”就诞生了。

1895年,班卓·帕特森与自己的未婚妻前往昆士兰州一个牧场访问朋友,期间女主人演奏的一首民间流传的乐曲引起了帕特森的浓厚兴趣,他想要为这首曲子配上歌词。后来在参观牧场时,主人讲述了剪羊毛工人暴乱,放火焚烧牧场并杀死100多头羊的故事。当警察追捕这些工人时,一位剪羊毛工宁肯被警察开枪射杀也不愿意投降。班卓·帕特森于是写出了著名的《马蒂尔达》这首短诗,记述了一个流浪汉由于偷了一只羊而被警察追捕的故事,这个流浪汉也是宁肯跳进水塘淹死也不愿屈服。他接下来创作的长诗《来自雪河的人》更被赞誉为是澳大利亚人精神的赞歌。

后来英国与布尔人的战争爆发,班卓·帕特森成为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人们争相阅读他从前方发回来的每一篇报道。1901年到1902年间,他又前往中国报道了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情况。1941年,他因病在悉尼的一家私人医院中逝世。班卓·帕特森一生创作了无数的散文和诗歌,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和作家。

知识小百科

战地记者

指在战争中报道新闻的记者。他们被打伤、绑架甚至被打死的事时有发生。当战地记者被绑架时,绑架者一般会开出很高的价码,当这些要求无法被满足时,战地记者一般会被残害。

2.历史的记录——流放小说

自从1788年英国殖民者将本国的犯人“运输”到澳大利亚,澳洲作为“流放地”的历史就诞生了。这种特殊的背景造就了澳大利亚文学中独特的一面,即“流放文学”。

知识小百科

流放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故乡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流放刑罚在中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了几千年的时间。

澳大利亚小说的出现要迟于诗歌。最早类似小说的作品就是流放犯人亨利·萨弗里写于狱中的《昆塔斯·塞文顿》。他们向英国本土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殖民者的生活情况。较有影响的作品是亨利·金斯利的《杰弗里.哈姆林回忆录》、马库斯·克拉克的《无期徒刑》和托马斯·亚历山大·布朗的《武装抢劫》等,这些作品描写了放牧漫游、流放囚犯、绿林好汉、淘金致富等典型的澳大利亚同时期的生活场景。

其中最突出的是《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是一部典型的流放小说,被称做“澳大利亚散文文学中的一颗明珠”。也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克拉克在澳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揭示了流放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展现了一个善恶奖惩倒置的世界。尽管书中描写的是一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可是当你看时,你也许会对为个诚实、善良、正直的“犯人”流下同情的泪水。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作家们都在作品中揭露了澳大利亚早期的殖民流放制度。

澳大利亚的犯人刚抵达时,这片大陆还是一片荒凉。犯人们不得不亲手建造每一间小屋和工棚,许多人在劳动时被活活累死。犯人们被铁链串接在一起,从早到晚地劳动。住处只是一圈木栅栏,他们在里面饱受害虫、害兽的侵扰,最多的是大老鼠。他们没有刀叉,每天只能像狗一样吃饭。

犯人的刑罚为鞭笞。鞭刑定为100下,而且分段进行。行刑的工具是一种加重的特制刑鞭,称为“尾鞭”,一般带有利刃。受刑的人第一个星期先挨50鞭,第二个星期伤口快愈合时,再挨剩余50鞭。这种刑罚的结果是,犯人从背部到臀部的皮肉几乎被划成碎条。但他们得不到任何治疗,只能靠自然恢复——那种滋味绝不好受,蛆虫叮附在伤口上,啃食感染的肉。而受到鞭刑的罪过仅仅是对长官无礼、拒绝工作、唱歌,甚至笑一下。当时一些犯人得知自己要上绞刑架时,都感谢上帝让他们脱离苦海,被判缓刑的人则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流放制度的残酷,流放生活的艰辛,使得作家急需要一个途径进行痛苦的发泄,流放文学随之孕育而生了。这一时期的流放小说往往侧重于叙述故事,忽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心理描写。多数作品在艺术上也不够精湛。

看到纸币上这位戴着眼镜,有着慈祥面容的女士,你大概不会想到,这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女性船运大亨和著名企业家原来曾经是一名被英国法庭判处7年流放的罪犯。她就是玛丽·莱蓓。

玛丽·莱蓓1775年出生在英国的兰开夏郡。她年纪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负责抚养她的奶奶把她送到了富人家去当佣人。后来玛丽·莱蓓从富人家中逃走,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1791年,她被警察以盗窃罪逮捕,法庭认定她偷马有罪,判处她流放7年。第二年,她被押解上运送流放犯人的船,飘洋过海抵达了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

1794年9月,17岁的玛丽与一名低级军官汤马斯结婚。婚后他们在政府授予的土地上开荒种地,后来又开始在霍克斯布里河上经营船运业务。他们夫妇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购买更多的农场之外,他们还经营煤炭、木材以及皮货买卖。他们的生意一直扩展到了塔斯马尼亚以及太平洋群岛,后来又扩展到了中国和印度。

1811年,玛丽的丈夫汤马斯不幸病逝。玛丽承担起了抚养7个子女和全部商业经营活动的责任。她虽然在那时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富商,但她仍然努力继续扩展她家族的生意。1812年,她在悉尼市中心的乔治大街开设了新的仓库。1817年,她的船运公司购买了一批新船,再次扩大了经营。到了1828年,她逐渐淡出商业经营活动时,她已经在悉尼和澳大利亚各地拥有了可观的资产。

玛丽·莱蓓在商业经营的同时还参与了大量的慈善工作以及教会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这使她赢得了悉尼人的尊敬。1825年,她被任命为悉尼一家私立学校的董事。不幸的是,她的7个孩子中有5个都在她之前离开人世,这给她精神上带来了不小的打击。1855年,她因病去世。

玛丽·莱蓓以她贯彻一生的鲜明性格和坚强的信念使她成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殖民地时代最成功的一名女企业家。澳大利亚发行的20元钞票上印制了她的画像,表明澳大利亚人民没有忘记她在澳大利亚形成一个国家的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3.民族民主运动——本土文学的诞生

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开始酝酿成立联邦,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了澳洲大陆,工人生活愈加贫困,因此,工会组织纷纷成立,工人举行罢工,争取民主,要求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蓬勃兴起的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给澳大利亚文学带来了新面貌。1880年,阿基布尔德创办的《公报》杂志公开提出“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人”的口号,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形成了“公报派”,促进了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许多作家踊跃创作,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繁荣的创作局面。

帕特里克·怀特是二十世纪后期澳大利亚文学巨匠之一,1973年他以《风暴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澳大利亚首位获此奖项的作家。

怀特出生于农场主家庭,他自幼喜爱文学,9岁就能读懂莎士比亚戏剧。

1925年,怀特被送往英国接受教育。二战期间,他服役于英国皇家空军情报部门,被派赴中东工作5年。回国后在父亲的农场过了几年手执羊鞭、夜宿营帐的游牧生活。情报工作炼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乡土生活炼就了他坚强的意志,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风暴眼》是怀特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来表现这个社会中人的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具有深刻的揭露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是富有的牧场主亨特的遗孀。她年轻时美貌绝伦,跟着亨特享尽了荣华富贵,拥有极大的权势和荣耀。即便年过八旬,还要化妆打扮,平时惯于发号施令,既冷酷又专制。尽管如此,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和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心灵,使她片刻都得不到安宁,只能在回忆中去寻找往昔的风流。她的一双儿女巴兹尔和多萝西并不爱她。他们一个在英国演戏,一个是法国贵夫人。

同类推荐
  • 越、老、柬、缅四国行

    越、老、柬、缅四国行

    《总有一处风景始终难忘:越老柬缅四国行》是一本旅游书,是关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四个中南半岛上国家的。这四个国家在文化上近似,在地理上相连,已成为旅行者流连忘返的青睐之地。《总有一处风景始终难忘:越老柬缅四国行》的写作风格是以发现和欣赏的心态去看这四个国家,观察到了一个陌生且充满生趣的世界。老挝北部原生态的万荣风情;不被人遗忘的废墟,被称作越南小吴哥窟的美森谷地;缅甸的第二大湖茵莱湖;柬埔寨的金边和吴哥窟等等,让读者看到了不只是旅游宣传册上美丽的风光,还能感知到生命的分量和生活的气息。
  • 河南河北行知书

    河南河北行知书

    那种走马观花型旅游(奢侈豪华的炫耀性旅游)、暴殄山水型旅游(没有环保意识的野蛮旅游)、木然参观型旅游(没有探索欲只追求到此一游)、随波逐流型旅游(对旅游没有独特感动,跟着人多的地方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都是我们自觉地加以拒绝的。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行走,意味着本套丛书资讯的向度、内容的特质以及丛书的风格。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游理念是:真实、朴素、简单并且寻求一定意境的行走。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贴近大地行走而非来回飞机、进出打的,更为新锐的旅游观念——旅游求自由。行四方,知风物;探幽深,会人文;踏艰险,悟精神……
  •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

    《荒野求生: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册》中介绍了美洲和其他大洲土著居民的生存智慧,详细教授了野外生存的各种技巧。书中讲述了架住帐篷、野外取火、寻找水源、制造工具、加工食物、利用植物、如何在野外保持好的心态。近200幅图片的生动讲解。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强身手册

    整体的健康可细分为三大类别:柔软、毅力和体力,这三个类别都是本书讲述的健身计划针对的内容。年轻人也许会把重点放在体力与耐力的锻炼上,而中老年人则可能花更多时间进行柔软性训练。不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本书在野外生存领域是赫赫有名的畅销书。“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论在哪一个领域,面对挑战,你必须鼓足勇气、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未知的领域。
热门推荐
  • 猫大大的男神铲屎官

    猫大大的男神铲屎官

    半夜偷窥男神居然被猫砸,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怎么在男神的怀里,OMG!要流鼻血怎么办?什么?女人找上门?喵~本喵挠死你!什么?男神有暗恋对象?喵~是谁?出来跟本魔法师决一死战。
  • 捡来的富二代王子

    捡来的富二代王子

    本报讯:昨晚十时在郊区南苑发生多人斗殴事件,目前警方已将涉嫌此次事件的相关人员抓捕归案,经证实此事件主角之一系卫氏国际卫守仁的独子卫项扬,据现场目击证人评述:当时疑似为一个女子而发生争执然后双方开始发生肢体冲突,具体事宜还需警方调查。搜搜网络:卫氏公子情迷风尘女,为爱显英雄本色。狗狗网络:富二代,哪什么拯救你!啪,卫守仁气愤地将手中的报纸往办公桌上扔,现在的媒体……
  • 玲玲玉声

    玲玲玉声

    他迷迷糊糊半醒了过来,尽管刚才的一切仿佛真实无比,但是他知道,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梦。似梦非梦中,他听到窗外鸟鸣唧喳。“是喜鹊在叫么……”他站起来,打开窗户,一抹阳光射了进来。那阳光很暖很暖,几乎会说话,几乎在告诉刘心平:那不仅仅是梦,丰玲的报喜邮件,已经在路上;他的许多以前没来得及问她的话,还有没来得及告诉她的故事,连同他特意为她买的一对中国玉,丰润的中国美玉,也在路上。他仿佛听到了那玲玲玉声……
  • 咸鱼学霸的黑科技帝国

    咸鱼学霸的黑科技帝国

    【滴,您的超时代黑科技app已上线,随即赠送核反应堆一座】什么,核反应堆是什么玩意,这种低端科技简直low爆了。我可是立志于要成为史塔克一样的男人,每天泡泡妞玩玩钢铁机甲什么,我玩的都是黑科技。
  •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由道格拉斯·范朋克所著,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FAIRBANKS)。美国著名演员、导演和剧作家。哑剧表演天才,是第一位在电影中扮演蒙面侠佐罗的演员。《笑对人生》是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面对挫折和痛苦,迎难而上,笑对人生。
  • 庸闲斋笔记

    庸闲斋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室暗枪

    密室暗枪

    还差几分钟就到晚上八点了。一栋中高档写字楼的大门口,一下子涌出一群男男女女,这些丽丽贸易公司的白领们穿着清一色灰色公司制服,为首那个叫方妮的一出了门就开始一路小跑,落在她后面的几个人一面向对面职员宿舍所在的荷苑小区快步走着,一面叽叽喳喳地抱怨:“偏到快下班时才开会,差点误了看《密室暗枪》!”“胡总明早要搭飞机去上海公干,所以要安排一下呀!”“我们算幸运的,张经理和胡小东还被她扣在办公室商量工作呢。”“快走吧,电视剧马上开演了!”
  • 澳洲废土

    澳洲废土

    少女将会从阴云密布的澳洲废土上得到什么?
  • 杰出人士的9大思维突破

    杰出人士的9大思维突破

    "美国成功学大师命破仑·希尔说:“思维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这说明思维的力量是巨大的。本书以朴实、通俗的语言从多角度、多侧面地介绍了大量古今中外杰出人士的思维突破,内容具体、翔实、说理透彻清晰,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对于今天渴望走向成功、成就杰出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资本。
  •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腹黑世子的倾城冷妃

    “小姐,世子爷又上门求亲了!”“就说你家小姐已经嫁了!”某人破门而入:“什么时候嫁的?我怎么不知道?”她是堂堂将军府万人宠爱的小姐,却没想到被一世子爷天天上门逼婚。逼婚就逼婚,你丫逼婚不成就要抢人?真当将军府是摆设?成亲前夜,她悄然离开,某人万里追妻,她要杀人,他悠然递刀,她要放火,他先一步点火!某日:“世子爷,请自重!”某女被按在床上,动弹不得,双眼狠狠看着某人。世子爷放下红帐,邪魅一笑:“本世子有多重,娘子一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