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600000005

第5章 拜师篇(2)

(一)博士后导师

陈可冀教授。陈老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他对现代中西医结合之贡献,无人能出其右。陈老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等100多项各种奖励,其《清宫医案集成》获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出版政府奖。陈老师对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清宫医案的研究等学术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当代之着名“御医”。我于1992年认识陈可冀老师,他将我写的《甲骨文化与中医学》列入他主编的“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中。在此后的20年间,屡蒙陈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我在学术上不断取得了进步。

林昭庚教授。林老师是台湾当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医针灸专家,罗马尼亚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的学术声望和学术贡献,在台湾无人能够企及。他曾受台湾当局的委派,为10多个国家的总统、重臣、王后和王室成员治疗疾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先后2次荣获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褒奖,荣获沙特王国最高荣誉“金袍奖”、获欧洲国家地区医学联合会“杰出贡献奖”。他是台湾第一位中医针灸博士,也是第一位经台湾“教育部”审定的中医教授,历任中医师公会全台联合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国医药大学针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20多个国家着名学府的客座教授,其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先后出版着作43种,发表SCI期刊论文200多篇。1994年,我与学弟叶海涛先生共同编写了《针灸英杰——林昭庚博士》一书,从此,开始与林教授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博士研究生导师

冯仲科教授。冯老师是我国着名的林业信息工程专家,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俄罗斯国家自然科学院院士。先后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获北京市和国家林业局、国家测绘局的奖励。冯教授是林业测绘与植物量测领域的开拓者,对运用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定位导航)解决林业领域的测绘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冯教授是北京林业大学测绘与3S技术中心主任,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负责人与带头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专家,兼任10多个学术团体的理事、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是国际测绘杂志GIM中国唯一编委,国内外20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我考上博士研究生之后,冯老师对我非常严格,时常毫不留情地批评我,让我参与了多项植物量测的课题研究。经过冯老师的指导和教诲,我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研究生与研究生课程班老师

汤一介教授。1927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黄梅。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麦克玛斯特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为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在国内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着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在非有非无之间》、《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郭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 La Mort及学术论文2000余篇。我1990年出版的第一部专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即是汤一介先生给我作的序,1995年我主编《中国佛教医学丛书》之时,汤先生又欣然命笔为我作序,让我能够在学术界迅速扩大影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楼宇烈教授。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9月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1987-19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届);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81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7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8年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荣誉研究员(1998年起);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孔子文化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起);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1999年起);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1999年起)。楼先生的学识非常渊博,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教益。

王志远教授。字沛溪,博士、教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宗教经济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圣陶实验学校校长、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杂志创刊主编、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当代儒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泉宗教文化艺术中心主任、中印宗教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沛溪书院院长。祖籍山东省海阳市,1948年生于北京。1998年应赵朴初会长之聘,任中国佛教协会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任《朝圣之旅》大型文献纪录片总策划。主编巨型画册《中华佛教二千年》,以单本大4开篇幅、54公斤总重量打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亲撰《中华佛教二千年简史》,计15万字。近20年来,主编《宗教文化丛书》等着作100多部,任《世界名着鉴赏大辞典》主编译兼总审校,任台湾佛光出版社集百余部白话译本的《中国佛教经典宝藏》大陆总编。

余瀛鳌教授。1933年生,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1955年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医研究院工作迄今。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的带头人。着述丰富,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已被收入《当代世界名人传》等多种传记性着作,并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载于《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临床精于中医内科,尤长于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糖尿病、癫痫等多种疑难病证,其经验方已被收于《名医名方录》、《当代名医证治汇萃》等书。余老是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中医文献研究班学习时的班主任,长期以来对我关爱有加,为我的着作写序、为我的课题做鉴定,让我在中医文献研究领域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李经纬教授。字成甫,1929年7月生于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58年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后留该院医史研究室从事中国医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史杂志》总编。李经纬教授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着称。1992年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1976年以来先后奉命组建医史文献研究室与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任主任、副所长、所长至1991年。先后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委。1989年任中德合作项目《国际中医学规范辞典》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其中《中医名词术语选择》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简明中医大词典》曾获中医研究院级乙等奖;《中医大辞典》获1996年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获台湾立夫中医药学术着作奖。在教学上,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在全国首次招收中国医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主编或个人着作20余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医史学论文100余篇。李老师历来对我的学习研究工作非常关心,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关照。

同类推荐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深刻阐明了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的先进文化力量及其建设的战略意义,揭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呼唤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水深火热在美国:真妮的北美生活故事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热门推荐
  • 不能说出去的秘密

    不能说出去的秘密

    王朝阳和万如洁是大学同学,那时候他们谈了恋爱,因为万如洁性格多疑,王朝阳提出了和她分手,她不依,内心比较脆弱的想到了自杀。她割了腕,因为抢救不及时,有了意外。万如洁父母找到了他,要和他拼命······在那个时候,万如洁的父母和万如洁的妹妹万小雅都恨上了王朝阳。在万小雅大学毕业之后,她找到了王朝阳,一开始她只是想报复,后来却不知不觉的爱上了他……
  • 白话夜谭随录

    白话夜谭随录

    小说一词,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最初的意思是指琐屑之言,无关道术宏旨,与现今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概念,更是风马牛不相干。后来班固著的《汉书·艺术志》是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则与今之所谓小说浙近。但《汉书·艺术志》著录的十五家小说共一千三百九十篇,至隋朝时已全部散佚。不仅如此,现存所有的汉人小说,也全都是出于后人伪托。因此,要论中国的小说,还当自六朝始。
  • 一拽清天下

    一拽清天下

    【完结】[幽默版清穿]★清你妹啊!也不知道做了什么孽,一场飞机失事,南宫瑶既然穿到了‘康熙四十五年!’★苦苦穿越过来,只为安心的度过下半生,没想到却无缘无故的搅入了‘九子夺嫡’之争。这场狗血历史,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坑爹’啊!不过这康熙的儿子们各个都是文武全才。本想忽悠一个,拐回家里做夫君,不过这仔细一看,还是算了吧!四阿哥天天板着个木头脸,像谁欠他八百吊似得!那个八阿哥,天天和她作对,一副气死人不偿命样子。太子更是废材一个,九阿哥看着倒是不错,不过却不是我的菜!三次逃离皇宫,三次调换身份,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自己命运。★“丫的,兔八哥,怎么又是你?!我是不是注定要在你这颗歪脖树上吊死了?”
  • 证治心传

    证治心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
  • 妖帝的巾帼妃

    妖帝的巾帼妃

    她曾没想到这个侯爷会如此多磨!要身披战甲上阵杀敌。被挚爱出卖,还要无奈生下最恨之人的子嗣。东凉国,龙殿上,四岁的太子,一把推掉皇帝身前的奏折急道;“父皇,母妃要带我逃跑!快想想办法!”“不用想办法,她逃不了!”妖治的帝王宠爱的捏了捏他的鼻子,肯定道。滚滚红尘之中,谁才是她最终执手终生的人?谁又将同她桃花树下同作一幅画?
  • 小镇奇遇

    小镇奇遇

    这个故事还要从现代说起,话说四个外出写生的大学生,无意中找到一个荒芜人烟且风景绝佳的地方,由于贪恋美景,不知不觉中天色将晚,恰逢天公不作美,瞬息之间乌云四合,眼看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仓皇之中,一行四人踏入了一座不知荒废了多少年没有人居住的村子。从此就拉开了整个恐怖源头的序幕。一夜之间,先后两人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死于非命,死状说不出的诡异狰狞。然而两个人的死亡并没有使悲剧结束,反而是一切恐怖、死亡的开始,恐惧像影子一样笼罩在和这件事情有关联的每一个人身上,让他们饱受着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直到死去!
  • 凄惶永恒

    凄惶永恒

    地狱轮回之人,身负诅咒之命,拥有无尽的轮回……二十七世的记忆,今世的执着!手挥判官笔,世人生死断,手持长戟,抗衡于天。今世踏破这轮回的诅咒,重拾我本应精彩的人生!
  • 百戏之祖(一)

    百戏之祖(一)

    一个繁体的汉字“戏”,左边是虚,右边为戈,它形象地说明了戏曲艺术最初是一种模仿现实生活——狩猎、渔耕、战争、宗教等等的娱乐。娱乐,作为人性本能的需求,与生俱有。戏剧的源起,来自于原始人类的艺术性创造,这种创造往往带有宗教信仰的特征。审美意义上的戏剧的出现,则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转移的漫长过程。人类幼年期的娱乐,与我们童稚时代的玩耍嬉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以舒解筋骨、平衡心理、陶情冶性为目的,乃至需要从中获得思想教益时,人们的娱乐才进入了自觉的层面。
  • 拐个校草做驸马

    拐个校草做驸马

    公主看到未来驸马太丑,决定逃婚!不幸天黑路滑,‘咕咚’一声栽进井里,穿越到现代一所贵族学校!校草小子不乖?“哼,鹤顶红侍候!”混混上门找茬?“来人,给本宫拖出去砍了!”且看傲娇公主如何在校园里混得风声水起,睡校草,收恶霸,独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