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000000012

第12章 导言(12)

在“3·19”枪击案的发生地,我没有兴致模拟和想象枪击案发生的情形,相反吸引我的是两边的骑楼和商业街。街并不宽,我这才明白站在车上的陈水扁和吕秀莲可以这么近地和两边的民众接近,民众和车几乎混在一起,乱成一团,便于开枪,也便于逃遁,这就是政治人物在选举时讨好民众的最佳途径和最容易发生故事的现场。在台北,朋友好意安排我们在赵建铭内线交易的事发点——一家着名的日本料理店用膳,不起眼的外观,里面却装饰豪华,私密而高档,让我见证了幕后交易的现场。

走进台湾,使我对台湾的政治人物与民众的互动有了亲身的体验,从而了解在这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里政治人物的生存智能和惨淡经营。在“立法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王金平“院长”特地请假从接待外宾的活动场所赶回来和我们一行见了面,而是在等候期间,“立法院”参事、王“院长”秘书特别是始终微笑的一名女工作人员对我们的照顾,见我们站在走廊一再邀请我们进去喝咖啡吃茶点。温馨而得体的举止让我见识到王“院长”手下人的待客之道,体会到政治人物的公关形象不但在于自己也在于自己身边人,不但在于外界的曝光,也在于每一个和人打交道的细节,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到王金平的工作作风和理解王金平人脉是怎样积累起来的。因为不仅是我们,另外一拨等候拜见王“院长”的不知哪里来的乡亲,也同样受到礼遇。

走进台湾,使我对台湾的选举文化大长了见识。和一些“立法委员”的饭局也同样让我大开眼界。不断有人离席也不断有人进入,他们直言告诉我,当“立法委员”命最苦,一个晚上吃五个饭局是平常事,特别是年终尾牙宴期间,请客的希望有“立法委员”到场来提高排场,被请的“立法委员”不敢轻慢任何一个做东的,害怕失掉任何一张选票。“票就是这样一张张积累起来的”,同桌的蓝绿“委员”互不见外,跑了五六场还没吃饱饭,感叹现在还好,到时“立法院”改选,单一选区只有两个“委员”,“那还不要把人跑死”。这就是台湾特殊的选举文化和社交文化。

走进台湾,使我对台湾的泛政治化的政治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2004年“大选”前,从南到北每个城市的户外广告包括沿街的电线杆都挂满了候选人的广告,让我感受到台湾的泛政治化如此浓厚,也让我发现台湾经济的衰退,因为最好的户外广告位置都被政治广告占领了,看不见商业广告,除了证明政治广告的购买力强,还证明商业的不景气。几个造势晚会给我的印象是灯光、音响非常专业,说明有支专业的队伍在服务。造势晚会除了政治人物上台亮相,就是一些明星上场,也有民众自己的舞龙舞狮,把造势晚会变成一个嘉年华会。晚会的旁边还有医务人员义诊,这也是拉动人气服务乡亲的手段。台湾政治文化的娱乐化现象值得关注。

走进台湾,使我对台湾普通民众对台湾政治文化的感受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台湾中部,我和一名来自南部的小公务员和中学教师在湖边泡他们带来的茶,聊起选举时的劳民伤财,聊起老师们已不知道该怎样教学生历史,他们说自己都弄糊涂了。在高雄我问一位出租车司机看哪一个台的电视,他说什么都不看,看了生气。我再问他是蓝还是绿,他反问:“我爸爸是河南人,我妈妈是山东人,你说我是蓝还是绿?”

走进台湾,使我对台湾与大陆的社会文化的异同可以进行体验式对比。在台湾南部,刚好和三个初中生的“毕业之旅”旅游团在同一个地点吃饭。他们吃完离去后,我到每一个餐桌看了看,发现哪些菜吃得精光哪些菜几乎一动未动,联想自己女儿的饮食习惯,对比两岸孩子的饮食差异。而在日月潭时,我们这个大陆团的几位北方客人与台湾导游发生了争执,北方人一路上充满了不屑:“不就一个水库吗?大陆随便拿一个小湖就比它强多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这几位北方的大陆游客多了一份陌生,而对台湾导游更近了一些距离……斯土斯民,只有走进台湾,才能对它在心灵、情感和理性上有更深一层理解。

让本书受惠良多的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长时段的写作”。1958年,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了“长时段”这个概念:“这一概念描述了历史中时间节奏的多重性并优先重视了最为缓慢的节奏——即结构的时间节奏。”长时段概念的提出,不仅改变了史学的研究领域,也改变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今,在对长时段理论的批评与改进中,长时段概念已被史学界广为接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尽管长时段不是包医百病的历史分析工具,但是许多历史领域,只有运用长时段理论才能予以突破;许多历史现象只有用长时段概念才能予以解释;那种被显而易见的表面事件所掩盖的未被人们意识到的历史只有在长时段中才能得以显现,长时段这一方法成为人们进一步把握历史时间的手段。长时段理论对本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对台湾的舆论议题研究,笔者就没有陷入对那些时过境迁的舆论议题的纠缠,而选择了长时间一直影响着台湾社会的三大舆论议题——“省籍议题”,“台湾意识/中国意识议题”以及“统独议题”进行讨论。笔者并不是把光复以来的台湾舆论议题看成是一个几乎不变至少是变化缓慢的历史,相反,这三大议题60年历史变迁中有着显着甚至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本研究重点考察这三大议题与台湾政治文化的各自演变与相互转换及其阶段性与要素性特点。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不仅考察历史对象需要有一个长时段的区段,而且进行历史研究本身,最好也要有一个长时段的积累,这实在是笔者歪打正着的收获。由于种种原因,笔者的博士论文写作一再延宕,但这不得已的选择却让本研究受益良多。笔者发现,每推迟一年,笔者对台湾舆论就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2003年笔者发现了台湾舆论“沉默的螺旋”现象,仅想以台湾的舆论现象来验证“沉默的螺旋”理论;2004年笔者又发现了台湾舆论的“双声道”现象,对“沉默的螺旋”进行修正;2005年笔者从台湾舆论总结出舆论的层级效应理论,2006年笔者发现了台湾舆论的媒体即政治现象,舆论的专业人士从幕后走向前台;2007年,笔者从台湾舆论的议题研究深入到台湾政治文化研究。也许是笔者的才疏学浅,笔者不由地质疑历史学博士研究生的三年学制究竟有无合理性,以笔者的实践看,几乎每过一年,笔者对台湾舆论的认识就比往年进一步,甚至觉今是而昨非,对过去的认识进行颠覆性的否定。这固然和台湾的舆论正在变化有关,但更多的是笔者对历史对象的心智有一个成长期,这绝不是简单靠勤奋就可以缩短时间,研究历史的长时段可能需要历史研究自身的长时段。

最后,特别要总结的是,本书所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来源于两大学科,一个是有着深远渊源和深厚积累的古老学科——历史学,一个是充满诱惑、充满挑战的新兴学科——舆论学。本研究分别从前者枝繁叶茂的沃土中吸取营养,从后者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上找到灵感。令人惊叹的是,在本研究中,来自不同理论体系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舆论学研究方法居然可以如此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得益彰(如果有生硬之感的话,那只是笔者的功力不够,而绝不是两种方法论的龃龉),证明了无论是古老的学科还是新兴的学科,二者都因界面的友好而有广阔的开口和无限的远景。由此笔者相信,跨学科的结合必有善果,在历史哲学、历史人类学、历史语言学、历史文化学、心态史学、计量史学……这样一长串链条中,终将会诞生一门崭新的学科——历史舆论学。

一切还刚刚开始,甚至还尚未开始。

同类推荐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2018版)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央重要会议与文件,收录了对2018年党委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收录了2017年各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的内容;中南海讲座,收录了2017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并用主讲专家的一些论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透视;2018政策热点解读,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对2017年及2018年一些新的政策热点的阐释和解读;国际形势与对外开放,收录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专家对2017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阐述及对2018年国际形势、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展望,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大势、把握世情。
  • 大道与歧途

    大道与歧途

    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历史、政治颇多纠葛的文人故事:陈独秀的频繁入狱与视死如归;瞿秋白参与矛盾《子夜》的创作;鲁迅与章太炎的师生之情;胡适与蒋介石的恩怨情仇;郭沫若、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王彬彬的文章,一向以文笔优美、观点犀利著称。他不人云亦云,而是重视大量史料的参照、考核和论证,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呈现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另一个侧面。作者饱含感情的文字,无论是批判、驳斥,还是赞赏、讴歌,都有理有据、爱憎分明,让人读后有所得,有所思。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专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热门推荐
  • 带着地球去封神

    带着地球去封神

    禹余天,法度森严。上立天庭,下设幽冥,王朝即宗门。神仙显世,鬼神出游。百姓种灵谷,修士为甲兵;以妖为仆,以鬼为奴。主角穿越成大乾王朝十五皇子,觉醒系统,可兑换地球科技,具现历史人物。“这下牛笔大发了!”让他傻眼的是,兑换需要杀戮值。而战争是最有效的杀戮,然后主角就陷在种田—爆兵—种田—爆兵的循环中出不来了......
  • 邪王宠上瘾:敛财皇后

    邪王宠上瘾:敛财皇后

    21世纪某知名药业家族企业家却意外重生,借尸还魂,素手翻云覆雨,且看她如何成为最神秘的富豪皇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罪臣之“女”

    罪臣之“女”

    一场昏睡,醒来时他却是男儿身,易了女儿容……与原本该成为姐夫的均王朝夕相对,却不知为何竟在得知他要娶妻后心如刀绞。情债几本,他唯有以命相偿。朱友贞:他生在史上最混乱的五代十国。他也是后梁最后一位皇帝,他是皇后嫡出,却因为上面有荒淫凶悍的君父,还有一位弑父夺位的皇兄,所以长成性格沉稳,一副寡言少语的模样。史书赞他容貌俊美,却也评价他是“仁而无武,明不照奸,上无积德之基可乘,下有弄权之臣为辅”的末代君王。
  • 秋季菜(四季养生家常菜)

    秋季菜(四季养生家常菜)

    《四季养生家常菜》,集作者多年实际操作之经验,吸取多家之长,以“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为要旨,融合中医养生学、西医营养学知识,坚持科学料理、合理搭配,以期使人们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化。 本书为该套菜谱中的其中一本。该书以秋季顺时养生为主,再根据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向读者介绍了几百种日常生活中可以自己烹饪的家产菜,简单易学,一看就懂,菜谱的搭配又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是非常实用的一本家庭常用菜谱。
  • 助教请就范

    助教请就范

    顾湘知道,想要和梦中情人一路披荆斩棘、踢飞小三门、得到良人心、共度良宵夜,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勾搭。例如,与自己未来的婆婆达成一定的共识。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要脸的贴上去了!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破邪

    破邪

    开局就遇鬼,出门只带一把刀!女鬼随时见,怪事不断来,我从新开启了新的篇章!更多故事欢迎共同探讨!
  • 泥鳅

    泥鳅

    就在这时,汽车猛然间开动了,我觉得自己身体一颤,像是快要飘了起来。窗外的景物渐渐变得模糊了,我好想睡一觉啊!我想,等我睁开眼睛的时候,也就该到家了。我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随着汽车摇晃,耳边依稀响起小的时候学过的那首儿歌: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已变成泥鳅潜入水底,任凭谁也别想抓到。
  • 魅力经济学

    魅力经济学

    经济学是简单的,一杯咖啡、一辆汽车就可以解释它。经济学是迷人的,它的理论充满智慧,也不乏诗意的想象。经济学是体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经济学是实用的,从柴米油盐到经营管理无所不包。经济学是精彩的,从温莎公爵的旷世恋情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
  • 步步攻心,邪魅总裁惹不起

    步步攻心,邪魅总裁惹不起

    第一次见面,她误抓了他,他却向局长投诉,让她做了交警,对他恨之痒痒!第二次见面她被下药,误打误撞他成为了她的解药,第二天,她惊慌失措的逃离现场。第三次见面,他到家里提亲,父母一下子就把她“卖”了,他笑的像只狐狸一样。自家老公一言不合就开撩,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反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