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000000009

第9章 导言(9)

但问题是作为一个大陆人,我能理解台湾吗?这是当我确定博士论文选题伊始就一直煎熬着我的问题。那一年是2002年,我尚未到过台湾,而且短期也没有去台湾的计划和条件,直觉告诉我,也许博士论文写完了我都无法踏上台湾这块土地,一个从未到过台湾的人能写好一篇关于台湾的博士论文吗?你有什么理由让人相信你所写的台湾就是真实的台湾?当时我不禁感慨,古代史研究者隔了时间的距离,尚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回到历史的现场,从空间相同或相似的点,找寻重构历史的支撑点,可是作为一个当代史的研究者,隔了空间的距离,我却未能自由地越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直面和置身于我的研究对象。所幸的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期间,我得以在2004年年底,2007年年初,两次踏上台湾这块土地,尽管两次都只有短短的十天,却已让我受益匪浅。不过,这仍然无法减轻我对台湾研究的诚惶诚恐:和那些与斯土斯民始终生活在一起的台湾学者,我会比他们更了解台湾吗?如果没有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我会比他们更理解台湾吗?我有什么力量可以让自己相信我所做的台湾研究比台湾学者做的台湾研究更可靠或更有价值?

其实这种困惑,不是一种个体的困惑,而是一种群体的困惑。这不仅困惑着大陆的台湾研究学人,也同样困惑着台湾的大陆研究学人;不仅困惑着中国的外国研究学人,也困惑着国外的汉学界学者。这个困惑还可以从空间延伸到时间,所有的古代历史研究者都将面临这样一个诘问:你不是古人,你可能比古人更了解古人吗?国外的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抱怨自己在中国遭遇到的尴尬,太多中国人质疑他的汉学研究:你不是中国人,你可能理解中国吗?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子非鱼”的古老悖论:“你不是鱼,你怎么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可你不是我,你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这种“你不是×××,所以你不理解×××”的思维,转化为另一个语式就是:“只有×××,才能理解×××”。故前述的疑问就变成“你不是台湾人,你不可能理解台湾”,“只有台湾人才能理解台湾”,“你不是中国人,你不可能理解中国”,“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中国”。如果把这种话语模式推到极致,就出现了“你不是希特勒,所以你不理解希特勒”,“只有希特勒理解希特勒”,“你不是神经病,你不理解神经病”,“只有神经病才能理解神经病”的荒唐结论,这种思维模式足以颠覆一切学术研究。要求一切研究者必须类同于研究对象或者源自研究对象是十分荒谬的,研究对象是“肉”,研究者是“刀”,要求研究者同样也是“肉”,研究者是无法处理那“肉”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了研究者置身于研究对象之间也有可能出现的软肋。研究者来自研究对象有其所短,研究者不来自研究对象也有其所长。事实上,研究者无论其身份如何,实质上在学术研究上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尽管史学研究一直强调“如实直书”,“史学家的唯一目的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本来面目记叙历史,他的最高追求就是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是现代物理学的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影响无可避免,而史学研究作为研究人类的科学,研究者更不可能不在研究对象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一些强调主体性的学者甚至将之推向极致:“我写作的就是我”,“我所研究的就是我”。

每一个研究者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研究对象,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他理解的对象。所以台湾研究不仅有大陆人的台湾研究与台湾人的台湾研究之别,甚至每一个人的台湾研究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历史来建构历史,但是历史仍然是历史,而不是自己,尽管对象可能体现了自己对象化的本质,但对象仍然是对象,没有对象的研究就和没有主体的研究同样不可思议。你可以在对象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但你不可能在没有的对象上打上自己的烙印,无视对象的特质,这种自大狂式的研究,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以允许不同的人对台湾有不同的理解,不仅存在这样一个前提:即本来不存在着一种绝对地对台湾的“完全的理解”,而且存在这样一种共识:对台湾的不同理解有助于创造彼此之间的联系。“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无论如何不是个灾难,忘记了我们习惯性地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

所以,既必须承认不可能对台湾“完全地理解”,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决不能“习惯性地对台湾缺乏理解”。我们的一切选择就是对台湾尽可能地理解。但是对于一个海峡此岸的人,他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克服空间与内在的距离去理解彼岸呢?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传统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对本书的助益,历史文献构成了本书主要的资料来源。

报纸杂志是研究舆论的重要史料,作为印刷媒体,便于保存。报纸的各个版面甚至广告启事都记录了大量的社会历史信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存有从1980年到2007年的台湾报纸共18种,特别是由于电子储存技术的进步,一些大报把以前的报纸输入光盘,尽管光盘没有印刷纸质的质感,但它便于查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购买了一套《中国时报》的光盘,内容从创刊到2005年的报纸内容,笔者曾用编年史的方式逐日逐页翻阅几十年来每一天的报纸版面,它带给笔者的新鲜体验非笔墨所能形容。它与一般的编年体的史书大为不同,虽然都有对史料的编辑,但史书的编辑有纵向的架构,但报纸的编辑只针对当日,而且其编辑常常不是体现个人的意志,而是反映编辑部的集团思想,编辑部也随着世事变迁而不断进行人事变动,所以报纸的积累只有时间的原始链条,而没有历史的编辑体例。这样从某一天的报纸可以看到当时的话语权掌握者对史料(新闻)的选择与表述,但是在历史纵向这一维中不同年月日的报纸又处于话语权失控的状态,这样就保留了一些十分珍贵的历史信息。新闻的版式、社论的标题,包括遣词造句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从新闻的头版可以看到当时舆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从广告的版面多少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使是一些文字习惯,比如“两蒋”年代报道“总统”名讳时前面要空格,也能折射“威权时代”的媒体地位与舆论导向。特别是结合当时的另一份主要报纸《联合报》的相关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和对比,看看哪些新闻是共同的,哪些社论是有差异的,就能对当时的台湾舆论环境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台湾的社会历史变迁,有一种比翻阅历史学家编写的史料或档案馆散存的史料更为不同却同样有益的感受。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笔者有条件每一天下午可以看到台湾当天的几份主要报纸,它们是《中国时报》、《联合报》、《中央日报》、《自由时报》、《台湾日报》、《经济日报》、《工商时报》、《民生报》,将这些有着不同党派色彩、受着不同利益集团影响的报纸对比看,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台湾舆论环境的风生水起,而且可以即时地掌握这些舆论信息,使笔者的研究能够同台湾舆论的发展同步。

在杂志方面,笔者利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了台湾与舆论相关的主要刊物,它们是《新闻学研究》、《民意》、《广告学研究》、《广播与电视》、《传播文化》、《台大新闻论坛》、《中国广告学刊》、《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其中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民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存有1987年至2000年的各期杂志,这是一本由“中华民国民意测验协会”主办的以“民意”为主题的杂志,基本上每期都有“专论”、“民意调查”、“民意文摘”等民调文章,附有大量的民调资料,包括各种图表及数据分析,是掌握台湾社会“民意”变迁最集中的第一手资料。尽管在国民党执政年代,许多民调具有“政府”主导的官方色彩,但仍然记录了那个时代真实的一面。

除了报刊外,那些经过史家编纂的资料,虽然不够具体,但十分集中地记录了当时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和文献,特别是一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和汇总。它们是与舆论有关的一些年鉴,主要是《中华民国出版年鉴》、《中华民国电视年鉴》、《中华民国广播年鉴》、《中华民国广告年鉴》、《中华民国电影年鉴》、《中华民国杂志年鉴》、《中华民国新闻年鉴》及《中华民国广播电视年鉴》,特别是《中华民国新闻年鉴》对新闻通讯事业、报业、广播、电视、海外新闻事业、广告事业、新闻教育、杂志事业,包括大陆新闻事业都有详细的介绍,对传播机构、行政机关、新闻团体、新闻法规都有全面的记载,既是台湾比较全面的新闻事业史,也为舆论研究留下了许多重要史料。

在历史文献中,笔者特别喜欢传媒机构自己编纂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不对外广泛发行,仅仅是作为同行交流或自我纪念,里面的文章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暴露”传媒机构的秘密,比如新闻背景、编辑思想及采编过程。在台湾朋友的馈赠下,笔者有《联合报四十年》一系列纪念文集、《联合报五十年》一系列纪念文集、《中国时报四十年》一系列纪念文集、《中国时报五十年》一系列纪念文集、《台湾时报五十年》一系列纪念文集。这些纪念文集除了有《纪念册》外,还有图片(如《中国时报四十年(画史)》、《联副插画五十年》),有社论选,(如《我们的信念与主张——中国时报五十年社论选辑》、《漂流的台湾——联合报社论一百篇》),有作品选(如《时代小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集》)。将这些资料对比研究很有意思,五十年的纪念文集与四十年的纪念文集时间有所重叠,就会出现对同一历史事件(比如“2·28事件”)的两个不同的记忆与表述,历史的重构就在同一媒体的不同时代有了不同的演绎,时代的变迁影响了“历史”。除了报纸的纪念文集外,电视媒体的文宣资料也提供了电视节目之外的“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一般不面向大众只供利益相关人或同仁阅读的材料是研究舆论重要的“民间”资料,可以和“台湾新闻史”或“新闻年鉴”这样的“正史”资料对照来研究。东森媒体集团、TVBS、民视、年代、中天、三立、公视等媒体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寄送其收视宣传册,这对于笔者了解台湾舆论的运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另外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是有关媒体人的传记或回忆录,如《报人王惕吾:联合报的故事》、王惕吾的回忆录《我与新闻事业》、《中文报业王国的兴起:王惕吾与联合报系》、《提笔为时代——余纪忠》、《文茜半生缘》。这些传记或回忆录,尽管可能有为传主矫饰与虚美的一面,但也揭示出报业内幕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为一则新闻惊动“总统府”,既从一面反映台湾当局对新闻的“钳制”,另一面也显示地位显赫的报纸老总与政治人物的互动密切;又如李登辉上台风波,《联合报》、《中国时报》不仅在报纸舆论上大加支持,这是呈现给读者看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两大报业的老板身兼国民党中常委在最高决策会议上挺身而出、鼎力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这不为人知的一面更可见报业介入政局的一斑。后来李登辉渐露“台独”嘴脸后,两位报人又不同程度表达“后悔”之意,这些幕后的操作与当事人的情境对理解台湾舆论背后的机制很有助益。

还有一类媒体人的文章值得留意,它们是媒体人经意不经意间写成的随笔,这些随笔提供了媒体人以个体身份观察台湾的另一种角度,它不同于传媒人在传媒机构所进行的传播,而是以个人身份进行的私人传播,但由于作者又具备传媒人的身份,因此分外引人瞩目。此外,这些随笔或多或少记录了传媒人的生活以及各种所见所闻,这些带故事性的“民间”资料可能从另一面看到台湾的传媒生态,比如在《只怕陈文茜》中陈文茜记录了她和赵少康、施明德、李永萍的互动;又如胡忠信的《解读年代》;陈凤馨的《遇见百分之百的连战》。这一类的书非常多,有心(耐心、细心和用心)去读,会有很多收获。媒体人的文章还有一类特别珍贵的,是内部的讲话或留言,这些讲话隔了许多年后可能从内部转为公开,比如《联合报》的几次危机,王惕吾的讲话,透露出媒体人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困境与智能,这些讲话随着事过境迁,时代变化,借由《联合报》40年、50年的社庆得以面世。2006年东森媒体遭遇一“劫”,笔者也有幸从好友处得到东森媒体集团总裁王令麟先生的致内部员工的一封信,得以窥见台湾媒体危机处理时的内部作业。类似的珍贵资料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这些的确使我对台湾传媒的生态及台湾的舆论环境有更深的了解。

上述历史文献是我理解台湾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它仍然属于傅衣凌先生所说的“死文字”,而不是“活材料”。要想尽可能地接近台湾,就必须将“死文字”和“活材料”结合起来。

同类推荐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希拉里为什么输:揭秘希拉里背后的女人

    希拉里为什么输:揭秘希拉里背后的女人

    今年是充满着魔幻色彩的一年,从英国脱欧、德国难民、菲律宾禁毒、到韩国的闺蜜事件,再到美国大选。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在希拉里这个成功女人的背后,站着她的高级助手——阿贝丁。是穆斯林兄弟派到美国的间谍?还是纯粹只是一个高级助手?阿贝丁的背景扑朔迷离。这场年度大戏最精彩绝伦的地方或许在于:那个看起来盛气凌人的主控方,有可能并不是主宰全局的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希拉里背后的女人。
  •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

    执政党的组织资源,是执政党的资源系统中的首要资源,是其他资源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充分发挥和利用党自身的组织资源的功效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有效执政的关键。由沈建红编著的《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共9章节,内容为组织资源理论的基本概念,组织资源理论的历史形成追溯,执政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组织资源整合的历史经验等。
  • 走进怀仁堂(下卷)

    走进怀仁堂(下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热门推荐
  • 前夫再见

    前夫再见

    此文,关于高干,关于背叛,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关于友情,关于亲情,关于男婚女嫁。【正剧版】信东,她用七年的时间来爱他。七年的相濡以沫,她以为,那便是她要的一辈子的幸福。可是,爱情终究错了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没有婚姻的爱情,岂不是死无葬生之地。她怎么选,都是错的。他是世人眼里的模范丈夫,她是别人眼里羡慕的美娇娘。女人应做寒向南,嫁人当嫁梁信东。可谁又知道风光背后的酸痛、无助、彷徨。婚姻,本就磨人,还是她爱的太深。好友背叛,小三找上门,亲自撞上奸情,婆婆虐待,她没法在自欺欺人,做别人眼里的模范妻子,乖顺儿媳。原来,爱情终究经不起诱惑。终究,还是不爱了。否则,又怎会背叛。离婚,只能是唯一的出口。她要的从来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再婚,老公俊雅倜傥,事业有成,对她爱护有加。这一次,她是否真的找到了她要想的幸福?慕白,她从来没有看懂过他,时而冷漠,时而温存。她看不清,那个才是真正的他。为了她,他说太他定要成为最强的人。【剧情版】寒向南以为她为了爱情放弃她所有的爱好,所有的不舍,那就是她要的爱情。可当七年的感情在权利,金钱,欺骗之下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她又该何去何存?宿城第一少,人中龙凤,又为何对她情有独钟,非她不娶,她是否会被他的真情所打动?神秘酷男慕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过往,他为了什么独自离开,又不顾一切后果的归来?纠结的感情,不同的过往,造就不一样的结局。感情之路,何其漫长,她突然的转身,他会不会就在她的背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是,他站在她的背后,她站在他的背后。离婚的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其实,爱情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此文,过程是情意绵绵无期的,结局是意想不到滴。亲们安心看文吧。求收藏,票票,花花。。。。咳咳,简介先这么着,后期在改善,不怎么会写,亲们可直接进去看文,喜欢就收藏,千万不可因为一个简简单单的简介而错过一篇好文。推荐区;都市文:跑给你追临窗纱前妻三嫁紫砂萍重生-老公别乱来风念夕重生之就做狐狸精小妖重生霸情哥哥舍不得的温柔前夫倒插门逃爱木棉皇后天涯孤鸿
  • 甜宠101式:恶魔在身边

    甜宠101式:恶魔在身边

    新文已发《宠婚撩人:小娇妻,有点甜》,男主超宠女主的文文~求个收藏求票票~(砂糖文!甜宠!)一朝重生,席柚从退伍特种兵变成了女高中生。花痴,智商低,学渣,是女高中生被贴上的标签。席柚低哂,没关系,她会用实力告诉这群人什么叫女神高不可攀,智商碾压弱鸡,学渣逆袭学霸。重要的是,她会一点一点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最后,席柚成功教会了其他人怎么做人,而陆霁,也成功教会了席柚怎么造人。
  • 暖婚

    暖婚

    “懒丫头……快起来,再不起来老娘我就要揍你了。”在穿透屋顶的吼声过后,云暖从一团蚕蛹般的被子里伸出一只手,在床头胡乱的摸索了一阵,终于在一番努力之下找到手机,只见从“蚕蛹”,哦……不,是被子里探出一颗顶着鸟巢般乱糟糟头发的脑袋。云暖眯着眼睛,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心理面一阵腹诽,明明才早上七点多一点,为什么周末都不能好好的睡一个懒觉呢?自家太后这是要做什么?虽然心里忍不住在抱……
  • 碧鸡漫志

    碧鸡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情商领导力

    高情商领导力

    每一种领导风格都衍生自不同的情绪智商特质。本书是戈尔曼博士自出版畅销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以来至为重要的一本书,是他在领导学及情绪智商领域研究的精华结集。绝大多数区别好的领导者的职能特质,都是基于情绪智商,而非智商。以情绪智商为基础所构建的领导风格,对团队、部门或企业的工作气氛都有直接且特殊的影响,而且最后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表现。领导者能展现的领导风格愈多愈好。熟习四种以上风格的领导者,特别是权威型、民主型、联系型及教练型,能够带出更好的工作气氛和事业表现。而高绩效领导者能够视其需求,在各种领导风格间弹性转换。假如你从未涉猎任何教人在职场上、在管理上善用情商的著作,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本书将帮助你提高社交技能与情绪技能,进而为你打造专业上、事业上的成功。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遨游在无数位面世界

    莫名获得世界本源种子,遨游无数位面世界。“师太,这把倚天剑挺漂亮的,不过我感觉还没你徒弟漂亮,要不我们换换?”莫名对着满脸铁青的灭绝师太说道。“悟空,我这也有一枚四星龙珠呢,我们换一下吧。”莫名拿着一枚仿真四星龙珠对着呆愣的悟空说道。“红后,好了没有?再不赶紧就得被黑卤蛋发现了。”莫名在神盾局内对着红后催促道。QQ群:248508001
  • 阔少的失忆妻

    阔少的失忆妻

    对安悦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碰上了叫做君澈的痴情人,更可恨的是,她越来越觉得儿子的眉眼像极了君澈!对君澈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出国深造回来,安悦不见了!最可恶的是,他忍了四年的相思之苦,又找了她三年,再见面时,她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帅气的小包子,而且她不记得他了!他无数次强调过,等他,等他回来!她怎么能无视他的强调?她说过,就算失忆,也不会忘记他的……都是谎话,她失忆了,她忘了他……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