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100000014

第14章 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机制探析(1)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叶世明

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机制是指调整和规范两岸在政治关系领域的规范和制度的总称,统摄两岸政治关系的法律和协议的总概括性概念。它在解决两岸政治议题,发展两岸政治关系上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是保障两岸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的制度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机制,包括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宪法机制、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行政法机制,以及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法律障碍的解决机制等。本文将从和平发展的视角对两岸政治关系的法律属性、为什么需要法律机制以及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法律机制架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法律机制的释义

(一)两岸政治关系的法律障碍与法律属性

两岸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着法理事实与政治事实认知上的落差。两岸对政治定位的现实认知不同,以致两岸各执一端,各依其理,无法妥善地按照现行的国际法和政治学学理来定位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两岸互不承认对方法律和公权力机关的合法性,导致法律适用和法律协作等一系列困难,衍生出许多问题无法解决,甚至使正常的法律业务无法开展,形成阻碍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障碍。对台湾问题(两岸政治关系)的法律属性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长期以来,大陆政界、学界和普通民众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政治层面,较少从宪法和法律角度来思考台湾问题。与此同时,“台独”分裂势力却不断鼓噪“宪改”、“公投”等活动,以期实现“台湾法理独立”。“宪法”和“法律”俨然成为“台独”分子谋求“台独”的重要手段。随着“台独”分裂势力运用的手段逐渐从政治领域向法律领域尤其向宪法领域转移,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台湾问题(两岸政治关系)的法律属性。从法律角度而言,一方面,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法律事实从未改变;另一方面,台湾问题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法律是否能有效适用于台湾地区的问题,是两岸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台湾问题最终也应通过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途径解决。《反分裂国家法》是我们认识台湾问题的法律属性的标志性成果,它将中央的对台政策法制化,已经成为我们对台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就目前而言,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重申一个中国原则,表明我们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政策,而且还需要建构一套包括各个门类、各个层级的规范性文件在内的法律体系,对处理两岸政治关系进行全面、整体、明确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以期通过法律机制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马英九也把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列为第二任重大施政目标。有鉴于此,我们极有必要从法学角度深化两岸政治关系法律属性的认识,完善两岸造法机制并研究如何运用宪法和法律手段解决了两岸政治议题,深化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制化进程。

(二)法律机制对于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意义与必要性

法律的主要特征是程序性和理性,而法律要求人们服从合乎正义和理性的规则。探寻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可知,政治问题法律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结晶。我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执政已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形式。因而,通过合乎法律的途径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也是必然的选择。法律机制对于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法律机制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提供了制度动力:二是保证了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结构稳定性。比如,通过法律机制解决两岸政治议题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正当性;法律可以将有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共识规范化,运用规范的明确性、稳定性、强制性维护共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是未来祖国完全统一的前奏,法律机制对于提高两岸政治互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法律机制,一方面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法制化,不断丰富其实践内涵,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奠定法理基础;另一方面又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将和平发展的思想具体化、程序化,使其能发挥实效,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体现,可以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并加强政策的宣示效果,也可借助法律固有的稳定性、明确性特征,达到稳定台湾人民心理、震慑“台独”分裂势力的目的。因此,运用法律思维处理台湾问题,以法律手段反对和遏制“台湾法理独立”,以法促统、依法统一,在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前提下,按照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各项原则、方针、政策处理两岸关系,用宪法和法律的武器震慑、制约、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法律机制解决两岸政治议题的主要意义,在对台工作中树立法律思维,以合适的法律规范合理地表达两岸共识,从而充分运用合乎法律的途径来处理相关问题,这对于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有必要在法学理论和法律技术的作用下,通过吸收现有工作方式和制度创新,将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主体、客体、内容、程序等诸要素用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从而形成具有一致性、明确性和稳定性的法律机制。通过制度设计与实践,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保障台海地区的稳定。如果我们给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法律机制下一个粗浅的定义,那么它可以被概括为调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各种事务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运行的总称。在实践中具有多元性,即在实践环节上,宏观层面的两岸政治定位、中央和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的各项涉台活动,两岸有关机构相互接触、合作等活动,以及微观层面的司法裁判、行政执法行为和公民所进行的法律活动等,都构成两岸政治关系法律实践的一部分。具体说来,是将两岸政治关系发展转化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过程,通过对法律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方面使法律成为促进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则形成有利于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秩序。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持续动力来自制度通过对规范的实施和保障而产生的驱动,并将之转化为一种稳定的结构。

二、两岸政治关系法律机制的主要表现形态

(一)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宪法机制

宪法在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法律机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应重视宪法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宪法思维来判断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宪法中确认国家统一的事实与目标,可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最终完全统一提供宪法上的依据,又构成在两岸互动中争取主动权的法律资源。两岸政治关系发展的宪法机制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成文法典意义的宪法;其二为以宪法解释为主的宪法变迁形式;其三是具有宪法性法律性质的两岸和平协议与《反分裂国家法》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和平协议”这一重要概念,如同“九二共识”一样,“和平协议”将在凝聚两岸最大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将成为构建两岸政治关系发展宪政机制的基础性规范。可以预见,台湾地区的地位、台湾当局的性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等重大问题,都将在“和平协议”中有所体现。当然,就目前局势而言,“和平协议”仅仅是一个基本设想,至于其内容、签订方式以及效力等问题均需进一步研究。

(二)通过释宪途径界定两岸政治关系的性质

就目前形势而言,在宪法层面界定两岸政治关系的性质十分必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由于种种特殊的历史原因,新中国制定的宪法从未在台湾地区有效实施,现行宪法在台湾地区的效力和台湾地区在现行宪法中的地位等问题,在宪法中也没有说明。目前,中央对台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文件,尚属于政策性规范,多数未转化为法律规范。上述问题都是对台工作的核心问题,既要体现法律性,也要体现政策性;既要考虑到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又要顾及中央对台政策的延续性;既涉及对已有宪法规范的解释,也涉及对宪法未明确规定事项的阐明。从宪法学角度而言,解决上述问题最适宜的方法莫过于宪法解释。通过释宪厘清台湾问题的性质,其另一作用是可将中央的对台政策宪法化,使之成为具有宪法位阶的法律规范。从而起到仅从政策层面定位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善于运用宪法解释的方式,在个案中依据宪法的规定,平衡各方观点,既坚持统一的总体原则和方向,又不失时机地开放两岸政治关系深入发展的制度空间。

(三)通过共同修宪维持过渡性平衡

在我国政治实践中,通过宪法确认政策及其变化的主要方式是宪法修改,具有政治性的宣示意义。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远趋势与国家统一大局来考虑,两岸未来要共同破解政治难题,其实无法回避共同修宪的问题。过去的经验证明,即便是事务性、功能性商谈,只要涉及到公权力,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往往受阻于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模糊不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会因为外在环境缺乏安定性而无法得到稳定、持续发展。两岸关系“政乱则经慌”的局面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对两岸政治关系性质的界定是对台工作的核心问题。这最终需要体现在两岸共同修宪的形式上,将给予台湾当局适当的法律定位与“一个中国”的法律化联系起来。从两岸政治对立及认同差异的现状来看,以两岸政体归一、政权合并、权力统一(传统的政治统一)为目标的全面性修宪的条件和时机并不成熟。积极且务实之计,是探讨局部性修宪的可能,亦即暂时不变两岸宪法本文,共同增加一段内容相同的宪法前言。目的是在两岸共同事务(经济合作制度化、人员与文教交流密切化等)与对外事务(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两岸涉外双边与多边关系等)上建立“两岸一中”与“过渡性分治”的平衡。共同宪法前言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基本要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应共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国家分裂,促进共同的国家认同。

同类推荐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论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鲍振东文集

    论党的建设与科学发展:鲍振东文集

    为了纪念辽宁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按照院党组的安排,现将作者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期间和到辽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党组书记以来公开发表的部分理论文章以及到光明日报社、公安部大讲堂等单位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录音整理稿编辑成册,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党支部书记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带头人,是支委会“一班人”的“班长”。实践证明,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因素之一是要有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支部书记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本书内容包括: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与多元政治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墨家的政治哲学等。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热门推荐
  • 扶棺谏君:海瑞

    扶棺谏君:海瑞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是张恨水创作高峰期著名作品,展现当红女伶追求真爱却抽身不得的可悲命运。她敢恨敢爱,贤惠勤劳;他勤奋谦卑,大度宽容,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双方家庭却各有矛盾、无法容身,一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
  • 九霄长歌

    九霄长歌

    两年前网络游戏里的一场背叛,不仅让沈眉娇在虚幻的游戏世界里失去所有,更让她在现实里失去唯一的亲人。她自责又悔恨,将自己放逐,自暴自弃。两年后的今天,她以全服公敌之姿再次纵横在《仙修》,并再次收下一个徒弟。而她一直在逃避的那场背叛的另一个主角薛锋扬也重新出现,祈求她的原谅。可是,她一直恨的人,是自己。随着虚拟世界的危机降临,各大势力纷争不断,沈眉娇逐渐以全新的身份开始熟悉游戏。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都说“为人处事”,先学做人,再学处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呢?《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作者主张:低调做人,进退自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巧妙迎合,左右逢源;世事洞察,人情练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 禁仙令

    禁仙令

    自己遭到各族追杀,试炼的炎族,初生的神族皆被无缘无故灭族,看神裔焰谷究竟能如何为两族家人报仇雪恨,屠尽天下各族,重新筑起炎族和神族的根基!焰谷拥有神裔之身,却坚持修魂。他一个聚魂者却到了世人皆炼体的大陆,战玄戮杀之体,战离魂尸身,战不死邪体,战怨恕怒者,战尽天下所有的体质,而他,却修的魂。统领数十种巅峰体质,以纯肉身战仙术,战法器,战仙人。焰谷布下仙族失传亿万年——禁仙结界,彻底封印了操控整个世界的仙族,世界一片和平!
  • 校草大人有点坑

    校草大人有点坑

    某上神酒后失言,好不容易到手的媳妇跑了。漫漫追妻路,他不得不变身凡人,猫前卖惨,猫后流氓!只为了早日喜提媳妇。一日,他摔倒在某猫面前。“小灵兮,我腿被你压断了,你要对我负责。”—神经哦!一只不过十斤的猫咪能把你腿压断?叶近晨你豆腐做的吗?“小灵兮,你的床不让我走,不是我不想走。”—OK,祝你们白头到老、永结同心。追妻未成,各路桃花横空出世,叶校草不得不拿出看家本领。“她是我的女人,从早上到晚上,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都是光着身子黏在一起的!小子,敢抢我女人试试?”看到某猫突然出现,叶近晨秒变脸,“小灵兮,他们非要说我们是一对,我大概没人要了,你要对我负责。”—负责你个小肉球!
  • 我非天使

    我非天使

    安吉丽娜·塞拉诺立志要向两个专横的哥哥和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的父亲证明自己既有能力也有决心接手圣地亚哥的家族会计师事务所。于是她在父亲面前夸下豪言,两年内她不但会在加拿大创办自己的事务所,还将还清大部分债务。就在两年之约到期前两个月,一场始料不及的地震,一个粗鲁的逃家少年以及一桩盗窃指控扰乱了她雄心勃勃的计划。其中对安吉丽娜威胁最大的是那个突然闯入的搜救英雄乔伊·戴维森。每次碰到这个纯净的绿眼睛帅气男子,安吉丽娜都瞬间变得手足无措。救了他几次以后,安吉丽娜决定追随内心,让爱做主,可是乔伊捉摸不定的态度让她无所适从。
  •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如果说20几岁的男人还对人生充满激情与幻想,并以此激励自己成长的话;那么30几岁的男人就应该成熟而理智,并能在现实的压力中去奋斗并成功。男人30而立,30几岁的男人不再是男孩,他开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身上寄托了妻子儿女的未来与梦想,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自己的理想,让他可以超越以往地去追求成功。
  • 这是一个黑店

    这是一个黑店

    “呦,这位有缘的客人你好,欢迎光临这家什么都干的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