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100000023

第23章 两岸“先经”与“后政”的关系之辨(1)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王英津

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遗憾的是,随着两岸经济的热络交流与合作,两岸政治关系却裹足不前,呈现出“只经不政”的局面。针对这一事实和现象,有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认为两岸“只经不政”是暂时现象,“由经入政”是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能动过程,不必人为推进;也有人因当下台湾方面“只经不政”而对我们“先经后政”的对台政策产生了动摇和怀疑。那么,如何科学看待当下的“只经不政”以及如何实现“由经入政”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学术理论与国际实践,拟对如何观察和解释两岸“经济-政治”关系互动提供一个合理的视角与方法。

一、两岸“先经”能否带来“后政”:从马恩的“经济决定政治”说起

在大陆,很多学者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原理的影响,认为两岸经济互动必然会带来政治协商与对话。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原理的一种误读,是片面的“经济决定论”。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指导我们观察和分析当下两岸“经济-政治”关系的互动呢?我们尚须回溯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始论述。

马克思和恩格斯出于创立唯物史观的需要,注重从经济的角度来把握政治。1845至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把政治同一定的生产活动方式联系起来,用“历史——经济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着作中都反复强调不能就政治谈政治,而应从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处来发现政治本质的规律性。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来看,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般说来,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只要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政治上层建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生产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刻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的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之所以紧扣经济关系来谈政治关系,是因为他们以前的唯心主义学派都本末倒置地离开经济基础来谈政治,如黑格尔等人就把历史看成是“绝对观念”的体现。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解释,认为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辫证关系。一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另一方面,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但它又不是简单地被经济所决定,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政治上层建筑经常并不紧跟经济基础、经济条件的变革而变革,它往往会落后于经济基础并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矛盾。以上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原理的基本观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上述原理来指导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无疑是正确之举,但由于部分人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原理,甚至对该原理中的个别概念存在误解,加之简单、机械地照搬套用之,导致了实践中的以下两种错误认知或观点:一是从经济决定政治出发,认为只要两岸经济互动到一定程度,政治对话与协商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该观点把两岸经济互动与两岸政治互动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过分夸大了经济互动所能产生的实际功效。二是因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暂时难以取得突破和进展而产生悲观情绪,开始怀疑我们“经济先行”政策的正确性。导致这两种错误认知或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中所指“经济”的内涵。“经济决定政治”这一论断中的“经济”,其含义是指客观存在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等物质条件。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另一段论述中得到证明,他说:“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来说的。因此,这里面也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和装备。这种技术装备,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同时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此外,包括在经济关系中的还有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当然还有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可见,恩格斯在这里使用的“经济”概念大体可包括生产的交换方式、生产的技术装备、地理环境和传统残余等,这些方面均属于生产方式的范畴,他在这里并没有把具体经济工作纳入到作为历史决定性基础的“经济”的范畴。

分析至此,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中“经济”的涵义与两岸经济互动中“经济”的涵义是不同的,笔者将这些不同概括如下:(1)马克思、恩格斯是从论证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使用“经济”这一概念的,这里的“经济”是指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生产力;而两岸经济互动中所使用的“经济”概念指具体经济交流活动,这里的“经济”同政治一样也属于人的社会实践的范畴,而不是作为社会存在的客观物质基础。从唯物史观上讲,经济交流活动与生产方式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经济交流活动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范畴;而生产方式则是客观的经济活动,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可见,作为生产方式的“经济”和作为人们生产或营利活动的“经济”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而我们在讲“经济决定政治”时,恰恰是常把两个“经济”概念混为一谈的。(2)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的论断是从哲学层面上来讲的,是形而上的宏观论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总体规律和历史进程的概括。如同“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个结论,其就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来说其无疑是正确的,但倘若简单套用,就会犯“机械论”的错误,因为实践中并不排除在某个特定阶段出现停滞或倒退的情形。而我们在论述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时,却不能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来阐述,而应从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工作和具体实践活动方面来阐述,更不能简单地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推论出两岸经济互动必然带来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的结论。

第二,忽视了政治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虽然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但政治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机械地、简单地受经济的制约。在一定条件下,政治也会对经济起到决定性的反作用。对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明确提出了“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列宁的这些论断既说明了政治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以经济为基础,又说明了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中就指出:“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人类社会实践也表明,虽然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但政治并不是简单地被决定而失去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就当下两岸关系来说,两岸经济互动并非必然带来政治上的互动(协商与对话),因为两岸政治关系是一个相对独立于两岸经济关系的另一“存在”,其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由“经济决定政治”而误认为两岸“先经后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能动过程。众所周知,政治问题的解决通常除了依靠经济手段之外,还得依靠政治、军事、文化、法律等其他手段。两岸政治关系的推进,除了通过“经济先行”为其创造基础性条件之外,还得综合依靠其他各种手段,特别是要有政治上的思维和操作。

二、德国处理“经济-政治”关系的经验和启示

在现实工作层面上,尽管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单地推出具体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的结论;但也不能否认经济互动对于政治互动的基础性作用和重要影响。德国统一案例表明,尽管两德经济关系不能简单地决定其政治关系,但却为两德政治关系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条件。

两德之间的经贸往来开始于双方在1951年所签订的《柏林条约》,该条约并于1960年、1972年不断加以修订,对两德间的货物、服务业往来以及付款的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规范,使两德之间的经贸往来能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经贸形式。在这套特殊的贸易形式下,联邦德国将其视为德国内部的交易行为,使其在实际运作时凸显出不同于国际间经贸往来的特定措施。两德这种特殊形式的经贸交易方式,亦受到国际间的认同,1951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多奎瑞议定书”,以及1957年西德在参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所签署的《罗马条约》,其中“两德贸易与相关问题协定书”中若干条约,即授予西德联邦政府制定对东德贸易政策的权限,使两德经贸往来不至于脱离国际经济组织的相关规范。两德之间这种特殊的经贸交易方式,受惠最大的还是东德。就东德而言,西德是它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两德贸易中,东德不但享有西德所提供各项优惠条件,东德的产品也可在德国的名义下进入欧洲市场的其他会员国。

概括起来,东德从西德的获利,主要表现在:其一,东德经常得到西德提供的数额巨大的低息和无息贷款;其二,在“德意志内部”贸易方面,除了东西马克按1:1官方比价(东西马克按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的比价为100:12)结算之外,东德每年仅免除关税这一项就可得到价值数百万(民主德国)马克的好处;其三,东德通过西德与欧共体各国进行贸易,同样也从免除关税中得到许多实惠;其四,东德每年可从西德与西柏林之间的公路和铁路等交通方面得到过境费达数十亿西德马克;其五,西德公民(包括西柏林人)每次进入东德须交入境费25西德马克和手续费5西德马克,这样,东德每年可从数百万西德公民的入境这一项费用上得到数千万联邦德国马克。此外,东德还从两德的科技合作等项目上得到西德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东德虽也了解西德的真正意图,但巨大的现实利益使其不愿破坏这种特殊的经贸交易方式,实践证明两德间这种特殊的经贸交易方式,实为维持德意志民族共同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为后来两德关系正常化互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两德经济交往的基础上,西德为了加强和推进双方民众的社会、文化等相关领域里的互动与交流,以克服两德间日益加深的疏离感,维持德意志民族的一体共识,甚至不惜牺牲经济上的利益,以换取东德的合作与支持。譬如,从1987年9月1日起,把发给每个到西德旅行、探亲的东德人的“欢迎金”由30马克提高到100马克,东德人在西德乘火车减价50%,乘坐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出文娱场所,或免费或优惠。东德虽担心扩大人员往来会给它带来消极影响,但又希望从西德尽可能获得经济好处,因此在人员往来问题上总的是不断有所放松。虽然东德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大力推动“划界政策”,企图从形式上与社会文化上切断其与西德或整个德意志民族的联结,但是强大的经济诱因却使它无法拒绝与西德的各项交流。两德的频密交流,增进了双方民众的了解,维护了双方民众对于整个德意志民族的情感,为日后德国统一奠定了最深层的基础。

同类推荐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三线建设纵横谈

    三线建设纵横谈

    本书稿是纪念三线建设5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研讨会的领导讲话、专家发言和入选论文,回顾了三线建设历程,宣传了三线精神,为推动三线建设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同时又是一种选官制度和文化制度。它经历了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封建贵族的“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制”等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以隋唐为分界线的“荐举”与“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两种制度。郭强编著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改革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等内容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本书规范了理论学习。加大督办督察力度,保证决策的落实。同时,校党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干部到地方政府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热门推荐
  • 绝宠六宫:妖后很痞很倾城

    绝宠六宫:妖后很痞很倾城

    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帝王,偏偏对她食髓知味宠爱入骨,甘愿做人们口中的昏君。“君煜爵,大臣们说我是祸国妖后,怎么办?”“拖出去斩了!”“君煜爵,后宫妃嫔传我恃宠而骄,怎么办?”“废了六宫!”“君煜爵,百姓口口相传我不贤良淑德,怎么办?”“即日起举国上下皆以皇后为楷模!”君煜爵遇到倾城的那一刻,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宠她!宠她!宠她!!
  • 朝元

    朝元

    上古年间,荒兽自天域降临,染血亿万禽兽鱼虫,以至禽凶残,兽嗜血,虫诡毒,鱼阴邪。有那怪岭上的千万蛟鼠,所过境土,生灵不存。有那水桶粗的金背蜈蚣,吞吸云雾,爱吃人畜。更有深湖中的如龙巨蟒,张口便吞下一座郡镇。……生在如此世间,小少年为护亲友,为争天命,踏入武道修途。从此争来神秘人书,争来万古传承;更争来那道门小和尚做兄弟,佛门小妖女做媳妇儿;再有活了亿万年的小乌龟喜欢搞一票就跑,贪食的小蚕龙最爱吞一肚子宝…………煌煌一生,终得万仙朝元,一切便从这里开始……
  • 能言善辩金口才(全集)

    能言善辩金口才(全集)

    能言善辩的口才,录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聘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书院门

    书院门

    本书以长安知名文化街区书院门为发生地,描写了安徽人小灵通来古城创业,在古城收藏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同时围绕古城的文化保护,收藏品真伪的鉴定,佛教的人文关怀展开的有关人性、人欲和信仰的故事。反映了目前我国收藏领域里一些特有的现象。
  • 虚无峡谷

    虚无峡谷

    虚无峡谷,集结了八王,六怪,各路天才,同级1v1,万界联盟,虚无逆境万界5V5,王飞集结自己的队伍如何打到最后
  • 回溯归来之人

    回溯归来之人

    上一次,我没有能力保护我所重要的人。这最后一次归来,我只希望,尽我全力,问心无愧!
  • 盛世风度

    盛世风度

    简介:桃花扇底香风正浓,菱歌曼舞红绡无数。女主前半生就是个沉溺在繁华盛世的纨绔女儿,整日在脂粉堆里厮混。有时候她行为偏僻乖张,叛逆痴狂,放纵无度。有时候她一副小人嘴脸,多可少怪,做小伏低。凉笛吹破故国的天空。一片梨花急急旋落,惊扰了湖面的繁华盛世。天地倒转,才知原来是乱世一场。女主马上收拾金银细软跑路,乱世就乱世呗,我还能补天咋滴?大佬们权谋的权谋,复国的复国,宫斗的宫斗,打仗的打仗。女主目瞪狗呆,跟个二傻子似的:咱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咱也不敢问,跑了跑了。某位病如西施的美男顺势靠在她肩头做蹙眉捧心状:哎呦,心口疼,要亲亲揉揉才能好。女主狂抽嘴角:完了,这下彻底走不了了。本文群像,女主离经叛道,放纵沉溺,配合食用几个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女配男配。小剧场里邪魅狂狷的作者也会时不时的客串一下。
  • 妖娆王妃:你是我的

    妖娆王妃:你是我的

    他深沉冷酷的眼眸紧紧盯着眼前的女子:“你听着,你是我的,是我一个人的。”女子淡然的一笑:“是么?”却极力掩藏着内心无尽的酸楚……不管你在哪,我都会找到你。记着,不准你再离开了。我会牢牢绑着你的……当初的话,也这么的感人,可还是一样的结果……
  • 卫宫伊莉雅

    卫宫伊莉雅

    如果第四次圣杯战争中卫宫切嗣救出了伊莉雅…如果伊莉雅代替了卫宫士郎继承了“正义的伙伴”这一理想…于是英灵——Emiya(IlIya)诞生了!Emiya的能力,伊莉雅的外貌。这样的她又会在异界掀起怎样的浪潮?(世界与世界之间并无直接剧情联系,支持跳卷式阅读!)
  • 七微长篇故事集

    七微长篇故事集

    七微“南风系列”细腻阐述傅氏温柔情深,告诉你——有的人,在你生命中来过,哪怕时间短暂到只在我们漫长一生中占据极为微小的一部分,却像刻进皮肤里的烙印,永久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