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700000027

第27章 佛教的禅法(1)

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所谓“禅法”是些什么东西,应该用敦煌、关中、庐山三处所出的禅经作研究资料;三世纪以前所译的禅书太简单了,不能应用。

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所谓“禅法”是些什么东西,应该用敦煌、关中、庐山三处所出的禅经作研究资料;3世纪以前所译的禅书太简单了,不能应用。A《坐禅三昧经》说五门对治法,我们用作禅法的纲要:

(1)多淫欲人,不净法门治。

(2)多瞋恚人,慈心法门治。

(3)多愚痴人,思惟观因缘法门治。

(4)多思觉人,念息法门治。

(5)多等分人,念佛法门治。

“等分”二字不明,辞典也没有说明。细看文义,似是指那些兼有淫欲,瞋恚,愚痴,思觉各病,成分略相等的人。经文又言“治等分行及重罪人求索佛,如是人等当教一心念佛三昧”。故知“等分”是兼有上种种病的重病。

先说“不净观”。《禅经》云:修行爱欲增,应往至冢间,取彼不净相,还来本处坐。所见诸死尸,我身亦复然。一心内观察,如彼冢间相。彼为我作证,由是得真实。已得真实相,不复起邪念。(卷三第九)这是很浅近的说法。

又如教人观察:从足至发,不净充满: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血肉筋脉骨髓,肝肺心脾肾胃,大肠小肠,屎尿涕唾汗泪,垢脓脑胞胆痰水,微肤脂肪脑膜,身中如是种种不净。(《三昧经》上),(此名三十六不净)不净观为印度宗教的一个发明;其说有粗有细,粗者略如上说;细者分析人身一切骨节,筋脉,九十九万毛孔,每一毛孔内八万侵食细虫,——这样分析,不是为生理及医学,乃是要人了知人身不净,“生死内外,都是不净”。《禅经》云:五欲亦五坏,随病而对治;相对真实相,修行正观察。“色变”若“离散”,“威仪容止灭”,“羸朽”及“磨碎”,是名五种坏。

此则自身中,无量诸境界;修行正忆念,悉能得自在。

不净观有时发生厌患,便可用“净观”对治,使人于不净中看出净相,“除肉观骨”,“白骨流光出”,以至于“种种微妙色”,“处处庄严现”。《禅经》说:佛说不净念,一切诸种子。世尊说贪欲,利入深无底;正受对治药,当修厌离想。一切余烦恼,悉能须臾治。(卷三,十一)次说慈心法门。《修行道地经》云:修行道地建大弘慈,当何行之?

设修行者在于暑热,求处清凉,然后安隐;在冰寒处,求至温暖,然后安隐;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如行远路疲极困甚而得乘车,然后安隐;执心不乱,所可爱敬,亲亲恩爱,父母兄弟妻子亲属朋友知识皆令安隐;一切众生诸苦恼者,亦复如我身得安隐;十方人民,悉令度脱,身心得安。欲使二亲宗族中外悉得安隐。次念凡人等加以慈。普及怨家,无差特心,皆令得度,如我身安。(第六)

此经在别处(第八)说慈有四品: 一曰父母宗亲;二曰中间之人无大亲疏;三曰凡人众庶;四曰护于怨家,仁心具足。

《修行道地经》有“忍辱”及“弃加恶”二品,与“慈心法门”有关,附录于此:设使有人挝骂行者,尔时修道当作是观:所可骂詈,但有音声;谛惟计之,皆为空无,适起即灭。

譬如文字,其名各异,一一计字,无有骂声。譬如夷狄异音之人虽来骂我,譬如风响,是声皆空。(《忍辱品》十三)

假使行者坐于寂定,人来挝捶,刀杖瓦石以加其身,当作是观:名色皆空,所捶可捶,悉无所有,本从何生?谁为瞋者?向何人怒?(《弃加恶品》十四)

次说思惟法门。思惟是观因缘。十二因缘之观省,分为三步:若初习行,当教言:生缘老死,无明缘行:如是思惟,不令外念。

若已习行,当教言: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如是思惟,不令外念。

若久习行,当教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如是思惟,不令外念。(《三昧经》上)次说安那般那三昧法门,即数息门。安那(ana)是入息,般那(p na)是出息。亦译为安般。

《三昧经》也分三步:若初习行,当教言:一心念数入息出息,若长若短,数一至十。

若已习行,当教言:数一至十,随息入出;念与息俱,止心一处。

若久习行,数,随,止,观,转观清净。

《禅经》分“数,随,止,观”四步。上文第一步“数一至十”即是数。第二步“随息入出,念与息俱,止心一处”即是“随,止”两步。

第三步即是四步合修。罗义与罗什皆以“止观”为一步,而以“还净”为最后一步。数息甚易明,不须细说。“随”者,《禅经》云:内外出入息,去则心影随。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

原注云:出入息所起处同在脐。随只是“念与息俱”,跟着气息,跟到他所到处。“止”者,“止心一处”;《禅经》云:安止极风处。原注云:极上下风际。风即是气息。“观”者,《禅经》云:修行止住已,种种观察风。

诸书说“观”,各有长处,不易合在一块。《修行道地经》云:修行者已得相随,尔时当观;如牧牛者,住在一面,遥视牛食;行者若兹,从初数息,至后究竟,悉当观察。

此即是“止观”,近于《禅经》所谓“止”。《道地经》接着说:修行者已成于观,当复还净;如守门者,坐于门上,观出入人,皆识知之;行者如是,系心鼻头,当观数息,知其出入。(二十三)此即罗什所谓“转观清净”,即《禅经》所谓“观”。

《禅经》分“止观”二事甚明白。他说:修行观3若增,制之令以止。修行若止3增,起之令从观。

又说:出息入息时,正观无常相。息法次第生,展转更相因,乃至众缘合,起时不暂停;当知和合法,是性速朽灭,法从因缘起,性羸故无常;一切众缘力,是法乃得生,虚妄无坚固,速起而速灭。

修行如是观,此则决定念。譬如运行天,息变疾于彼。决定无常想,修行趣涅盘。

于息能觉了,具足众苦相。如是谛思惟,说名为决定。(第七)《修行道地经》于《数息品》之外,也另有《观品》,也是以无常一念为主(第二十四)。《观品》列举“五十五事”,明“身则本无”。

如云:是身为聚沫,不可手捉;是身如海,不厌五欲;是身如江,归于渊海,趣老病死;是身如粪,明智所捐;是身如沙城,疾就磨灭……《观品》又云:修行者当以四事观其无常:

一曰,所生一切万物皆归无常。

二曰,其所兴者无有积聚。

三曰,万物灭尽,亦不耗减。

四曰,人物悉归败坏,亦不尽灭。

颂曰:人物虽有生,不积聚,不灭,亦不舍众形;虽没而不灭。

虽终相连续,皆从四因缘。

观万物如是,超越度终始。

佛教本重智慧,故“观”为极重要的一步。数息法门中所谓“观”,范围尚小;因息而推知万法无常,便不止“如守门人坐于门上观出入人”的观法了。

梵文Samatha,译言止;Vipasyana,译言观。《大乘义章》十曰:“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于法推3求3简择,名观;观达称慧。”后来天台宗用“止”来包括数息法门的前三步,用“观”来指后一步,而推广“观”义,包括智慧思惟。

天台宗又有“六妙法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这是强分《道地经》,四步为六步:还是“反本还源”,净是“体识本性清净”。次说念佛法门。《三昧经》分三步:若初习行,令往观佛像,相相明了,一心取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如是不已,心不散乱,便得心眼见佛像相,光明如眼所见,无有异也。

是时当更念佛初降神时震动天地,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小相;以至后来成正等觉,初转法轮,得至涅盘,佛身如是,感发无量。专心念佛,不令外念……如是不乱,便得见一佛,二佛,乃至十方无量世界诸佛色身:——以心想故,皆3得见之。既得见佛,当复念佛功德法身,无量大慧,无崖底智,不可计德。尔时复念……无量尽虚空界皆悉如是。尔时惟观二事:虚空佛身及佛功德,更无异念,心得自在,意不驰散,得成念佛三昧。念佛法门大概是晚出的。然而这里的念佛还与净土一派不全同。这也是可以注意的。以上述五法门,完了。次说习禅的结果,所谓“四禅”的境界。

(1)初禅

行者呵弃爱欲,灭断欲火,一心精勤信乐,令心精进,意不散乱,观欲心厌,除结恼尽,得初禅定。(《三昧经》下)初禅相有多种,如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等,是为十功德。(《辞典》八0九)

(2)二禅

初禅得力于“思力”居多,如不净观,慈心观,念佛三昧皆是。此等名为“觉观”,“因善觉观,而生爱着”,故已得禅者,当除却觉观,始可入第二禅。《要解》云:觉观恼乱,如人疲极安眠,众音恼乱。觉观乱心,如风动水。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于二禅。以无觉观故,内心清净,如水澄净,无有风波;星月诸山悉皆照见。如是内心清净,故名贤圣默然。定生喜乐,妙胜初禅。

(3)三禅

二禅已除觉观,还有喜心。《要解》云:得二禅大喜,喜心过差,心变着喜,生诸结使。以是故,喜为烦恼之本。喜是悦乐,甚为利益,滞着难舍。以是故,佛说,舍喜得入三禅。复次,喜为粗乐,今欲舍粗乐而求细乐,故言离喜更入深定,求异定乐……第三禅身受乐世间最乐无有过者。

Eliot(I.314)译喜为joy,乐(Sukham)为Ease。

同类推荐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内容主要涉及道德治理专题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西方伦理文化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等方面。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热门推荐
  •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本书共分为追求圆融、杂感随笔、世事评说、师范终身、似水流年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境界——追求圆融;贵在通识;史学的品格;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走进历史原生态;因诗悟史等。
  • 重生娱乐圈:影后老婆,求名分

    重生娱乐圈:影后老婆,求名分

    【本文1v1宠文】重活一世,林星除了报仇,最大的心愿就是影后。大仇得报,她大醉一场,醒来,某人一脸娇羞的望着她:“你毁了我的清白,你得对我负责!”“滚。”“知道你不会对我负责,所以……”某人从床垫下拿出两个盖章了红本本。”“……隐婚,否则,离婚!!”“别啊,老婆,求名分!”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她,墨清姿,碧落山庄的大小姐,小小年纪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随母出游,却惨遭暗算,为保她性命,娘亲的贴身婢女把她自己同样五岁的孩子推出,只为换来她一丝活命的机会。亲眼目睹娘亲死在她的面前,亲眼目睹鲜血流成河,她趴在草丛中,因那一幕而痛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却身处四大名山的青山之中,是谁救了她?是谁把她送到了这里?青山中,她谨记娘亲之言,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隐忍,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剑法,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青山十年,风云涌动之际,四大名山比武论名,她被推上台,想看她笑话?想看她出丑?可谁知前一刻垂首静立的白衣女子下一刻蓦然抬眸冷眼睥睨群雄,素手轻扬瞬间取人性命于无形,众人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台上那清冷脱俗的女子,那袭白衣,在那一刻夺去了众人的心后,却又在名扬天下之时消声灭迹…他寻她千里,待寻得时,她却已是他人妻,黯然伤神望月相思,待知她被离弃,势必把她纳入怀中永不离!他与她指腹为婚,却不知心系之人已是他的妻,待到错放之时,悔恨终生血泪滴!他为她,默默付出不求报,只为她展颜一笑色倾城!那一袭白衣,夺了众人的心,灼了众人的眼,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本文一对一
  • 环保大师

    环保大师

    林寒,一个年轻的护林员,偶然间获得了与地球意志沟通的能力。从此,他受雇于地球,作为地球意志的唯一代理人,为了全世界的环保大业而不懈奋斗。他可以提供最精确的天气预报、天灾预警;他可以解决最复杂的生态问题、物种入侵;他知道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宝藏地点;他对全球的矿产分布了如指掌......我是林寒,我为地球代言。——————书友群:150872241
  • 茅山女道士

    茅山女道士

    白家家训——路见不平一声吼。白小西就这么无意中吼了两次,就给自己吼来了个两个男人。偏偏这两个甩都甩不掉的男人,身后还跟着一大批的魑魅魍魉,山精鬼怪...
  • 大神别闹

    大神别闹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新书《让子弹飚》喜欢的去支持下当王者荣耀不在是单纯的娱乐游戏,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兄弟之情,还有燃烧的青春!纯青春校园电竞文小说,萝卜出品,必定精品!
  • 唐代分韵诗研究

    唐代分韵诗研究

    分韵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时使用最多的诗歌创作方式,其作品即是分律诗。虽由唐前的“赋得诗”发展而来,但唐代分韵诗不仅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韵字选择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明显的发展痕迹。分韵推动了唐诗的进步,促进了唐诗流派的形成,并且为分韵诗在宋代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上世纪以来,分韵诗创作一蹶不振,但只要从现在起积极培育人才,不断拓展分韵创作的空间,分韵诗必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大夏王侯

    大夏王侯

    七年前,北蒙王庭一位名为凡聆月的女子横空出世,短短七年,统合朝政,千年无敌的大夏皇朝面临着千年来最大的威胁,就在这时,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
  • 望向天行

    望向天行

    修仙之人,切不可有七情六欲,主修灵,辅修生死道逆天行,主修罗顺天行,主修佛天若行,苦行僧三千世界,唯吾独尊!问天!!!
  • 1856:纠结的大清、天国与列强

    1856:纠结的大清、天国与列强

    1856年是中国近代上极其关键性的一年,也是中外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清朝和太平天国间的内战达到高潮,先后发生了天京—镇江战役和天京事变两件决定性的大事件。前者以太平天国的完胜告终,而后者则是导致太平天国权力核心崩溃、政治理念和信仰涣散的内讧。两者在短时间内接踵而至,令中国政治轨迹出现戏剧性的“测不准”,双方都有胜利的机会和失败的可能,中国前途走到决定性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