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700000028

第28章 佛教的禅法(2)

(4)四禅

三禅舍了喜,还有乐在。第四禅就连乐也去了。《要解》云:行者依于涅盘乐,能舍禅乐。若比丘断乐断苦,先灭忧喜,不苦不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第四禅名为真禅,余三禅者方便阶梯。是第四禅譬如山顶,余三禅定如上山道。

是故第四禅佛说为不动处,又名安隐调顺之处。譬如善御调马,随意所至。

《要解》云:行者得此第四禅,欲行四无量心,随意易得;欲修四念处,修之则易;欲得四谛,疾得不难;欲得六通,求之亦易。

我们依此次第,说明禅法的功用。什么叫做四无量心?一者慈无量,二者悲无量,三者喜无量,四者舍无量。

兹无量心与前面说的慈心观略同。《禅经》第十四云:……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在家乐,次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

《要解》云:念一城众生,愿令得乐;如是一国土;一阎浮提,四天下,小千国土,三千大千国土,乃至十方恒河沙等无量无边众生,慈心遍覆,皆愿得乐。

悲与慈有分别。《禅经》云:饶益众生,说明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

喜无量者,《禅经》云:修行于慈境界,以……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

舍无量者,《禅经》云: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

什么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又名四空定,又名四无色定。Eliot 译为四种Jrances。

(1)空无边处,又名虚空处,又名初无色定。《要解》云:……离一切色相,得入虚空处。

又云:行者系心身内虚空,所谓口鼻咽喉眼耳胸腹等,既知色为众恼,空为无患,是故心乐虚空。若心在色,摄令在空,心转柔软。令身内虚空渐渐广大,自见色身如藕根孔。习之转利,见身尽空,无复有色。外色亦尔。内外虚空同为一空。是时心缘虚空,无量无边,便离色想,安隐快乐;如鸟在瓶,瓶破得出,翱翔虚空,无所触碍。是名初无色定。

这段文章真是妙文,故全引之。

(2)识无边处,又名识处。《要解》云:行者……知是心所想虚空欺诳虚妄,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既知其患,是虚空从识而有。谓识为真,但观于识,舍虚空缘。

习于识观,渐见识相相续而生。如流水灯焰,未来,现在,过去识识相续,无边无量。是名无边识处。

(3)无所有处。《要解》云:行者得识处已,更求妙定,观识为患,观识如幻虚诳,属诸因缘,而不自在;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不住情,亦不住缘,亦不住中间:非有住处,非无住处:识相如是。行者如是思惟已,得离识处。虚空虚诳,识相亦尔。空无所有,是安隐处。作是念已,即入无所有处。

虚空处与无所有处有何差别?答曰,前者心想虚空为缘,此中心想无所有为缘。是为差别。

(4)非想非非想处。《要解》云:行者作是念:一切想地,皆粗可患,如病,如疮,如箭。

无想地则是痴处。今寂灭微妙第一处,所谓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则离无所有处想地,则入非有想无想处。是中为有想,为无想?答曰,是中有想。此地中想微细不利,想用不了(想的作用不大明了),故不名为想。

《要解》又谓无所有处属想,非想非非想处属行。五阴之中,“行”最难说。《俱舍论》云:“行名造作”;《大乘义章》三说“内心涉境”为行。这样看来,行是内心的造作(Mental construction)。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我们不用细说了。

五神通或六神通,皆是第四禅的效果。今举五神如下:

(1)神境通(巴利文iddhi),又名如意通,又名变化神通。

(2)大耳通。

(3)他心通。

(4)宿命通。

(5)天眼通。

神境通又分四种:

(1)身飞虚空,如鸟飞行。

(2)远能令近。

(3)此灭彼出。

(4)犹如意疾。

今试举《要解》说明飞行的一段,作一个例。人身虽重,心力强,故身飞虚空。若行住于第四禅,依四如意分,一心摄念观身,处处虚空如藕根孔,取身轻疾相;习之不已,身与心合,如铁与火合,灭身粗重相,但有轻疾身。

五神通是一种印度古来的迷信。释迦牟尼自己大概也相信这种神通的可能,他的大弟子之中便有以如意通着名的。四《阿含》中也提及各种神通。佛教入中国后,这种迷信常见于各种记载之中。

各种《僧传》里常有其事;小说杂记里更多了。非佛家的宗教也往往受他的影响,如《抱朴子》记《墨子五行记》有变化的幻术;又如儒家记邵雍死时能闻远处人谈话,那也是一种天耳通。

我们现在可以总括的讨论古代禅法的基本性质了。《修行道地经》云:何谓修行?云何谓行?

谓能顺行修习遵奉,是为修行。其修及习是谓为行。何谓修行道?专精寂道是为修行道。(一)又云:其修行者计有三品:一曰或身行道而心不随,二曰或心行道而身不从,三曰修道身心俱行也。(八)结跏趺坐,不动如山,而其心迷散,是第一类。心性调和而身不端坐,是第二类。“身坐端正,心不放逸,内根皆寂,亦不走外随诸因缘”,是第三类。此名“身心相应”。“瑜伽”本义为相应,谓身心相应也。

《修行道地经》的《劝意品》(九)写一个擎钵大臣的故事,说修习心不放逸的效用。这个故事最有文学意味;不但是一种哲学的寓言,故我摘抄在这里,作这篇记载的结论:昔有一国王,选择一国明智之人以为辅臣。尔时国王设权方便无量之慧,选得一人,聪明博达,其志弘雅,威而不暴,名德具足。王欲试之,故以重罪加于此人;敕告臣吏盛满钵油而使擎之,从北门来,至于南门,去城二十里,园名调戏,令将到彼。设所持油堕一滴者,便级其头,不须启问。

尔时群臣受王重教,盛满钵油以与其人。其人两手擎之,甚大愁忧,则自念言:其油满器,城里人多,行路车马观者填道;是器之油擎至七步尚不可诣,况有里数邪?

此人忧愦,心自怀懅。其人心念:吾今定死,无复有疑也。设能擎钵使油不堕,到彼园所,尔乃活耳。当作专计:若见是非而不转移,唯念油钵,志不在余,然后度耳。

于是其人安行徐步,时诸臣兵及众观人无数百千,随而视之,如云兴起,围绕太山。众人皆言,观此人衣形体举动定是死囚。斯之消息乃至其家;父母宗族皆共闻之,悉奔走来,到彼子所,号哭悲哀。其人专心,不顾二亲兄弟妻子及诸亲属。

心在油钵,无他之念。

时一国人普来集会,观者扰攘,唤呼震动,驰至相逐,地复起,转相登蹑,间不相容。其人心端,不见众庶。

观者复言,有女人来,端正姝好,威仪光颜,一国无双;如月盛满,星中独明;色如莲华,行于御道。尔时其人一心擎钵,志不动转,亦不察观。

观者皆言,宁使今日见此女颜,终身不恨,胜于久存而不睹者也。彼时其人虽闻此语,专精擎钵,不听其言。

当尔之时,有大醉象,放逸奔走,入于御道,舌赤如血,其腹委地,口唇如垂;行步纵横,无所省录,人血涂体,独游无难,进退自在,犹若国王,遥视如山;暴鸣哮吼,譬如雷声;而擎其鼻,瞋恚忿怒。恐怖观者,令其驰散;破坏兵众,诸众奔逝。

尔时街道市里坐肆诸卖买者,皆懅,收物,盖藏闭门,畏坏屋舍,人悉避走。

又杀象帅,无有制御,瞋或转甚,踏杀道中象马,牛羊,猪犊之属;碎诸车乘,星散狼籍。

或有人见,怀振恐怖,不敢动摇。或有称怨,呼嗟泪下。

或有迷惑,不能觉知;有未着衣,曳之而走;复于迷误,不识东西。或有驰走,如风吹云,不知所至也。彼时有人晓化象咒,即举大声而诵神咒。尔时彼象闻此正教,即捐自大,降伏其人,便顺本道,还至象厩,不犯众人,无所娆害。

其擎钵人不省象来亦不觉还。所以者何?专心惧死,无他观念。

尔时观者扰攘驰散,东西走故,城中失火,烧诸宫殿,及众宝舍;楼阁高台现妙巍巍,展转连及。譬如大山,无不见者。

烟皆周遍,火尚尽彻。火烧城时,诸蜂皆出,放毒啮人。观者得痛,惊怪驰走。

男女大小面色变恶。乱头衣解,宝饰脱落;为烟所熏,眼肿泪出。遥见火光,心怀怖懅,不知所凑,展转相呼。父子兄弟妻息奴婢,更相教言,“避火!离水!莫堕泥坑!”

尔时官兵悉来灭火。其人专精,一心擎钵,一滴不堕,不觉失火及与灭时。所以者何?秉心专意,无他念故。

尔时其人敬满钵油,至彼园观,一滴不堕。诸臣兵吏悉还王宫,具为王说所更众难,而人专心擎钵不动,不弃一滴。得至园观。

王闻其言,叹曰,“此人难及,人中之雄!虽遇众难,其心不移。如是人者,无所不办。”其王欢喜,立为大臣。

修行道者,御心如是。虽有诸患及淫怒痴来乱诸根,护心不随,摄意第一。颂曰:

如人持油钵,不动无所弃。

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

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

有志不放逸,寂灭而自制。

人身有病疾,医药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回意止除之。

心坚强者,志能如是,则以指爪坏雪山,以莲华根钻穿金山,以锯断须弥宝山。有信精进,质直智慧,其心坚强,亦能吹山而使动摇,何况而除淫怒痴也?

我们读了这个极美的故事,忍不住要引《宗门武库》里的一条来做个比较:草堂侍立晦堂。晦堂(黄龙宝觉禅师,名祖心)。举风幡话问草堂。草堂云:“迥无入处”。晦堂云:“汝见世间猫捕鼠乎?

双目瞪视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动;六根顺向,首尾一直,然后举无不中。诚能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万不失一也。

研究佛法的,应把自己放在佛法里面,去证会他,至于处旁观态度的研究法,只能看到佛学的表面,却永不能看到里。

同类推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400年来,这部哲理散文经典一直畅销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们”。《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评论中见时代之思想,睿智之对话,生动之现实,为本刊理想与追求。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见证,还有您的参与,进而使改变现状成为可能。
热门推荐
  • 创造

    创造

    闺密们都说理惠是个奇迹,不光说理惠是个奇迹,说理惠的外婆也是个奇迹。九十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一餐还能吃进去半个肘子,你说是不是奇迹?而且外婆还不糊涂,不光眼面前的事情,更远的,很远的,十几年、几十年前的,甚至民国的事情她也一样说得出来。但是外婆有个毛病,说起以前的事情,她是只说事,不说人,故事说得脉络清晰,精彩绝伦,里面永远缺少一个人物。一当外婆唠叨起来,理惠总是半听不听,打不起精神听完她的故事。外婆也不气,仍然唠叨她的,就像念一部永远念不完的经书,不管有没有听众,她是一念到底。
  • 药师皇后

    药师皇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前,鸳国兵变。清瘦弱小的她于乱世中遇见了他,放下一切尊严恳求他的荫庇救助,却只换来他绝情的转身,一袭白袍不染尘世,“死之将至,何以相救”一句,使得两人阴阳两隔。十年后,再一次烽火中的相逢,她将伸出手将他拉往天堂亦或是拖向地狱?她,是享誉世间的华佗再世,旷世奇医。而他,是名动天下的岑国太子,无所不能。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在战乱烽火中燃烧走向终结,亦或是涅槃重生?
  • 放翁词

    放翁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遇前遇见后

    相遇前遇见后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那才是幸福的开始。相遇前林柠不知道,自己的执念是那么的不值得,因为不懂珍惜自己的人,不值得去留念,遇见后,发现值得爱的人他终究会出现,幸福从遇见开始!
  • 谋:皇后无欺【完】

    谋:皇后无欺【完】

    第一次分离前,她是苏家的庶女,他是爱护她的大哥哥,他对她说“不离不弃”;第二次分离前,他是天殇朝未殇帝,她是他的皇后,她对他说:“相守相依”。*那时,他是太子,她是他政敌的女儿,偶然的一次相遇,开始了他们五年的相守,然而一朝分离,再次相见,他们都已认不出彼此。权利之巅,他的步步紧逼成就了她的一朝蜕变。皇宫中的野姜花开不过盛夏,活下来的,是一朵犹自娇艳的大红牡丹。她想,如果他真的是当初许她一生一世的大哥哥,她情愿当他在两年前便已弃她而去。痴迷过,仇恨过,雨打枝头,一地繁花落尽,她问自己,叶明寒这个人,她到底爱不爱?*如果注定得不到幸福,我便用你梦寐以求的权利来纪念我逝去的爱情!-新文期待亲们支持:《在你转身前微笑》http://m.wkkk.net/a/264609/《另一种厮守》http://m.wkkk.net/a/241877/
  • 江山为聘之凤临天下

    江山为聘之凤临天下

    一觉醒来现代顶尖间谍成了相府家嫡小姐,被祖母虐待,被姨娘陷害?是时候让你们见识什么叫城里套路深!她坑祖母,毁庶妹,手段狠辣,霸气无双,却因为颜控陷入腹黑王爷的温柔乡,是利用是真爱?要娶我,行!把你的江山送我可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浪汉大师

    流浪汉大师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一个人一只猫一把琴一本书行遍全世界。他拒绝过国外顶级文学论坛的邀请。拒绝过各个名人要士的接待。无意流出的歌过了十几年至今还挂在销量榜上他文章成为所有学生的课本里的知识。他的书成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到了大学研究生还有他关于他的书的课程。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的名字被龙国抹除了。他的所有书所有知识被换成了其他的名字。他曾经的一句话改变过无数人。全世界无数文学爱好者为他为之疯狂,却唯独除了国内。如今成为流浪汉的他却意外被人发现了,他身上的光芒再也遮掩不住了。
  • 凤屿岛风流人物两题

    凤屿岛风流人物两题

    红脸?什么意思?红脸不是什么怪物,它是一个人的怪相,民间说这叫阴阳脸。同时,它变成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他是凤屿岛上能行大帆船的老舵。其实,他的真名并不叫做红脸,而是叫做王如根。他是上王氏族里的人。王如根,本是一个很好听,至少不至于那么难听的名字,那么,人家为什么不愿意叫的本名和大名,而直呼他的别号“红脸”呢?关于红脸这个人,人家在上王氏族谱中曾看到如下记载:红脸,本名如根。其右脸赤色如丹,状似阴阳脸,故人号其红脸。因其相怪异,年三十有五未娶。
  • 仙家萌喵娇养成

    仙家萌喵娇养成

    【甜宠】一派仙师齐晟路遇一只奶猫,本想冬天暖脖子夏天当脚踏,谁知这是一只猫妹砸,还变成萝莉骑在了他身上。从此被这只猫蹭吃蹭喝还蹭睡,沦为猫奴。“喵喵!”大喵摇着尾巴在齐晟脚边蹭来蹭去,毛茸茸的耳朵一抖一抖。齐晟冷酷的面庞瞬间融化,将她抱起,揉着满身顺滑的猫毛,心中一片满足。齐晟满目柔情的眸子盯着那双琥珀般的大眼,捏着她的粉嫩爪爪,霸气道:“傻喵,吻我。”“喵呜~放肆!区区铲屎官也想亲我,小鱼干准备了没有?”“啪!”“哎呦!”大喵一爪子糊在齐晟的脸颊之上,隐隐的有一点红痕。见齐晟委屈模样,心想,那,那,勉强来一口吧!
  • 万万没想到(另类读史系列全2册)

    万万没想到(另类读史系列全2册)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作者挖掘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故事再次拥有震撼人心的温度与力量。本书不仅彰显了历史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对于读者更有激发思考、助力当今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