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35章)
↓↓
第1章 《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1)
第2章 《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2)
第3章 《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3)
第4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1)
第5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2)
第6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3)
第7章 孟子性善论刍议(1)
第8章 孟子性善论刍议(2)
第9章 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1)
第10章 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2)
第11章 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3)
第12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1)
第13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2)
第14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3)
第15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4)
第16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5)
第17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6)
第18章 多元融合批判创新——浙江地域文化之历史 传承及其整体特征(7)
第19章 陈亮与中国的爱国主义(1)
第20章 陈亮与中国的爱国主义(2)
第21章 陈亮与中国的爱国主义(3)
第22章 叶适经典诠释的旨趣与方法(1)
第23章 叶适经典诠释的旨趣与方法(2)
第24章 史学与理学融合相通之实学精神——湖湘学派早期思想形态考察(1)
第25章 史学与理学融合相通之实学精神——湖湘学派早期思想形态考察(2)
第26章 史学与理学融合相通之实学精神——湖湘学派早期思想形态考察(3)
第27章 《俄藏黑水城文献》辽代高僧海山思孝著作考(1)
第28章 《俄藏黑水城文献》辽代高僧海山思孝著作考(2)
第29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1)
第30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2)
第31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3)
第32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4)
第33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5)
第34章 僧格与人格——论“弘一现象”(6)
第35章 编辑后记
同类推荐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复兴孔子 继往开来:你所需要的哲学思维与修炼
本书致力于说明“孔子哲学传统”作为基础哲学,乃是人性之根、社会之本。“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作者确立的孔子哲学的核心。作者尝试脱离中国与西方二分、中体与西用二分的思维方式,摆脱近世以来自西方传入的意识形态纠结,不落入历史限制中来考虑人类走向现代化之前景,而转而依据扎根于人的理性之本性的哲学,以确立道德的预告的人类史,并以之揭示一种向公义及永久和平而趋的现代化之原型。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在不断显现,金融风暴、核能威胁、环境污染、资源争夺、恐怖活动……奠基于“纯然个体主义”、“放于利而行”的错误原则之上的思想,时至今日显见已百孔千疮。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第26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热门推荐
顽劣小神医:谁的江湖谁做主
她是乌云谷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神医。一次意外认识了师父的头号大敌。她只是为了夺回自己的东西才会愿意跟他混在一起,哪知一夜之间“闻名”江湖。朝夕相处,让她无意的知道了很多他的冤屈。她心疼他的隐忍,想同他一起。哪知道早已有人陷阱重重,到底能否解开误会,能否如她所愿。看小神医如何绕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