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000000003

第3章 天安门再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1)

一、开国大典地址二选一,天安门幸运入选

天安门的荒凉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1949年这个历史节点上,一个新中国喷薄欲出,而且定都北京。

天安门上空的紫气再次东来。

然而,一切都不是顺理成章,信手拈来。

在定都问题上,就曾有过多种方案——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当一个个都有着无法绕开的软肋,而不得不放弃后,北京便脱颖而出。如果不是这种选择,天安门的历史恐怕就会驶入截然不同的轨道。

令天安门意想不到的是,开国大典最终也敲定在这里。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并拟定开国大典的三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1949年8月,离开国大典举办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人们还在为选址争论不休。

与天安门同时被提议的是西苑机场,在今西北四环与西五环之间,离颐和园不足千米,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军用机场之一,早在1940年就已建成。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到北京,就在那里下飞机,成功地举行了盛大阅兵式,有一万多人现场观看。西苑机场最大的优势是有宽阔的机场跑道,举行阅兵十分理想,没有疏散人群之忧,不会阻碍城市交通,更何况已有成功阅兵的经验。西苑机场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它远离市区,要组织十万群众的大游行谈何容易,而人数少了开国的气势不够;另外,机场没有检阅台,要想搭建一个有足够规模的检阅台,不仅花费巨大,时间也不允许。

天安门城楼本身就是超大的检阅台,它的巍峨足以与四亿人口大国相匹配;位居市中心的独特地理优势,四通八达的胡同围绕,又极易于人群的集中与疏散。让人挠头的是:开国大典将使整个市区中心交通中断4个小时以上;而天安门广场宽度也不够,受阅部队不能大排面进行分列式,只能横排通过步兵12路纵队,骑兵3路纵队和装甲车2路纵队,使阅兵式逊色不少。

两难抉择一直僵持到9月2日,是周恩来果断拍板,最终经中央同意——历史的天平再次倾向了天安门!

为此,天安门获得了创造共和国无数个第一的机会,在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也将无数次书写着三个字:天安门。

让人感慨的是,就在几个月前,中共北平军管会从国民党北平政府接管天安门时,交接的手续竟是一把已经生锈而无法使用的铁锁头。天安门的命运仿佛转瞬间经历了一次难以自持的过山车。

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筹备一个震撼世界的群众大游行和阅兵式,是难以想象的,不过,那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

此时的天安门已是蓬头垢面,昔日的皇家气派荡然无存。1949年2月,沈勃作为中共北平地下党成员在刚刚迎接解放军入城几天后,被任命为北平第七区区长,着手接收国民党地方政权。当时第七区的范围,东起东单和崇文门,西到西单和宣武门,南到正阳门,北到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刚好处在第七区的中心位置。到任第三天,沈勃就去了天安门广场,他当时看到的广场是坑坑洼洼的土地,里面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中间有些地方的草长得比人还高。正阳门内的顺城街一带,垃圾堆得与城墙齐肩。那时候的天安门地区是一个没人管理的地方,许多往城外运垃圾的车走到这儿就倒了。沈勃组织人马花了3个月时间才把垃圾清理完毕。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开国大典将在这里举行,也还没有定都北京的决议。到了5月,虽然还没有建国,北京就成立了一个“都市计划委员会”,叶剑英兼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

给都市计划委员会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广场,然后就是讨论北京的中心放在什么地方。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上,做出了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计划,并要求这项工程务必在9月份完成。

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包括五个部分: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平整5.4万平方米的土地,清除渣土和障碍物;修缮天安门城楼,粉刷城楼和广场四周的红墙;修建一座电力控制的旗杆;修补中华门、左安门、右安门之间的沥青石渣路面,供受阅部队和群众通过;开展种树、种草等绿化工程,美化环境。

可以想见,当开国大典一分一秒逼近的时候,人们是怀着怎样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面对着从未经历、千头万绪的难题——一切都只能成功而不能有丝毫疏漏。

在沈勃的印象里,当时有上万人次参加了这个工程,参加人来自周围的居民、各机关的干部、各学校的学生。

北京清洁了,天安门清洁了,一个崭新的北京正期待着神圣时刻的到来。

二、国旗设计大比拼,胜出者竟是上海普通市民

曾联松,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海市民,就像人体中看不见的一粒细胞,茫茫树林中难以寻觅的一棵小草。

他的名字与国家大事很难有必然联系。但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让“曾联松”三个字镌刻进了共和国的史册。

1949年7月15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组公开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在曾联松的眼中好像是一道闪电掠过,他怦然心动,一股激情顿时点燃。

他自幼热爱书画,为了救国毅然选择了大学经济专业。新中国成立在即,他周身的热血在涌动。

正值酷暑,曾联松爬上蒸笼一样的小阁楼,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他有时自嘲,有时像在做梦:一个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怎么轮得上日杂公司的小职员来设计?一个国家的国旗怎么会诞生在吱呀作响的小蒸笼里?但迸发的创作激情,让他失去了“理智”。

他仰望着天窗上的满天星斗,灵感骤然冲撞而出,一张张草图不分昼夜地画出来了:一颗大五角星,与镰刀斧头叠加,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又画出四颗小五角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围绕在大五角星周围;他用红色铺底,意寓着革命、旺盛的生命力,而五颗星是黄色,鲜艳、华美、温情……

开始,他把这组五角星放在红旗的中央,感到画面太满,给人以局促之感;接着又放到左上角,顿感豁然开朗,高悬的位置凸显出尊贵的气韵。曾联松兴奋不已,他对自己的设计十分满意,因为那里释放了自己全部的才华和激情,那里有积蓄了30年的报国之愿。

曾联松生于1917年,在战乱中长大,和祖国一起饱经贫弱之辱。

渴望民族强大,为祖国抛洒热血在所不辞——这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祈愿。他们不懂得世故,心灵纯净如水,当一个崭新国度喷薄而出时,便立即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曾联松把画稿寄出后,就再也不想它了。因为他得知筹备小组已收到3000多幅设计稿,其中不乏大师、名家之作,选中的可能几乎没有。作为一个公民,他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欣慰。

9月29日,当《解放日报》头版套红刊出国旗图案时,曾联松愣住了:除了大五角星叠加的镰刀斧头没有了,其他地方与他设计的一模一样!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了镰刀斧头的国旗更为简洁庄重,难道这是另外一个设计者的妙想?

原来在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国旗图案,只是将大五角星叠加的镰刀斧头去掉了,同时通过了国徽图案,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几天后的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那是一个永远定格在亿万人心目中的画面。然而人们不知道,这面飘扬于五湖四海,以至60年后飞上月球的旗帜,竟然诞生于蒸笼般的小阁楼里。

就在当年的11月1日,曾联松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

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伍佰万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当时的500万元是旧币,相当于今天的500元。钱虽不多,但分量太重了,以至曾联松难以承受。

第二年国庆,这位国旗设计者应邀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此后,曾联松多次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和常委。

1999年9月19日,老人走完了82年的人生旅程,但他设计的五星红旗依然鲜红,高高飘扬。

人们没有忘记他。在他的老家,浙江瑞安县建有曾联松广场和一尊他的铜像。

三、共和国第一根旗杆用自来水管焊成

天安门广场是诞生共和国“第一”的圣地,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冠以第一。那些为第一而忙碌的人们都是幸运儿,他们纷纷走进历史,留下自己的背影。但是他们也都为第一所“折磨”,因为第一并非唾手可得。

开国大典的重要程序是升国旗,在广场要竖立起一根旗杆。于是,林治远从茫茫人海中走出来。他是北京市建设局工程师,这份幸运就落在他的肩上。如果是今天,竖一根旗杆太容易了,这绝对是一个普通人就能搞定的事,但在当时可把林工程师弄得焦头烂额。

按照整体设计要求,旗杆应该建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与天安门同高,为35米,相当于10层楼。到哪儿去找这样的木杆、竹竿或是钢管呢?显然都不可能。林治远算是聪明,他跑到自来水公司,用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套起来焊接上,但最长也就22.5米。幸好,指挥部同意了这个高度。

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要按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而且要求升旗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样。李治远找来电气工程师梁昌寿,两个“小诸葛”果然碰出了火花:他们设计了一个机械升降装置控制速度,又在升降旗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只要升降装置碰到钢球就会立即断电。经过反复调试,升旗运行正常,所需要的时间也恰到好处。一切都出奇的顺利,两个“小诸葛”颇为得意。

天有不测风云,问题恰恰出现在了9月30日晚上。为了确保第二天升旗万无一失,哥俩决定再做最后一次试验。他们用一块大红布替代国旗,当红布徐徐上升达到顶部后,马达却没有按规定停止运行,红布竟被绞到旗杆顶上的滑轮里。这时,安装旗杆的脚手架已经拆除,人上不去,也无法修理。这一刻让所有的人都窒息得喘不过气!

消防队赶来了,但云梯与旗杆顶也差了几米。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急中生智叫来搭彩棚的兄弟,他们二话不说穿上铁鞋,冒着生命危险从云梯顶爬到旗杆顶,取下那块红布。

闻讯赶来的北京市市长聂荣臻目睹了这一切,也暗自出了身冷汗:这一幕如果发生在开国大典上,后果不堪设想!他为提前到来的不幸感到万幸。

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人们重新清理升旗的每一个环节,在双路供电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人工升旗的方案。

一个人工升旗预备队在子夜成立。为了确保国旗安全,华北军区二纵队干部学校战士李元普和他的战友从睡梦中被叫醒,赶到旗杆下站岗。于是,李元普就有了“新中国第一名国旗卫士”的殊荣。一切都来的这样偶然而突然,以至许多年之后,这位农村娃还感到是在做梦。

第二天的开国大典上,幸运之神又一次光顾了林治远。升国旗时他被安排站在毛泽东的身后,以防升旗时发生意外。那一刻,一个清瘦、戴着眼镜的年轻面孔,出现在毛泽东右侧。许多镜头抓住了这一瞬间,但人们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陌生人究竟是谁。

林治远是为数不多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幸运者。

或许,林治远的一生都平淡无奇,甚至没有激起过一朵浪花。但是,就是那根旗杆,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瞬,足可以照亮他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根旗杆居然在天安门广场挺立了42年,直到1991年才被更换。

四、清朝扎灯老艺人为开国大典救急

明清时期天安门城楼上是没有灯笼的。负责开国大典天安门设计的是当时的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他们一开始就想到了在城楼上十根廊柱间,挂上八盏大红灯笼。那是中华民族节庆最热眼的吉祥物。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屋檐下、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翻阅史册,在中国,灯笼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纸灯笼又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用以照明,往往也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喜庆和人丁兴旺。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助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据传,早年私塾正月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就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

北京人同样与灯笼有不解之缘,东单与东四间的灯市口胡同,在明清时是盛极一时的灯市,每晚都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胡同因此得名。

在众多灯笼品种中,大红灯笼尤为受宠:那丰盈的球体造型,寓意着圆圆满满;那鲜艳的中国红庄重、深邃,给人以力量、蕴蓄着无限美好的期待。

舞美队的创意立即得到周恩来的批准。按照设计,每盏宫灯高达2.23米,直径2.25米,周长8.05米,重80公斤。如此巨大的宫灯谁能做,又到哪里买?刚刚进驻北京的舞美队设计师们两眼一抹黑,他们跑遍京城,一无所获。仅有的几个宫灯厂连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宫灯,别说扎灯了。是啊,连年的内乱,命都难保,谁还有心思挂红灯啊。然而这时距开国大典只有10天了!

同类推荐
  • 风云庄

    风云庄

    坊间传闻,得风云庄相助,可得天下。然而无人知其底细,更无人知其门主。他苟活于乱世之下,以经天纬地纬地之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为报家国父祖之仇。然而,沉浸在仇恨中的他,最终意识到,何谓天下,何谓成全。
  • 三国的奥秘

    三国的奥秘

    曾仕强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做人做事的20大奥秘。·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功的奥秘·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孔明经营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曹操得天时却最终失去机会的奥秘·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孔明保持晚节的奥秘·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大英帝国雄踞19世纪,其属地与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而新生的美国则称霸20世纪,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地影响着20世纪历史进程。自工业革命以来,两个英语国家相续雄霸世界达200余年,这绝不是偶然。温斯顿·丘吉尔以其如椽大笔,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奥秘,这就是其历史名著《英语民族史》,再加上其回忆巨著《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几乎完整地描述了英语民族从蛮荒走到世界超强的历史轨迹。
  • 隋唐小书生

    隋唐小书生

    刚刚毕业,找到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却不想第三天就出事,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了,来到隋朝末年,关键是整个图书馆也随着穿越,住进了脑海里面。
  • 水浒枭雄

    水浒枭雄

    成吉思汗说:“我的帝国横跨欧亚。”张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朕的朝廷。”成吉思汗说:“千年后亚洲百分之八的男人是我的后代。”张扬说:“千年后世界百分之八的人都跟我姓。”
热门推荐
  • 盛世娇宠:夫君,嫁到

    盛世娇宠:夫君,嫁到

    【甜宠1V1】林婧欢做梦都想有个哥哥,后来一朝穿越,不仅没了爹爹娘亲,心心念念的哥哥一眼没见着就凉了,只剩下两个不被看好的孤女。米缸渐空。林婧欢握了握自己的小拳头。外表柔柔弱弱的小白兔,实则是力大无穷的怪萝莉。打得了仇人,打得下江山,还打得回夫君。【推荐乔新书,重生小医妃:世子,宠上瘾,苏宠撩!】
  • 少年大将军

    少年大将军

    title:少年大将军----
  • 我爱你就如我热爱生活一般

    我爱你就如我热爱生活一般

    我热爱着生活,却不知怎样才算热爱;就如我深爱着你,却不知怎样爱你!希望回首,谁都不会有后悔的念头。
  • 喜剧故事

    喜剧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重生之嫡子长媳

    重生之嫡子长媳

    她为了他寻找到宝藏,却被他的妻室推进崖底,许是老天怜她,时光回到一切还未发生时,这一世,她却不会再让他如愿,目的,毁了那古墓,她要让他痛不欲生!
  • 你是天使我是谁

    你是天使我是谁

    我们的生命千回百转,我们的爱亘古不变。这个温暖又伤感的爱情故事,堪称“中国校园版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每次读完之后,不禁让人泪如雨下……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女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极尽浪漫之能事,不断地变换着花样,直到彻底俘获女主角的心…… 可是,当他们真正走到一起的时候,男孩却收到了一张来自海边的神秘照片,原来,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面,原本隐藏着一段曾经荡气回肠地初恋爱情故事。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

    电视综艺节目编导

    本书介绍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种观众喜闻乐见,具有较强的视听综合艺术性和广泛群众性的新兴综艺形式。本书从综艺节目的属性和特征到综艺节目文本创作再到综艺节目导演艺术,全面涵盖了电视综艺节目编导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对于希望从事电视综艺节目编导工作的读者是一本不错的入门教材。
  •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

    中国直到东汉时期才烧制出成熟的瓷器,这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史作出的重要贡献。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北方邢窑白瓷风靡一时。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个黄金时代,宋代**窑系除了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宫廷还建立了汝窑、钧窑、哥窑等官窑,生产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元编著的《中国瓷器》主要介绍了有关瓷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括:说瓷、中国瓷器种类、中国瓷器史、中国**瓷器、瓷器的吉祥图案、瓷器的保养。
  • 惊心的照相(原创经典作品)

    惊心的照相(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