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100000006

第6章 在水一方(1)

什刹三海对于北京人而言,不仅是生长于斯的故园,也是自己祖辈生活经历的浓缩与写照。因“水”而生,由“水”而聚的“什刹海文化”成为北京与北京人禀赋性格、情怀涵养、生活方式的承载与写照,正如俗语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中元节

在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中,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也称“鬼节”),过去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赞中元”仪式或活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到处张贴红色招纸,设坛酬神;道士们在庙观内建醮;各家各户举行祭祀祖先仪式,俗称“七月半”祭祖。在道教学说中,分“三官”,即“天官”为“尧”、“地官”为“舜”、“水官”为“禹”,合称“三官大帝”。所谓“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每年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分别为“三官”生日,人们按照各“官”的法力不一,在“三官”各自生日当天举行意义与内容不同的祭拜之礼:“上元节”举行赐福,庆团圆,吃元宵;“中元节”,为亡魂赦罪,到水边放荷灯(亦称莲灯、河灯);“下元节”相传为禹下凡人间为民解厄之日,又称“消灾日”,人们备下香烛祭品与寒食拜祀迎接,以后逐渐演变为贤人纪念日。什刹三海历来被人们作为举行中元祭祀礼仪的风水佳地,农历七月被民间称为“鬼月”,相传当月第一天,阎罗王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来到阳间享用人间烟火,到月末最后一日,孤魂野鬼回到阴间后,鬼门关又重新关上;而在“七月半”,“地官”降临人间,判定善恶,由道士们日夜诵经,以求“饿节囚徒亦得解脱”,用现在的话来说“脱恶”。

与“中元节”同一天也是广化寺举行“盂兰法会”日子。在佛经教义中,“盂兰盆”一词来自西域,又称“屋兰玛纳”(梵语ULLAMBANA),意思为“倒悬之盆”,是佛教徒救赎亡灵摆脱痛苦的器具,意为“救倒悬盆”。佛教徒认为,人生的痛苦有如被倒挂在树枝上的蝙蝠深受倒悬之苦,因此人们需要不停诵经,向飘落在外的孤魂发放食物。佛经中记述“目莲救母”故事。相传目莲在释迦牟尼众弟子中最为神通广大,被称为“摩诃目犍莲尊者”,其母生前深负罪孽,死后在地狱中挨饿受苦,目莲用“天眼”目睹了母亲遭受痛苦情景,于是就用自己的神力化为食物以解母亲饥饿之苦,殊不知其母生前贪欲未改,深恐其他恶鬼与其争食,待食物与贪欲一道进入口中竟化成火炭,不能吞咽。目莲只能向佛祖求助,请得“救济之法”,这一故事在许多地方家喻户晓,并被改编为京剧剧目《目莲僧救母》广为流传。农历七月最后一日为佛教大愿地藏王菩萨诞辰,佛经上说地藏王曾许下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因而各佛教寺院都建有超度亡魂专门道场,并设法会,称“地藏会”。

由于“鬼节”与“盂兰盆节”在意义上同为表达世人追怀先人思念之情,因此人们将其合流,成为民间风俗。每年这一天,各家庭无论贫富都须备下酒菜,供奉先人牌位,烧纸钱祭奠亡人。传说新老亡人在这段时间要回家探望,划分新、老亡人界限以三年为期,由于新老亡人回家的时间不同,所以分别祭奠。每年七月十五佛教徒“自恣日”(内容为佛教徒每年安居期满之日举行检讨、揭发自己与他人过失),当天,各寺庙举行法会,诵经并广施斋饭,“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以盂兰盆盛满素斋果品供奉其母,造就功德,终使母亲亡灵得以解救,同时普度他人亡故双亲。

后海与位于鸦儿胡同的广化寺是居住在东城和北城一带的人们祭祀先人必到的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广化寺庭院中,香客人群摩肩接踵,青烟缭绕,僧人们一边受食斋饭,一边向来往行人施舍斋饭;善男信女们来到寺院放生、诵经礼佛,为亡故亲人超度,祈祷自己与家人平安。入夜后,人们携家带口来到后海“放荷灯”(亦称“放河灯”)。河灯用纸做成粉红莲花状,中间插一根竹签,里面插上点燃的蜡烛,外边插上一块茄子或瓜皮、莲蓬等,再放在水中随波漂走,以寄托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在道教的习俗中,“放河灯”寓意引导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尽早托生转世,所谓“超度亡魂”;而按佛教礼仪,此举为“慈航普度”。

“七月半”这一天夜晚烧纸钱的情形是: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每当“盂兰盆”和“地藏会”两大法会圆满之日,佛教信徒祭送纸扎法船,喻义“普度”。法船分“净业船”与“普度船”,前者度善人,后者度“孤魂”,即“十方法界无祀孤魂”。

在“中元节”前后,人们为先人祭扫上坟,同时全家或友人相约来到水草丰茂、波光荡漾的什刹海沿岸踏青赏景,可谓“绿树阴浓,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A。入夜,街上叫卖莲花灯的商贩随处可见,许多儿童争相手执长柄荷叶灯笼走街串巷,嬉笑追逐。

曾于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居住的美国摄影师多萝西·格雷女士记述:在满族人的统治下,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鬼节”那天,人们会将莲花形状的灯笼放入湖面之上,任其漂流。那些忽隐忽现的小火光,指引着亡灵前往为他们备好的祭品那里。因此慈禧太后也会遵照先人的传统,为那些没有后人的孤魂野鬼们焚一烛香,希望以这种独特方式为奔赴皇权的人们祈福。

二、柳岸人家

元朝营建大都城,将积水潭一带圈入城内,一些皇亲国戚、王宫贵胄陆续在“海子”边引水辟园,建宅筑邸,形成连片的居住区,称“坊”,各坊之间由街巷连接,形成早期的居住区。随着积水潭港漕运功能结束、上游引水渠道失修和城市扩建、改造,原本宽阔的积水潭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沿岸形成纵横交错“胡同”。有专家认为“胡同”一词源自蒙古语发音“衚衕”,一说是原意为“忽洞格”(意为“井”),还有一说“胡”“同”二字意思为“胡人大同”之意,其最原始功能为防止火灾蔓延的隔离带,因此也称“火巷”。据史籍记载,元朝时朝廷依制将城市居住区格局划分为五十坊,各坊以街巷为界限,故有“街坊”之说,朝廷指定翰林院以及大都路(元朝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学者拟定各坊名称。据记载,这些“坊”名称分别水福坊、析津坊、丰储坊、靖恭坊、金台坊、凤池坊、日忠坊等,其中海子(积水潭)附近凤池坊,意为“凤凰池”;“金台坊”取自古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礼贤士”;“析津坊”取自古时天象“析木之津”;“日中坊”因其位于城内,取“日中为市”之意等。据记载,元明时代,什刹海附近有一处“请茶坊”应指坊内建有饮茶之所,可见当时人们在茶楼饮茶闲谈已经司空见惯。朝廷设左、右警巡院,下设四隅,负责管辖各坊民事。

明朝建立后,京师设置顺天府署,下辖五城,每城划分为若干坊,其中自安定门至德胜门之间由东依次排列崇教坊、教忠坊、昭回坊、靖恭坊、灵椿坊、金台坊、日忠坊,共七坊;街道呈棋盘式格局,胡同纵横交错。有一篇介绍什刹海地区胡同民居形成过程的文章考证,在该地区形成自明朝时期的胡同包括:鸦儿胡同、西绦胡同、马良胡同、景尔胡同、糖房大院、尚勤胡同、柳荫街、后海西沿、定阜街、银锭桥胡同、大金丝胡同、正觉胡同、新街口东街等。其中位于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最初的名称为沿儿胡同,源自元朝积水潭港时代,后来人们顺口读为“鸦儿胡同”,由此延续至今。另有研究者认为,什刹海一带的胡同名称与明朝设置机构所在地有关,如大、小金丝胡同(织染局);光泽胡同(火药局);恭俭胡同(内监府)、箭杆胡同(制造弓箭的场所,民国时期改称竿杆胡同)。此外,现新街口东街,旧称浆绛房、浆洗房,原为明朝洗衣局所在地,宫中因年老或获罪退废宫女被发落到此洗衣并度过余生。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宫内太监李广在前海附近小月河路东建造一所私人宅院(恭王府前方),他依仗自己为皇帝占卜算卦得到的恩宠,得势一时,引水入宅。有一日,公主生病,皇太后传召李广入宫为公主拈神挂卜,随后宫中发生火灾,公主受惊吓而亡。大臣们在朝上指责李广私自引水入宅,又胡编咒语加害于公主。皇帝听闻后大怒,下旨捉拿李广问罪。李广闻讯后回到家中饮毒酒自尽。他在生前在小月河上捐建了一座小石桥,相传,此桥建成后,李广托人请大学士李东阳(又称西涯先生)题写“李广桥”三字,被拒绝后,桥名改称“藜光桥”,以后人们又嫌这一桥名过于文雅,也因此桥为李广捐建,所以“李广桥”这一名称流传后世。

在什刹海附近护有一条胡同名为“百花深处”(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相传明朝时有一对姓张的夫妇在此处购买土地种菜,挣到一些钱后改为种植花草,成为一座有山有水,草阁茅亭,四季花开不断的庭院景致,诗情画意盎然,一些住在内城的士大夫、文人雅士闻知后专程前来赏花品季,由此而得名。清乾隆十五年,朝廷将这座庭院作为种植宫中所需花卉、草木的场所,称“花局胡同”;光绪十一年改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时期,人们索性去掉“胡同”二字,只保留“百花深处”称谓。

明朝时宛平县署衙门位于什刹海前海附近(现地安门西大街路北一带),因建有三组官用房舍,称为东官房、中官房(现称东、西福寿里)、西官房(现称旌勇里)地名;当时的牢狱设于此地以西,凡被处以极刑犯人临受刑须经过西官房附近的椿树胡同,因而在清朝时人们称该胡同为“鬼门关”,后人觉得此名不甚雅而改为“贵人关”;乾隆年间朝廷在胡同中建有祭祀明瑞将军等军事将领的祠堂,命名为旌勇祠,由皇帝亲自命名并御书“折冲抒荩”匾额,遂以祠名“旌勇”作为地名。

清初时,在什刹海一带由正黄旗满、蒙、汉各营军队驻扎,满族官兵驻扎在前海东岸、后海北岸以及西岸、南岸部分地区;蒙古族官兵的驻地在后海南岸;汉族官兵驻扎在积水潭的南岸、西岸,逐渐形成按军队参领、佐领职级划分不同居住区,亦兵亦民。按照清制,爵位、官职可世代承袭,代代相传。清朝中期,什刹海逐渐成为内城的游览胜地,手工业作坊、商铺日益繁荣,陆续有汉族高官被特许在什刹海一带居住,后来陆续有越来越多普通居民安家,形成“旗民夹岸而居,人烟辅辏”与街坊邻里、市井院落的居住格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生活。有人戏言住在什刹海附近胡同里的居民“保不准谁家的祖上与王府沾亲带故”,可谓“弦歌不断,薪火相传”。

“四合院”在元代前已经存在,元世祖忽必烈扩建大都城后不久曾颁旨“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及居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意思是为由各地迁入大都城的蒙古族富贾、高官安家建宅限定用地标准。历经明、清两朝数百年沧桑,四合院所具有的一户一院格局与各项功能日臻完善,成为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形式。

什刹海沿岸民居建筑大多为型制不一的四合院,按主人的身份与富贵程度,院落分“单院”、“二进一院”、“三进二院”和“四进三院”不同等级。四合院的建筑格局讲究正房坐北朝南,两侧厢房对称,大门多为朱红色。通常大户人家居住的大宅院(亦称大宅门)为三进以上,前院进门处迎面一堵照壁,上面雕刻精致砖雕图饰,穿过一座垂花门或月亮门进入中庭正房;后院为女眷生活空间,一般情况下,未经允许不得擅入。有专家解释,四合院所具有南北纵轴对称格局布置与封闭独立生活空间,体现出中庸、含蓄、平和的中国文化特点与“长幼有序、尊卑有次”的传统礼制观念,符合旧时代大家族合居的特点。大宅院主人都是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或腰缠万贯的富贾大户。外人经过这些宅院大门时,可由门墩形状和门槛高低判断户主身份与地位,如方形门墩标志主人是文官,圆形门墩标志主人为武将;大门门槛分半尺高、一尺高,门槛高低体现主人在朝中所居地位。据说俗语中“坐冷板凳”的说法是指过去王府主人不愿意见客人,于是吩咐仆人在王府大门外摆上一条又窄又长的板凳,意思是不管来人等多久,主人都不会接见。

同类推荐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东张东望

    东张东望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历史,只是日本极少数人在上个世纪和前些年制造了新与旧的不光彩的事件,给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日本人带来了的伤痛,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的某些隔阂。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破冰”、“融冰”,志在沟通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建立彼此的互信和互惠战略关系。互知才能互信,互信才能做到互惠。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本书属“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丛书之一,以宁夏境内长城为叙述对象,较为全面、详细地描述了宁夏境内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等。书中附录的长城图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所阐述的《论语》有别于程朱以来的旧批注。《子曰论语》作者许仁图先生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亲传弟子之一。爱新觉罗·毓鋆说:“一个人至少要读懂一本书。”《论语》就是其中之一。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成立私塾,教学六十年,训诲学生要学会造就苍生,读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许仁图先生遵师命,用笔代读,完成《子曰论语》。《子曰论语》解读的是孔子所说的《论语》,也是毓老所教导的《论语》。书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称“小子曰”是也)。
热门推荐
  • 婚婚欲动:周少的契约娇妻

    婚婚欲动:周少的契约娇妻

    被前男友背叛,遭同行算计,却无形之中背上黑锅,神秘男人替她解围,却不知正慢慢走向他的深渊。红不了的女明星,如何步步逆袭成为最顶峰的强者?高冷腹黑总裁,如何招招制胜,将她揽入怀中?且看当今风云人物怎样在纷繁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怎样铸造他们的爱情之颠。“谁说女人不一定要强?要强的女人才最可爱!”“周先生,过来,给你温柔一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Little Travels and Roadside Sketches

    Little Travels and Roadside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有一把神秘之剑

    我有一把神秘之剑

    夜幕下的倒影,黑暗中的刀光,舞台上的身影,血泊里的尸体。刀锋起舞,影子杀人。刀下生,刀下死。要么拥抱暗影,要么死于黑暗。......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拥有LOL神秘之剑(系统)的主角穿越到异界的刺客(狂战士)故事。
  • 代号“龙舌草”

    代号“龙舌草”

    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不投降,但天皇已知无力回天,便发出密令:对即将回国的日本官兵进行大清洗,大日本帝国需要是忠诚的卫士不是卖国者。凡是在二战期间为他国传递情报者,一律绞杀。我党在截获了日军即将绞杀所谓的“内奸”的情报后,立即着手组建了一支以代号“龙舌草”为中心的特别行动小组。谍影重重中,危机四伏,雌雄难辩,孰敌孰友?
  • 诛邪志

    诛邪志

    两晋之世,战争频繁不止,百姓命如草芥的乱世,各类妖邪亦大肆横行。驱鬼诛邪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宿命,穿越而来的她更明白,有时人心之恶更胜妖邪。而历经沧桑的她,本已心如死水,却意外地遇到了他,此后生活将......波澜壮阔。自小便有阴阳眼的他,逃不开,也躲不掉与鬼邪相缠,满山拜师傅,结果师傅让鬼给叼了去......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还不狠狠傍上,绝不撒手?晋时名士风: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豪门重生之宋氏长媳

    豪门重生之宋氏长媳

    夏明瑶怎么都没有想到,她和自己的丈夫风风雨雨二十年,最后却死在了丈夫的弟弟和弟媳手中。杜伊欢:“大嫂,你还是死了这一条心吧,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也不会有人来救你的,你还在等着大哥?哈!他不会再来了,也许现在这个时候,他早已早你一步去见爷爷奶奶了呢!他对你倒还真是痴情啊,苦苦哀求我们放过你,可这怎么可能呢?”重伤醒来,她看到的是丈夫弟弟弟媳狂妄讽刺的笑脸。宋俊涛:“大嫂,别怪我绝情啊,大哥不死我就拿不到第一继承权,虽然大嫂你不争气,只生了个丫头片子,可那丫头也有继承权,我的小儿子,可是这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呀!不这么做,我于心不安呐。哦,对了,顺便再告诉大嫂一声儿,澜绮好歹也是我侄女,我这做叔叔的也舍不得她受苦,已经把她拜托给海利实业的李总照顾了。”杜伊欢:“大嫂,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爸妈的,至于清清,念你们关系好,让你们见最后一面,黄泉路上也做个伴儿。顺便看在我们妯娌一场的份上,再告诉大嫂一件事儿吧!你和大哥之所以一直不太能要孩子,是我们做的手脚,是,不过你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办法了,还是留着这点力气,到那边去找大哥的时候说吧!”夏明瑶怎么都没有想到,所谓的祸起萧墙,莫过于此。自己的丈夫惨死,女儿不过十二岁的年纪,就落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手里,不知生死。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疼爱的小姑子,被一刀一刀残害致死。而造成这一切的,竟是丈夫的亲兄弟!自己也便罢了,他们可是亲兄弟,亲兄妹!几十年的兄妹情谊,一母同胞,难道真的抵不过豪门当中的尔虞我诈?那弥足珍贵的兄弟,兄妹之情,当真已经消磨殆尽?夏明瑶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想到自己最亲的人都被残害致死,夏明瑶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竟流出赤红色的血来:“杜伊欢,宋俊涛,若有来世,今日之辱,我必要百倍偿之,叫你们不得好死!”未曾想到,上天眷顾,让她回到了大学毕业的那一年!那是她和自己至爱的丈夫,初见之年。这一生,她要将杜伊欢踩在脚下,她要叫宋俊涛生不如死!这一世,爱她的人,她要倾一生之力相护,保他们一世平安;害她的人,她要打碎他们全部的希望,将他们推下地狱!嫁人就要退职?开什么玩笑?姐踏踏实实的在军艺团里待着呢!是妥妥的著名军旅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你们不服?上辈子嫁人太晚,叫弟媳占尽先机?不好意思,这辈子,有我在,那个家里就没你什么位置了!
  • 摩诃止观科节

    摩诃止观科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邪妃至上

    邪妃至上

    “帝小九,要不要考虑嫁给我。”“瑶瑶……”“啊?”“你要不要考虑这样皮上天的后果是什么?”“……”王牌特工,金牌律师。一朝惨死,异世重生。凤眸初睁,韶颜倾城。废材无能,弱不禁风?一路成长,炼药锻器,驯兽御灵。前世死因迷雾重重,抽丝剥茧寻回记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且看她,不……他们一袭白衣走天下。“等你万年,最后你还是我的。”“我是你的?”“我是你的。”“唔……这个可以有。”(集n种风格于一身的甜宠1V1,前期小尴尬——乱,后期很浪漫——甜。不喜欢的小可耐点xx,作者萌新,不接受人身攻击。)【前方高甜,狗粮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