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简洁明快的语言,表明毛泽东要利用这张报纸宣传五四运动倡导的新思潮,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宣传新思潮,鼓舞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毛泽东提出要反对各种强权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它打倒;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贻害他们;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们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
早已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毛泽东,深知实现救国救民大业,必须提高人民的觉悟,促进民众的大联合。为此,他深刻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他的语言,振聋发聩,激荡人心。他号召人们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聚集起改天换地的伟力,向黑暗势力进行斗争。
《湘江评论》存在期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接触还不太多。但是,十月革命的炮声和五四运动的洪流强烈震撼和冲击着他的思想。他把十月革命看成人类的希望,给予高度赞扬,不遗余力地宣传介绍十月革命的宝贵经验。在《湘江评论》第一号临时增刊的“湘江大事述评”栏目中,他写道:欧洲的大战,激起了俄国的革命,潮流侵卷,自西向东,国立北京大学的学者首欢迎之,全国各埠各学校的青年大响应之,怒涛澎湃,到了湖南。
他对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的反响,是抱以满腔热情的欢迎。他在第四号《湘江评论》上撰文: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怒涛西迈,转而东行。……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旌旗南向,过黄河而到长江,黄浦、汉皋,屡演话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
这是他在为十月革命导致世界革命形势的可喜变化而高唱赞歌。
《湘江评论》是在稿源匮乏、人手不足、环境恶劣等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出刊的。为此,毛泽东使出了浑身解数。
据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谭一先生所着《毛泽东新闻活动》一书介绍:毛泽东当年的同事、新民学会会员周世钊曾经写过《湘江的怒吼》一文。周世钊回忆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的情景时写道:“刊物要出刊的前几天,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只好自己动笔赶写。他日间事情既多,来找他谈问题的人也是此来彼去,写稿常在夜晚。他不避暑气的熏蒸,不顾蚊子的叮扰,挥汗疾书,夜半还不得休息。他在修业小学住的一间小楼房和我住的房子只隔一层板壁。我深夜睡醒时,从壁缝中看见他的房里灯火荧荧,知道他还在那儿赶写明天就要付印的稿子。文章写好了,他又要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还自己到街上去叫卖。这时,他的生活仍很艰苦,修业小学给他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元,吃饭以外就无余剩。他的行李也只有旧蚊帐、旧套被、旧竹席和几本兼作枕头用的书。身上的灰布长衣和白布裤,穿得很破旧。朋友想借钱给他添置必要的衣物,都被他谢绝。劝他晚上早点休息,他又总以约稿未齐、出版期迫,不得不多写几篇,少睡几点钟没有关系来回答。”
金冲及先生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早上,太阳出来老高了,商专学生易礼容来找毛泽东,他还未睡醒。易礼容掀开蚊帐,不料惊动了一群臭虫,‘它们在他用作枕头的暗黄色线装书上乱窜,每一只都显得肚皮饱满’。这种情况,想来不止一夜。”
这些回忆,让我们了解了毛泽东为编辑《湘江评论》付出的巨大心血,也知道了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即与笔墨文章结下不解之缘,显示了非凡的才华。毛泽东的行动说明,他已经融入了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正在逐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五、呼唤民众大联合
《民众的大联合》是连载于《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头版头条的长篇论文,总计7000余字,核心内容就是号召民众的大联合。这是毛泽东所撰写的对于中国社会变革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章,也是反映他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令人瞩目的成功之作。
在文章的开头,毛泽东以急切的心情写道: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他从历史的角度追述了联合的重要性: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古来各种联合,以强权者的联合、贵族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为多……到了近代,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之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也苦到了极点,社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乎起了改革,起了反抗,于是乎有民众的大联合。
通过对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联合的分析,毛泽东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知道了!我们觉醒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认识到,人民大众联合起来,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方法和根本途径。这些铿锵有力的语言,充分表明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凌云壮志。
怎样实现民众大联合呢?毛泽东主张:民众大联合要由各种小联合构成,小联合应当以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基础,大联合以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为基础。最后,在各阶级联合的基础上实现革命的大联合。
毛泽东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民众若无联合,就像一麻袋土豆,一堆散沙,要把散沙捏成团,必须有泥浆。
为了实现民众大联合,为了寻找这样的“泥浆”,毛泽东作了艰苦的努力。他积极发起组织并支持工会、农会、学生会、青年团、共产主义小组等各种进步社团,联合一切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力量,直至参加创立中国共产党。他真的将这些小联合组成了大联合,并且最终战胜了所有敌人,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是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次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有了深刻认识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对中国人民施行双重压迫,造成民众的分裂,中国社会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欲救国救民,强国强民,就必须把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此文正是毛泽东为改造中国社会开出的一剂良方,是他探求真理的典范文章。他的民众大联合思想,与他后来的放手发动群众,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思想一脉相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对利用笔杆子和传媒进行革命斗争,有着极大的热情。
《湘江评论》被查封后,1919年9月至1921年夏季,他接手主编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新湖南》周报;支持并指导周南女子中学学生创办《女界钟》周刊;主编“新民学会”内部刊物《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主编“湘潭教育促进会”内部刊物《湘潭教育促进会会报》。他为这些刊物积极撰文抨击时弊,写有50余篇涉及“驱张”“自治”、教育、文化、新民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设等内容的文稿,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潮,探讨修学、立身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他还在长沙比较进步的《大公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宣传新思想。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值中国社会激烈变革时期。由于他具有广博的学识、超群的胆识,练就了令人称道的人品和超常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是培养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所以具有振臂一呼,英才云集的威望和感召力。他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追求进步的青年人。他与朋友们一起攀登岳麓山,一起搏击湘江水,一起纵论古今世事,一起乘兴斗韵和诗,一起为消除不平而呐喊,一起为救国救民而奔走。这段时光,对于毛泽东为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的一生来说,无论在思想上、意志上,还是心理上、体魄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艺术地反映了其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抒发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是啊,正值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以笔墨文章为武器,将豪情壮志凝注弊端,抨击旧世界和旧势力,呼唤新时代和新思潮,鼓舞人民向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这时的许多作品,初步展示了他在文章写作方面的出众才华和英豪之气。
第二节 分肌辟理,坚信马列,高屋建瓴着雄文
——毛泽东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中期的写作实践
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土地革命中期这段时间,是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基本形成的阶段。
这个结论主要依据毛泽东这个时期所撰写的重要文章。文章表明,毛泽东已经从一个热切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优秀青年学子,成长为一个坚信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把自己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逐渐确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
一、建党前夕播火种
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中,就已表明他不仅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而且明确了把中国作为改造的重心或“下手处”。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在《致蔡和森》的信中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并且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A等已在进行组织。”这说明,毛泽东当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1923年4月1日至10日,毛泽东撰写了《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这是他立足于中国国情对于中国政治形势和革命前途进行系统分析的最初尝试。
为了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找到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写下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其中《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一文,明确地阐述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主张: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这表明在毛泽东头脑中,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他的头脑中已经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二、分辨敌友阵线明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以来的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刊登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编印的《革命》第四期B。文章是针对国民党新老右派试图分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争夺革命领导权,以及共产党内围绕革命同盟军问题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而写的政治论文。
与毛泽东早期文稿相比,此文明显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分析和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具有了更多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风范。他在文章开头强调,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经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深入分析,毛泽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此文不仅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结成反帝、反封建和反军阀的革命阵线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思想,也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不同时期制定一系列革命政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被人们当作毛泽东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在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文章结构的严密性,推理论证的逻辑性及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堪称毛泽东着作中的经典篇章和毛泽东思想的奠基之作。难怪在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决定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作为整套选集的第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