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400000001

第1章 从“学徒”到中共第一支笔——1941-1981:胡乔木与毛泽东(1)

胡乔木的名字是同毛泽东主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盖棺论定”。毛泽东在1976年9月逝世,照常理,胡、毛关系到这时也就终结了,而我的讲演题目,把他们关系的下限定在1981年,延伸了五年。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实际上,对伟大历史人物的“论定”很不容易,“盖棺”而未能“论定”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论,就发生了很大的争议。有“两个凡是”,也有全盘否定。直到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最终“论定”。而胡乔木,是这个历史决议的主要起草人。所以,讲胡、毛关系,要讲到1981年才比较完整。

胡、毛关系前后持续了40年,可以分为五个段落。

一、20世纪40年代。胡乔木1941年2月到毛泽东身边,担任毛主席和政治局的秘书,到1949年进城。这是从学徒到助手到开始独当一面工作的阶段。

二、20世纪50年代。胡乔木在毛泽东领导下,一方面独当一面,主管新闻工作;一方面参加文件起草。这是开始发挥党内第一支笔作用的时期。

三、20世纪60年代前期。胡乔木同毛泽东的关系可以说是诗友时期。1961年夏,胡乔木因病休养。1964-1965年间,胡乔木与毛泽东的交往主要是诗词创作和修改。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初期胡乔木受到冲击,因毛泽东要去看他而受到一定“保护”。从1967年夏至1974年,处于他自己所说的“冷藏”状态。1975年,毛泽东起用胡乔木负责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胡乔木“复出”,担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要负责人,协助邓小平进行各方面的整顿。在年底开始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再次“靠边”。所以,“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可分为“受冲击”、“冷藏”、“复出”和“再受批判”四小段。

五、1977-1981年五年,可称之为“历史评价时期”。

下面,按照这五个段落来讲一讲胡乔木和毛泽东的关系。

20世纪40年代:十载沐春风

胡乔木是在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后调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的。

对于胡乔木来说,到毛泽东身边当秘书,是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胡乔木到毛泽东身边的最初十年,是从学徒而至助手、再至独当一面工作的时期。他同毛泽东朝夕相处,在毛泽东这样的导师指点下做事、写作,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无论在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方面,还是在学习和效法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都能突飞猛进,从而成为着名的中共理论家、“党内第一支笔”。有的老同志说:“没有同毛泽东这段缘分,就没有今天的胡乔木。”胡乔木晚年由衷地说,他的进步同“毛泽东同志的指导教诲”分不开。对于毛泽东来说,胡乔木这个“学徒”学得很好,很快就成了得心应手的助手。毛泽东有这样一个管用的助手,真是如虎添翼。不仅大大有助于他领导的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且特别有助于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有助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整个20世纪40年代,胡乔木一直跟随毛泽东左右。大致有三段:一是准备和参加延安整风;二是抗战胜利后随毛泽东重庆谈判;三是1947年4月中旬起随毛泽东转战陕北。1948年4月到达西柏坡(河北省平山县),毛泽东要他独当一面,担任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20世纪40年代,胡乔木的工作和贡献,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闻、政论的写作。胡乔木从1941年6月起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到1946年11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收到《胡乔木文集》里的就有56篇。不少社论,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的一年间,新华社播发他写的社论、评论、评论性新闻三四十篇。这很不容易,既要有积累,又要有才气。毛泽东夸奖说:靠乔木,有饭吃。对胡乔木起草的文稿,毛泽东也没有少花力气。胡乔木的许多手稿上留有毛泽东悉心修改的笔迹。在迎接新中国诞生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名篇,如:1949年的元旦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评论美国国务院关于中国问题白皮书的第一篇新华社社论《无可奈何的供状》,可说是毛泽东与胡乔木共同完成的杰作。

再一个方面是中共党史研究。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参与了六项重要活动。

(1)编“党书”。先参加《六大以来》的校对、编辑工作。接着又参加编辑《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得到毛泽东的赞许。(2)1941年9月至10月,胡乔木列席了总结、检讨十年内战时期主要是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3)列席了1943年9月至1944年5月的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4)作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参加了党的高级干部及七大代表的学习、检查。(5)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共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6)列席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所有这些,既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又对整风运动,对统一全党的思想,作出了贡献。

胡乔木非常珍视毛泽东对他的十年教诲,心中充满着感激之情。他在1965年七一前夕作《七一抒情》(七律四首),第一首回顾这段经历: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

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

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军。

此诗大意为:这样辽阔、壮丽的国家,这样先进、优越的政权,这样英明伟大的领袖,这样意气风发的人民,真是幸运啊,我同千年不遇的良辰美景相逢。[毛泽东]挥舞他那像太阳、月亮一般光芒四射的大笔,写就了具有雷霆万钧威力的千古不朽的文章。在他的指点、察看下(意思为毛泽东清醒地洞察情况,正确地决策指挥等等),崎岖小路都成了平坦大道;在他的谈笑间,丛生的荆棘犹如空中随风飘散的轻云。旌旗飘扬在和暖的春风中猎猎作响,全世界亿万人民的目光都看着我们中华民族这一支奋发图强的队伍。

1982年,胡乔木在七十诞辰时又作七律《有思》,第二首的开头四句,回顾20世纪40年代的生活,抒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情怀:

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

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

大意是:少年时代我就放弃了学业,参加了革命武装斗争。在文韬武略两方面我都没有成就,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革命取得了成功。想当年,在人民军队主帅的司令部里,接收各路人马从远处传来的军情报告,向他们发出战斗的命令和讨伐敌人的檄文。常常陪伴领袖工作到夜深人静,桌上的灯与心里的光(胜利的希望之光)交相辉映。

胡乔木赞颂毛泽东“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应该说,“写就”的这些使“崎岖成坦道”、使“众志成[城]”的“雷霆不朽文”中,也有胡乔木的一份辛劳在内。

20世纪50年代:红墙亲风雨

毛泽东对胡乔木这个人才是很欣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委以重任,在政府内,胡乔木是新闻总署署长;在党内,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这两大舆论工具,交给胡乔木掌管。不仅如此,他还有意把一向不露面的胡乔木推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舞台,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内有这样一个人物。

有两件事不同寻常,引人瞩目。1950年1月20日,新华社发表长篇电讯:“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本日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无耻造谣。”斯大林问毛泽东,胡乔木何许人也,并指摘事情如此重大,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斯大林有所不知,这篇谈话是身在莫斯科的毛泽东亲笔写就,用密码电报发回北京“***并告乔木”:“用乔木名义写了一个谈话稿,请加斟酌发表”。过了一年半,195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以增出一张四个版的办法一次登出长达四五万字的长文《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叙述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的历史。作者署名:“胡乔木”。从此人们(包括斯大林)知道中国共产党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笔杆子,胡乔木也以中共党史专家闻名。这部简明党史原是为纪念七一写的学习资料,经***多次修改,并建议可用胡乔木名义发表。毛泽东审阅后完全同意。在文题下面写上:“胡乔木”,交《人民日报》发表。

胡乔木50年代在毛泽东指导下领导新中国的新闻工作,用活生生的现实材料,教育和鼓舞中国人民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人民日报》改版。从1956年7月1日起,《人民日报》换了一副面孔,摆脱了苏联《真理报》那种教条习气,办得生动活泼,把坚持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结合得比较好。

50年代前后,胡乔木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协助毛泽东起草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主要有:

1949年,胡乔木是《共同纲领》这个临时宪法的主要起草人。

1954年,毛泽东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胡乔木同毛泽东一起住在杭州西湖边的刘庄,搞了几个月。

1956年初,胡乔木根据中共中央、周恩来和知识分子问题十人小组的意见执笔写成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

1956年中,胡乔木协助毛泽东、***起草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等文件。

1956年底,胡乔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毛泽东的意见,执笔写成《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956年12月29日以《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的名义发表)。

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出席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接着召开的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胡乔木为代表团成员。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通过的《莫斯科宣言》,是胡乔木提议、又是奉毛泽东之命由胡乔木作了重大修改的。改过的稿子比原来苏共提出的草案有很大改进。苏方主动提出,宣言草案由中苏两党共同提出较好。

胡乔木善于理解、长于阐发毛泽东的思想观点,但他是有独立见解的,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人。有时也会同毛泽东发生争论。毛泽东常能从善如流,但对胡乔木也有微辞:乔木固执。

1959年庐山会议,胡乔木是以纠正“左”倾错误为主旨的《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草稿)》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胡乔木不赞成把彭德怀、张闻天等打成“反党集团”,然而无法改变毛泽东作出的决断,还是应毛泽东的要求起草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的决议。

1961年,毛泽东亲自带领三个调查组进行调查研究。胡乔木受命两度到湖南调查,到了毛泽东的老家韶山,如实地写报告向毛泽东反映农村人民公社存在的严重问题。毛泽东采纳他和其他同志的意见,把办公共食堂这一条实际上取消了,把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

同类推荐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获得圆满人生的关键。
  •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介绍了,伽利略·伽利莱,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今天,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热门推荐
  •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她是异界一缕灵魂,逍遥自在,却不想遇到了一个无赖的王爷,第一次见面就调戏她,让她看免费的限制级画面,第二次闯入她闺房翻出了她的红肚兜。从此一路追随一路赖,动不动就牵牵小手,搂搂小腰,亲亲小嘴,还时不时提议去房里把米饭做熟,某王爷笑的一脸无害,“我都说了,这辈子非你不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村大学生奋斗记:漂泊的城市

    农村大学生奋斗记:漂泊的城市

    程文志、朱宝达、罗雪洁、唐旭、曾美格是五个刚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怀惴各色梦想的热血青年;他们全都来自农村,渴望能够留在大都会中京市有一番作为,但每个人却画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程文志想当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先后做过化工厂工人、勤杂工,经过努力成了省报的一名记者;最后,他又奔向了北京。朱宝达不安心当副厅长的舅舅给他安排的市人事局的工作,一心想着开公司做买卖;历经几近破产的失败后,他东山再起,如愿以偿,成了年轻的富豪。罗雪洁和唐旭是高中同学,上大学时起两个人就开始了同居生活。在经过一场惨痛的生意失败后,唐旭竟然干出了携款外逃的傻事,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青春貌美、性格倔强固执的曾美格不愿回家乡小城工作,为此和恋爱四年的男友赌气分手。她被公司老板设计占有后,用腹中孩子逼迫老板离婚,最后却成了一个在火车站广场流浪的疯子……
  • 被半支烟出卖(微小增刊法制篇)

    被半支烟出卖(微小增刊法制篇)

    本书为《微型小说超人气读本》之“法制篇”,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选编,本丛书编选了《微型小说选刊》杂志创刊二十五年来的优秀作品。本册包括了官司、胆小鬼、告状、燕子在冬天里飞、相信、“孤独者俱乐部”、诱人的招聘、能人难断小案件、惊心的照相、铁哥们、私了、阳谋、被半支烟出卖、神奇的一枪、别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的命、人户合一、死于真实、匿名者、自杀调查、“感谢”死囚犯等58篇精彩关于“法制”话题的微型小说。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缘来我等的就是你

    缘来我等的就是你

    一个富家千金,一个穷苦人家屌丝。竟然同一天出生。本该不会有任何交际的两人,却冥冥之中老天另有安排。他们会发生些什么呢?
  • 我的第一本人生开运书

    我的第一本人生开运书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明运气是人生各个阶段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告诉读者运气在人身上每个阶段的表现是怎样的,表现出来的运气把握住会出现怎样的奇迹。全书内容丰富,对体悟人生真谛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旨在告诉读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运气带来的好心情去正确处理事情。书中语言精练,事例耐人咀味,说理透彻。
  •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宅女的疯狂爱情记

    十年之前,乖乖女跟问题少年彼此相爱,却不会经营初恋,因而惨败收场。十年之后,大龄剩女跟高富帅再一次邂逅,摩擦出灿烂的火花。一别十年,却依旧还是当初,深爱着彼此!十年之前,我们彼此相爱,却惨败收场;十年之后,我们再次相爱,一定要弥补这空白的岁月,加倍、加倍地深爱彼此。
  • 案例:用户至上(第23辑)

    案例:用户至上(第23辑)

    用户至上的年代,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用户至上”不再作为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方法论。用户、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也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对企业来说,真正了解用户需求,保证用户价值实现,成了共同追求的目标。谁能适应这种变化,谁就能走在时代的前端。
  • 凤熙,别怕

    凤熙,别怕

    美丽的城,平常的日子里,发生着光怪陆离的故事。凤熙,我愿护你一生周全,嫁给我可好?